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是畅销书《生如夏花》系列四,全彩印刷精装诗选,纪伯伦诞辰130周年纪念版;影响读者2个世纪之久,50多种译文,畅销8,000,000册。“小圣经”《先知》、智慧格言集《沙与沫》英文原版收录,是纪伯伦盛年创作的不朽之作,既代表了诗人一生创作的成就,同时也是东方人用英语写出的的诗作,“献给所有疲惫心灵的礼物”。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收录世界著名画家萨金特珍贵的油画和水彩画作品约500余幅,均属难得一见的绘画珍品,部分画作为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收藏和鉴赏价值极高;收录纪伯伦充满想象色彩的经典画作,完整展现一个才华横溢、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伟大诗人形象。纪伯伦的绘画享有“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的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与泰戈尔齐名,是东方现代史上光耀世界文坛的双璧。
著名文学家冰心经典译文,纯洁美丽的诗的语言,优美的方式探讨真与善、自由、痛苦、自知、友谊、善恶、祈祷、生死等人生命题,诠释灵魂深处的生命之歌。无论是午后的咖啡馆,飘荡的旅途,或者深夜展卷,书中美丽的片段总会不经意间感动你我,仿佛看见--泰戈尔在风中微笑,纪伯伦在雨中降临,徐志摩在寻找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收录了著名诗人纪伯伦著名的两部诗集:代表真理的 “小圣经”《先知》和智慧格言集《沙与沫》,由著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生的箴言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笔下,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
《沙与沫》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起泰戈尔对一花一草的关注,纪伯伦则将目光投向更显得深邃而遥远的宇宙。“对于从银河的窗户里下望的人,空间就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
《先知》被誉为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巅峰之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哈利勒·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正如西方世界所描绘的,纪伯伦象是“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诗与画都散发着浪漫与抒情,但在芬芳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是严肃,是冷峻,是令某个人乃至某个民族值得深思的哲理。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出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
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出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谢婉莹,笔名冰心。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译作如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出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插画作者简介:约翰·辛格尓·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年1月12日-1925年4月14日),世界著名画家,有“现代米开朗琪罗”之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欧美的世界优秀的肖像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水彩画大师。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曾授予他博士学位。在水彩画领域,杰出的光与形的技法处理,受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们的广泛赞赏。
我看到过一个女人的脸,我就看到了她所有的还未生出的儿女。
一个女人看了我的脸,她就认得了在她生前已经死去的我的历代祖宗。
我想使自己完满起来。但是除非我能变成一个上面住着理智的生物的星球,此外还有什么可能呢?
这不是每一个人的目标吗?
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一粒沙子所建造起来的庙宇。
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建造起我们的躯体呢?
当神把我这块石子丢在奇妙的湖里的时候,我以无数的圈纹扰乱了它的表面。
但是当我落到深处的时候,我就变得十分安静了。
给我静默,我将向黑夜挑战。
当我的灵魂和肉体由相爱而结婚的时候,我就得到了重生。
从前我认识一个听觉极其锐敏的人,但是他不能说话。在一个战役中他丧失了舌头。
现在我知道在这伟大的沉默来到以前,这个人打过的是什么样的仗。我为他的死亡而高兴。
这世界为我们两个人是不够大的。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且忘却了季节。
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和白天一同唱歌,和黑夜一同做梦。
现在太阳又用一千只脚在我身上践踏,让我再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下。
但是,请看一个奇迹和一个谜吧!
那个把我集聚起来的太阳,不能把我打散。
我依旧挺立着,我以稳健的步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
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
这本书仿佛是作者对我内心深处的一次回响。那些关于“成长”的论述,并没有强调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细致地描绘了成长的每一步所伴随的阵痛与蜕变。作者认为,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悲伤”,而这些悲伤,也正是滋养我们灵魂的养分。他将人类的情感,特别是那些被我们视为负面的情感,如悲伤、失落,描绘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通往更高层次理解的必要经历。我深有体会,那些曾经让我刻骨铭心的伤痛,在多年后回首,却成为了我最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爱。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必刻意逃避痛苦,而是要学会在痛苦中汲取力量,并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散文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例如,其中一篇关于“爱”的篇章,它并没有将爱描述成一帆风顺的童话,而是揭示了爱中亦有苦涩,有牺牲,有失去,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爱更加真实,更加动人。作者用极为凝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关于爱的点滴,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瞬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失去”的阐述,他并没有将失去视为终结,而是将其看作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是通往更深刻理解的桥梁。这种超脱于常人认知的视角,总能在我感到迷茫或沮丧时,给予我一种别样的力量,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困境,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静”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找到片刻的宁静,让心灵得以喘息。而这本散文诗集,就像是一处避风港,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去感受内心的声音,去倾听生活细微之处的诗意。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无论是清晨的露珠,还是黄昏的晚霞,都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仿佛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盏昏黄的灯,捧着这本书,沉浸在字里行间。那些关于孤独、关于梦想、关于信仰的思考,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和深刻。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喧嚣,而是源于内心的沉淀与觉醒。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带来的启发,远超我的想象。它没有直接给出任何“人生指导”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象征,引导读者去自行探索答案。例如,关于“自由”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狭义的物理自由,而是将其拓展到精神层面,强调摆脱内心束缚的重要性。读到这里,我常常会反思自己是否被固有的观念、他人的评价所限制,从而阻碍了真正的自我实现。作者对于“死亡”的解读,也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悲观认知,他将死亡视为一种回归,一种生命循环的自然组成部分,从而减轻了对未知的恐惧。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读到这些文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引人注目了,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几颗若隐若现的星辰,主标题“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用一种略带沧桑感的金色字体呈现,副标题“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则显得更加内敛沉静。这样的设计,仿佛在瞬间就勾勒出一种属于灵魂深处的、带着淡淡忧伤却又饱含智慧的阅读体验。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所吸引。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首简短的序言,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对情感、对存在的深刻洞察。即便还未正式开始阅读,就已经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都在序言中初露端倪,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广阔世界。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温暖着你,也启发着你。
评分他置身于生活的污泥之中,却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评分纪伯伦的文字 会把你带向心底那原本的智慧 感谢京东 感谢快递小哥
评分谁的一生能遇见一个人的文字能好好端端把你看哭,哭并不是因为情节的凄楚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做的非常淡雅精美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中文翻译感觉一般,如果想读中文不推荐这本
评分还没用,应该还不错吧,给个好评了
评分爱诗,爱写诗,因为她的名字就是诗啊 以后的提笔写下,只为她可好?
评分喜欢,包装好!开本大,清晰,快递特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