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智 1940年生。著名曆史學傢。普林斯頓大學學士,華盛頓大學博士。師從著名學者蕭公權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曆史係教授,1991年晉升"超級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2004年榮休。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主任(1986- 1995年)。Modern China(《近代中國》)創刊編輯(1975年至今)。《中國鄉村研究》(Rural China)創刊編輯(2003年至今)。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明清以來的社會史、經濟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錶達與實踐》、《法典、習俗與司法實踐:清代與民國的比較》、《過去和現在:中國民事法律實踐的探索》、《經驗與理論:中國社會、經濟與法律的實踐曆史研究》、《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傢庭與鄉村發展》(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最佳著作奬)、 《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美國曆史學會費正清最佳著作奬)、《超越左右:從實踐曆史探尋中國農村發展齣路》 (即齣)等。
評分哲學愛好者喜歡的寶貝啊哦
評分編輯本段生平概述
評分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血戰618
評分1、從學科分類中獲得道德形而上學
評分康德力圖迴答這個問題:道德科學的形而上學到底是如何可能的?也就是說,如何能夠獲得不依賴於感覺經驗和特殊目的的道德法則?康德認為,經驗能夠增強主體的判斷力,能夠更加熟練地使用道德法則,但是一個行為的道德價值本身不依賴於任何的經驗,從經驗中獲得的規則僅僅具有偶然性,不能為行為增添任何的道德價值和崇高性,相反,依據經驗得齣的道德知識反而會損害理性的尊嚴。那麼,一種意誌,它做齣任何趨嚮並不依賴於任何感覺經驗和特殊目的就能獲得道德價值,這種意誌必然是以自身為目的,其本身就是“善”的,也僅有這種意誌可以作為道德判斷的尺度;由此我們得到康德所謂的“善良意誌”概念。
評分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推薦給大傢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