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编委会由国内一流世界史学者组成,阵容强大、人员整齐;丛书选题别开生面,各册写作生动活泼;作者都是专业世界史学工作者,他们用严谨的态度、轻松的笔法向读者奉献一本本小书,力求以鲜活的方式表现历史,传播知识,弘扬理念,让人回味,引人思考。丛书希望帮助读者培养必需的世界历史素养,培育当代公民不可缺少的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起源于今伊拉克 南部的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文明可称古代世界最早兴起的三大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开始利 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 出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 河流域本地的塞姆语民族加入了文明历史的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 了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随后,苏美尔人消融于塞姆人之中。《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从考古、文字、历史、文学、经济和法律等几方面讲述苏美 尔文明的伟大成就,使国内读者对两河流域文明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基本认 识。
目录
第一章 苏美尔人的故乡及文明的发现
第一节 苏美尔人的故乡
第二节 古老文明的重新发现——两河流域考古发掘和神秘楔形文字的破译
第二章 苏美尔——楔形文字文明世界的开刨者
第一节 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发明、字体简化和演变
第二节 古代西亚诸文明的母亲——各国通用的苏美尔楔形文字
第三节 楔形文字不朽的书写载体
第三章 苏美尔人的精神和物质——诸神、庙宇和祭祀中心城市
第一节 苏美尔人的众神体系
第二节 苏美尔人的祭祀建筑
第四章 苏美尔人的国家、国王和政治理念
第一节 乌鲁克大邦帝君德服天下——苏美尔文明大邦对周围地区的引领
第二节 苏美尔帝国的伟大而神圣的君王舒勒吉
第三节 苏美尔城邦最早的公民大会和长老会
第四节 苏美尔国家和社会保护弱势公民的公平和公正理念
第五章 苏美尔的农林渔经济生活
第一节 发达的农业和农业技术
第二节 两河的春洪和人工灌溉对苏美尔两季农业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发达的渔业
第四节 环境恶化和农田盐碱化导致苏美文明的灭亡
第六章 苏美尔人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阶级
第一节 楔文学校、老师和学生
第二节 家庭、母亲和孩子
第三节 锄和犁的比拼——在社会生产中贫贱胜过高贵:平民对贵族的胜利
第七章 苏美尔城邦的战争、灾难、重建和挽歌
第一节 苏美尔人的战争与和平观念
第二节 拉旮什和温马的争霸
第三节 尼普尔的毁灭之挽歌和重建之颂德
第八章 苏美尔的文学,艺术和知识
第一节 苏美尔的智慧文学
第二节 赞美诗和祈祷文
第三节 苏美尔人开创的艺术和技术
参考书目
作者名单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5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是现今所知道的世界最早的 文字之一。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苏美尔图画文字泥板和石板是在 南方的乌鲁克城和中部基什城附近的捷姆迭特那色等地发现的,属于公元前4000纪末的乌鲁克文化末期。它是由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所创造的。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盛产芦苇和粘土。因此,对应中国的纸和毛笔,粘土泥板和一头削尖的细木棍或芦 苇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木笔或芦苇笔在软 泥板上刻画出一个个图画符号,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每一 片书写完的泥板要被晒干或烧制,于是这些有文字的泥板变得坚 固,不能涂改,也不会腐烂,成为人类文字史中最有特色的、除 非砸碎否则不会朽坏的“泥板文书”。和中国汉字和埃及古文字一样,苏美尔文字也是由图画符号 发展而来的。从早期的图画形状的文字符号(象形字)中,我们 可以看出楔形符号的原型。最早的书写是用象形符号来记录农牧 业产品的种类、数量、所有人和分配等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信息。图形符号发明后,苏美尔人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和规范符号形状,不断简化文字符号。经过500多年的发展,约公元前2600年,苏 美尔人在舒如帕克城(现代Fara)完成了第一次重大的文字体改 革,象形字体从此发展成了楔形字体:原来的象形文字中几乎看 不出楔形的圆笔划变成明显楔形的横、竖、斜和拐等几种简单笔划,字型基本上变成了方形,和汉字的笔划构成类似。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人大大简化了各个楔形字符的笔画,完成了第二次文字 体改革。到公元前10世纪,在北方的亚述帝国,发生了第三次文 字体的简化改革,这里的楔形文字发生大的变革,新亚述楔形字 体从巴比伦楔形字体中分化出来,其字体的笔划达到了简化和规 范的顶峰,但也最不像原型的象形字。最后的波斯帝国的楔形文 字不但简化了字体,而且把表意文字变成纯音节文字,已经不能 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楔形文字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楔形文字中一个字符从初始的象形体演化 到最后的简化字体的过程。约公元前31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生 活的苏美尔人开始用文字记录各种谷物和牲畜。对于两河流域最 重要的庄稼大麦,书吏用带尖木杆在软泥板上刻画下大麦的形象,并将这符号读为Se。这就是Se最早期的象形字符。P24-25
前言/序言
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 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部分; 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 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 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 世界的一个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 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开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 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 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 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 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冷落,当人们知道一个人以世界 史为专业方向时,其惊讶的程度,就仿佛他来自一千年以前的天 外星球!不过这两年情况又有变化,人们重新发现了历史。人们发现 历史并不是百无聊赖中可以拿出来偶尔打发一下时间的调味剂,也不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找错门路自讨苦吃坐上去的冷板凳。人 们意识到:历史是记忆,是智慧,是训诫,是指引;历史指引国家,也指引个人。人们意识到:历史其实是现实的老师,昨天其实是 今天的镜子。有历史素养的人,比他的同行更富有理解力,也更 具备处理问题的创造性。以历史为借鉴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 走得更稳,发展得更好。然而在当今时代,历史借鉴远超出了本国的历史,因为中国 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他们眼前是一 个世界。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向不强,而世界历史在 中国人的记忆中则更加淡薄。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时 代已经把我们推进了世界,我们如何能不融进世界历史的记忆中?所以,加强对国人的世界史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这是 一个时代的话题。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 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 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 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的公民。