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史学者张荣明教授,以竺可桢的日记为依据,从中钩沉出竺可桢与陈寅恪的种种交往,及双方对同时代人的评论、对时局的解析。期间的许多故事均为前人所未注意。全书图文并茂,观点故事甚为新奇但又查有实据。
评分 评分很薄的一本,仰慕大师买的。
评分嗯,挺有兴趣的,没看了
评分性价比很高 工作之余,人们或楚河汉界运筹帷幄,或轻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则喜欢翻翻书、读读报,一个人沉浸在笔墨飘香的世界里,跟智者神游,与慧者交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穷书生,尽管在学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资却不好意思示人。当我教训调皮捣蛋的女儿外孙子们时,时常被他们反问:“你老深更半夜了,还在写作看书,可工资却不到两千!”常常被他们噎得无话可说。当教师的我这一生注定与清贫相伴,惟一好处是有双休息日,在属于我的假期里悠哉游哉于书香之中,这也许是许多书外之人难以领略的惬意。好了,废话不多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
评分竺、陈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他们坚守自己的主张和思想,以延续中国文化的命脉。半个多世纪以来,竺可桢于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之余,持之以恒地每日撰写极为详尽的日记,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领域,五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写下一部罕见的长篇日记。陈寅恪失明之后仍然勤于著述,并仍在中文系与历史系讲授两门课程,有着超群的记忆力,用十年光阴撰写了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与其说是动荡年代里两位大师的心灵史,不如说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迁史。
评分是正版书,物流送货很快。
评分史学家陈寅恪与气象学家竺可桢因为专业相差甚远,他们的交往很少被研究者所关注,这本小书填补了空白。
评分很薄的一本,仰慕大师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