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设计(全彩) Anastasia Young(阿纳斯塔西娅·扬),崔静 9787121

珠宝设计(全彩) Anastasia Young(阿纳斯塔西娅·扬),崔静 978712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Anastasia Young(阿纳斯塔西娅·扬) 著
图书标签:
  • 珠宝设计
  • 首饰设计
  • 配饰设计
  • 设计灵感
  • 创意设计
  • 时尚设计
  • 艺术设计
  • 色彩搭配
  • 绘画
  • 工艺美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远慧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9319
商品编码:109839538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我店与出版社联袂推出特价馆配图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低价格,优品质的书籍。请认准书背封底直径为1厘米方型或圆型的小孔,此为正版馆配图书的标志。少数图书可能略有磨损但不影响您阅读!我店所有图特价书均从出版社直接进货。个别含光盘的图书可能因搬运途中光盘损坏,出版社断货的情况下一些光盘为原盘复刻,介意的同学请先联系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珠宝设计(全彩)

定价:98.00元

作者:Anastasia Young(阿纳斯塔西娅·扬),崔静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21259319

字数:320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珠宝设计(全彩)》中囊括了一些制作、设计珠宝首饰的技巧和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会很有用,能够激励初出茅庐的珠宝匠,让专业人士多些实践练习,我也希望能够尽己所能,提供更多有关构造宝石工艺的有用信息。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代实践的一个概述,所以,还包括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部分。珠宝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虽然许多设计者、加工者对传统技艺青睐有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传统工艺相比,也有独到的地方,能够在各种加工过程中节约时间,还能提供许多看似不可能的设计方案。

目录


关于本书 8
第1章何谓“设计” 11
宝石珠宝的历史 12
当代宝石珠宝 14
宝石切割 16
设计灵感 18
从宝石开始 20
设计考虑 22
使用购得的镶嵌底座 25
定制 26
资源外取 28
第2章宝石宝典 31
第3章技巧宝典 53
准备就绪 54
有用的小窍门和疑难解答 56
手工工具 58
宝石镶嵌工具 64
工具形状 66
基础加工工艺 68
高级别的加工工艺 74
蜡刻和铸型 78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80
包镶 86
基础包镶 88
管镶 92
顶镶 94
锥镶 96
棱角各异的镶座 100
平镶 102
卡镶 104
爪镶 106
冠镶 108
篮镶 112
背部闭合式爪镶 114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爪镶 116
附着式爪镶座 118
粒状镶嵌 120
纹镶 122
五颗式镶嵌 126
方形纹理镶嵌 128
密镶 130
微型密镶 132
“幻想”镶嵌 134
综合镶嵌 136
杂式镶嵌和簇式镶嵌 138
压镶 142
笼镶 144
晃动着的宝石 146
能旋转的镶座 148
顶起式镶嵌 150
保护式镶嵌 152
从后面进行镶嵌 154
上下倒置式镶嵌 156
盖式镶嵌 157
贵金属黏土 158
铸型 160
将宝石焊接到位 162
镶嵌造型奇特的宝石 164
打造可互换宝石的镶座 166
景观式镶嵌 168
包裹式镶嵌 170
作为功能性装置的镶嵌 172
混合型的材质和其他类型的金属 174
珍珠和宝石珠子 180
用珍珠制作作品 182
将珍珠和宝石穿连起来 184
用金属丝串起珠子 188
第4章参考 191
宝石的形状 194
镶嵌模板 198

作者介绍


作者Anastasia Young是一位职业设计师,珠宝商和艺术家,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其著作有《The Workbench Guide to Jewelry Techniques》。


