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雅小品丛书·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

闲雅小品丛书·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秋克,姜晓霞 著,吴小林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
  • 古代文学
  • 书信文学
  • 散文
  • 古典文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
  • 阅读
  • 赏析
  • 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76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87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1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曾几何时,云淡风轻,写信寄信是我们美丽的约定;曾几何时,月朗星稀,收信读信是我们浪漫的守候。如今,书信渐行渐远,只留下苍茫的影子让我们怀念。拿起这本小书,重温那些书信相伴的美丽与温暖。此时,岁月静好。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与范子丰书》

人生岂有常?所遇而自适,乃长得志也
——秦观《与李乐天简》

目录

诫子书
与朝歌令吴质书
与钟大理书
与侍郎曹长思书
与吴季重书
与管宁
又与杨彦明书
与谢万书
杂帖四则
相过帖
与支遁书
与子俨等疏
答赵景真书
答沈麟士书
送橘启
与顾章书
与萧临川书
与阳休之书
与周弘让书
答刺史社之松书
山河帖
答员半千书
与情亲书 再与情亲书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送李太白
与孟东野书
为人求荐书
与微之书
谢窦相公启
答吴秀才谢示新文书
寄温飞卿葫芦笔管往复书
上河东公启
与梵才大师帖
与王状元书
答李大临学士书
与韩忠献王
与刁景纯学士书
答薛虢州谢石月屏书
回苏子瞻简
……

