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当脸上出现笑容的时候,我们的胃,我们的肝,我们骨髂,都会感觉到我们的快乐,出现相应的快乐反应。所以我们要学会微笑,它是体内所有脏器的曼妙舞蹈。
赶走心中的忧伤小人,
尽情展现迷人的微笑,40个妙招帮你找回快乐的童年!
这是一套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而设计的书籍。
一套以孩子阅读为主,家长为辅才能获得功效的书。
内容简介
孩子抑郁不高兴有很多原因,有时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有时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排解自己的忧伤,《让快乐动起来:40招帮孩子扫除忧伤》的40个活动将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忧伤,战胜抑郁,做一个阳光的孩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正确认识心情抑郁
正确认识,心情抑郁
第1节 心情抑郁的一些事实
第2节 听一听有关心情抑郁的小故事
第3节 相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
第4节 测测你到底有多抑郁
第二部 余行动起来,战胜抑郁
第1招 颜色能表示我们的感觉
第2招 将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3招 自我对话可以使你的思绪清晰
第4招 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第5招 思绪确认:倾听自我对话
第6招 那不是事实
第7招 自我激励:微笑面对每一天
第8招 地图上的醒目标志:一个精心制订的计划
第9招 地图上的醒目标志: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第10招 地图上的醒目标志:成功前的排练
第11招 告别抑郁:列出目标
第12招 做事分清轻重缓急
第13招 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第14招 以轻松的心态做好日常事务
第15招 我喜欢的动作
第16招 走好前进每一步
第17招 建立一条新路
第18招 飘在空中的羽毛
第19招 以自己为主题的新闻报
第20招 开心时光
第21招 消除假想中的怪物
第22招 用标签来突出自己
第23招 注意警示提醒
第24招 寒冷与温暖
第25招 这是一个我猜不到的谜
第26招 肢体语言
第27招 失物招领
第28招 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
第29招 请注意,听我说!
第30招 自己最喜欢的
第31招 奇特的怪鸟
第32招 信号:停下来,慢一点行动吧
第33招 小心:情绪危险区
第34招 这样能解腆问题吗
第35招 家庭的记忆:全家福
第36招 变身:动物面县
第37招 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感受
第38招 幸福之轮
第39招 五彩缤纷的世界
第40招 点石成全的魔法棒
精彩书摘
心情抑郁的一些事实生活在大干世界里,人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之事,往往会使心情陷入抑郁。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一种情绪障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悲伤、失望、兴趣下降、无乐趣为主要特征,常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现在我们来认识有关心情抑郁的一些事实。
(1)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不管你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总之,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
(2)心情抑郁时我们会感到疲倦、伤心和难过。
(3)你没做错任何事,或者说,不是你自己让自己变得抑郁的。
(4)也许有一天你会感到非常郁闷,而第二天你就会感觉好多了。
(5)有时心情抑郁过后,紧接着人们会感到精力充沛,或是感到“兴奋”。
(6)心情抑郁时,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事。
(7)心情抑郁时,我们会觉得没人喜欢我们,或是会有别的不好的想法。
(8)有时医生会说药物治疗对消除抑郁有帮助。如果你抑郁了,就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感冒了,我的情绪现在正在发烧,还会打喷嚏,现在很痛苦,但只要吃点儿药就会好的。
现在,你了解到抑郁并不是那么可怕的,那么你的感觉会好一些,现在就去战胜抑郁吧!
