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曹文轩作品:小尾巴》讲述的故事多少来源于曹文轩幼年时的记忆,他的大妹妹也就是这个故事里的“珍珍”的原型。在他的印象中,他不知道因为爱跟着母亲挨过多少次打,甚至有一次因为她跟脚跟得甩不掉,气得母亲都哭了。但是屡教不改,百折不挠,依然是母亲出门她出门,母亲去哪她去哪。因此,长长的田边大路上,一个大大的身影后面,远远地尾随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这就好像一幅画镌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作者简介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学术性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其中《红瓦黑瓦》、《草房子》等被译为英、法、德、希腊、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四十余种,其中包括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人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很好剧本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很好小说奖等。2004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2010年出版“曹文轩纯美绘本”系列,其中《痴鸡》、《最后一只豹了》分别获得20lO年度和2011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小尾巴
远山,有座雕像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
叉
灵龟
罗圈腿的小猎狗
鸟船
柠檬蝶
芦花鞋
妈妈是棵树
精彩书摘
奶奶照例将枯黑僵硬的手,哆哆嗦嗦地伸进深深的口袋底,吃力地从里面抠出几枚硬币来,一枚一枚抛漏到另一只干燥的掌上,然后,牢牢抓住她细细的手腕,斜起抓着硬币的手,那硬币就一枚跟着一枚、带响地滑落到她柔软的掌上。奶奶低下头,又细看了一下那些硬币,看清了确实是五分,便把她的五根长长的手指往上一扳,那些硬币便全部攥在她黑暗的掌心里了。
“闷了呀,就街上瞎蹈去。那五分钱啊,别省着,见喜欢吃的,就花了。”奶奶说完,看了看她那张黄叽叽的小脸,摇了摇仿佛一摇就不大好控制住的脑袋,推起歪歪扭扭的冰棍车。那四个轱辘全都斜着磨擦地面,轴也没上油,嘎嘎的一路噪音。
她老想跟奶奶一起去卖冰棍,像奶奶那样,拿一方木块,用力地嗒嗒嗒地拍击着箱子,捏着嗓子喊: “冰棍,小豆冰棍!”手拍麻了,嗓子喊哑了,那样也许就不寂寞了。可是,奶奶死活不让。她只好一人闷在家中。桌上的花瓶、墙角上的衣架、从屋顶垂挂下来的灯泡……所有一切都静悄悄的。这无边无际的静,折磨着、压迫着她。她会烦躁不安,憋出一身汗来。忽然,她会睁大了眼,气喘起来,然后像逃避什么似的跑出门去,跑到喧嚣的大街上。她沿着大街往前走,东张西望、漫无目标,手不住地在口袋里摸索着奶奶给她的五分钱,直将纤细的小手弄得黑黑的。
天天如此。
这天,她走到城外的大河边。河边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几株身材修长的云杉恬静地站着,还有一棵老银杏。她倚在银杏树干上,好奇地朝前望着: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独臂男孩在放风筝。他抖着线绳,往后倒着步,不一会儿,一只漂漂亮亮的风筝就悠悠地放上了天空。他慢慢地松着线绳,翘首望着他的风筝,任它朝高空飞去。一个大好的春日,空气是透明的,太阳纯净地照着大河和草地,照着那个独臂男孩。他似乎玩得很快活,用那只唯一的手牵着线绳,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在草地上,一会儿惬意地躺在草地上,嘴里悠闲地叼根草茎,眼睛痴迷地望着那只风筝,仿佛那风筝将他的灵魂带进了天际间。
他看到了她。
她看了他一眼,又去看风筝。
大概空中有一股气流流过,风筝忽闪了一下。她禁不住朝前跑去,伸出双手——她怕它跌下来。当明白了那风筝是不会掉下来的时候,她为自己刚才很傻的动作感到很害臊,就转过身去。
风筝又升高了,像要飞进云眼里。
不知过了多久,风筝在空中一下一下地朝她的头顶移动过来。随即,她听到了脚步声,掉头一看,那个独臂男孩牵着风筝正朝她走来,空袖筒一荡一荡的。他比她高很多,她要仰头望他的脸。
“想玩风筝吗?”他问。
她微缩着颈子,慌张地摇了摇头,眼睛却仰望着那风筝。
“玩吧。”他走近了,把线绳送到她跟前。
她看着他,不知道是不是该接受他的邀请。
“给!”他把线绳一直送到她的手边。
她微微迟疑了一下,紧张地接过线绳。
“跑!” 她跑了,风筝跟着她跑。她笑了。
独臂男孩站在蓊郁的银杏树下,极快乐地望着她。
……
前言/序言
《小尾巴》:一段关于成长、勇气与家庭的深刻描绘 曹文轩,这位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大师,以其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对儿童心灵的精准把握,为我们奉献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小尾巴》正是他近期推出的、面向11-14岁读者群体的力作。这本书并非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而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生活画卷,一段在成长道路上充满挑战与温暖的旅程。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索了孩子们在面对世界时,内心深处那些敏感、脆弱却又无比坚韧的情感。 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名叫“小尾巴”的孩子,也可能代表着成长中那个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部分。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暗示,一种依恋,一种与生俱来的羁绊,或许是亲情的联结,或许是童年纯真的尾声,又或者是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初萌芽。曹文轩的作品一向不回避现实的复杂性,因此,《小尾巴》的故事很可能围绕着一个或一群孩子的成长经历展开。