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译丛: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Reveries of the Solitory]

文化经典译丛: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Reveries of the Solito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让-雅克·卢梭 著,吴桐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34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40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化经典译丛
外文名称:Reveries of the Solitor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国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归根结底,这些矛盾不是无来由的。这是一个清醒看见现实的残酷(不幸往往能使人清醒过来)的人不能放弃自己梦想的注定结局。越来越能讲,也越来越沉默——在自己构筑的童话世界里越来越能讲,在深深震惊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前越来越沉默。由此滋生出来的孤寂感更加需要情感的温暖和抚慰。然而卢梭又是骄傲的,他骄傲地在世人与自己之间画了一道醒目的白线,站在线的这一面看别人,看自己。他说,我不屑于让人赞叹,但我这会儿要胜利。胜也没意思,但败是不可能的——这种悲凉,这种骄傲,原本是没有时间、没有国界可言的啊,它存于所有敏锐得几近刻毒的灵魂之中。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它的承受力。所以时代无可指责,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卢梭在18世纪幻想人只作为人而存在是超过了时代的承受力的,过了两百年以后,人们渐渐想通了这个卢梭也只是模糊地感到而不敢确证的道理,卢梭就成了我们的先驱和哲人。
  我们有的时候——只要是对生命持的好奇态度还没有被太过具体的物质世界窒灭——也会拿出我们的所有勇敢来准备为捍卫梦想而进行一场现实搏击战,甚至准备好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一点一点地陨灭。但在这个世界里,极度疯狂或大彻大悟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是这十篇漫步能让我们如此“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原因。也许矛盾的过程更为真实,而且,没有答案的矛盾更具有人性一些。《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反过来证明了人类无法超过自己的同类,无法超过他们的影响,证明了这种人文色彩极浓的“孤寂”是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想要永远放弃文学的卢梭却不意创下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这就是今人曾谈论不休的散文诗。诚如雅克.瓦赞在1964年佛拉玛里翁版的序言里所指出的:至少应该说卢梭在古典哲学思考(例如笛卡尔的《沉思录》)与拉马丁的诗情流露之间驾起了一座桥梁(拉马丁也有题名为《沉思录》的作品)。
  如果说《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的卢梭是一个全新的卢梭,并不是新在他夸张的“安宁”上,而是作为一位诗人、一位散文家的卢梭。才从中世纪极度的黑暗与愚昧里走出来,18世纪的文学尚未完全摆脱实证逻辑的枯燥,否则就有不科学、不客观的嫌疑。然而因为这是一部不是作品的作品,作者就少有这样的约束。“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名字的本身就是一声美丽的嗟叹,为后世的“世纪病”奠下了基石。
  世纪的苍凉多少出于诗人的唯美倾向,从斗争到唯美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由卢梭开始着手进行下去的。卢梭突然从斗争中撤出身来,虽然多少是无奈的,却也是新鲜的。然而他又没有一味地颓败下去,这的确是夹缝里的分寸了。
