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选取了从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以来,在同盟会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45位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向今天在共和国幸福生活的各族人民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奋发进取;面对各种腐蚀诱惑,无私无畏,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形象。他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在任何巨大成就面前,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他们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作者简介
司马辽太郎(1923-1996) 日本著名作家。1923年生于大阪,原名福田定一,自幼饱读诗书,崇尚英雄人物,因敬慕司马迁而更名“司马辽太郎”,取“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登上文坛,一反日本先前“时代小说”的平铺刻板和私人视觉,擅长从高空俯瞰大时代、从历史整体观察历史断层,将残酷的政治、权谋与运筹帷幄写得妙趣横生,日渐成为历史小说作家群中的泰山北斗。曾先后获直木奖、菊池宽奖、文艺春秋读者奖等众多文学大奖,1993年荣获代表日本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1996年病逝于大阪。
代表作有《项羽与刘邦》、《坂本龙马》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天涯亡命 一
寺田屋之变 二
人生流转 三
乱起生麦 四
栋梁之臣 五
伯乐 六
风雨双雄 七
龙马脱罪 八
京城春色 九
海军学堂 一0
大奸容堂 一一
清河之殇 一二
京都政变 一三
江户之恋 一四
土佐血风 一五
片袖定情 一六
长崎高士 一七
精彩书摘
坂本龙马坐船到了长州三田尻。他乘小舟抵达栈桥,踏上陆地的一瞬间,顿觉神清气爽,似乎已经投身天下风云了。
“哎,泽村。”他朝总之丞喊道,“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你给我带好路。”
泽村一本正经地稳住龙马,道:“走向天下的领路人是吉村寅太郎。我们得先找到他,不然什么也做不了。”他说完便先走了。他的心里也没底,好不容易脱了藩,变成“志士”,却不知路在何方。“我觉得到了马关就能知道吉村寅太郎在哪里了。”
“好、好。”龙马兴奋不已。比自己早一步脱藩并与天下志士结交的吉村,肯定会将自己引荐给他的朋友。
龙马和泽村脱藩是为了参加羽前浪人清河八郎、筑后的真木和泉以及筑前的平野国臣领导的京都起义。这次的京都起义,乃是大谋士清河八郎等人策划。现在,九州各地的浪人正陆陆续续赶往京都、大坂。但起事前,他们还要等萨摩藩的人马。
萨摩藩老藩主岛津久光要率千余兵士上京,拥天皇以匡扶正道。倒幕派的浪人想要在大坂或者伏见等候久光,推举他为领袖,于京都举兵。只是久光并不吃他们这一套。此时幕府当权,久光本人并无倒幕之意。他这次上京,只是想用武力震慑江户幕府,以夺得强有力的发言权。
萨摩军千余人于三月十六从鹿儿岛出发,到达小仓后改乘藩船天佑号,沿着濑户内海向东航行。当龙马与泽村到达长州的三田尻港时,他们已经驶入了播磨的室津。
清河、真木和平野等浪人此时正在大坂的萨摩藩府等着他们到来。萨摩藩虽大觉麻烦,但是不想激变,便给他们腾出藩府二十八号长屋,供他们住宿。这是萨摩的智者堀次郎提出的建议,可以说是变相软禁。但龙马和泽村总之丞哪知这些情况,他们只匆匆忙忙地赶往与京都和大坂相反方向的马关。
马关有一位叫白石正一郎的奇人,是个富商,藩主毛利侯特赐他拥有名字和带刀的权利。说是奇人,是因为他是商人,同时也是一个尊王攘夷的志士,这在当时非常少见。他常庇护长州和其他藩的志士,提供住宿和资费援助。
泽村认为,吉村曾经住在白石府中,到了那里,说不定便能打听出吉村的行踪。
二人到了马关。
白石正一郎是山阳道首屈一指的大船行老板。他家被称为长州的金库,府邸气派壮观,堪比诸侯的城池。
“好气派的府邸。”龙马感叹道。府邸太大了,他甚至都有些畏缩。
“总之丞,”他有气无力地说道,“你以前在这里住过,应该认识主人。你进去问问吉村的下落,我在外面等你。”
泽村很为难。但龙马已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时面前出现一条壮如牛犊的大红毛狗,慢吞吞地从龙马身边经过时,回头看了他一眼。
