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韶毅《泥土社往事》中說,他和方續曉曾於二○○八年三月到平陽鰲江拜訪泥土社幸存者張禹。張禹獨居在一幢普通的商品房裏,年雖七十有六,但身體尚健朗,能吸煙,還堅持讀書寫作。韶毅帶瞭幾本泥土社版的鬍風文集請張禹老人題詞,“但他翻瞭翻書,筆遲遲未落,最後緩緩閤上書,遞還瞭給我。往事如煙,想來是勾起瞭老人的傷痛。”其實韶毅不該用“往事如煙”這麼一個輕飄飄的俗濫成語,對張禹老人來說,往事豈止如煙?該如刀、如劍纔是。當年張禹做過一陣泥土社的兼職編輯,拜訪過馮雪峰、葉籟士、唐弢、鬍風等名傢,組織的書稿質量都很高。鬍風事件一起,泥土社同仁相繼“滅頂”。張禹抓迴上海受審,所幸“免予刑事處分”。後來又成瞭“右派”,接著又因當上瞭“反革命”再次被捕。三年刑滿,留隊就業,監督勞動,汗滴泥土,直到一九八○年代纔摘掉瞭一頂頂帽子,去瞭《清明》編輯部,退休後迴老傢溫州平陽度此殘生。“筆遲遲未落”?是啊,這筆舉起已經很難,落下談何容易。【○九、十、二十七】
評分民國氣息感,屯書性質吧,估計一時半會輪不到看這個
評分這部係列文集分為四集,所選文章大體以人物和事件的時代為序,以開創基業、建國之初、“文革”期間和改革開放四個曆史階段劃分。選文的標準,側重內容的可讀性,增廣見聞,以備故實,涉及書局變遷、轉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書局休戚與共的作者、編輯,那些圖書、刊物背後的故事。
評分質量不錯,內容還可以吧,大概不是我想看的
評分同時把四本都買齊瞭。每天睡前看一兩篇文章,很不錯。
評分1958年5月,長期擔任文化部齣版局副局長的金燦然,在部裏耽不下去瞭,調到中華書局擔任總經理兼總編輯。這倒成瞭中華書局齣版工作的一個轉摺點。金燦然真是個有氣度、潛心學殖的總編輯。開初,在上麵,他在工作上還能得到當副部長的齊燕銘的支持;在學術界,他得到吳晗、鄧拓、翦伯贊、鄭天挺以及許多專傢學者的支持。金燦然誠摯地聯係他們,他們都熱忱地贊助中華書局的工作。吳晗是中華書局最熱心的支持者。他主編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和當時由中華書局齣版的內部發行的《文史資料選輯》,被後來齣任“中央文革顧問”的那位陰謀傢稱為“兩大奇書”,逢人贊不絕口。狂熱的所謂“大躍進”之後,便齣現人為的三年“自然災害”。米珠薪桂,食品緊張,中華書局為瞭開展工作,推動學術事業,常常約請學者專傢聚會,工作午餐的費用,往往由吳晗以領取審閱費名義支付。吳晗又是當時各項政策的虔誠支持和執行者,1959年鞦季,他提齣一個倡議,要求有誌於寫作者來響應黨的號召,鼓足乾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寫一點東西。他說:“這一年,全民大躍進的一年。我寫瞭十萬字左右的雜文,預備齣一本雜文集。編瞭解放前寫的一部分雜文,題名《投槍集》,不久可以齣版;整理瞭二十多年前抄的《朝鮮李朝實錄中之中國史料》,約三百萬字。”確是如此,為瞭嚮國慶十周年獻禮,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他在妻子袁震的協助下,校閱瞭這三百多萬字史料,加瞭標點,定名為《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送請金燦然考慮齣版。十分重視學術資料整理輯集工作的中華書局,立即欣然接受瞭。
評分另外還有一部精裝的大事記
評分可以看看,知道些掌故
評分這套書不錯,收集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