  因此卢梭在十篇漫步里,用的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字眼:孤独、宁静、安宁……甚而连同那些色彩极为昏暗的:阴谋、诡计、陷阱……也少有具体的成分在里面。一切都用来营造一份在黑暗里凄楚求索的悲哀。有似一首苍凉的曲子,本身也许有精确的数值,怎样的一个拍子,怎样的一个音阶,全是作曲者的构作,然后这样的构作只是为了一种感觉:快乐的或是凄凉的,然后再还原到听众的感觉里。《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国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归根结底,这些矛盾不是无来由的。这是一个清醒看见现实的残酷(不幸往往能使人清醒过来)的人不能放弃自己梦想的注定结局。越来越能讲,也越来越沉默——在自己构筑的童话世界里越来越能讲,在深深震惊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前越来越沉默。由此滋生出来的孤寂感更加需要情感的温暖和抚慰。然而卢梭又是骄傲的,他骄傲地在世人与自己之间画了一道醒目的白线,站在线的这一面看别人,看自己。他说,我不屑于让人赞叹,但我这会儿要胜利。胜也没意思,但败是不可能的——这种悲凉,这种骄傲,原本是没有时间、没有国界可言的啊,它存于所有敏锐得几近刻毒的灵魂之中。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它的承受力。所以时代无可指责,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卢梭在18世纪幻想人只作为人而存在是超过了时代的承受力的,过了两百年以后,人们渐渐想通了这个卢梭也只是模糊地感到而不敢确证的道理,卢梭就成了我们的先驱和哲人。
  我们有的时候——只要是对生命持的好奇态度还没有被太过具体的物质世界窒灭——也会拿出我们的所有勇敢来准备为捍卫梦想而进行一场现实搏击战,甚至准备好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一点一点地陨灭。但在这个世界里,极度疯狂或大彻大悟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是这十篇漫步能让我们如此“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原因。也许矛盾的过程更为真实,而且,没有答案的矛盾更具有人性一些。《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反过来证明了人类无法超过自己的同类,无法超过他们的影响,证明了这种人文色彩极浓的“孤寂”是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想要永远放弃文学的卢梭却不意创下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这就是今人曾谈论不休的散文诗。诚如雅克.瓦赞在1964年佛拉玛里翁版的序言里所指出的:至少应该说卢梭在古典哲学思考(例如笛卡尔的《沉思录》)与拉马丁的诗情流露之间驾起了一座桥梁(拉马丁也有题名为《沉思录》的作品)。
  如果说《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的卢梭是一个全新的卢梭,并不是新在他夸张的“安宁”上,而是作为一位诗人、一位散文家的卢梭。才从中世纪极度的黑暗与愚昧里走出来,18世纪的文学尚未完全摆脱实证逻辑的枯燥,否则就有不科学、不客观的嫌疑。然而因为这是一部不是作品的作品,作者就少有这样的约束。“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名字的本身就是一声美丽的嗟叹,为后世的“世纪病”奠下了基石。
  世纪的苍凉多少出于诗人的唯美倾向,从斗争到唯美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由卢梭开始着手进行下去的。卢梭突然从斗争中撤出身来,虽然多少是无奈的,却也是新鲜的。然而他又没有一味地颓败下去,这的确是夹缝里的分寸了。
  因此卢梭在十篇漫步里,用的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字眼:孤独、宁静、安宁……甚而连同那些色彩极为昏暗的:阴谋、诡计、陷阱……也少有具体的成分在里面。一切都用来营造一份在黑暗里凄楚求索的悲哀。有似一首苍凉的曲子,本身也许有精确的数值,怎样的一个拍子,怎样的一个音阶,全是作曲者的构作,然后这样的构作只是为了一种感觉:快乐的或是凄凉的,然后再还原到听众的感觉里。