“哎,红毛狗。”龙马嚷道。红毛狗竟然亲昵地跑了过来。龙马把它拉住,对泽村道:“总之丞,我和这家伙玩。”
泽村无奈,独自走了进去。“土佐泽村拜见白石先生。”他对女仆说道,然后让她端来水洗了脚。
不久,白石正一郎便亲自到玄关迎接。“快请快请。”他十分热情地将泽村迎到了厅上。白石正一郎面色白皙,一副学者模样,梳商人的发髻,却穿着一身整齐的仙台平。
此时天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马关有侠商。”意指南来北往的志士只要从马关经过,必定会到白石家做客。白石会非常热情地接待那些穷如乞丐的志士,给他们盘缠。对于那些想要到长州藩游说的人,他还会给他们牵线搭桥。但白石正一郎在明治维新之后没有入仕途,依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明治十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死后,被新政府追赠正五位。
“您是说吉村寅太郎先生。”白石正一郎道,“很遗憾,他已经于十几天前往上方去了。您要是想追上他,可以坐我们明早从马关出发的便船,您看怎样?”
“原来是这样。”泽村有些失望,但是认为追上去或许还能赶得上起义,便道,“那么请给我们俩准备一条便船吧。”
“您二位?”白石正一郎一脸惊讶。
泽村只好向他说明了原委。
“那位先生是跟我客气呢。”白石走到了外面。
出去之后,他大吃一惊。二三十条各色狗中间,匍匐着一个彪形大汉。
是个疯子不成?这就是白石正一郎对龙马的第一印象。
当晚,龙马和泽村总之丞就住在这位侠商家中。
“真是个怪人。”白石正一郎回到卧房之后,对夫人说起了刚才在门前看到的那一幕,“竟然能和阿红亲密相处。”
白石夫人也非常吃惊。那条叫阿红的红毛狗在马关是出了名地凶猛。
“阿红就像只小狗崽一样,趴在地上,高兴地摇着尾巴。不仅仅阿红,那位勇士的周围还聚集了其他野狗。真是一位有奇德之人啊。”
“他喜欢狗?”
“我也觉得奇怪,问了问,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土佐方言说不喜欢。晚饭的时候我说起天下大事,他也只是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什么都不知道。家里留宿过很多奔走四方的志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什么都不懂的呢。”白石正一郎接着沉吟道,“却有着一种常人没有的吸引力。”
“呵呵,由此说来,老爷岂不是和那野狗一样?”
“不无道理。狗能够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魅力,人不可能感受不到。依我看,这位勇士日后必成大器。”
“刚才您说他叫坂本龙马?”白石夫人点点头,将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铭刻在心。
龙马和泽村第二天一早便乘船出发了。
途中,海上波涛汹涌。原本想避避风浪,没想到在盐饱列岛一带,又没有一丝风,于是干等了几天,最终到达摄津西宫已经是四月二十一。
“泽村,我们可能赶不上了。”就连一向沉着的龙马也开始有点着急。
这时泽村总之丞说话的语气,俨然已经把龙马当成自己的主子。在长途奔走中,他也像马关那些狗一样,被龙马吸引了。
“不管怎么说,坂本先生,我们先找吉村寅太郎。到大坂的长州藩府一问就知道了。”
“哦,那赶紧走。”
到了大坂,藩府的人告知:吉村寅太郎在大坂藩府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去了京都,应该隐在长州藩的京都藩府内。
“我们又晚了一步。”泽村急得直跺脚。但是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不得已,他们只能到位于心斋桥畔泽村相熟的客栈投宿。“这里离西长堀的土佐藩府不远。要是被藩国的捕吏抓住可就麻烦了。坂本先生,您可千万别擅自外出。”泽村提醒龙马,但是龙马早就被心斋桥的热闹景象吸引住了。
龙马信步走到街市上。他生性好奇,虽然是武士出身,却喜欢商家的热闹。从心斋桥到东顺庆町筋、新町桥三条街道,到了夜里灯火通明,十分热闹,不但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还有摊贩和卖艺的,往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龙马穿着一身黑木棉纹服和藏青色外罩,系着在三田尻买的马,后腰胡乱插着长短双刀,和叫卖的商贩们擦身而过。
“真有意思。”他挨家挨户地看别人店里的货物,脸上不觉浮现出微笑。大碗盛的荞麦面、烤包子、心斋桥特产天目酒、味噌烤豆腐串、烤鳗鱼片、新田屋的卷烟、扇屋的发油、绘草纸?
