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仰望星空》是作者对春秋战国诸子中特别出名的老子、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公孙鞅等先秦诸贤的崇敬与感悟之作,以优美的大众化语言进行阐释,新颖独到,发前人所谓发,时有警策之言,有助于读者领悟国学精髓,感受先贤智慧。
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出版《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风流去》《论语导读》《孔子传》《孔子如来》《先秦诸子八大家》等。2013年创办浦江学堂。
目录
文化罂粟
神出鬼没的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倒退的历史
不敢为天下先
柔弱胜刚强
身随心去
人类之子
孔子长相颇怪
崩溃的时代
更为伟大的力量
更为伟大的事业
仁以为己任
天不灭斯文
哲人其萎
冒犯天下的叛徒
勇是一种危险品
墨子的身世之谜
向帝国挑战
墨子眼里无周王
呼唤新世界
“文化大革命”
儒门护法
道统中的地位
孔曰“成仁” 孟日“取义”
由仁心到仁政
性善论
孟子的障眼法
内圣了就可以外王吗
伦理学上的大命题
好骂人的大丈夫
看守月亮的树
清洁的精神
在僻处自说自话
濠梁之辩
激情与超脱
一而不党
王者之剑
谁认识公孙鞅
内刻刀锯之刑
外深铁钺之诛
有功无德
国家只要一种民
消灭私人空间
收拾弱者的手段
作法自毙
哲学乡愿
身份意识
从道到器
幕僚心志
人性恶
给暴君松绑
我花开后百花杀
韩非与老子、庄子、荀子
坦然指点人性之丑恶
君臣不同利
道德与人性
权力与人性
私学之死与韩非之死
千古一鼠
机会主义者
国家恐怖主义
猫和老鼠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精彩书摘
《仰望星空》:
神出鬼没的老子 关于老子,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样开始叙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南方的楚人,又在北方的周为官,做周守藏室之史,长期浸淫于北方,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结合的产物。难怪他的思想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同时又如此抽象、理智,甚至冷酷。
司马迁接着叙述了有关老子的两件事:一是孔子到周去,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诫孔子要去掉骄气与多欲,去掉傲慢自得的神色与过大的追求。孔子回来后,用“龙”来向学生描述他见到的老子,可谓推崇备至。而《孔子世家》记的则是二人分别之时,老子对孔子的临别赠言,其中两句很发人深省,是一种老于世故人的口气: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意思是说,做儿子不要在父亲面前坚持自我;做臣下不要在君主面前坚持自我。这“有己”,我译为“坚持自我”,包含有“自作聪明”,“比父亲、君王聪明”,“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等内容。做儿子、做臣下,在父亲面前、在君主面前有自我,显得比他们还聪明,是不招他们喜欢的。
老子是深察人性的缺点的。
还有一件事是有关《道德经》成书的记载。司马迁说,老子居周既久,见周之衰,就准备离去。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函谷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
据说尹喜也是周之大夫,是一个隐德行仁的高人。他预先望见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经过,便留意观察东来行人,果然迎得老子。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你要从人间隐退了,在你远行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
司马迁接着叙道: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 知其所终。
看司马迁说老子,一开始语气颇坚决自信,籍贯、姓氏、官守都言之凿凿。但在叙完老子出关,“莫知所终”以后,突然又变得不自信而自疑起来: 或日:老菜子亦楚人也…… 老子是老菜子?老莱子是老子?更可疑者,司马迁这位反对“言不雅驯”的人,竟说出这样荒诞不经的话来: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 寿也。
司马迁大约也是被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弄得神经兮兮了,才说出这样他自己历来反对的“昏话”。这还没完,老菜子我们还没弄清呢,他又说起了一个“太史儋”: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 或日儋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看来,司马迁这回真的是彻底地糊涂了。只好叹口气,说一句圆场的话: 老子,隐君子也。
是的,老子的生平对我们而言,是无始无终的: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尤其是他的终点,更是成为哲学史上的一大悬案。一般人的一生,以死为终点,而他则没有死,只有“隐”,只有“出关而去”。他自己说“出生入死”,敢情他的出关,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再生? 确实,对我们而言,他只是离席而去了。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他不是一个死者,而只是一个“缺席者”。我们在讨论自然、社会和人生时,一直给他保留着席位,一直在引用他的思想。什么时候他能姗姗而来,直接参与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有一个说法,说他一生下来就满头白发。我以为这不仅是有关他个人经历、心灵与智慧的隐喻性象征,更是有关我们这个早熟民族的心灵与文化的深刻隐喻。他的职业,“周守藏室之史”实际上也可能是一个隐喻,与前一个隐喻是一个因果系统——我们历史悠久,饱经风霜;我们少年老成,老奸巨猾。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包含着无比深刻的人生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头上密密的皱纹中隐藏着太多的阴谋与陷阱。他神奇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昙花一现,然后又神奇般地远遁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骑青牛,执麈尾,晃动身影,出关而去,弃故土如弃敝屦。描述他的行踪正可以用这样一个词:神出鬼没——出如神迹,没如鬼杳。
他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就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史书,是王朝的大事记,是诸国的争斗书:是你死我活的兴与亡,是此起彼伏的盛与衰;是阴谋与权变,是杀戮与残忍。是眼泪与狞笑,是尔虞和我诈。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这些东西成为他了解和理解社会、人生的感性材料和基础,成为他哲学的依据和指控人类文明的证据。
对于某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会成为他自己个体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他生在那么多既经的历史之后,正是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那岂不是在说,读史使人少热情而多冷静,少诗意而多理智,少幻想而多现实,少天真而多心机,少童心而多老猾,或者更直接地说,读史使人衰老,使人世故?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人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他的大慈悲,就是“无为”;他的大冷酷,也是“无为”。他弃人类于原始生态,岂不是大冷酷?他返人类于天地自然,岂不是大慈悲?
……
仰望星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