……
前言/序言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和希望,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也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给孩子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许多家长们都以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去外面拼搏,给孩子提供吃的、穿的、玩的,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已经做到了一个好父母应该做的,孩子们应该感到很幸福、很快乐了,生活中再也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父母只是满足于让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规划孩子的未来,让孩子沿着这个轨道走下去,去争取获得父母们心中定义的目标和成功。
然而父母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是幸福快乐的却不一定是事实,有时面对孩子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不快乐、抑郁、愤怒甚至自我伤害。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孩子生气、焦虑、嫉妒、抑郁、暴躁……如果孩子产生这些负面情绪而又长期得不到排解的话,它们就会郁积在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此而变得孤僻、任性、偏执甚至自我伤害等。
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本书,一本独特的书,作为父母,要想读懂这本书,不付出爱心、耐心和关心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有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才能帮助孩子一起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为了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编者编写了这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亲子教育的系列图书,主要解决青少年压力、交友、焦虑、生气、自我伤害等问题。本套书不仅向父母和社会传达了孩子也有各种心理困扰、养育孩子必须关心孩子身心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而且内容全面,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所有心理、情感和社会问题,解决孩子除学习以外的所有困惑,更是理论联系实践,以孩子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孩子解决实际问题,手脑结合、配合精美的图片,吸引孩子和家长一起投入其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为孩子的成长护航,那么就与孩子一起翻开这套书吧!它们不仅能修复和巩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烦恼,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让快乐动起来:40招帮孩子扫除忧伤》 序言 在这个快速变迁、充满挑战的时代,孩子的成长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落,甚至感到忧伤。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应对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都深切关注的课题。 本书《让快乐动起来:40招帮孩子扫除忧伤》并非一本枯燥的心理学理论著作,而是一本充满智慧、实践性和关怀的指南。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常见的情绪困扰,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快乐锦囊”。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驱散眼前的阴霾,更能为他们奠定一生幸福健康的情感基石。 我们相信,快乐并非是天赋,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正如学习走路、说话一样,管理情绪、保持积极同样需要引导和训练。本书正是为此而生,它将成为您和孩子一同探索快乐、拥抱阳光的贴心伙伴。 第一章: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洞察忧伤的根源 孩子的情绪就像天气,时而晴朗,时而阴雨。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帮助他们走出阴霾的第一步。 童年忧伤的“地图”: 分离焦虑: 刚入园、上学,或者父母短暂的离开,都可能引发孩子的不安和哭闹。这种对依恋对象分离的恐惧,是童年早期常见的忧伤表现。 挫败感与失落: 学习上的困难、游戏中输掉、愿望未能实现,这些经历都可能让孩子体验到挫败和失落,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的挑战: 与同伴的争执、被排斥、感到孤独,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情感冲击,很容易让他们陷入忧伤。 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的争吵、过度的期望、缺乏理解和关爱,都可能在孩子心中投下忧伤的阴影。 身体不适与疲劳: 生病、睡眠不足,也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低落和易怒。 外界信息的冲击: 媒体中描绘的负面事件,或者不恰当的言论,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 “读懂”孩子的信号: 行为上的变化: 孩子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易怒、退缩,或者出现食欲不振、睡眠困难、拒绝上学等表现。 语言上的表达: 虽然孩子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我很难过”,但他们可能会说“我不想去学校”、“没有人喜欢我”、“我总是做不好”。 非语言的沟通: 孩子可能会通过紧锁眉头、垂头丧气、躲闪眼神、哭泣等方式来传递他们的不快。 身体的不适: 有时,情绪的痛苦会转化为身体的症状,比如肚子疼、头疼等。 家长该如何“看见”? 耐心观察,不妄下判断: 孩子的情绪反应有其发展规律,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要耐心观察。 倾听,而非说教: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用专注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共情,而非评判: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你不认同他们的行为,也要理解他们的情绪。 区分“行为”与“感受”: 孩子的不当行为可能源于负面情绪,但我们需要区分的是,行为是可以纠正的,而感受是需要被接纳的。 第二章:点亮孩子内心的“阳光”——40个快乐行动指南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孩子主动拥抱快乐,驱散忧伤。这40个行动指南,如同40盏明灯,将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第一阶段:接纳与疏导——让情绪“流动”起来 1. “情绪画布”: 准备画笔和纸,鼓励孩子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感受,无论是什么颜色,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2. “情绪小罐子”: 准备一个小罐子,当孩子感到不开心时,可以把“不开心”写在纸条上放进去,象征着把负面情绪暂时“封存”,但要注意,这不是压抑,而是有控制地释放。 3. “倾听耳”游戏: 制作一副“倾听耳”,戴上它,认真倾听孩子诉说,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关注和理解的。 4. “拥抱的力量”: 鼓励孩子在感到不安时,给予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主动拥抱你,感受肢体接触带来的安全感。 