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题跋实用手册

书画题跋实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燕燕 编
图书标签:
  • 书画
  • 题跋
  • 实用
  • 鉴定
  • 收藏
  • 艺术
  • 文化
  • 鉴赏
  • 临摹
  • 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72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156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1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画尤其是卷轴画自诞生之始,原本并没有题诗或题字,大多只落一名款,而且多在角落。后经过宋代苏东坡、李公麟、元代赵孟颊等大力倡导,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的介入赋予中国画更多意蕴,绘画再不单纯是一种技艺,而是文人抒发胸怀、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更是一种相互唱和的雅玩逸趣。故而即便是寥寥几笔的一抹远山,抑或是精描细绘的花卉,加上优雅之辞藻,潇洒之书法,往往被世人称赞为三一绝」(诗书画)。由此,在画上题跋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一部分,若画上没有了书法诗文倒会让人觉得奇怪,少了些许雅趣。
题跋牵涉到的范围很广,如作者的自题,包括自己的姓名、字号、籍贯、纪年、作画的缘由以及创作感想;还有观者的题,或论画的渊源,或论画之优劣,更或随笔感恩,不一而足;再有庋藏者也会留下自己的跋语。正是通过这些题跋文字,我们方能对传统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山水风光




乡野·城镇
楼台·寺庙
名山大川
山水寓情
其他

万千气象
晴日
风雨
云烟
霜雪
夜月
晨昏
节气·佳节
其他

花草
梅花类
兰芷类
山茶类
桃李类
杏花类
梨花类
海棠类
玉兰类
牡丹芍药类
玫瑰蔷薇类
栀子类
凤仙类
萱花类
玉簪茉莉类
荷花莲花类
芦花红蓼类
鸡冠花类
木芙蓉类
桂花类
菊花类
小草青苔类
其他

树木
竹类
……
瓜果蔬菜
飞鸟家禽
鱼虫走兽
僧佛罗汉
文人仕女

精彩书摘

【乡野·城镇】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唐·杜甫《江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一曲两曲涧边草,千枝万枝村落花。
携筇深去不知处,几叹山阿隔酒家。
——唐·吴融《野步》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唐·韦庄《菩萨蛮》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王禹偁《村行》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
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
——宋·陆游《秋日郊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