“各位快来看啊。”这是向往来人群兜售色情书籍的叫卖声。
最让龙马惊叹的是在每一个路口,都有街头艺人,演“街头净琉璃”,或者评弹,吸引了很多人。
这里的确和江户不同,真是个商都啊。龙马心中叹道。江户也有曲艺场,但是大坂简陋的露天场所更多一些。围观者不仅有学徒和匠人,还有很多店家老板。不知道是应该说他们小气,还是更懂得生活的乐趣。不管怎么说,大坂是和江户及各藩国的城下町完全不同的城市。
龙马正在新町桥桥头上隔着人墙看一个行脚僧给人看手相的时候,只听背后有人低声唤道:“坂本先生。”
“哦?”龙马回过头去,只见一个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长一张阔嘴的武士,正面无表情地站着。
“哦?岩崎弥太郎吗?”龙马亲切地走上前去。但弥太郎依旧面无表情,一步步直往暗处退。
“弥太郎,你到大坂来做什么?”
“做什么?”弥太郎无奈地说道,“我身为下横目,是前来捉拿你的。那边的十字路口还有我的人。这是藩公的意思,速速与我归案。”
啊,对了,我是个脱藩武士。龙马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份,其实,即便弥太郎带来一百个人,他也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他走到人墙外。
弥太郎怕龙马逃走,往后退了五六步,小心翼翼地盯着他。
“弥太郎,你的长相还是这么奇怪呢。”龙马用方言取笑道。
“跟我走。”弥太郎并不笑。或者说,龙马根本就没有看到此人笑过。长着这么一副奇怪面孔的人,在这个世上真是不多见。
龙马沿着长堀川往西走,一路有很多桥。从心斋桥出发,走过佐野屋桥、炭屋桥、吉野屋桥、宇和岛桥、富田屋桥、问屋桥和白发桥等八座桥的桥畔,到第九座鲣座桥附近,就是土佐的大坂藩府。对于脱藩的龙马来说,此地无异于阎罗殿。
龙马走过第五座桥的桥墩时,忽然回过头去。弥太郎吓得往后跳了一步。
“龙马,你要是敢杀藩府捕吏,可会累及老家亲人。”
“我不杀你。”
龙马看了看周围。两岸商家的灯光落在水中,波光粼粼。路上很暗,没有一个行人。
弥太郎和同僚井上佐一郎站在龙马右手边,手握刀柄。他们喘着粗气,为了区区功名着急上火。捉住龙马或者将他杀了,他们多少能够得到提拔。
“你姓井上?咱们第一次见。你长得真像只老鼠。”
“龙马,这是公事,你老实点。”
“我很老实啊。”
“在藩国杀了参政吉田东洋大人的,是不是你?”
东洋被杀了?龙马大吃一惊。那须信吾精悍的形象浮现在他眼前,同时武市那张阴郁的脸也在脑海中掠过,土佐藩肯定正在发生一场大政变。“这么说,你们二人也是受人差遣喽?”若是武市掌权,是不可能派人捉拿刺客的。
“是江户的老藩公。”井上佐一郎冷冷一笑,面色一拧,“龙马,你听着。武市拥年少的藩主搅乱政局,但是江户的老藩公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早晚会把你们这帮恶人一网打尽。”
“恶人?”龙马挠了挠头,“喂,老鼠,我可要逃了。”
“岩崎,你到后面去,小心!”
