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彩图馆:科学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

超级彩图馆:科学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娟 编
图书标签:
  • 科学百科
  • 儿童科普
  • 全彩图鉴
  • 知识拓展
  • 趣味学习
  • 自然科学
  • 科技
  • 益智
  • 科普读物
  • 超值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365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345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超级彩图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页数:4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青少年提高科学素养的指导书精编精选精解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最需要得到好的指导。《超级彩图馆:科学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作为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精心编选了200多个青少年最感兴趣、又最有了解价值的科学专题,内容全面,讲解到位,帮助青少年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在现代社会里更有竞争力。
  ·图文全解、视觉多元的科普书有声有色有趣
  实物照片、现场照片、手绘插图……1000余幅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和生动流畅的文字交相呼应,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化为有趣的讲述,帮助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各学科知识,让你在阅读中获得超乎想象的视觉感受。
  ·科普爱好者方便查阅的参考书可读可查可藏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对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体系有个概貌的了解,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结构,以便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正确理解和应对各种现象和问题。《超级彩图馆:科学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作为广大科普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能为其答疑解惑,从而方便地获取相关的知识。

目录

基础科学
天文学
地球地理
人体科学
生命科学
生物天地
科技发明与应用科学
军事科学
交通与通信
科学未解之谜

精彩书摘

  半导体的应用与推广
  现代的汽车安装了“芯片”来监控诸多行驶过程参数,例如进入发动机的燃料流量、轮胎抓地力等。“芯片”还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以照亮汽车仪表盘,使汽车行驶更安全。洗衣机、洗碗机和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内部都装有芯片,通过预设程序运行。我们日常生活涉及到各种类似的“芯片”,但假如没有半导体,它们将毫无用处。
  多数金属都是电的良好导体,例如,电线通常就用铜制成。另一类包括玻璃、纸和橡胶等在内的物质都是电的不良导体甚至是绝缘体,因此常用做电线的绝缘材料。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第三类材料即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另外还有锡、硒、锌和锑等;化合物半导体包括Ⅲ-V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Ⅱ-Ⅵ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锌等)、氧化物(锰、铬、铁、铜的氧化物),以及由Ⅲ-V族化合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组成的固溶体(镓铝砷、镓砷磷等)。所有这些半导体材料中,硅是应用最广泛的。
  一种半导体可能有时是绝缘体,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电流通过0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研究电现象时发现一些材料受热后会丧失导电的性质,而有些导电性较差的材料当用光照射时,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通过。
  意大利物理学家古列尔莫?马可尼试验将电流转化为无线电波时,他需借助一种称做整流器的装置来检测进入的无线电信号。整流器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通过而不允许电流反向通过01874年,德国物理学家费迪南德?布劳恩研制出一种硫化铅晶体整流器。硫化铅晶体是第一种用在无线电接收机上的晶体,所以这种接收机也叫“晶体机”,它将电传导至一根纤细导线的尖端也就是“猫须”上。布劳恩的整流器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半导体装置。由于杰出的成就,他和马可尼分享了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整流器只有两个接线端,但是无线电技术的进展需要具有三个接线端的半导体元件,通过加在第三个接线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其他两接线端间的电压或电流。第一种三个接线端的半导体元件是真空管三极管,即真空管。后来发展到将几个三极管密封到同一个真空管中。因为真空管耗电量很大,这样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热而导致金属部分熔融,最终使真空管烧毁。
  .1947年,三位物理学家——英裔美国人威廉?肖克利和美国人约翰?巴登、沃尔特?布拉坦——研制出了第一台固体三接线端整流器装置,称做面点接晶体管,利用的是半导体材料锗。他们1948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了几种“晶体管”,并与其他组件结合,制造出了音频放大器,它与以前的真空管放大器不同,其晶体管不需要预热就可以工作。三位物理科学家分享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年,肖克利又提出了面结型晶体管概念,这是一种由半导体材料薄片压缩到一起组成的晶体管。肖克利还发现锗晶体中的不纯物质会提高其半导体特性。
