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套装上下册)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荣新江,李肖,孟宪实 编
图书标签:
  • 吐鲁番出土文献
  • 古籍
  • 历史文献
  • 新疆历史
  • 丝绸之路
  • 敦煌学
  • 考古
  • 民国文献
  • 文化研究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812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3605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盒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9
套装数量:2
字数:3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古史研究的新进展或者依赖新的史学理论,而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四大发现”,即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和明清档案,确实在相应的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敦煌学提供的新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古文书,还有洞窟、壁画、雕塑等中供研究,而与敦煌毗邻的吐鲁番所提供的资料,一方面有着与敦煌相近的特点,另一方面近年更有上乘表现,吐鲁番也有洞窟、壁画、雕塑,但吐鲁番学的主要支柱其实是古代墓葬,正是这些墓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吐鲁番出土文献(文书、墓志等)。过去,吐鲁番被人熟知的是阿斯塔那、哈拉和两个古墓区,近年更有一些新的古墓区出现,而规模最大、未来意义更大的要数洋墓地。洋海墓地的资料现在虽然只披露了很小的一角,就已经让人大感惊奇。吐鲁番学随着考古新进展、新资料的不断出现,示来的大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目录


前言
近年吐鲁番的考古新发现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凡例
主要参考文献
正文
2004年阿斯塔那出土文献
2006年阿斯塔那出土文献

附 1965年阿斯塔那出土文献
2004年巴达木出土文献
2004年木纳尔出土文献
1997年洋海出土文献
2006年洋海出土文献
2002年交河故城出土文献
2005年征集台藏塔出土文献
2006年征集吐鲁番出土文献

附 200六年征集和田地区出土文书
2001年鄯善县征集文书
吐鲁番新出土墓表墓志
索引
我名地名索引凡例
人名索引
附 神名索引
地名索引
文献编号索引

前言/序言


《丝路古韵:吐鲁番文献与中外文明交流》 吐鲁番,这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献,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生动地记录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辉煌过往,以及各民族、各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流与融合。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细致解读,勾勒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的交织图景。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字,它们或是记录了古代各政权的行政管理、法律条文,或是描绘了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在当地的传播与发展,也可能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贸易、风俗习惯,甚至个体的情感与思想。 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文献内容,而是致力于还原其背后的历史语境。例如,当我们解读一份汉文文书时,会联动思考其与同期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当我们面对佉卢文、粟特文、梵文等异域文字时,则会探究它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与当地文化产生碰撞与激荡。本书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丝路政治版图的变迁与统治智慧: 吐鲁番出土的文献,如《张雄碑》、《麴氏高昌录》等,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地古代政权组织、官僚制度、税收赋役、法律体系的珍贵资料。我们将分析这些文献如何反映不同时期统治者的治理策略,以及他们如何在中原王朝、突厥、回鹘等强大势力之间周旋,维护一方的独立或自主。这些文献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古代政治智慧的结晶。 二、 宗教信仰的多元共存与文化融合: 吐鲁番是古代宗教传播的重要枢纽,出土的大量佛教经卷、壁画、造像,以及摩尼教、景教、祆教等宗教的文献,清晰地展现了这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本书将深入分析佛教在中土的本土化进程,探讨摩尼教如何适应当地文化语境,景教如何在中国传播,以及这些宗教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与民间信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宗教景观。文献中关于宗教仪式、僧侣生活、寺院经济的记载,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宗教画卷。 三、 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贸易网络的维系: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吐鲁番的经济活动尤为活跃。我们将通过对契约、账簿、田亩记录等文献的解读,探究当地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的规模与特点。分析不同民族、不同阶层是如何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商队的往来、商品的流通,以及货币的使用情况,都将通过这些文献得以呈现。这些文献揭示了吐鲁番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物质文明交流的重要环节。 四、 社会生活的多彩图景与民俗风情的研究: 吐鲁番出土的文书,如信件、户籍、婚丧嫁娶的记录,以及民间的俗语、歌谣,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家庭结构、人际关系、节庆习俗的生动素材。我们将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当地居民的娱乐方式、饮食习惯、服饰文化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最能触及历史的温度,展现出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 五、 文字的传承与演变:多语种文献的价值: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献,语言文字种类繁多,涵盖了汉文、佉卢文、粟特文、梵文、藏文、回鹘文、吐蕃文等。本书将不仅关注文献内容本身,更将考察这些文字的演变与传播,探讨不同语言文字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多语种文献的对比研究,对于理解古代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接触与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吐鲁番出土文献内容的梳理与分析,更在于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挖掘,展现丝绸之路作为文化廊道的功能,揭示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融合。它将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触摸真实的古代吐鲁番,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理解那段辉煌灿烂的文明交流史。通过对这些被遗忘的文献进行重新发掘与解读,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多地体现在对普通人生活细节的关注。《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我翻阅其中的一些书信、契约、账簿等,仿佛看到了生活在千年之前的普通人的身影。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烦恼,也有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比如,一份关于买卖的契约,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商品种类、价格以及交易方式;一份关于借贷的文书,则能反映当时的金融状况和民间借贷关系。还有那些零散的笔记和杂记,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它们记录了当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甚至是节日庆典。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便是一幅生动鲜活的古代生活画卷,让我感到历史不再遥远,而是充满了人情味。