井上佐一郎跳起身来,拔出土佐特有的长刀。此人习过无外流,对身手有着充分的自信。但是与龙马实在不能相比。
弥太郎没有拔刀,而是脱下草鞋,夹在腰上。他是想见机随时逃脱。
“哦,怎么,想打架?”龙马靠着宇和岛桥的栏杆,懒懒地拔出了刀。
最可笑的是岩崎弥太郎。他已经做好了逃走的准备,却又害怕井上佐一郎回去告他。不得已,他站到龙马背后的桥上,拔出刀。摆好姿势之后,他那狮子头一般的脑袋表情更加狰狞了。
“弥太郎,拔刀了啊。真是勇敢。”龙马感叹道,“但是真可惜,你不应该成为一个受上士指使的肮脏小捕吏,你不是那样的人。天下已经风云变幻,人难免一死,你不应该死在我龙马刀下,你应该为了天下而死。对于你来说,土佐太小了。”
脱藩的家伙在胡说些什么!弥太郎一脸不耐烦。他原来就毫无为国事奔走的兴趣,也非常讨厌武市半平太那样整天摆出一副仁人志士面孔的人。但他也知道,自己在土佐藩不会有出路,浑身的能量也找不到地方发挥。现在让他发愁的,正是寻找发挥自己能量的地方。
“弥太郎,以前你被关进安艺郡郡奉行所大牢里的时候,不是说过要扔掉武士的身份,广聚天下财富吗?”
“是说过。”
“我啊,要推翻幕府。”
“乱臣贼子!”井上佐一郎吼道。
龙马置若罔闻,继续对弥太郎道:“你去经商吧。往后生意买卖就是国事。那些商家是做不了的。只有拥有武士的眼光和气度,能够看清天下形势的人做的生意,才是真正的生意。这样的时代必将到来。”
这话说得在理,弥太郎心中暗道,但是他手中依然紧紧地握住刀柄,不敢掉以轻心。
“我是听河田小龙说的。在美国、英国和荷兰,商人威风八面。那里根本没什么武士商人之分,更没有像土佐这样还有上士乡士的区别。在美国,将军都是选出来的。在那里即便是商人,只要选票多,也能当上将军。由此来看,土佐的上士和乡士之争,简直就是狗屎!”
“这小子。”井上佐一郎拿刀砍了过来。岩崎弥太郎也极不情愿地跟着砍了过来。杂谈归杂谈,官命不得忘。
龙马一闪身,反手一刀。井上的刀砍了个空,他的右肩却被龙马的刀背砍个正着,倒在地上。
龙马回顾一望,弥太郎早已一溜烟逃跑了。
……
前言/序言
《幕末风云录:乱世群英》 引言: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总有那么一些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汇聚成壮丽的史诗。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回那个风雷激荡的日本幕末时期。这是一个旧秩序摇摇欲坠,新思想暗流涌动的时代。强大的幕府统治早已显露出疲态,内忧外患,国士们怀揣着各自的理想与抱负,或奋起反抗,或力图改革,或在夹缝中求生存,共同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悲歌。我们将聚焦于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重要人物,剥离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还原他们作为个体的挣扎、抉择与成长,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令人心动的幕末画卷。 第一卷:动荡的序曲(江户时代晚期至嘉永六年) 故事的开端,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持续了两百多年的锁国政策,使得日本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逐渐落后。黑船的到来,宛如一声惊雷,彻底打破了日本长久的平静。美国海军准将佩里舰队以武力叩关,迫使幕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这一事件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在这动荡不安的暗流涌动中,社会各阶层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武士阶级内部,早已存在着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的问题,一部分下级武士对幕府的保守政策感到不满,开始寻求改革的出路。商人阶层虽然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但政治地位却始终受到压制,他们渴望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而农民阶层,长期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地租,生活困苦,对现状的积怨也在不断累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敏锐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开始对西方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并开始反思日本的未来。这些思想的传播,如同一粒粒火种,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了变革的渴望。 本卷将详细描绘幕府统治的衰落,从内部的腐败无能,到外部的压力,如黑船来航对日本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我们将看到,传统的“尊王攘夷”思想开始重新被拾起,但其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对天皇的忠诚,而是与反对幕府、争取国家独立自主的愿望紧密结合。一些早期的改革派和反幕府力量,尽管力量尚显单薄,却已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活动和言论,为后来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第二卷:理想的碰撞(安政五年至文久三年) 黑船来航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日本社会开始出现“开国”与“攘夷”两大阵营的对立。“开国派”认为,日本必须学习西方,才能图强自保;而“攘夷派”则坚决反对外国人进入日本,主张将他们驱逐出去。这种激烈的思想碰撞,贯穿了整个幕末时期,也塑造了无数人物的命运。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各种政治派别和思想流派。从激进的“尊王攘夷”派,到温和的“公武合体”派,再到寻求改革的“开明派”,各种思想的交锋,构成了幕末政治舞台的复杂图景。这些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甚至武力冲突,都将在此展开。