  现代的半导体是由掺人浓度为百分之几的杂质的硅晶体薄片构成的。半导体中的杂质对电阻率的影响非常大。半导体中加入杂质的步骤称做“半导体掺杂”。如果掺入的杂质为砷,那么在每个砷原子都会与四个硅原子结合,这样,在砷原子的最外层还剩余一个电子。电子携带有一个负电荷,所以这种半导体叫做n-型半导体。如果三价硼掺入硅晶体中,硼原子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全部与硅电子成键,这样硅晶体为带正电荷的质子留下了一个空位。空位通常被称做空穴,所以这一类型的半导体叫做p一型半导体。当半导体加压通电时,自由电子就会只沿一个方向通过n-型半导体,而空穴则会沿相反的方向通过p-型半导体。
  1958年,半导体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电气工程师杰克?基尔比研究发现,晶体管并非一次只能掺杂一种杂质,可以通过叠加几种杂质的手段将它们一起整合到同一块半导体上。然后,在其上再添加如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元件,这就是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
  一年后,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瑞士物理学家琼?霍尔尼和美国电气工程师罗伯特?诺伊斯研制了平面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光掩模在硅晶圆内对金属及化学物质进行层叠和刻蚀的系统。利用这种新技术,工程师们就可以设计出更加复杂、应用范围更广的电路。
  电脑、数码相机等所有现代电子产品中的芯片都比邮票小得多,它们是用塑料外壳把多层晶体管及相关组件与连接组件的细微导线一并封装在一块条状的硅晶片上。这就是基于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
  超导体的发现与应用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海科?卡茂林?昂尼斯偶然发现,将汞冷却到液态氦的温度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超导态。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在他之后,科学家们开始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并将超导体应用到医学成像、交通运输和粒子研究等多个领域。
  超导体对流经的电流没有任何阻碍。超导体在1911年就被发现了,但是多年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超导只有在导体温度极接近绝对零度(-273.15)时才会发生。超导现象发
  生时的温度即为临界温度(Tc)。在大部分I型超导体中,首先被确定的是金属或准金属(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一类物质),并且它们只有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发生超导现象。某些合金和金属化合物被划人Ⅱ型超导体,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特别是施加超高压时。直到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在普通大气压下具有的最高临界温度为23.2K(-249.95℃)的超导体——铌的一种合金。
  1986年,“高温”超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6年,IBM苏黎世欧洲研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阿列克斯?穆勒和贝德诺尔茨在镧-钡一-铜-氧化物陶瓷材料上发现了高温超导电性——尽管陶瓷材料常用做绝缘材料。这种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约35K(-238.15℃)。尽管35K还是一个超低的温度,但是这个发现暗示找到具有更高超导临界温度的材料是可能的,这就进一步激发了科学家研究的兴趣。就在穆勒-贝德诺尔茨超导新发现发布几个月后,一些实验室用锶代替原来的钡,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39K(-234.15℃)。1987年3月,物理学家朱经武及其同事在美国休斯敦大学,以及阿拉巴马大学的吴茂昆等研究人员,用钇取代原来的金属镧,构成的钡-钇-铜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升高到98K(-175.15C)o他们将其命名为“ibco”,并且根据材料中的三种原子钇、钡、铜组成比例将这类的超导材料称做1-2-3化合物。在1987年上半年,至少有800篇关于高温超导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并且在下半年,这方面的论文以每周30篇的速度迅速递增01988年,许多实验室称,由铊、钡、钙、铜和氧组成的化合物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125K(一148℃);还有报道称,铊化合物超导临界温度已高达140K(一133.15℃)o铊基化合物在英国被称为“烟草”o铊类化合物很难被分析,因为其具有超强的毒性。
  在许多科学家继续研究陶瓷材料时,另一些科学家则转向了全新的超导研究方向,并在“巴基球”(1985年富勒发现)上发现了超导性。巴基球是碳原子的三种同素异构体之一(另外两种形式是石墨和金刚石),巴基球分子(C60)是由60个碳原子以球状相互键合而成,外观形状像一个微小的足球。1991年,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将钾原子掺杂在C60中构成K3C60,发现其是一种超导体,超导临界温度为18K(-255.15℃)o其他的研究人员后来改变了K3C60的组成,用铷或铯取代钾原子,其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33K(-240.15℃);当用铊取代钾时,超导临界温度升高到42K(-231.15℃)。
  1993年,超导临界温度问题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研究所,由汉斯.R.奥特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由汞、钡、钙、铜和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陶瓷化合物材料,其超导I临界温度达到了133K(-140.15℃)o同年不久,休斯敦大学的朱经武和法国格勒诺布尔极低温度国家研究中心的曼努尔?努伊兹一雷盖罗研制的汞基陶瓷材料在15万~23万倍于海平面大气压的超高压条件下,其超导临界温度达到了153K(-120.15℃)o有些研究小组声称已经发现了室温-300K(26.15℃)——下的超导体,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真实性。
  物理学家们都在积极地寻求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低温超导体材料必须浸在液氦中,这既不方便又很昂贵。与之相反,液氮不但丰富、价廉而且使用方便。液氮的沸点为77K(-196.15℃),适合高温超导体材料的冷藏。
  由超导体材料制成的导线用于制造超导磁体。超导磁体在磁分离及医学成像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用于磁悬浮列车。磁体使列车悬浮,消除了列车与车轨之间的摩擦02003年12月,日本一列磁悬浮列车在山梨磁悬浮测试线上行驶速度高达581千米/小时。由超导导线制成的发电机体积只有传统发电机的一半大小,但是其发电效率超过传统发电机的99%。闭合超导线圈可以储存电流而没有一点损耗,可用来制造零损耗充电电池。
  ……