遗憾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离这个要求还很远,所以我们有 必要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世界历史知识。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 望它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从而了解 更多的世界。我们希望这套书是生动的,可读的,真实地讲述世 界的历史,让读者思索人类的足迹;我们希望这套书是清新的,震撼的,指点人间的正义与邪恶,让读者体验历史的力量。大约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曾推出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 书”,其中每一本篇幅都很小,一般是两三万字。那套书曾经有 过很大的影响,至今还会有很多人说:那是他们世界史知识的来源。“文化大革命”中,“小丛书”受到无端的批判,许多作者受株连,主编吴晗则因为更复杂的原因而遭遇不测。但这套书没有被人忘 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晗被平反,“小丛书”又继续出版,人们仍旧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直至它出版近五百种之多。又是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时代发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外 国历史小丛书”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它不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 需要。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世界历史知识和更多的世界历史思考,“小丛书”终究小了一点,而且有一点陈旧。我们编辑这一套“轻 松阅读·外国史丛书”是希望它能继承“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思 想精髓,把传播世界历史知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2008年12月于北京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 一部深入探索人类文明曙光的史诗巨著 在波斯湾北岸,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一片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富饶土地上,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这片土地,宛如一片古老的沃土,滋养出了璀璨的智慧与不朽的文化。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洪流,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苏美尔人如何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在泥板上刻下了人类文明的永恒印记。 苏美尔:文明的摇篮,智慧的源泉 苏美尔,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古老的气息。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人类文明的代名词。在这里,人类迈出了从蒙昧走向开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将在本书中,一窥苏美尔人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凭借对水的巧妙运用,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农业,从而支撑起繁荣的城市。从乌鲁克、乌尔到拉格什,那些曾经辉煌的城邦,它们如何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上展现出惊人的复杂性与组织能力?本书将深入剖析苏美尔人的城邦政治体系,探讨他们的王权、神权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展现一个早期文明如何建立起秩序与规范。 泥板上的史诗:文字、法律与宗教 苏美尔文明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无疑是楔形文字的发明。那些刻在泥板上的符号,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的点滴,更承载了伟大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经济账目,甚至最早的法律条文。本书将详细解读楔形文字的起源与演变,展示那些古老的泥板如何成为我们窥探苏美尔人思想、情感与信仰的窗口。我们将一同品读《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关于友谊、死亡与永生的深刻哲学;我们将审视《乌尔纳姆法典》等早期法典,了解苏美尔人对公平与正义的朴素追求;我们将深入探索苏美尔人的宗教体系,了解他们如何崇拜安努、恩利尔、恩奇等主要神祇,以及这些神祇如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世界观。 智慧的闪光:科学、技术与艺术 苏美尔人并非只满足于生存,他们更是以其卓越的智慧,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书将展现苏美尔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的早期探索,他们如何观察星辰,如何发展出独特的计数系统,如何运用草药治疗疾病。我们还将探索苏美尔人的工程技术,从宏伟的金字塔形神塔(吉库拉塔)到复杂的灌溉系统,都体现了他们非凡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在艺术方面,从精美的雕塑、印章,到色彩斑斓的壁画,苏美尔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苏美尔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苏美尔文明的辉煌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它的成就,如同种子一般,播撒在历史的土壤中,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并通过这些文明,间接地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将追溯苏美尔文明的传承脉络,探讨其对后世宗教、神话、法律、艺术乃至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我们将看到,那些刻在泥板上的不朽篇章,至今仍在人类文明的基因中低语。 穿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数千年前的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您将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勤劳智慧,他们的信仰追求。您将惊叹于他们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明,并为后世留下如此丰厚的遗产。 本书亮点: 深度还原: 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力求准确、客观地呈现苏美尔文明的全貌。 生动叙事: 以引人入胜的笔触,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读者身临其境。 多角度解读: 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科技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解析苏美尔文明的辉煌。 图文并茂: 精选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遗址照片和复原图,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前沿视野: 探讨苏美尔文明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智慧之光和文明曙光的宏大叙事。它将带您走进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让您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步伐,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汗水,而苏美尔,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道光芒。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关于我们自身根源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