前言/序言


瀚海拾贝: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与营造指南 作者: 佚名/研究团队 出版社: 华夏文苑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680页 定价: 188.00元 --- 内容简介: 《瀚海拾贝: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与营造指南》是一部集理论研究、历史梳理、实例分析与实践指导于一体的鸿篇巨制,旨在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画卷”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精妙设计哲学以及传统营造技艺。本书突破了传统园林书籍仅侧重于名录介绍或风格断代的局限,力求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居环境观念的宏大背景下,系统阐释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与实践路径。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近七十万字,内容涵盖了从萌芽至鼎盛时期的历史演变、核心造园思想的哲学基础、空间布局与要素的艺术处理、营造技艺的传承创新,直至当代语境下的保护与复兴等多个维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而深入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全景图。 第一部分:溯源与演进——古典园林的千年流变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自先秦时期的囿苑、秦汉的宫苑、魏晋的玄逸园林,至唐宋的鼎盛格局与文人化的兴起,再至明清时期集大成的集江南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与寺观园林于一体的复杂面貌。重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审美风尚对园林形态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特别详述了唐代“池台楼阁”的恢弘气象与宋代“理学”渗透下文人造园理念的转变,即如何从强调帝王气派转向追求“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对徽派、苏派、岭南派等地域性园林风格的地域文化根源进行了细致的地域文化溯源和风格特征剖析,阐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园林”的深层原因。 第二部分:哲思与境界——古典园林的灵魂内核 此部分深入探讨了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的核心哲学基础。内容聚焦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选址、理水、叠石中的具体体现,解释了“静观万物”如何转化为“移步换景”的空间策略。 同时,结合儒家伦理中的“中正平和”与文人画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剖析园林如何通过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详细阐述了“借景”、“对景”、“框景”等古典造园学的核心手法,揭示了这些手法背后对传统美学中“含蓄蕴藉”、“韵外之致”的追求。通过对《园冶》、《长物志》等重要著述的文本细读,提炼出古代造园家对“真、趣、雅”的极致追求。 第三部分:精构与元素——园林要素的符号学解读 本部分将古典园林解构成若干基本构成元素,对其进行符号学层面的解析,探究其超越实用功能的审美意涵。 理水之道: 探讨水体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生命、时间、流动性),区分了“活水”与“死水”的营造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曲折水道模拟自然山川的肌理。 叠石之艺: 细致比对了太湖石、灵璧石等名石的特性,解析了“一山不就两山”的布局原则,以及“石不孤立”的群组美学,强调了“山无石不雄,无水不成韵”的组合哲学。 建筑与铺装: 分析了亭、轩、廊、榭等建筑的类型学,阐明其作为观景平台和过渡空间的功用。特别关注了漏窗、月洞门等分割空间的结构,它们既是实体,又是虚化的边界。 花木意象: 阐释了松、竹、梅、兰等“四君子”以及桃、柳等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如松之坚贞、竹之气节),探讨了植物配置如何参与到整体意境的营造之中。 第四部分:空间与序列——“可游、可居、可赏”的叙事结构 本部分关注园林空间布局的动态美学。它不再将园林视为静止的平面图,而是引导读者进行一次有序列的“漫游”。详细讲解了古典园林如何通过“曲径通幽”、“欲扬先抑”、“藏露结合”的手法,将有限的空间无限化。 通过对空间尺度的控制(如开敞水面与逼仄山径的对比),研究了园林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脚步和心绪,实现“如在画中游”的体验。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建筑的朝向和开窗位置,实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达到“借景”的最高境界,使园林成为一个可以不断发现新景观的叙事空间。 第五部分:技艺与传承——传统营造的工匠精神 聚焦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实际操作层面。本部分详尽介绍了传统木作、瓦作、石作、泥作(灰塑、堆山)等核心技艺的传承与应用。 古法砌筑: 剖析了传统砖石的选材、夯筑工艺以及不同地区的砌筑纹样,如清水砖墙、花砖铺地等对园林氛围的贡献。 假山营造的秘密: 揭示了古代堆山师(如王氏园林中的工匠)如何运用“骨架”、“血肉”、“皮肤”的三段式手法,模仿自然山体的地质结构和形态特征,尤其关注了“石筋”、“土层”的处理技术。 园林水利工程: 探讨了古代如何通过暗渠、泄水口、水池的深度设计来实现水体的自然循环与净化,保证园林的生态平衡。 第六部分:当代价值与守护——园林遗产的复兴之路 在历史梳理与技艺解析之后,本书转向当代议题。探讨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古典园林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自然老化、过度商业化开发、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 本书呼吁以更具文化自觉性的态度对待园林遗产。提出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吸收和转化古典园林中关于“意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强调保护的重点应是其“神韵”而非简单的“形制复制”。最后,本书以若干成功的园林修复案例为引子,展望古典园林艺术在当代人居环境美学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 推荐语: 本书是文化学者、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以及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案头必备的典籍。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园林史的专业参考书,更是一部关于东方生活美学、哲学思考与精湛手工艺的百科全书。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得以跨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人如何在咫尺之地,筑就一方属于自我的“桃源仙境”。(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画题跋实用手册》的封面设计得十分雅致,米黄色的封皮搭配着古朴的字体,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我原本对古代书画的鉴赏一直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尤其对那些密密麻麻的题跋文字感到望而生畏,总觉得那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密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这个初入门槛的爱好者打开了一扇窗。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其中的具体技法,光是目录的编排就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功底和清晰的脉络。从题跋的历史源流,到不同朝代书家题跋的风格异同,再到装裱对题跋呈现的影响,内容覆盖得非常全面,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大功夫去梳理和归纳的。这种体系化的梳理,远比我以前零散地在各种画册后面翻看要高效得多。我尤其欣赏它在引言部分对“题跋”价值的阐述,一下子拔高了我们对这些文字的认识,不再仅仅是画家或收藏家的随手记录,而是流动的历史和情感的载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那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相信它能帮助我真正读懂那些“画外之音”。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画题跋实用手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广度”。它似乎想囊括所有与题跋相关的知识点,从书法章法到墨色晕染的细微变化,都试图有所提及。这种雄心壮志是值得肯定的,它让读者形成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例如,在涉及装裱对题跋的影响那一章节,作者非常细致地探讨了“中堂”与“立轴”在题跋空间布局上的不同考量,这绝对是只有长期接触实物的人才能总结出的经验。虽然这种广博可能会让初学者感到信息量有些庞大,需要多次阅读才能消化,但正是这种全面性,保证了它作为一本“手册”的长期参考价值。它避免了只关注某一个朝代或某一种书体的局限性,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研读。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的“实用手册”十有八九都是徒有虚名。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巧妙地平衡了图与文的关系。在讲解某一类特殊的题跋形式,比如“诗塘”或者“诗补景”时,作者并没有采用大段的文字堆砌,而是将相关的理论讲解和精选的范例图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可以同步进行视觉和文字信息的摄取。这种多媒体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我个人的兴趣点在于古代士大夫阶层在题跋中流露出的那种“自我表达”的复杂性,这本书似乎触及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教你“怎么看”,更引导你去思考题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怀。这种深层次的引导,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教程,而是一部有温度的文化研究。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战性”。市面上很多理论书籍往往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显然是面向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和年轻艺术工作者的。我快速翻阅了几页关于“题跋款识的辨伪要点”的部分,作者没有空泛地谈论“笔法”和“气韵”,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对比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分析落款的印泥颜色、印章的边款特征,来初步判断题跋的真伪和时代背景。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身边学习。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对照实物进行验证,但这种清晰的逻辑引导已经在我心中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框架。如果后续章节能配上更多高清的、可供细节放大的图例,那就更加完美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高深的学问“翻译”成了普通人能理解的知识体系,非常接地气。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风格,与它的内容定位形成了有趣的张力。内页的纸张选择略偏哑光,一方面保护了读者的视力,另一方面也让那些模拟古代拓片或墨迹的插图显得不那么“漂浮”,更具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留意了它的注释和参考资料部分,信息量非常扎实,可以看到作者在搜集资料时进行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和引注,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性质的读物来说至关重要,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我目前还沉浸在对那些古代文人雅士如何运用诗词嵌入题跋的技巧的遐想中,这本书已经在我心中奠定了一本“案头必备”的地位。它不像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纯粹鉴赏书籍,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查阅的工具书。我期待着未来在真正的古画面前,能够借助书中的知识,体会到那种“画完题跋,画也成了”的神妙境界。

