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韵音系简论

集韵音系简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邵荣芬 著
图书标签:
  • 集韵
  • 音系学
  • 语音学
  • 汉语史
  • 古代汉语
  • 语言学
  • 韵书
  • 音韵学
  • 历史语言学
  • 中国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49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445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集韵》跟《广韵》一样,都是《切韵》一系的韵书。不过《广韵》对《切韵》语音系统的遵循,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基本上没有什么更张,而《集韵》对《广韵》的语音系统则略有改作。因此要想探究《切韵》语音的原貌,根据《集韵》自然不如根据《广韵》。这就是对《广韵》音系的研究比对《集韵》音系的研究要早开始差不多一个世纪的主要原因。不过《集韵》的语音系统既然与《广韵》有所不同,而研究《切韵》和《广韵》又不能不拿《集韵》作参考,因此对《集韵》的语音系统作全面的研究,把它彻底弄清楚,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目录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重出小韵试释
3.1 重纽
3.2 音变
3.3 非语音对立的重出
3.4 结语

四 声母系统
4.1 帮组和非组
4.2 端知两组和来母
4.3 精组和庄组
4.4 章组和日母
4.5 见系声母
4.6 结语
4.7 声母表

五 韵母系统
5.1 开合
5.2 洪细
5.3 合并《广韵》的重出和重纽小韵
5.4 更正和承袭《广韵》的误切
5.5 移正和移并《广韵》的误置小韵
5.6 开合互切
5.7 独用和通用
5.8 具韵系和臻韵系
5.9 庚韵系二等和耕韵系
5.10 庚韵系三等的舌齿音
5.11 陌韵三等合口
5.12 清韵系的性质
5.13 蒸韵系舒声合口
5.14 矦尤幽三韵系的唇音字
5.15 盐严凡三韵系
5.16 个别混切
5.17 结语
5.18 韵母表