文摘


序言



《光影流转:现代珠宝的材质与工艺探索》 作者: 李明 著 出版社: 艺术视野出版社 ISBN: 978-7-5686-1234-5 ---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珠宝设计领域中,材质选择的哲学深度与工艺实现的无限可能。它并非一本专注于特定宝石或传统工艺的历史回顾,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关于“物质性”与“设计语言”的全面探索。我们力求搭建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美学判断,进入对材料本真特性和前沿加工技术的深入理解。 第一部分:材质的内在叙事——超越价值的对话 珠宝的灵魂,往往蕴藏于其所选取的物质之中。本书的开篇将挑战读者对传统贵金属和宝石的固有认知,引导大家关注材料的“内在叙事”。 1. 金属的“性格”与“记忆”: 我们详尽探讨了铂族金属(如铂金、钯金)在硬度、延展性及化学惰性上的细微差异,如何影响精密结构件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分析了不同比例金合金(K金)在热处理过程中微观晶格结构的变化,这直接决定了珠宝成品在光泽、色相乃至佩戴寿命上的表现。书中收录了多个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控制退火和淬火过程,赋予金属特定的“记忆”,从而实现传统工艺难以企及的表面肌理和张力效果。对于非贵金属,如高科技陶瓷、钛合金以及新型仿生合金,我们也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重点关注它们在轻量化、生物兼容性以及色彩饱和度上的优势,为追求极简主义或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师提供新的物质基础。 2. 宝石学的再定义:结构、光学与人工干预: 本书对宝石的介绍,侧重于其物理结构与光学现象的相互作用。我们将焦点从传统的“4C”标准,转移到晶体生长环境、包裹体形态对光线折射和色散的影响。例如,书中通过高倍显微摄影和光谱分析数据,详细解释了某些天然宝石(如特定的蓝宝石)因微量元素扩散导致的“星光效应”的内在机理。 此外,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当代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的透明度与伦理边界。我们不仅介绍了热处理、扩散处理等成熟技术,还引入了激光刻蚀、高压低温(HPHT)合成等前沿方法,分析它们在改变宝石光学属性的同时,对材料稳定性和市场认同度的影响。对于实验室培育宝石,我们摒弃了将其简单视为“替代品”的观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控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原材料,并详细介绍了其与天然宝石在光谱指纹上的鉴别要点。 3. 有机材料与非传统介质的张力: 当代珠宝设计已不再局限于矿物世界。本书开辟专章讨论了高品质琥珀、珍珠的结构稳定化处理,以及象牙替代品(如高密度树脂、骨瓷)在触感和视觉上的模拟技术。更具突破性的是,我们引入了对生物材料(如特定真菌菌丝体、经稳定处理的木材)在珠宝结构中的应用前景的探讨,旨在激发设计师探索材料的“生命力”和可降解性。 第二部分:工艺的精密化与数字化转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珠宝的制造工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革命。本部分着重于解析传统精湛技艺与尖端制造技术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拓宽设计的表达范围。 1. 传统技艺的“再激活”: 传统金工的精髓在于人手的触感与经验的积累。我们对失蜡浇铸法进行了细致的流程分析,重点阐述了模具材料的选择(如特种石膏与石墨粉混合物)对铸件表面光洁度和细节还原度的影响。书中对錾刻(Chasing and Repoussé)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图解,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形状的錾子,在同一金属平面上创造出光影的复杂变化,形成雕塑般的层次感。对于宝石镶嵌,我们不仅描述了爪镶、包镶等基础方法,更着重讲解了隐镶(Invisible Setting)在几何结构上的计算要求,以及微镶(Micro-pave)中对粘合剂和支撑结构的精细控制。 2. 增材制造(3D打印)的设计驱动力: 增材制造已成为现代珠宝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3D打印技术分为光固化(SLA/DLP)、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三大类,并根据其特性,分析了它们在珠宝设计中的适用场景。对于铸造业,我们详细介绍了高精度树脂蜡模的打印参数设置,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支撑结构设计来减少后处理时间。对于金属直接打印,书中探讨了DMLS技术在实现复杂内部结构(如蜂窝状支撑、镂空几何体)上的潜力,以及打印后的热等静压(HIP)处理对提高金属密实度的关键作用。 3. 表面处理的“隐形工程”: 一件珠宝的最终质感,往往由表面的处理工艺决定。本书系统梳理了电镀(电沉积)、化学抛光、激光蚀刻以及PVD(物理气相沉积)等表面改性技术。我们用图表对比了不同工艺对金属硬度、耐磨性和色泽稳定性的长期影响。例如,书中对“黑铑”电镀工艺的剖析,不仅涵盖了化学溶液的配比,还深入分析了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和孔隙率的控制,这是确保黑色效果持久不脱落的关键。 第三部分:设计伦理与可持续性实践 当代珠宝设计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本书的结尾部分,聚焦于设计决策如何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 我们探讨了“零浪费”设计原则在珠宝版型切割中的应用,包括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最优排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贵金属边角料的产生。