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冶金术
一、希腊——马世界的金属
二、黄金
三、银和铅
四、锡、锑和砷
五、铜及其合金
六、铁和钢
七、中世纪冶金技术概况
八、中世纪的铁和钢
第二章 农具
一、关于犁起源的一点看法
二、早期的犁
三、可深耕的犁
四、耕作方法
五、耙地工具
六、收割工具
七、打碾和扬簸工具
八、挖掘工具
九、杂论
第三章 饮食技术
一、面粉和面包的制作
二、早期分离技术的发展
三、希腊和罗马的饮食
四、橄榄油的生
五、中世纪的食谱
六、葡萄栽培技术
七、苹果酒、啤酒和烈性酒
第四章 纺织技术
一、纤维及其制备
二、纺纱
第五章 陶瓷——公元前700年至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陶瓷技术
一、希腊制陶业(700 B.C.-300 B.C.)
二、希腊风格的陶器
三、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的伊特拉斯坎陶器
四、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罗马的制陶技术(100 B.C.-350)
五、雕像和浮雕
第六章 陶瓷——中世纪的制陶技术
一、材料来源
二、来自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影响
三、拜占庭的影响
四、器物成型
五、干燥与烧制
六、釉、泥釉和彩绘装饰
七、砖和瓦
第七章 玻璃和釉料
一、玻璃、琉璃和玻璃料的起源
二、公元前750年以前的玻璃器
三、玻璃器的首次复兴(约公元前750年起)
四、玻璃器大放光彩的时期(公元前1世纪)
五、罗马帝国之后的玻璃业
六、原料和工具
七、玻璃的特性和侵
八、制造技术
九、装饰技术
第八章 工业革命前的化学技术
一、化学产业的方法
二、古代技术信息的来源
三、碱、洗涤剂、酸
四、陶瓷和玻璃
五、颜料、清漆、底漆和金属的粘接
六、染料、触染剂
七、燃烧
八、制药、蔗糖、酒精、蒸馏
第九章 精细金属器
一、希腊和罗马的精细金属器
二、镶嵌
三、武器的装饰
四、上瓷
五、锤鲽工艺
六、金属铸造
七、乌银镶嵌
八、拉丝和铆接
九、设色
第十章 车辆和挽具
一、起源概述
二、古典时期的车
三、中世纪欧洲的车
四、车轮
五、牵挽技术
六、骑马
第十一章 军事技术
一、希腊和马其顿时期(500B.C.-200B.C.)
二、罗马时期
三、中世纪时期(400-1400)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常识和对材料科学基础概念的基本了解,初次接触可能会感觉有些吃力。前几章对史前陶器制作技术的梳理,涉及大量的地质学和化学基础知识,我不得不反复对照图示和文后的小词汇表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跨过最初的适应期,你会发现所有的铺垫都是值得的。随着叙事深入到更成熟的文明阶段,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金属加工或拜占庭时期的镶嵌艺术,那些晦涩的术语和概念会豁然开朗,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就像一座需要攀登才能欣赏到壮丽景色的高塔,虽然过程艰辛,但登顶之后所见的广阔视野,是其他任何轻量级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你如何去思考技术史的演进。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宏大的叙事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显然投入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了一个跨越数千年、横亘广袤地理范围的工艺技术演变脉络。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金属冶炼、陶瓷烧制、玻璃吹制乃至纺织技术的论述,绝非浅尝辄止的概述,而是深入到原料选择、工具改进乃至燃料配比的微观层面进行剖析。例如,在探讨青铜器铸造时,它详细对比了不同文明在范铸法和失蜡法上的细微差异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动因,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交叉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古代手工业复杂性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是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发展”,逻辑链条清晰有力,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时,总能找到可靠的航标。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真正令我爱不释手的是其中那些鲜活的“人”的故事。它没有将古代匠人塑造成符号化的、脱离时代的“能工巧匠”,而是将他们置于具体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之中。通过对古代文献中零星记载的挖掘,结合考古发现,作者仿佛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工坊现场。我仿佛能闻到矿石煅烧的烟火气,能听到敲打锤炼时清脆的回响。尤其是描述亚述巴尼拔宫廷工匠如何克服技术瓶颈,成功烧制出某种特定釉色的陶器那一段,充满了戏剧张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智慧在应对自然限制时所爆发出的创造力和韧性。这种将冰冷的技术数据赋予人性温度的叙事手法,使得原本晦涩的工艺史变得引人入胜,即便是对外行爱好者而言,阅读体验也极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采用了厚重的精装本,封面以深沉的墨绿色为主调,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泛着低调的光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纸张质地细腻,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最让我欣赏的是其排版布局,字体选择上兼顾了易读性和古籍的韵味,间距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考量,阅读起来赏心悦目。插图和图版的质量更是无可挑剔,许多珍贵的文物照片和考古现场的测绘图被高清重现,细节之丰富,即便是放大镜下观看,纹理和斑驳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足见出版方在制本上的匠心独运,完全对得起“研究”二字的定位,称得上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从内容结构上看,此书的编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主题与时间双重并行的结构,既保证了技术发展的时间连续性,又能够集中火力攻克某个特定工艺门类(如玻璃的演变)。章节之间的过渡极其平滑自然,前一个技术点的收尾无缝衔接到下一个技术点的开端,如同水银泻地般流畅,绝无生硬的跳跃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其庞大的注释系统,每一个关键术语、每一处引文来源都有详尽的标注,附录部分还收录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翻译和相关学者的观点梳理。这使得读者在进行深度学术探讨时,能够快速追溯到一手资料的出处,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效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图文并茂,翻译的很认真,这个书系质量非常高,值得推荐。
评分书不错,包装完整,干净整洁,正版。
评分唯一不足就是,封皮脱胶。
评分"[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NRJJ]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评分"[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NRJJ]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评分内容还不错,印刷很精美。
评分书不错
评分书不错,包装完整,干净整洁,正版。
评分书不错,包装完整,干净整洁,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