他们或许正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告别了懵懂的童年,即将踏入更加广阔而复杂的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对自我产生认知,对周遭的世界产生疑问,对情感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曹文轩笔下的家庭,总是饱含着真实的情感,有温情脉脉的关爱,也有不经意间的误解与摩擦。在《小尾巴》中,我们或许能看到父母如何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孩子,去引导他们,又或许能看到孩子如何在家人的支持下,一步步找寻属于自己的力量。家庭关系的微妙之处,亲情的深厚力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都会被曹文轩细致地描绘出来,让年轻的读者在故事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除了家庭,学校和同伴也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知识,体验友谊,也会面临竞争与挑战。可能有一群性格各异的玩伴,他们一起分享秘密,一起经历欢笑与泪水。《小尾巴》也许会展现孩子们之间真挚的友谊,那种不计较得失,互相扶持的情谊,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彼此最坚实的依靠。同时,校园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欺凌、误会,或是对“不一样”的排斥,也可能会被触及,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以善良和勇气去面对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小尾巴》的核心,或许是对“勇气”的赞颂。这种勇气,并非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那种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的内在力量。也许是孩子们为了守护心中所爱而挺身而出,也许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也许是他们面对内心恐惧时,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曹文轩的作品总是能发掘出隐藏在普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不平凡的坚韧。这种勇气,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美好的追求,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同时,这本书也可能深入探讨“成长”的内涵。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经历迷茫,会犯错,会受伤,但这些都是生命必经的历程。《小尾巴》或许会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关于接纳不完美,是关于学会承担责任,是关于理解世界的复杂与多样。它也许会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步伐,不必与他人比较,只要勇敢地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最棒的。 在叙事风格上,曹文轩一贯以其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描绘著称。《小尾巴》无疑也会延续这一特点。文字之间流淌着淡淡的诗意,仿佛在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对细节的捕捉异常敏锐,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都力求真实而生动。他的文字没有刻意的说教,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恰恰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曹文轩作品能够触动人心的关键。 对于11-14岁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容易感到困惑的年龄段。《小尾巴》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陪伴他们走过这段关键的成长时期。它所传达的价值观,诸如善良、正直、责任、友谊、勇气以及对生命的热爱,都将对读者的品格塑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小尾巴》所触及的主题,或许还会包括对环境的关怀,对弱者的同情,对真理的探求等等。曹文轩的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普遍意义,他总能抓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动人的部分。这本书也可能会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身边的世界,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去理解不同生命形式的价值。 总而言之,《小尾巴》将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温情的作品,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成长轨迹,描绘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蜕变。它歌颂了亲情的力量,友谊的珍贵,以及面对困难时,孩子身上所迸发出的惊人勇气。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它会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难忘的阅读时光,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获得启迪,最终成为一个更加坚强、更加善良、更加懂得爱的人。它是一部献给所有正在成长,或曾经成长过的读者的温暖之作,一段属于“小尾巴”们独一无二的成长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