评分

入手这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完全是出于我对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的痴迷。吐鲁番,这个曾经的交通要冲,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遗迹,而这些出土文献,更是其灵魂所在。我被那些记录着古代商队行程、驼队讯息、货物流通的文书深深吸引。它们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更是当时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体现。想象一下,在漫漫黄沙之中,商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克服困难,这些文献都为我们描绘了生动的画面。此外,那些关于战争、兵役、屯田的记载,也勾勒出了古代边疆的紧张与秩序,以及官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每一页文献,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智慧。我常常会沉浸其中,试图去理解那些古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追求。

评分

这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的出现,简直是给学术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也让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激动不已。我一直对古籍整理和历史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吐鲁番文献的价值,早已在学界享有盛誉。这次的“新获”,意味着更多的未解之谜将被揭开,更多的历史细节将被补充。我迫不及待地想探究那些新的佛教经卷,看看它们与我们熟知的版本有何异同,是否能为佛教的东传提供新的线索。还有那些关于摩尼教、景教等宗教的文献,更是弥足珍贵,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多宗教并存的复杂格局。我尤其关注那些法律文书和户籍资料,它们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司法制度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这些原本尘封的史料,如今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触摸历史的肌理,理解古人的生活逻辑。

评分

作为一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这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对我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吐鲁番文献一直是我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而这次的新发现,无疑将极大地拓展和深化我的研究领域。尤其吸引我的是那些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它们为我们展现了中古时期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与中原地区的文学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和互鉴。我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存在于汉译佛经中的文学性元素,以及那些在吐鲁番地区发展出的独特文学形式。这些文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文学的认识,也为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从中挖掘出更多的学术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对历史文献的专业知识并不深厚,但《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依然让我深深着迷。这本书的编排和注释做得非常出色,即使是对古文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逐渐领略其魅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书信和杂记。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比如,有人写信回家报平安,有人抱怨伙食不好,有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这些零散的片段,却如同拼图一般,逐渐勾勒出古代吐鲁番地区普通人的生活图景。它们让我觉得,那些生活在千年之前的古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有生活琐事,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阅读这套书最大的收获。

评分

刚收到这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光是沉甸甸的重量和精美的装帧就足够让人惊喜。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影印件和详实的注释,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古老的智慧对话。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简直让人应接不暇。从汉代的简牍到魏晋南北朝的文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那些描绘当时边塞风情、商旅往来的文献深感兴趣,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粗犷而又生动的生命力。那些关于屯田、戍边、民族交流的记载,对于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民族融合的进程,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每一次翻阅,都能在字缝间捕捉到新的信息,发现新的角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精神盛宴。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曾经鲜活的生活。

评分

收到《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上下册,我深感这次学术界的重大收获。作为一名对佛教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最期待的自然是其中可能包含的佛教文献。吐鲁番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节点,留下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相关资料。这次的新获,不知会否带来一些罕见的经本,或是对现有经本的校勘提供新的依据?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文献中是否会披露更多关于僧团生活、戒律制度、寺院经济以及佛教艺术的细节?此外,那些记录了佛教与当地民间信仰、其他宗教相互影响的文献,也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佛教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本土化进程,以及它如何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拿到这套《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它不仅仅是一堆纸张,更是承载着千年时光的印记。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仔细翻阅了其中关于赋役、税收、土地分配等经济类文献,它们清晰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基层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那些关于宗教传播和文化融合的记载,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代中国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这套书的出现,将填补许多历史空白,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古代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评分

我一直对新疆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情有独钟,而吐鲁番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的出版,让我激动不已,仿佛又一次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脉搏。我尤其对那些涉及民族关系的文献感到好奇。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这套文献中,一定包含了许多关于民族交往、互市贸易、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它们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古代新疆地区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我还对那些描绘当时宗教信仰和习俗的文献充满了期待,它们将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古代社会。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研究,离不开鲜活的史料。《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又一批极其宝贵的“鲜活史料”。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文献。它们如同那个时代的“活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法律制度、官僚体系以及执行细节。我希望从中找到关于刑罚、诉讼、赋役征收、土地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以了解古代政府是如何运作,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如何调动社会资源的。这些文献的存在,使得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更加清晰、具体的图像。它们是历史研究者们深入探究的宝藏,也是我作为读者,感受历史厚重与真实的重要途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