精彩书摘

崔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书法家。当年中举茂才,迁汲县令,视事七年,为当地开稻田数百顷,长老用歌颂赞。
郑崇:字子游,西汉人。事见《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宋玉、王昌:仪容出众之人。
克从至愿:能够听从恳切的愿望。
赐寝前言:收回前面赠妓给我的话。寝,谓湮没不彰,隐蔽。
展禽:即柳下惠,展氏,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历代广为传颂。
酒肆不疑阮籍:《世说新语·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恩优之理:给予的恩惠与优待。
这是一篇很特别的文章:用来谢绝上司赠送的官妓。古代文士与妓女交往是很寻常的事,而由上司赠送妓女给下僚却遭拒绝很少见。由此可以增进我们对唐代社会风情的了解,也有助于对李商隐这个痴情诗人的理解。
写下了众多无题情诗的“小李”,自然是多情种子,这也给他带来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许多误解,谁曾想到他是如此深挚于伉俪之情的人呢?在他丧偶后寂寞冷清的日子里,上司出于好意,拟送一个官妓来料理其生活,他找了那么多的典故来推辞,无非是表明其拒绝态度的不可通融。上司是否因为其广为流传的情诗而以为他是个流连花丛的风流浪子?所以,“小李”进行了这样一番解释:
李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语言秀雅、善于用典。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③张评事:人名,事迹不详。评事,掌决断疑的官。
“于乐籍”句:河东公送一官妓给李商隐。乐籍,官妓。古时官妓属乐部,故称。纫补,缝纫修补。
⑤悼伤:犹悼亡。此指哀悼亡妻。
⑥梧桐半死:典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此指丧偶后凄切的情状。
⑦方有述哀:江淹悼妇诗《述哀》。
⑧眷言:照顾,关怀。言,词尾。息胤:子嗣,子女。
⑨叔夜:嵇康,字叔夜。
⑩伯喈:蔡邕,字伯喈。
庾信荀娘之启:庾信写的《谢赵王赉苟娘丝布启》。荀娘,庾信之女。
⑥陶潜通子之诗:陶渊明《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通,陶潜第五子小名。
⑩德宇:德泽恩惠的庇荫。
⑩效命旌旄:此指听命于对方。旌旄,泛指旗帜。
⑥光尘:对人风仪的敬称。此指河东公。
⑩铅钝:铅刀,钝刀,比喻资质愚鲁。此是自谦之词。
⑥玄门:指道教或佛教。
⑩夙契:往昔的心愿。
⑩张懿仙:柳仲郢要送给李商隐的歌妓名字。
商隐启:两日前于张评事③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④。某悼伤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⑥,方有述哀⑦;灵光独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⑧,不暇提携。或小于叔夜⑨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检庾信信娘之启⑩,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诗,每嗟漂泊。
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锦茵象榻,石馆金台,人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兼之早岁,志在玄门⑩;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况张懿仙本自无双,曾未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僚。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诚出恩私,非所宜称。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干冒尊严,伏用惶灼。谨启。
……
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 一、 源远流长:尺牍的文化根基与时代印记 中国古代尺牍,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艺术与文化载体,承载着千载文脉,流传至今。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个人情感、思想、品格的延伸,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桥梁。从春秋战国的简牍,到汉唐的帛书、纸书,再到宋元明清的精美笺纸,尺牍的形制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化,但其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份认真、那份情意、那份对文字的敬畏。 “锦书”二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雅致。“锦”象征着华美、精致,如同织锦般细腻的文字,字字珠玑;“书”则代表着承载的讯息、情感,以及写作者的性情。当“锦书”与“云中来”相结合,便勾勒出一幅画面:远方的亲友,跨越山水,将一份珍贵的讯息,如同浮云般飘然而至,带着遥远的思念与期盼。“尺牍小品”,点明了本书的体裁——那些篇幅不长,却意蕴深厚,格调高雅的书信、札记,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被发掘与欣赏。 本书《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正是致力于将这些被时光掩埋的闪光点重新呈现给读者。我们并非要讲述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也非要剖析某一位名家一生跌宕起伏的传奇。本书的目标,是从浩瀚的书信古籍中,精选出一批真正体现了“尺牍小品”之美的作品。它们或是文人雅士间的唱和,或是亲友间的问候,或是对某个问题的探讨,或是对生活感悟的抒发。这些文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二、 雅趣横生:尺牍小品中的人生百态与精神风貌 尺牍小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品”,在于其“小”中见大,短小精悍,却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情,洞察人生的况味。它们往往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的起伏,却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出写作者的品味、学识、情感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 1. 文人的风雅与情怀: 在古代,读书人是尺牍创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尺牍,往往充满了浓厚的书卷气。笔墨之间,流淌着对诗词歌赋的兴趣,对山水园林的寄情,对琴棋书画的雅玩,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一篇写给友人探讨某首诗的妙处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文学的深厚造诣和对艺术的敏锐感知;一封描述家中庭院景色的札记,则展现了文人内心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这些小品,如同一个个窗口,让我们窥见古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高雅脱俗的精神风貌。 2. 亲情友情间的暖意: 尺牍也是连接亲情友情的重要媒介。那些来自远方父母的叮咛,兄弟姐妹间的问候,以及挚友间的关怀,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即便相隔千里,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细致的嘱咐,都能让冰冷的距离变得温暖。例如,一位远行学子收到家中寄来的家书,字里行间透着母亲的牵挂,父亲的鼓励,这样的书信,足以温暖人心,成为人生旅途中的坚实后盾。书信中,也常常流露出对友人近况的关心,对对方困难的安慰,对对方成就的欣喜,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恰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联结。 3. 处世之道与人生智慧: 许多尺牍小品,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他们或许会写信给晚辈,传授为官之道,为学之法;或许会写信给友人,分享对人生际遇的感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这些文字,虽然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闪耀着古人的智慧之光。例如,一篇告诫晚辈为人处世当谨慎的信,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一段关于如何看待得失的论述,则能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这些小品,如同微缩的人生课堂,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习,在借鉴中成长。 4. 时代风貌的缩影: 每一封尺牍,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尺牍,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世故、政治经济状况。例如,一些在战乱时期写下的尺牍,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局的担忧,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一些在繁荣时期写下的尺牍,则可能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文人雅士的聚会,以及市井生活的点滴。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鲜活样本,比枯燥的史料更加生动真实。 三、 赏读之法:如何在尺牍小品中获得深度体验 《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并非一本简单的古籍汇编,它更是一本引导读者如何“读懂”尺牍的指南。本书将从多个角度,带领读者走进尺牍的世界,体验其中的妙趣。 1. 文字之美: 尺牍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文字本身。本书将引导读者欣赏尺牍的语言之美,包括遣词造句的精妙,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式的变化。例如,我们会关注那些用词考究,含义丰富的词语,那些恰到好处的比喻和象征,以及那些充满韵味的叙述方式。同时,我们也会提及书法在尺牍中的重要性,虽然本书以文字赏读为主,但也会适时提及,了解古人对书法的重视,也是理解尺牍文化的重要一环。 2. 情感之深: 尺牍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本书将带领读者体会写信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思念、他们的关怀、他们的担忧、他们的期盼。我们会深入剖析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理解那些委婉含蓄的问候,那些饱含深情的嘱咐。通过走进写信人的内心世界,读者能够与古人产生共鸣,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温情。 3. 意境之远: 许多尺牍小品,虽然篇幅短小,却能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例如,描写自然景色的尺牍,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描写生活情趣的尺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淡泊致远的雅致。本书将引导读者捕捉这些意境,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4. 历史之韵: 每一篇尺牍,都蕴含着历史的信息。本书将带领读者透过文字,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了解当时的风俗人情。我们会适时结合历史背景,对尺牍的内容进行解读,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欣赏文字,更能理解文字背后的历史意义。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阅读方式,从一封封尺牍中,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画卷。 5. 传承之思: 尺牍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字的保存,更是精神的延续。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尺牍这种古老书写方式的兴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已经鲜少提笔写信,但尺牍中所蕴含的认真、情意、以及那份慢下来的生活态度,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希望能通过对尺牍小品的赏读,让读者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体会文字的力量,重新找回那份久违的温情与雅致。 四、 结语: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雅集 《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是一场邀约,邀请每一位热爱文字、珍视情感的读者,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雅集。在这里,您将与古今的智者、风雅之士、以及至亲好友,通过一封封尺牍,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翻开本书,您或许会惊叹于古人笔下的文字之美,沉醉于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领略到他们独特的人生智慧,更能感受到那份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愿本书能成为您案头的一方清泉,在喧嚣的世界里,为您带来片刻的宁静与回味。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锦书云中来”的意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雅致与感动。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这本《唐诗中的边塞风骨》,我的感受是复杂而震撼的。它不是一本轻松的阅读材料,而更像是一面直面历史沧桑的镜子。作者以极其凝练的笔触,剖析了盛唐时期那些豪迈的边塞诗篇,那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背后,是诗人对家国的深沉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书中的论述角度非常新颖,它跳出了传统的“英雄主义”标签化解读,而是深入到戍卒的孤独、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及民族融合的复杂性。尤其对王昌龄诗歌的解读,那种克制到极致的悲怆感,被作者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站在了那风沙漫天的关隘前。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强大,读起来有一种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行的紧迫感,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文学力作。