5. “呼吸小魔法”: 教孩子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比如“吹气球”或“闻花香、吹蜡烛”的呼吸法,帮助他们平复心情。 6. “情绪词汇卡”: 制作不同情绪的卡片(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让孩子挑选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7. “故事疗愈”: 阅读或讲述与情绪主题相关的绘本,引导孩子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和解决之道。 8. “雨伞下的阳光”: 讨论“即使在下雨天,太阳也还在云层后面”,帮助孩子理解负面情绪是暂时的,总会有好转的时候。 9. “情绪排毒箱”: 鼓励孩子把令他们不开心的事,写在纸上,然后以一种安全有趣的方式“销毁”(如撕碎、埋起来),象征着告别。 10. “表情模仿秀”: 和孩子一起模仿各种表情,让他们在玩乐中认识和表达情绪。 第二阶段:建立内在力量——培养自信与韧性 11. “我的闪光点”记录本: 鼓励孩子每天记录一件自己做得不错的事情,或者别人称赞自己的地方,强化积极自我认知。 12. “挑战小勇士”: 将一些小小的、可达成的目标分解给孩子,让他们在完成中体验到成就感。 13. “我的超级英雄”: 让孩子想象自己是某个超级英雄,思考超级英雄会如何处理遇到的困难,从中获得启发。 14. “感恩小花园”: 每天和孩子分享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15. “错误不是失败”: 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将错误视为成长的机会。 16. “我的力量源泉”: 引导孩子找出让自己感到有力量的事物,比如一项技能、一个爱好,或者一个温暖的回忆。 17. “解决问题小工坊”: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而不是直接代劳。 18. “独立完成任务”: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学习任务,培养自主性。 19. “肯定语练习”: 教孩子每天对自己说积极的肯定语,比如“我很棒”、“我能行”。 20. “我的成长足迹”: 制作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进步的图表或相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收获。 第三阶段:连接与关爱——构建积极的社交与情感网络 21. “友谊小桥”: 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合作,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22. “小小的帮助者”: 鼓励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家人、朋友或邻居,体验助人的快乐。 23. “分享的乐趣”: 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零食或自己的想法,培养慷慨和开放的品质。 24. “赞美小艺术家”: 教孩子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 25. “家庭时光”: 安排固定的家庭活动时间,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6. “游戏中的合作”: 选择需要合作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团队协作。 27. “沟通的艺术”: 教孩子用清晰、尊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28. “理解不同”: 引导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习惯,学会包容和尊重。 29. “分享你的快乐”: 鼓励孩子在感到快乐时,与他人分享,将快乐传递下去。 30. “建立连接”: 鼓励孩子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无论是通过电话、信件还是面对面的交流。 第四阶段:点燃生活的热情——发现乐趣与创造美好 31. “探索大自然”: 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观察动植物,感受自然的魅力。 32. “创意手工坊”: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33. “音乐与律动”: 播放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一起跳舞、歌唱,释放活力。 34. “阅读的奇遇”: 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世界和情感。 35. “美食的乐趣”: 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美味的食物,享受烹饪的乐趣。 36. “运动小健将”: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锻炼身体,释放压力。 37. “观察世界的眼睛”: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美和乐趣。 38. “梦想小画板”: 让孩子画出自己的梦想,并将之付诸行动。 39. “幽默感训练”: 和孩子一起分享有趣的笑话、故事,培养幽默感。 40. “活在当下”: 教孩子专注于眼前的活动,享受当下的美好,而不是过多地担忧过去或未来。 第三章:家长的角色——成为孩子快乐的引路人 帮助孩子扫除忧伤,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您的理解、支持和引导,将是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 成为孩子的“情绪安全港”: 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让他们知道您始终爱他们,支持他们。 倾听者的艺术: 给予孩子充分的倾听时间,让他们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被打断或被评判。 共情的力量: 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即使您不认同他们的行为,也要理解他们情绪的根源。 示范的力量: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会模仿您处理情绪的方式,所以您需要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榜样。 积极的生活态度: 将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为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方式。 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开放的沟通: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坦诚沟通,分享彼此的喜悦与烦恼。 共同解决问题: 当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鼓励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鼓励与赞美: 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 学会放手与信任: 允许孩子犯错: 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不过度保护: 过度的保护反而会剥夺孩子学习应对挑战的机会。 结语 《让快乐动起来:40招帮孩子扫除忧伤》希望成为您和孩子生活中一道温暖的光。本书提供的40个行动指南,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需要您和孩子一同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您将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更会是他们最坚实的伙伴,共同学习如何面对情绪的起伏,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快乐,并最终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积极乐观的幸福之人。 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让快乐在孩子的生命中,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