这本印刷很好,纸质也赞,非常超值
评分中国经典碑帖释文本-物美价廉
评分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评分这本印刷很好,纸质也赞,非常超值
评分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十分不错
评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评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2]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3]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4]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5]好美食,[6]创造许多饮食精品,[7]好品茗,[8]亦雅好游山林。[9]
评分进京应试
评分古吴轩清晰度都还过的去,这个版本价格低廉,宣纸的好啊,就是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