内容简介

  《文化经典译丛: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讲述的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目录

漫步1 审视自己的命运
漫步2 对真幸福的思考
漫步3 活到老学到老
漫步4 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撒谎
漫步5 宁静与幸福的关系
漫步6 对善良行为的思考
漫步7 消遣与癖好
漫步8 我对人生逆境的应对
漫步9 我对幸福与善良的思考
漫步10 我与华伦夫人的日子
……

精彩书摘

  漫步1 审视自己的命运
  我有孤独感了,兄弟、朋友、亲情不在,我与社会的交往中断了。我原本是一个最善良的人,最喜欢交朋友的人,却被人们驱逐。那些人联合起来,在自己的百般仇恨中找到可以折磨我敏感的心的最残酷的办法。他们粗暴地断绝了我和社会的所有联系,本来我是打算不跟他们计较,照样爱他们的。本来我的爱可以伴随他们终生,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此一来,他们就成了跟我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了,对我来说就不存在了,既然他们愿意这样。不过我得好好想想在摆脱他们和一切之后我会变成什么样。不幸的是,在此之前,我得看看自己现下的处境。要想真正摆脱他们,考虑自己的事,这是不得不为的。
  十五年了,甚至一直以来,我一直在这种莫名其妙的环境中生活。至今,我仍然不愿回首那像噩梦一样的生活。我一直怀疑自己身体出了毛病,寝食难安。殊不知,当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身体的难受就自然减轻了。是的,我命中注定要在毫无知觉中完成一种超越,在睡梦中完成从生到死的超越。我自然而然地脱离了世俗,进入了迷宫一样的世界深处。我的面前迷雾茫茫,我一直在探索着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
  上天!我没想到我是这样的宿命。是的,就算到了今天,我仍不相信我是这样的宿命,难道不是吗?我这个人过去和今天并无两样,可是当初我哪能想到像我这样的人,现在竟然会变成,或者被别人确凿无疑地看成一个怪物,一个下毒的人,一个杀人凶手。我哪能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被人厌恶、被恶棍玩弄的人。我哪能想到竟然有一天会被别人吐口水来表达对我的敬意,一代人都恨不得将我活埋才痛快。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因为没有什么准备,最初是深感震惊的。我极端地冲动,无比地愤怒,陷入一种谵语之中,过了十年自己的心情才平复下来。而在这期间,我一差二错,所干蠢事连连,祸从口出,授人以柄,被恶人利用,直至今天。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试图抗争,也算猛烈,但却是徒劳。由于我天生呆板,不会耍阴谋,处事不密,毫无心术,抗争的后果事与愿违,反而给那些人提供了新的口实,他们有了可乘之机,自然终于,从我觉醒以后,认识到自己不值得为之努力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出了唯一可做的决定,顺从命运和天意的安排。一旦作出选择,内心就宁静了。当自己将所受的磨难视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时,自己就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假若一味地抗争,只能引起自己的痛苦和不安,那样是毫无价值的。
  事实证明,人们采用的那些极端方法更促成了我内心的宁静。那些加害于我的人,不择手段,发泄仇恨。可是,物极必反,他们可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对我的迫害、中伤、折磨不断,要是他们狡猾地给我留下一丝希望,如今就还可以把我抓在手里,还能把我当作一个取乐的对象,时不时拿诱饵逗弄我,让我因为不断的失望而痛苦和恼怒。但是他们在一开始就亮出了全部的伎俩,在他们伎俩用尽的同时,也就自绝了后路。他们诽谤、侮辱、讽刺、谩骂到极点,想变本加厉也难了。我们都已经使出人类的全部本能,再加上地狱的全部阴谋诡计,欲把我置于死地方能后快,而我却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感觉。虽然我的肉体遭受了折磨,但我的心灵获得了新生。
  既然那些恶人把事情做得如此绝情,我就更不害怕了。他们被自己害人的力度限制住了,从此我不再心生恐惧。在惊惶和恐惧的苦难面前,我是真正的胜者。这是一种真正的解脱。其实真正的苦难到来时我并不害怕,对这种亲身体验到的苦难,我倒易于忍受,让我更加难以忍受的是那种不能确定和使内心惧怕的苦难。一旦面对苦难,自己就会感到实际的苦难变得不堪一击。当丢掉幻想,战胜恐惧,自己索性就心态平和了,以这样特有的思考来享受这样的境况,即便事情发展到极点,那一定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我的内心反而更加安宁。这就是那些恶人向我发难的同时给我带来的益处,他们失去了对我的控制,我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嘲谑他们了。
  仅仅两个月,我的内心就恢复了宁静。这时,虽然我已经无所畏惧,但内心还抱有一丝希望。自己的情绪跌宕起伏,时而满怀信心,时而失望沮丧。最终,我认清自己在人世间的宿命,对他人断绝任何希望,顺从天意。从此,自己内心平静如水,再也不起波澜了。
  当我窥测到他们阴谋的格局时,此生让公众站在自己这边的想法就彻底不存在了。就算有这种可能性,如果不是出自公众内心的意愿,他们站到我这边,对于我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他们以往对我的鄙视,我与他们的交往,都成了我的负担,这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我孤家寡人,就算有离群之感,也比生活在他们中间幸福得多。是他们使我不能再继续享受与人相处的快乐。在我有生之年,对于我来说,很难再享受这种快乐了。今后,我会漠视他们,那些人们对我赞同也好,发难也好,无论什么,我都不会在乎了。