前言/序言

  科学包含了世界的全部奥妙,是揭开自然之谜的钥匙,是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它的不断进步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掌握了科学的人,就像搭上了一列高速列车,向着美好的未来飞奔而去。科学是青少年的主要功课,而且,当今的世界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的青少年朋友需要一条获得科学知识的捷径。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虽然未必人人成为科学家,但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不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是难以想象的。
  基于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彩图版的《科学百科》,它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打造,就像一片神奇的帆,能将你轻松带进浩瀚的科学海洋,让你开开心心地爱上科学,成为有科学头脑的人。
  本书按照学科种类组织编写,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将纷繁复杂的科学内容归纳为基础科学、天文学、地球地理、人体科学、生命医学、生物天地、科技发明与应用科学、军事科学、交通与通信、科学未解之谜10大部分,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精心选取最有了解价值的内容,具体而直观地介绍当今主要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历史进展、核心概念、主要成就、科学趣谈和最新应用等,帮助读者系统全面地架构起科学知识体系的框架,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一步步进入神秘而有趣的科学王国。全书以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是一本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理想科普读物。书中的每一节都独立成篇,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阐述一个个科学专题,结构完整,讲解准确清晰,能使读者于趣味盎然中轻松受益,且便于随时翻阅,可从任一页读起。
  全书配有1000余幅精美插图,有珍贵的实物照片、现场照片、手绘插图,也有大量原理示意图和结构清晰、解释详尽的分解图等,再配以简洁、准确的图注,与文字相辅相成,帮助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各学科知识,激发读者热爱科学、学习知识的兴趣,拓展其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增长知识,并启发其思维与创造能力。另外,本书还设置了“知识档案”栏目作为知识链接,或对专业术语进行通俗解释,或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延伸,或为实用性较强的提示说明,或为与之相关的历史档案,让读者有豁然开朗、触类旁通之感,并留下深刻印象。
  厚厚一大本,却不感到沉重枯燥,带领读者步人轻松、有趣、绚烂的彩色读书之旅;对科学知识的讲述既简明通俗,但在专家眼里,又达到了准确的要求;内容编排上既注重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又符合一般读者的认知规律;既可以作为青少年学科学的起步读物,随时随地“充电”,又适合父母与孩子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便于在急需查找某些信息时,迅速而准确地获取相关的知识;既图文并茂,又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用新颖科学的体例、版式和装帧设计,全面打造一个融汇文字、图片等元素的全新视读世界,彰显其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些就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人人心,崇尚科学的精神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劳动者对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体系有个概貌的了解,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结构,以便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这样,才会理解和应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上有关科学的各种问题。愿每位读者都能确立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具备较为丰富的科学素养。
《宇宙探秘:从原子到星辰的奇幻之旅》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宇宙探秘》中,我们诚邀您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宏伟旅程,去揭开宇宙最深邃的奥秘。这本书将带您穿越微观的原子结构,探索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感受量子世界的奇妙规则;一路向外,穿越行星、恒星、星系,直至宇宙的边缘,去理解黑洞的引力之谜,星系的碰撞与演化,以及宇宙膨胀的壮丽图景。 第一篇:微观世界的奇迹——物质的基石 我们将从最微小的尺度出发,进入原子核的内部。您将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如何协同运作,构成我们周围的一切。书中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夸克和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解释它们如何在各种相互作用中塑造物质的性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我们窥见那个超越日常直觉的奇异微观领域。了解同位素的稳定性与衰变,以及放射性如何改变物质的本质。我们将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奥秘,理解不同元素为何拥有独特的性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第二篇: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脉搏 本书将带您回到地球生命的黎明,探索生命的最初形态是如何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您将了解到DNA的结构与功能,它是如何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我们将穿越漫长的地质年代,回顾生命演化的壮丽史诗: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居民,再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崛起。恐龙时代的辉煌与灭绝,哺乳动物的繁荣,以及人类的出现,都将在书中得到生动展现。我们将探讨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进化机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并思考生命的未来走向。本书还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如何塑造地貌,以及火山、地震等地球活动的壮观景象。 第三篇:地球与生命的互动——生态的乐章 在本篇中,我们将聚焦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奇妙之处。从炎热的沙漠到冰封的极地,从茂密的热带雨林到广袤的草原,每一处都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形式。您将了解到动植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传粉者与植物的共生,捕食者与猎物的动态平衡。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物圈的构成,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运作方式,以及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本书还会关注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宝贵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的健康。我们将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奥秘,从浮游生物到深海巨兽,揭示其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四篇:星辰大海的召唤——宇宙的广阔 告别了地球,我们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本书将为您揭示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从我们的太阳系开始,探索各个行星的独特之处,例如火星的红色沙尘,木星的巨大风暴,以及土星环的壮丽。我们将深入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从诞生于星云,经历核聚变产生能量,最终走向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命运。超新星爆发的威力,脉冲星的规律闪烁,以及黑洞那不可思议的引力,都将以震撼的视角呈现。本书还将带领您穿越星系的海洋,认识到银河系的宏伟,以及宇宙中数以亿计的其他星系。我们将探讨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膨胀的证据,如红移现象。我们还将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计划,例如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和载人航天任务的进展。 第五篇:未解之谜与未来展望——探索的脚步 在旅程的最后,我们将触及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未解之谜。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主导宇宙的构成?是否存在平行宇宙?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本书将以开放性的视角,呈现科学家们对于这些终极问题的最新研究和大胆猜想。我们还将展望人类科技的未来发展,例如核聚变能源的潜力,人工智能的进化,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如何改变生命的可能性。本书鼓励读者保持好奇心,将科学探究的精神延续下去,因为宇宙的奥秘永无止境,探索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将一起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宇宙探秘:从原子到星辰的奇幻之旅》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点燃您内心深处求知欲的火花。它将以最生动、最详实的图文结合,为您打开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在这里,宏观与微观交织,过去与未来碰撞,让您在惊叹宇宙之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珍贵与奇妙。准备好,踏上这场震撼心灵的宇宙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资深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装帧设计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那种带有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非常舒适,而且不易留下指纹,非常耐用。书脊的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用担心散页。设计团队在版式布局上的功力也值得称赞,文字区域和图像区域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会让读者感到拥挤或空泛。每一页的排版都充分考虑到了阅读的舒适度,字体选择既现代又不失庄重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套书的“阅读体验”从头到尾都保持在一种愉悦的状态。相比市面上很多追求快速迭代、牺牲品质的百科读物,这套书明显是想做成可以长久收藏的经典之作。它的工艺和内容的双重加分,使得它成为我书架上最值得骄傲的一套藏书之一。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大部头”的百科全书通常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内容堆砌过多,缺乏重点。然而,这本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作者在编排内容时,明显花了很多心思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探索,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完成一次有组织的知识探险。而且,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语言却非常亲切易懂,即便是第一次接触某个科学领域的新手,也能很快跟上节奏,不会被晦涩的术语绊倒。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你思考背后的原理。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历史背景的补充,让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串联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长河。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识普及与深度探索的完美平衡。