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金属回收与精炼的现代技术,鼓励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纳入“材料循环”的考虑。对于供应链透明度,我们提供了一套评估宝石和贵金属来源的实用框架,帮助设计师辨识高风险区域,并推广使用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材料。 通过对材质的深度挖掘和对工艺的全面解析,《光影流转》致力于为珠宝设计师、工匠以及材料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前沿且富有洞察力的参考指南,激发他们创造出既富含物质美感又具备深远社会意义的未来珠宝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技术手册类的书籍,毕竟涉及到“设计”和“工艺”的领域,总免不了枯燥的图纸和复杂的步骤分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与你促膝长谈,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心得。我特别喜欢那些插图,它们不仅仅是作品的展示,更像是精心编排的微型剧场,每一张图片都充满了故事感。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反复研究其中关于“光影”在珠宝中的运用,那种如何利用切割面和金属抛光来捕捉和折射光线的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读完这部分,我立刻拿起手边的任何小物件,都开始用设计师的眼光去审视它,试图去解构其中的光影关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后续的观察和思考方式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变。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高级珠宝设计殿堂的邀请函,而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它成功地架设了一条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桥梁。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原创性”的执着追求,她不断强调设计不应该只是对经典的模仿,而必须注入新的生命和个人哲学。这种对自我表达的鼓励,是任何技术指南都无法给予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合上书本时,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感。它让我更加坚信,好的设计,最终体现的是设计者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和温柔的介入。这本书无疑是我收藏中极具价值的一本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一提,厚实的纸张和精良的印刷,让那些彩色的宝石和金属光泽得以完美呈现,这对于一本视觉导向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比较了一下在屏幕上看和在纸质书上阅读的体验,后者带来的触感和沉浸感是无可替代的。特别是关于“色彩理论”的那几页,作者对冷暖色调在珠宝搭配中的平衡拿捏得极为精准。她不仅仅教你哪些颜色可以搭配,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搭配会产生特定的情绪和视觉冲击力。我曾陷入过对某种宝石颜色的偏执,但通过书中的系统分析,我学会了如何跳出既有的框架,尝试一些看似冲突却又和谐的色彩组合,这对我个人审美系统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设计资料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画册(如果我用这个词来形容它更贴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起点。它没有将所有知识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材料特性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结构设计。我尤其赞赏作者在“灵感来源”这个部分的处理方式。她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自然元素,而是将建筑结构、抽象艺术甚至是音乐的节奏感都纳入了灵感的范畴,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设计案例,其灵感来源于某个废弃工厂的锈蚀金属纹理,这种将“粗粝”与“精致”结合的碰撞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意往往源于意想不到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搭配和巧妙的构图,瞬间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珠宝世界。我一直对艺术和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需要精湛工艺和独特创意的领域。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令人惊叹的宝石镶嵌和金属塑形细节。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冰冷的材料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设计理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制作珠宝,更是在引导你思考“美”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故事。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珠宝风格的演变,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它拓宽了我对珠宝设计的理解边界,让我意识到这门艺术远比我想象的要深邃和广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