评分

《星际迷航:探索的边界》这本书,完全是为科幻迷量身定做的饕餮大餐。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影视IP的周边解读集,没想到它深入挖掘了系列作品背后隐藏的哲学思辨和未来社会学构想。作者的语言风格犀利而充满想象力,将冷硬的科学概念与人文关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书中对“第一次接触”原则的探讨尤其精彩,它不仅仅是讨论外星文明,更是对人类自身道德边界的一次拷问。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提出的假设性问题所吸引,比如在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秩序之间,人类文明该如何站位?文字节奏感强,逻辑链条清晰,即便是对物理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被其宏大的叙事结构所折服。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维维度都被拓展了,对“未来”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

我最近在读的这本《古代建筑的哲学密码》,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一把全新钥匙。我一直以为建筑就是钢筋水泥和美学设计,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秩序与混沌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录。作者的文笔沉稳而富有思辨性,将榫卯结构的智慧上升到宇宙观的高度去探讨,那种对传统工匠精神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书中对天人合一思想在宫殿布局中的体现分析得极为透彻,比如故宫的层层递进,绝非偶然,而是蕴含着古人对权力、伦理和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读完之后,走在任何一座古老的城池中,我的目光都会不自觉地被那些结构细节所吸引,去探寻其中隐藏的文化信息。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章都像是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让人回味无穷,极力推荐给所有对文化深度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不得不说,《舌尖上的中国:寻味家乡的味道》这本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味蕾,恨它让我半夜对着空荡荡的冰箱流口水。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生活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美食评论腔调,更像是邻家阿姨在分享她那些独家秘笈和儿时记忆。作者对食材的选用、烹饪的火候掌握,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能闻到那锅里炖着的浓汤香气。特别是关于南方小吃那几章,那些繁复而又充满耐心的制作过程,体现了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做了一道家乡的传统糕点,虽然味道上还远不及书中所描绘的境界,但那种亲手复刻记忆的仪式感,已经足够让人心满意足。这本书不仅仅是菜谱,它更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乡愁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

翻开这本《宋词里的烟雨江南》,立刻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婉约气息给笼罩了。作者对宋词的理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分析,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他似乎能捕捉到李清照在雨中独坐时的那份寂寥,也能体会到苏轼在宦海沉浮中的旷达。书中的选篇眼光独到,既有耳熟能详的名篇,也有一些被忽略的遗珠。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词句,而是将每一首词放入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词人的心境之中去解读,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娓娓道来那些风花雪月背后的沧桑。尤其是在描绘江南水乡的意象时,文字的画面感极强,仿佛能闻到荷花的清香,听到桨声欸乃,让人忍不住想即刻买票去烟雨迷蒙的江南走一遭。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文载情”,让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装帧精美,一版二刷。

评分

这是一套书里的一本,很早就看过第一辑的一本《一言一世界》,特别喜欢,这次买了全套留着看,收藏也是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

邀清风明月对酒当歌,醉一回人生几何。在世事喧嚣中,读酒文,品酒味、观酒人、话酒事,伴着一杯陈年佳酿,遥想古人那一抹任情散漫的诗酒风流。

评分

很好客服热情认真仔细

评分

邀清风明月对酒当歌,醉一回人生几何。在世事喧嚣中,读酒文,品酒味、观酒人、话酒事,伴着一杯陈年佳酿,遥想古人那一抹任情散漫的诗酒风流。

评分

东西还是不错的,东西的品相也很完好。物流也非常很及时,非常喜欢。

评分

几个月前无意中知道了这套书,一直很想入可惜到处都找不到,最近终于通过偶然的机会知道书上架了,于是毫不犹豫就入了全套,好激动,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了。 PS这本书是我全套里最喜欢的一本。

评分

王这么的书,Good!!装帧也是美美哒!

评分

这是一套书里的一本,很早就看过第一辑的一本《一言一世界》,特别喜欢,这次买了全套留着看,收藏也是不错的一套书。书的纸张和版本都特别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