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好,快递非常赞。
评分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马赫在研究气体中物体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马赫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描述物体的超音速运动,在力学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哲学上,马赫是逻辑实证论者,并提出经验主义。
评分这就是要像马赫那样i把认识提高到科学实践的高度来研究i把科学的新鲜气息注入认识论i当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争论的“哲学广播操”对此根本无济于事i现今沿用的几对陈旧的、干巴巴的概念的排列组合i对此也无能为力i认识论研究的勃兴只能寄希望于科学的认知理论i
评分这就要像马赫那样i把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i让古老的哲学焕发青春的活力i让科学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哲学i这样一来i哲学才能汲取科学的营养i成为与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和科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智慧的哲学i
评分1855年,马赫进入维也纳大学,专修数学和物理学。1860年,马赫参加考试并获得博士学位。1864年被聘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79—1880年兼任布拉格大学校长,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特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3] 。马赫把物理学应用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马赫对费希纳定律的数学形式,即感觉的大小与对它的刺激的对数成正比提出质疑。通过研究,马赫证实:“物理的”刺激和“心理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仅是正比关系,并不服从严格的数学测量。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博伊斯-雷蒙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为马赫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脑生理学家布吕克的讲演对马赫有极大的吸引力。马赫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1913年迁居德国。
评分很优惠的,京东就是牛啊啊
评分 评分1前言
评分“回到马赫去!”也不是要回到马赫的要素一元论去i尽管要素说中的“天人合一”真谛仍待人们去发掘、去认识i但是诚如马赫所说i它毕竟只适应于当时的“知识总和”i它并“不自命为万古不灭的哲学”i并“随时准备”“让位于更好的见解”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