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孔颖达撰,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杨守敬跋。孔颖达于贞观中受命领衔编撰《五经疏义》,又称《五经正义》。《五经正义》自撰成以来各经经文、注文、疏文均各自单行,故有所谓白文经、单注、单疏本之称。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率先以官府之力合刻经、注、单疏为一书,前后用五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五经的合刻。此本《尚书正义》长期流落日本,清光绪十年(1884)四月始由杨守敬购归中土,乃初印本,“补版绝少”。今《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此为底本,平装影印,以飨读者。
孔颖达(五七四—六四八),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八岁就学,曾师从刘焯,精《春秋》服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为文,兼通天文历算。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后升国子司业、祭酒。贞观中,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受诏撰定《五经正义》。
第一册
杨守敬跋一
孔维等校定上表……五
长孙无忌等上表…… 一〇
孔颖达序…… 一六
卷一 尚书序 ……二三
卷二 古文尚书尧典第一 ……六七
卷三 舜典第二…… 一四七
第二册
卷四 大禹谟第三…… 一
皋陶谟第四 …… 四二
卷五 益稷第五 ……六五
卷六 禹贡第一…… 一一五
第三册
卷七 甘誓第二 ……一
五子之歌第三 ……一〇
胤征第四 ……二一
卷八 汤誓第一…… 四四
仲虺之诰第二 ……五七
汤诰第三 ……六七
伊训第四 ……七四
太甲上第五…… 八六
太甲中第六 ……九五
太甲下第七…… 一〇一
咸有一德第八…… 一〇五
卷九 盘庚上第九…… 一二六
盘庚中第十…… 一五一
盘庚下第十一 ……一六七
说命上第十二…… 一七六
说命中第十三 ……一八四
说命下第十四 ……一九二
高宗肜日第十五…… 一九八
西伯戡黎第十六 ……二〇五
微子第十七 ……二一一
第四册
卷十 泰誓上第一…… 二
泰誓中第二…… 二〇
泰誓下第三…… 三〇
牧誓第四 ……三六
武成第五 ……四九
卷十一 洪范第六 ……七一
卷十二 旅獒第七 ……一四六
金縢第八 ……一六〇
大诰第九 ……一八三
微子之命第十…… 二一四
第五册
卷十三 康诰第十一 ……二
酒诰第十二 ……三九
梓材第十三 ……六六
卷十四 召诰第十四 ……七九
洛诰第十五 ……一一七
卷十五 多士第十六 ……一六三
无逸第十七 ……一八五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二一一
蔡仲之命第十九 ……二四二
多方第二十 ……二五三
第六册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 …… 一
周官第二十二 ……三四
君陈第二十三 ……五九
卷十八 顾命第二十四 ……七一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一一七
毕命第二十六 ……一二九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一四六
囧命第二十八 ……一五一
吕刑第二十九 ……一五九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二一三
费誓第三十一 ……二二八
秦誓第三十二 ……二四一
黄唐跋 ……二五三
《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保存了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史料。历经秦火之劫,《尚书》在汉代分为伏生所传之今文《尚书》和相传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所得之古文《尚书》。东晋时又出现了伪古文《尚书》和伪孔安国传,唐初孔颖达奉敕修撰《五经正义》,《尚书正义》即以此本为据,对经文及孔传加以疏通阐释,作为科举考试的统一标准。《正义》乃据南北朝义疏删定增损而成,故而保留了大量前人旧注,是当今研究、利用《尚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孔颖达(五七四—六四八),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八岁就学,曾师从刘焯,精《春秋》服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为文,兼通天文历算。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后升国子司业、祭酒。贞观中,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受诏撰定《五经正义》。
唐代至北宋,经注与疏文别行,《尚书正义》最初的文本形式是经文、注文仅标起止,在每条疏文前列“某某至某某”,即所谓“单疏本”。由于单疏本需与经注本配合使用,阅读不便,到南宋初年便出现了补齐经文、注文的经、注、疏合刻本。最早的经、注、疏合刻本为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疏文据单疏本,插入经注文字。此本半叶八行,故称“八行本”。南宋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刊《礼记正义》,附有当时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司的黄唐跋文:“六经疏义自京监、蜀本皆省正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缺。绍熙辛亥仲冬,唐备员司庾,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汇,精加雠正,用锓诸木,庶广前人之所未备。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云。壬子秋八月,三山黄唐谨识。”此跋也说明,经、注、疏合刻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方便。《尚书正义》是最早的合刻本之一,据避讳可知刊刻时间在高宗朝。
《尚书正义》有两部八行本及一部单疏本传世,据学者研究,八行本《尚书正义》属南宋第一代义疏刻本,是现存最早之版本(现存单疏本属南宋第二代刻本,刊刻时间晚于八行本),最可信据。现存的两部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尚书正义》,一部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乃杨守敬于光绪十年(一八八四)购自日本大阪,后归张之洞,书前有杨守敬跋。此本“补版絶少”,卷七、八、十九、二十整卷及卷三第三十九叶、卷十三第六至二十九叶、卷十四第十四至二十五叶为抄补,卷十第三十三叶则阙而未补,书末有迻录八行本《礼记正义》黄唐跋。一部藏于日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略有抄补。足利藏本多宋元修补之版,讹误较多,质量不及国图藏本。需要注意的是,旧说国图藏本阙卷据足利学校藏八行本影摹,后经日本学者研究,抄补所据实为日本弘化四年(一八四七)熊本藩时习馆摹刻足利学校藏本。时习馆本经过校改,间有讹误,与足利学校藏本不尽一致。虽然如此,两者相较,仍以国图藏本为优。国图藏本曾经《古逸丛书三编》(一九八六)、《中华再造善本》(二〇〇三)影印出版,惜皆线装丛书,普通学者不便购置。今《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国图藏本为底本,平装影印,以飨广大读者。
