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笔字临贴系列 柳体 | ||
| 定价 | 10.00 |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08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陶春 书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807254904 | |
......
作为一个多年来一直与“字丑”作斗争的成年人,我深知成年人的学习曲线比孩子要陡峭得多,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在无效的重复劳动上。因此,我选择字帖的标准非常苛刻:必须要有清晰的“问题导向”和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本《钢笔字临帖系列 柳体》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柳体”的“现代化”处理。它并没有要求我们完全抛弃钢笔的特性去模仿毛笔的“飞白”和“浓淡变化”,而是巧妙地保留了柳体“险劲瘦挺”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钢笔笔画的“清晰度”和“力度感”。比如,柳体中很多转折处需要“顿笔”后“提笔”,这本书在钢笔范例中就将其处理成了“入笔果断,收笔干净利落”的线条,这大大减少了钢笔书写时容易出现的“拖泥带水”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可擦除性”似乎也得到了优化(尽管我没用可擦笔),纸张的纤维结构能很好地“抓住”墨水,使得即便是快速书写,线条的边缘也依然保持着锐利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理解钢笔媒介特性,并致力于将传统经典字体完美移植到现代书写工具上的优秀教材,我感觉我的练字效率确实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评分这次的购书体验,让我对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很多出版社的硬笔字帖,要么是找一些书法专业以外的人来排版,导致整体观感比较俗气;要么就是虽然字写得好,但对于硬笔材料的适应性考虑不足。这本书则完美地平衡了艺术性和实用性。我特别喜欢它的“循序渐进”的章节设计。它不是一上来就让你挑战柳体最复杂的整篇名篇,而是从最基础的“独体字笔画练习”开始,然后过渡到“偏旁部首的组合”,最后才是“整字的结构练习”。这种梯度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我周末试着带着它去咖啡馆练习,那种可以完全平铺在小桌上的便利性,让练习不再局限于书房里。而且,书中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每行字与字之间、字与格线之间的距离,都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这使得我在临摹时,能更清晰地专注于眼前这一单个字的结构,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淹没。这对于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力的硬笔书法练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细节。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书法市场有点“内卷”,大家都在追求“速度出成果”,恨不得你买回去三天就能写出颜筋柳骨。所以我对那些号称“速成”的字帖总是抱持着十二分的警惕。然而,这本字帖给我的感觉是沉稳而扎实的,它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的秘籍,而不是“花拳绣腿”的教程。它的价值在于“慢工出细活”的理念。我注意到,它在每一组字帖的旁边,都会附带一些关于特定笔画组合的“易错点分析”。比如,柳体中常见的“竖钩”和“撇捺”的交织处理,书中会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应该如何控制出锋的力度和角度,避免出现“笔画打架”的现象。这种细致到“像素级”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之前写得不好看,不是因为我天分差,而是我一直忽略了这些细微的结构平衡。它引导你去体会“骨骼”的搭建,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表皮的花纹。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书写基础,但想突破瓶颈的中级学习者而言,这种从结构上去打磨细节的方式,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找到了持续精进的方向,而不是在重复低效的描红。
评分这本字帖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清爽,配色淡雅,一下子就给人一种静心练字的舒适感。我一直对手写字的进步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追求“形神兼备”这一点上,总觉得摸不到门道。市面上的字帖太多了,很多要么是照搬碑帖,对初学者来说楷书的笔画结构太过复杂,临摹起来总觉得力度把握不住;要么就是过于强调速度和“漂亮”,结果练出来的字像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我拿到这本字帖时,首先被它纸张的质感吸引住了,不是那种廉价的、一写就洇墨的纸,用普通的签字笔或钢笔写上去,墨迹渗得很均匀,有一种“吃墨”却又不“洇”的恰到好处。翻开内页,看到那些柳体的结构解析,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它不像有些字帖只是简单地印出范字,而是加入了对笔画起收、间架结构,特别是横平竖直这些基本功的细致强调。我特别欣赏它在“柳公权精神”上的阐释,不仅仅是模仿字形,更重要的是理解柳体那种瘦硬挺拔、骨力内蕴的气质。这对于想把字写得精神饱满,而不是松松垮垮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指导。我试着临摹了几个字,发现它提供的米字格和九宫格的辅助线非常清晰,定位精准,这对于我这种经常把字写“歪”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导,而非冷冰冰的模板。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工具书”的实用性要求极高的人,如果它不能解决我实际操作中的痛点,再漂亮的包装也是白搭。这本练字帖的编排逻辑,我给满分。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拗口的书法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钢笔适用性”这个角度切入。你知道,用毛笔练楷书和用钢笔练楷书,在运力和出锋的处理上是完全不同的。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我们这些日常需要用钢笔写字的职场人士的需求。它的范字选择非常得当,既保留了柳体的经典韵味,又通过钢笔的特性做了恰当的“弱化”或“强化”。比如,柳体中一些细微的折笔和转折,用钢笔要处理得干净利落才好看,这本书的示范就体现了这种“硬笔化”的调整,避免了许多初学者用钢笔写柳体时写出来的“软塌塌”的感觉。另外,关于字帖的装订方式,我非常喜欢。它不是那种硬邦邦地粘在一起的书脊,而是可以完全平摊在桌面上,无论你写到哪一页,都能保证腕部和肘部能保持舒适的姿势,这对于长时间练习的人来说,能大大减轻手腕的疲劳感。而且纸张的厚度适中,即使用力稍大一点的笔写,后面也不会出现压痕,这一点对追求完美主义的我来说,太重要了。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