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篆書五言詩卷
臨石鼓文四屏
行草書七言绝句軸
臨散氏盤軸
行草書自作詩軸
臨魯公鼎銘文軸
臨石鼓文四屏
行草書自作詩軸
草書東泛舟中詩軸
行草書自作詩軸
草書自作詩六屏
行草書自作詩四屏
行書题畫詩册頁
臨石鼓文軸
節臨石鼓文
行書六三園贈友人詩軸
行書题趙之謙書殘屏詩軸
行書題沈寐叟海日樓圖詩軸
臨石鼓文軸
篆書張繼詩軸
隸書題畫詩軸
行書七言律詩軸
臨石鼓文軸
行書五言律詩軸
篆書『媛公遺術』軸
臨石鼓文額
篆書『去思圖』額
篆書『鄰春山房』額
篆書『九珍齋』額
篆書『地天泰』額
篆書『金石同壽』額
篆書『蹋天一磨』額
篆書『不係舟』額
篆書『强其骨』額
篆書四言聯
篆書五言聯
篆書六言聯
篆書七言聯
篆書八言聯
篆書九言聯
行書七言聯
行書十二言聯
行草書七言詩二首纨扇
楷行二體書纨扇
古器物銘識語纨扇
臨石鼓文纨扇
行書自作詩三首摺扇
臨石鼓文摺扇
詩稿信札册
内容提要: 《吴昌硕》内容简介:吴昌碩(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清晚期『海派』書畫家,篆刻家。初名剠侯,號香圃,後更名俊卿,字昌碩,又作倉石,别號缶盧、苦鐵、大聾、石尊者等,七十歲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吴昌碩與虚谷、蒲華、任伯年齊名,并稱『清末海派四杰气』。 吴氏詩、書、篆刻皆精。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書臨石鼓文,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石刻,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趟之謙等人影響,并融合篆刻用筆。行書得黄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黄道周之章法,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由於他的藝術風格明顯,地位顯著,形成了言灭昌碩流派气并對後來的藝術大家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历代名家书法经典:吴昌硕》中吴昌硕是晚清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大。
翻阅一本艺术家的作品集,最迷人的莫过于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烟火气”。我深信,这本聚焦于吴昌硕的书籍中,那些诗稿和信札部分,定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立体而非扁平化的艺术形象。我们习惯于膜拜那些完成度极高的精品,但真正让人心动的,往往是那些未曾发表、充满草稿痕迹的文字记录。想象一下,在那些字里行间,也许藏着他当年为某件作品构思时的犹豫与抉择,或是与友人讨论艺术见解时的激昂文字。行草书的酣畅淋漓与篆书的古朴厚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何在同一位艺术家身上和谐共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如果这本书能够配上详细的考证和释文,哪怕是旁注的繁体字,对于现代读者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语境都有着莫大的帮助。我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些一手资料,能感受到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如何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金石入印、笔墨融汇的独特面貌。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位书法大家,必须追踪他的“源头活水”,也就是那些早期的探索和后期的总结。这本汇集了吴昌硕不同阶段作品的册页,恰好提供了一个纵向观察的视角。从“临石鼓文”这种对古代碑刻的深度研习,到他自己“五言诗卷”的创作实践,中间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行草书的挥洒自如,是否建立在对篆隶坚实基础的绝对掌控之上?而那些信札中零星记录的只言片语,或许才是解读其艺术理念的密码。我希望出版社在收录这些繁体旁注的内容时,能够确保其准确性,毕竟,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误导后学者对大师原意的理解。总之,这是一次对一位巨匠创作脉络的系统梳理,对于想要追根溯源、深入探究其艺术精髓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部极具分量的参考书。
评分对于致力于提升个人书写水平的普通爱好者而言,这类汇集了名家精粹的册页往往是最好的教科书。吴昌硕的书法,尤其是他将篆隶入行的那种雄强之气,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标杆。此书既然收录了“临石鼓文轴”以及自作诗轴的行草书,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参照。石鼓文的雄浑古拙与行草的洒脱恣肆,中间的转换与融合点在哪里?这需要我们反复摩挲、细细体会。旁注的繁体字,如果能用清晰的字体标注在旁边,无疑是极大地便利了我们对古文原貌的辨识与学习。我不指望能立即模仿出大师的神韵,但光是能跟着他的笔路走一遍,感受一下那份力量的凝聚与释放,就已经是一次宝贵的修行。一本好的书法教材,不光是好看,更重要的是“有用”,能指导我的笔尖走向正确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对“全才型”文人艺术家的深度致敬。吴昌硕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书法范畴,他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大师。因此,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写字”的层面。那些诗稿和信札,提供了研究他思想体系的钥匙。诗歌的内容反映了他的审美趣味和人生哲学,而信札则更像是他对当时艺术界动态的参与和思考。这种多维度的呈现,使得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一位艺术大师是如何在创作的洪流中保持其独立性和创新性的。我非常欣赏这种将“创作物”与“生活记录”并置的编排方式,它打破了艺术品的高冷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鲜活、有血有肉的一面。对于渴望全方位学习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读者来说,这种集合了多种文本形式的出版物,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关于吴昌硕的书籍,光是看书名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到震撼。《石鼓文》的临摹和行草书的创作,无疑是展现这位艺术大师精湛技艺的绝佳窗口。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手稿和信札部分,它们往往能捕捉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心境与思想火花。尤其是那些带有旁注的繁体字,对于我们这些在现代简体字环境中成长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不仅能学习到书法的结构与气韵,更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文人交往的真实面貌。如果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足够精良,能够清晰还原墨色的层次与笔触的力度,那么它对于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我希望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也多花些心思,毕竟面对这样一位重量级艺术家的作品集,一本精美的装帧本身也是一种致敬。总而言之,这本书承载了太多的艺术信息量,让人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