评分

据说,英国人最喜欢的墓志铭就是:不能跳舞就弹琴吧,不能弹琴就歌唱吧,不能歌唱就倾听吧。让心在热爱中欢快地跳跃,心跳停止了,就让灵魂在天地间继续舞蹈吧!这段话的背后是一个励志的小故事。

评分

书画家助手~几乎没用太多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像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过不去的坎,攻克不了的难关。很多人困扰,只是因为自己是庸人,思维太贫乏,天天难过天天过,为什么不能微笑着去面对你必须面对的呢?电影《倩女幽魂》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也讲述了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赶快抬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广阔,云依旧是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个人的心太小,快乐与悲伤就在你自己的心灵的天平上左右摇摆,很少有人可以让它们维持平衡。当悲伤占据内心的一大部分,自然快乐就没有地方可以安放;当快乐代替悲伤慢慢注入心里,悲伤就会逐渐消失。不管怎样,你拥有别人没有的“慧眼”,呈现在你眼前也会是更绚丽缤纷的世界,而它的复杂来源于难以实现,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外界的影响。

评分

内容不错,很喜欢看,挺好

评分

这本书真是等了很久啊,一开始无货,只能干着急,后来无意间看到可以配货,毫不犹豫就下单了,好在这次的配货速度很快,不用等很久。建议京东这样的书可以多备几本,喜欢的人应该会很多

评分

不错的商品当天到货超给力

评分

不错的商品当天到货超给力

评分

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