评价二 这次入手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尚书正义》,完全是一次惊喜的发现。我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学者,只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日里,我时常会在一些历史纪录片或文章中听到《尚书》的大名,知道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历史和智慧。然而,真正想要去了解它,却常常被古籍的艰涩所难倒。市面上的《尚书》译本,有的过于简化,丢失了原文的神韵;有的则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 这套丛刊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采用的宋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正义”部分的解读,则用一种比较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尚书》的内涵呈现出来。我试着阅读了几篇,感觉像是有一位博学的老师在旁边细细讲解,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和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起来。尤其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无论是作为阅读材料还是摆设,都显得十分大气。我计划慢慢地、系统地阅读这套书,希望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历史智慧,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尚书正义》,我简直是如获至宝。作为一名深耕中国古代文献的学者,我早已对《尚书》的博大精深有所领略,但一直苦于寻觅权威、可靠的版本。市面上流传的《尚书》版本众多,良莠不齐,许多都存在讹误或失真,令人望而却步。这次的宋本《尚书正义》,采用的是宋代刻本,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宋代是中国刻书业的鼎盛时期,宋刻本以其严谨的校勘、精美的字体和考究的装帧而著称,往往是后代刻本的蓝本。能有机会一睹宋本《尚书正义》的风采,对我来说是学习和研究《尚书》的重大机遇。 翻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就是古朴典雅的宋体字,散发着历史的沉淀感。更重要的是,这套丛刊还配有详细的校勘记和疏证,这对于理解《尚书》这样晦涩难懂的经典至关重要。尤其是“正义”部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尚书》原文的含义,对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考证,旁征博引,条理清晰,为我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虽然初步浏览,但可以预见,这套书将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我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评价三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工作者,我对于《尚书》的研究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我知道《尚书》的版本体系极为复杂,不同版本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古籍原貌的认知。因此,寻找权威可靠的宋本《尚书》一直是我的重要目标。《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尚书正义》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能够采用宋本进行影印,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宋代是刻书的黄金时代,宋刻本在校勘、字体、印刷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尚书》这样历经千年流传,版本错乱的经典来说,宋本往往是还原其早期面貌的重要依据。这套丛刊在选材上就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其次,这套丛刊的“正义”部分,是承袭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经过了现代学者的重新整理和校订。我们都知道,《尚书》原文的文字古奥,理解难度大,而“正义”的详细疏解,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考察其历史背景,梳理其思想脉络。这次的“正义”的质量,我认为是相当不错的,它既保留了传统注疏的严谨,又体现了现代学术研究的深入。
评分评价四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与古代王朝、帝王将相相关的书籍。最近,我了解到《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先贤的治国理念,于是便产生了深入了解的愿望。然而,我之前接触过的《尚书》版本,要么是白话文翻译,缺乏原文的韵味,要么是古文版本,但注释过于简略,让我难以理解。 这次偶然发现了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尚书正义》,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宋本的印刷,古朴典雅,字迹清晰,即使是古体字,也并不难以辨认。最让我惊喜的是,这套书的“正义”部分,真的做到了“正”与“义”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对其中涉及的政治制度、礼仪文化、道德伦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历史典故的溯源,让我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读到有关尧舜禅让的部分时,“正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贤能政治的追求,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这套书的六册装帧也非常精美,既适合居家阅读,也方便携带,让我能够随时随地沉浸在《尚书》的世界里。
评分评价五 作为一名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教师,我一直深知《尚书》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基础地位。《尚书》不仅是史学经典,更是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中蕴含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尚书》的版本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一大难题,可靠的宋本的价值不言而喻。 这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推出的宋本《尚书正义》,以其严谨的学术眼光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宋本的影印,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貌,其字体、行款、版式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尚书》的版本流变和文字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套丛刊所收录的“正义”,是经过现代学者精心整理和校订的,它既继承了传统经学研究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学术的视角,对《尚书》的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其中的疏证部分,更是旁征博引,考订精审,能够帮助我们克服阅读《尚书》过程中的种种理解障碍。我尤其看重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它为我从事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都入了 等宋本白氏文集活动价
评分还是不错的!
评分好书,就是这个系列书不打折了,有点不爽,哎买书难啊
评分好书,就是这个系列书不打折了,有点不爽,哎买书难啊
评分经典版本,必须收藏。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都入了 等宋本白氏文集活动价
评分替朋友买的,朋友很滿意。而且物流也很快。感恩!
评分宋本尚书正义(套装共六册
评分替朋友买的,朋友很滿意。而且物流也很快。感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