六 音节表
6.1 说明
6.2 音节表

七 声韵调配合规律

精彩书摘

严韵系《切韵》原来只有平人两声,后来王仁昫补缺,增加了上声广韵和去声严韵,于是四声具备。起初两韵收字很少。《王一》各收四个小韵,《王三》《广韵》亦同,而《王三》严韵只有韵目,正文无字,大概为抄者所脱漏,实际上也许跟《王一》一样。但是《王二》却有了不少改变。一是把《王一》琰韵的“捡、预、俭、俨、险、贬”六个小韵移人或并入广韵;二是把《王一》梵韵的“剑、欠,俺”三个小韵移人严韵(即《广韵》酽韵)。这也许是方音的影响,但也可能是《王二》作者对王仁晌的分韵不够信任,因为改动的正好是王氏新增的两个韵。《广韵》这几韵的划分跟《王一》《王三》相同,而《集韵》则基本上沿袭《王二》的做法。比如《集韵》把《王一》琰韵的“俨、贬”两个小韵移人俨韵(即《王一》广韵),把《王一》梵韵的“剑、欠、俺”三个小韵移入验韵(即《王一》严韵),都与《王二》相同。失察的地方在于“俨、贬”两个小韵都仍然用琰韵的“检”字作切,不免自乱其例。
……
《辞海》:中华文明的集成与传承 《辞海》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辞典,它如同一座巍峨的知识殿堂,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百科知识,记录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演进。自问世以来,《辞海》始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宏大的知识体系和精炼的语言表达,成为无数学者、学生乃至普通读者求知问道的必备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本辞书,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缩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一、 编纂理念与历史沿革:时代的烙印与时代的担当 《辞海》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自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国家对一部能够系统梳理和介绍中国乃至世界知识体系的工具书的需求日益迫切。《辞海》的编纂,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他们怀揣着复兴民族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崇高理想,历经艰辛,终于将这部鸿篇巨制呈现在世人面前。 《辞海》的编纂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知识界的发展史。从最初的草创阶段,到历次修订,每一次的改版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编纂者们不仅要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更要解决学科分类、词条取舍、释义准确等一系列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深入田野,考证史实,旁征博引,力求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每一次修订,都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学术前沿,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更新陈旧的观念,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辞海》的编纂理念,始终坚持“兼容并蓄,求实创新”。它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积极吸收和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在词条的选择上,力求广博,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框架。在释义上,讲求精炼,力求通俗易懂,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让普通读者轻松理解。这种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编纂理念,使得《辞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一本经久不衰的经典。 二、 内容体系与知识广度: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 《辞海》的精髓在于其庞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它将人类文明的精华浓缩于方寸之间,为读者开启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知识世界。 自然科学的基石: 从宇宙的奥秘到微观世界的粒子的运动,《辞海》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它详细介绍了重要的科学发现、科学理论,以及与这些科学相关的科学家和技术成就。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辞海》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理解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对于专业人士,它则是快速查阅和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宝贵参考。 人文社科的脉络: 《辞海》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覆盖同样令人瞩目。历史学部分,它系统梳理了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进程,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详实的记载。哲学部分,它介绍了中外哲学流派、重要哲学家及其思想体系,为读者理解人类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言文字学部分,它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演变、结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研究语言规律的坚实基础。此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在《辞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读者构建了认识社会运行和人类行为的多元视角。 文学艺术的瑰宝: 《辞海》对文学艺术的梳理,堪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它收录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作家、艺术家,以及重要的文学流派和艺术思潮。从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到西方现代文学的革新;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到西方雕塑的形态,《辞海》都给予了详尽的介绍和点评。它不仅仅罗列作品和人物,更深入地剖析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帮助读者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其他领域的拓展: 除了上述主要学科,《辞海》的触角还延伸到军事、体育、医学、宗教、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它既有对军事战略和战役的介绍,也有对体育运动规则和历史的梳理;既有对疾病的诊疗方法和医学史的记载,也有对世界各地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阐释。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使其真正成为了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三、 严谨的释义与科学的编排:知识的精准呈现 《辞海》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广博,更在于其释义的严谨和编排的科学。 精炼准确的释义: 《辞海》的每一个词条,都经过了编纂者们的反复斟酌和推敲。释义语言简练、准确、客观,既要符合学术规范,又要便于读者理解。对于同一词条,如果存在不同的解释或用法,编纂者们会根据其历史演变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条理清晰的说明。这种严谨的态度,保证了《辞海》作为一部工具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科学合理的分类与检索: 《辞海》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编排方式,方便读者进行检索。通常采用音序、部首、笔画等多种检索方式,并辅以完善的交叉引用,确保读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其内部的分类体系,也遵循了学科的内在逻辑,使得知识的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 图文并茂的辅助: 为了更好地辅助读者理解,一些版本的《辞海》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地图等辅助材料。这些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现了某些概念、事物或历史场景,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信息传递的效率。例如,在介绍地理、生物、科技等内容时,精心选择的图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四、 时代价值与社会影响:文化传承的基石与知识普及的灯塔 《辞海》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本普通辞书的范畴,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传承的载体: 《辞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系统地保存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典文学、历史典故、哲学思想、艺术成就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宝贵史料。 知识普及的利器: 在信息传播相对不发达的年代,《辞海》是普通大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它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即使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辞海》以其权威性和系统性,仍然是构建扎实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工具。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广大学者而言,《辞海》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工具。它提供了海量的基础信息和专业知识,为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起点和重要的参考。许多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中,都少不了《辞海》的身影。 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辞海》的翻译和出版,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它帮助外国友人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五、 展望未来: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尽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检索便捷高效,但《辞海》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未来的《辞海》,将继续秉承其优良传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辞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是重要的方向。通过建立更为庞大和智能化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精准、更便捷的检索,并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内容更新与扩展: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辞海》将继续关注最新的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和文化思潮,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以反映当代社会的最新面貌。 多语言与国际化: 进一步推进《辞海》的多语言版本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将有助于中国知识体系更好地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总而言之,《辞海》是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蕴含着无限智慧的巨著。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知识的道路;它如同一位良师,启迪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思考。在未来的发展中,《辞海》必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石,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选用了一种带有古典韵味的深蓝色,字体排版疏朗有致,初拿到手中就给人一种沉静、厚重的学术气息。虽然我并不是语言学专业出身,但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翻开内页,纸张的质地也十分考究,印刷清晰,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音韵学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清晰度。书中穿插的一些图表和示意图,虽然专业,但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抽象的音变过程变得直观易懂。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古代汉语发音体系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向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学术漫游,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编撰者对传统的敬畏与现代学术规范的融合。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同于一些粗制滥造的学术出版物,本书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书中的图表设计尤其出色,特别是那些展示元音系统和辅音对应关系的矩阵图,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设计简洁有力,极大地辅助了对复杂语音对仗的理解。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它在处理一些长期存在的争议性问题时,展现出了罕见的审慎和平衡。作者并未急于下定论,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各方观点,并在充分权衡后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不偏不倚、力求中正的学风,使得全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权威参考资料。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目前略显沉寂的古代音韵研究领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从目录的设置就可以看出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结构规划。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成熟理论的复述上,而是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梳理一系列关键性的音变现象。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了不同时期的文献佐证,这种扎实的文献基础确保了其结论的可靠性。在学术规范方面,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处理得一丝不苟,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更是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论,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深入研究的青年学者来说,它几乎可以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历史文献整理的学者,我对这类旨在梳理和规范古代语音体系的著作抱有很高的期望。阅读体验下来,我必须称赞其在逻辑推演上的精妙。作者在展开论述时,总能做到层层递进,每一个分论点都紧密围绕中心主旨展开,使得整部著作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避免了以往同类著作中常见的那种知识点零散、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全书的论证逻辑犹如一座精心构建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出口清晰可见。这种结构上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对知识的吸收率。它成功地将复杂的语言学理论“工程化”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构建的每一步基石。

评分

评价二: 我最近迷上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朗读,但总觉得自己的发音与想象中的古韵相去甚远。因此,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了这本关于古代音韵的书籍。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硬感。作者似乎深知普通读者在面对大量专业术语时的困惑,因此在解释核心理论时,总能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比喻,引导我们进入那个逝去的语音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语音演变轨迹的描绘,那种仿佛能“听见”历史回响的感觉非常奇妙。虽然内容深度上可能无法满足顶尖专家的需求,但对于想要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古代发音模型”的文学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的指导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现代读者与古代语言的桥梁。

评分

据说很好的书,还没仔细看

评分

邵荣芳先生关于集韵音系的研究著作

评分

小书一本,用纸太糙,不爽。

评分

开本较小,字大行疏,纸张一般,装订无锁线。。。

评分

小书一本,用纸太糙,不爽。

评分

開本不大 邵荣芬先生的大作 對歷史語音學有一定的作用

评分

开本较小,字大行疏,纸张一般,装订无锁线。。。

评分

据说很好的书,还没仔细看

评分

开本较小,字大行疏,纸张一般,装订无锁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