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修订版)》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美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验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这是一项以实践研究为基础总结起来的美术基础教育理论新成果,对改革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及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具有5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又经过近40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通过20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在全国各省、市、和高等、中等艺术师范院校得到广泛推广和验证,在教师中取得了一定共识。全书立论新颖,表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以及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良师益友。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修订版)》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翻阅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前沿的教育思潮的完美融合。作者显然对西方近百年来的儿童艺术心理学和美育哲学进行了深度的梳理与消化,但其最终呈现的并非是对西方理论的简单复述或嫁接。相反,书中的论述充满了对本土文化语境的深刻关照。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非具象表达”在低龄段儿童教学中的应用部分,作者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书法和水墨画中“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提出了本土化的“韵律感知”教学路径。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能扎根于自身文化脉络,又能吸收世界先进经验的全新视角。行文风格上,作者的文字凝练而不失温度,逻辑严密却又饱含激情。读起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正在耳提面命,既有对学术标准的坚持,又不乏对初学者实践困境的理解与包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什么”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南,引导教育者跳出应试教育的狭隘框架,重新审视美育在个体生命塑造中的核心价值。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儿童美术教学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简单的技法堆砌,要么就是空洞的说教。然而,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过程优先于结果”这一理念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哲学探讨与实操分解。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教师在面对“失败”作品时的干预艺术,这对我触动极大。作者认为,教师的“纠正”常常是扼杀创造力的开始,真正的引导在于提问的艺术——如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他们对材料和形式的理解。书中的大量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同一主题下,不同干预程度所导致的儿童作品差异,这种视觉化的对比极具说服力。它教导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和“观察”,将课堂空间转化为一个安全的实验场,允许错误的存在,甚至鼓励对既有规范的适度挑战。这种对教学伦理的深入反思,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转型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艺术专业毕业生,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将大学里学到的艺术理论转化为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这本书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剂良方。它的叙事口吻非常亲切,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便涉及到皮亚杰或维果茨基的理论,也是用最直观的课堂场景来佐证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环境创设”的章节,它没有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豪华的教室或昂贵的设备,而是着重强调了“氛围”的营造。例如,如何通过调整光线、音乐以及墙面作品的陈列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对美的感知力。书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部分也极为实用,它不是僵硬的教案,而是一套灵活的框架,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兴趣点进行高度定制化的填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放下身段”,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和探索中去,将教学活动转化为一场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充满惊喜的“艺术探险”。
评分这部作品的出版,标志着国内儿童美术教育研究正从“经验传递”向“科学建构”迈进的关键一步。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传统美育弊端的批判性反思上,更在于其提供的、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创新实践模型。我发现,作者在探讨不同媒材(如陶艺、版画、数字艺术的萌芽阶段应用)的教学方案时,非常注重对材料“本体属性”的挖掘。例如,在讲解水彩渲染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纸张纤维对颜料渗透速度的影响,这比单纯教孩子“如何调色”要深入得多,它培养的是孩子对媒介的敬畏感和掌控欲。更值得称道的是,全书的文献引用和脚注系统非常严谨,可以看出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并且不断自我更新的艺术教育思维体系,它不只是教你如何上课,更是塑造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的艺术教育者。
评分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长期关注学龄前及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实践的同仁来说,无疑是一次及时的充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理论建构与实际操作之间所搭建的坚实桥梁。书中对于“儿童主体性”的强调,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得以具体阐释。比如,探讨“点、线、面”这些基础元素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时,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的罗列方式,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感知偏好与表达方式的差异。这使得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在面对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涂鸦时,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其背后的思维逻辑,从而避免将儿童的自然探索误判为“不合规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材料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它跳出了传统美术教育中对“专业画材”的过度依赖,转而倡导利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这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手册,指导我们如何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地开展美术教学。
评分精致
评分“在我们上次通讯之后,发言者,又发生了一个变故,我完全没有预料到,也不了解它背后的意义。基于这个理由,我认为,我最好尽快和你碰面。”
评分正版,内容很好,受启发
评分非常喜欢这套书,真的很不错,学到了很多东西!
评分效果非常出色的一本幼教书籍,看了以后对小孩的美术教育很有启发
评分很快,书是正版,配送员态度也好。
评分家里人非常喜欢,下次还在京东买。
评分原来是修订版~内容丰富了不少
评分好书好书,认真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