评分

自从有了这套书,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频率显著降低了,这得益于它超高的信息密度和准确性。我试着就一些比较冷门的科学话题进行检索,发现它都有相当详实且最新的论述。这表明编者团队对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专业度保持了极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它在呈现科学事实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精神,比如鼓励质疑、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这些“软性”的教育价值,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宝贵得多。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小小的“科学小贴士”栏目,它们往往能解答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又让人好奇不已的日常现象背后的原理。阅读下来,我的感觉是,这不仅仅是一本供孩子学习的教材,更是一套能够激发全民科学兴趣的优质读物,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标价。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沉甸甸”的知识分量,但又带着一种轻盈的阅读体验,非常矛盾又非常和谐。我注意到它在选取知识点上非常用心,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维度,真正做到了百科全书的广度。很多我以为自己已经了解的常识,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更深入、更细致的解释,甚至纠正了一些我过去模糊的认知。比如关于地球磁场的那一章节,它的解释比我大学时教材里的描述还要生动有趣,配上精妙的示意图,简直是醍醐灌顶。唯一让我有点费神的是,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如果想一次性吸收完所有知识,很容易产生信息过载的感觉。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和“常备参考书”,有疑惑的时候翻出来查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就像跟一位博学的智者对话一样。

评分

这套书的插图真是太赞了!色彩鲜艳得让人移不开眼,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那种立体感和质感,拿在手里就像在触摸真实的物体一样。我本来以为这种百科全书可能会比较枯燥,但看到这些精美的彩图,我完全沉浸进去了,感觉不像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欣赏艺术品。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比如宇宙星系的运转,或者细胞内部的结构,光靠文字描述很难理解,但这本书里的配图简直是神来之笔,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又生动,让人一目了然。我给家里的小朋友买的,结果我自己也被吸引住了,有时候晚上看着这些图册,都能感受到那种探索未知的乐趣。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纸张的质感如果再厚实一点就更完美了,不过考虑到内容和印刷的精良程度,这个价格已经非常超值了。对于喜欢视觉冲击和深度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套书绝对是首选。

评分

本书内容齐全,值得购买,不过文字较多。

评分

~~~~~~~~~~~~~~~~~~~~~~~~~~

评分

很超值很划算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图片很多,讲解由浅入深,很不错!

评分

想买自然百科的,好多天都没发货就换了这本,结果孩子不感兴趣:-(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挺好的书,配图,排版都有点像dk

评分

东西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刚拿到货,希望还不错

评分

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