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聚焦于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例如,安政大狱的发生,使得一批有志改革的知识分子和官员遭到严厉镇压,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使得许多人被迫走向更极端的道路。随后,樱田门事件,幕府重臣井伊直弼遇刺身亡,更是给幕府带来了沉重打击,加速了其权力的瓦解。 本卷还将着重描写一些杰出的个体,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或随波逐流,或逆流而上,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可能是出身草莽,但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可能是饱读诗书,但忧国忧民的学者;也可能是身处高位,但力图挽救危局的官员。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甚至对立,都将展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深度和人格魅力。我们将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个人选择与历史潮流的博弈,是如何在他们身上上演。 第三卷:变革的浪潮(元治元年至庆应三年)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日益严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幕府的权威日益衰微,地方藩国,特别是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挑战幕府统治的核心力量。尊王攘夷的口号,逐渐演变成了“打倒幕府,拥护天皇”。 本卷将重点展现西南强藩的崛起及其在倒幕运动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细致分析萨摩藩和长州藩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它们在倒幕运动中的策略和行动。例如,长州藩在下关战争中与西方列强的冲突,以及随后他们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和军事改革,都标志着他们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萨摩藩则以其雄厚的财力和军事实力,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支撑。 同时,本卷也将关注到其他一些重要的藩国和人物。例如,土佐藩坂本龙马(在此不详细展开其事迹,仅作为背景提及),以及他所倡导的“船中八策”,为未来的新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蓝图。还有新选组等维护幕府秩序的武装力量,他们的存在和行动,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复杂斗争的一部分。 我们将深入描绘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合纵连横、明争暗斗。从长州藩与萨摩藩的“萨长同盟”的建立,到幕府与西南强藩之间的多次冲突,再到最终戊辰战争的爆发,整个过程将充满戏剧性和紧张感。本卷将展现出,在巨大的历史变革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与集体行动的强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们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 第四卷:新生的黎明(庆应四年至明治二年) 随着戊辰战争的胜利,江户幕府宣告终结,日本迎来了明治维新。然而,新政府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旧势力依然存在,社会各界对新政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本卷将聚焦于新政府的建立过程及其初期面临的挑战。我们将看到,如何从一个封建集权的国家,向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立宪的国家转型。新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改革,例如废除藩置县,建立统一的警察和军队,推行教育改革,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等等。 同时,本卷也将展现新政府在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如何处理与旧幕府残余势力和反叛者的斗争,如何回应农民起义和士族反叛,如何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国内日益增长的民怨。 我们将看到,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新政府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分歧。但为了国家的发展,许多有识之士都能够搁置争议,团结一心,共同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日本而努力。 结语: 《幕末风云录:乱世群英》试图还原一个真实而震撼的幕末日本。我们不仅仅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更关注事件背后的人物命运。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牺牲品。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牺牲,共同谱写了日本近代史的辉煌篇章。本书希望通过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剖析,让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感受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这是一个关于变革、关于理想、关于勇气的时代,也是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不容错过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