  对于未来我充满信心。一定会出现更加优秀的人,以理性公正的态度,重新对人们给我的这些定论进行评判,从而将那些人的阴谋诡计昭然天下,尽显我的本色。对未来的信心促使我提笔写下了《对话录》,并作出多种尝试,使其流芳百世。一想到这些,我就心潮澎湃,又回到当初寻找公正事理的样子。我深知,就当前来看,对于我的信心和希望,无论我怎样做,那些人都不会接受的。我在《对话录》里阐明了我寄希望于未来的理由。可是我还是错了。幸好我在垂暮之年及时意识到这点,才真正过上了坦然安宁的日子。惶惶不安的日子,永远属于过去了。
  不久之前,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有一点可以肯定:想让公众改变对我的态度,站在我这一边,那是过于天真了!即便不是处在这样的时代,有这种想法也是荒谬的。因为对于那些仇恨我的团体来说,公众本身只不过是它们的工具而已。人终究是会死亡的,可是那些团体不会轻易消亡。它们会努力使其本身的爱恨情仇代代相传,永不消失。它们这股势力会阴魂不散,永远滋生是非。即使我的死敌全部死亡,但医生团体和奥拉托利会还将继续存在。就算加害于我的只剩下这两个团体,我确信,它们照样会对我进行攻击,它们是不会让我得到安宁的。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曾经冒犯过的医生可能会歇息下来。可是,我从前敬仰过的那些奥拉托利会修士却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其实,对于这些教会中的人士,我原来一直信任他们,也从未触犯过他们。如果说我的罪过是源于他们的不公,那么他们因所谓的自尊也就永远不会原谅我。为此,他们会竭力蛊惑人心,不断挑起事端,诱使公众对我恨上加恨。
  对我而言,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做一个了结了。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做的好事歹事,再也影响不到我了。我心无旁骛,无所畏惧。在世界的深处,我这个凡夫有了难得的宁静,看似不顺,却享有天主般的安逸。
  今后,所有身外之物都与我无关了。在这个世上,我没有了亲朋好友。我好像从地球移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上,只好在那里歇息下来。要说我在那里又看到了什么,那都是些令人不堪回首的物件。每当我的目光接触到这些物件,总会引起往日的痛苦和悲伤,总会感到愤怒和蔑视。为此,对于只会让我们伤感的物件,我们还是忘掉吧,想它和看它对我们都没有任何益处。既然我要孤独一人度过余下的时光,只能从自己内心寻找安慰、期望和安宁,自己也就不愿意也没必要再为身外之事操劳了。我正是在这种心境下,恢复了自己真诚的反省。过去我把这称为“忏悔”。我将在有生之年投身于这种自身的研究,为自己做一份人生总结。让人们分享我内心深处的快乐吧,这是别人永远无法从我身上夺取的财富。如果我更加用心地从多方面思考,那么我思考的东西将变得更加完善,尽可能克服存在的缺陷。这样,我思考的东西就会对人们有益了。尽管我在世上做事的时间不多了,但绝不会虚度时光。我每日闲暇时出来走走,漫步途中经常思考一些东西,有些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凡想得起来的,我将用文字一一记载。以后我重温这些东西时,自然会感到愉悦。想到过去内心曾经付出的代价,我现在学会了忘记,我会忘记那些迫害我的人们给我带来的苦难和让我蒙受的耻辱。
  的确,这些文稿只是一种很随意的日记,记载了我的若干思考。其中大多是对自己内心提出的疑问,因为属于自己孤独的思考,所以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内心考虑。然而,我漫步时脑海闪现的奇思妙想和不可理喻的念头,是这些文稿的内容之一。我将以写实的方法进行记述,不进行任何加工,因此日记的内容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不过,人们通过了解支撑我思考和情感的特殊处境,就能对我的思维和人格有全新的认识。因此,这些文稿可以理解为《忏悔录》的附篇。这里的内容与《忏悔录》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我将冠以新的书名。我的思考在苦难中升华,我审视自己的命运,没有找到需要谴责的地方。既然世间剥夺了我心中全部的爱,那也就没什么好忏悔的了。赞美和指责是相互的,对我来说,如果没有赞美,也就无所谓指责。今后在人们的眼里我充其量就是个不存在的人,我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我做的每一件好事都会被人误解。我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于人于己显然都是格格不入的。而我能做到的就是约束自己,我也确实做到了这点。现在我的身体是正常的,我的内心是活跃的,仍然不断进行思考,激发着自己的情感。失去人世间的一些东西,却增加了自己内在的精神活力。从此,我不在乎我的肉体如何,我在乎的是我的精神获得新生。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送给妹妹的,没打开看评价挺好的

评分

'这本书封面也是脏的 内容还不知道 一百减三十凑的单 当时没发现简笔画的也可以凑 可惜

评分

一口气看完,生动的一本小册子

评分

是正版书 质量很好 内容涉及全面,很喜欢, 已经在看了。快递超快 赞?

评分

还没看呢,包装还可以,书上有一层塑料薄膜保护,不错

评分

为了京豆真拼了,我买了几本书,一个有一个的请假

评分

送朋友的书,不知道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