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译注

诗经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振甫 编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文学
  • 古诗
  • 翻译
  • 注译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文化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34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881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0
字数: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目录

引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后记

精彩书摘

  ①箨(托):树叶枯。 ②倡:唱。 ③漂:飘。 ④要:成也。凡乐节一终为一成,故要亦和。   这诗的解释有三:一是(毛诗序):“《箨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笺):“不倡而和,君臣各失其礼,不相倡和。”二是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解者虽多,要以严氏粲之言为近。曰: ‘此小臣有忧国之心,呼诸大夫而告之。言槁叶风吹不能久矣,岂可坐视,以为无与于己而不相与扶持之乎?叔伯诸大夫其亟图之。患无其倡,不患无和之者。’”“《箨兮》,蛰朝臣共扶危也。”三是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这是写女子要求爱人同歌。”   狡童   彼狡童兮, 那个狡猾的顽童啊,   不与我言兮。 不同我言谈啊。   维子之故, 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餐兮。 使我不能吃饭啊。   彼狡童兮, 那个狡猾的顽童啊,   不与我食兮。 不同我吃饭啊。   维子之故, 因为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息兮。 使我不能够安顿啊。  ……

前言/序言


《诗经》的世界:穿越时空的歌谣与情感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最辉煌的诗歌总集,它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社会生活画卷。它不仅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更是了解中华民族早期思想、情感、社会风貌的宝贵窗口。 一、 历史的回响:来自先秦的歌声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之间,为时约500年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有的是王公贵族,有的是士大夫,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它们被收集、整理,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诗经》。 1. 时代背景下的创作:《诗经》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发展以及宗教信仰息息相关。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建立,使得诗歌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成为祭祀、宴飨、朝聘等各种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也使得诗歌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 2. “风、雅、颂”的分类:《诗经》通常被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多为各地方民歌,反映了民间的劳动、爱情、婚姻、战争以及对统治者的怨愤等。“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反映贵族生活的宴歌、颂歌,也有抒发个人情感、批判政治的文章。“颂”则是宗庙祭祀时使用的乐歌,主要歌颂祖先的功德和神灵的保佑。 二、 情感的海洋:永恒的人类主题 《诗经》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在于它所描绘的,都是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 1. 爱情的千姿百态:在《诗经》中,我们能看到最纯真、最热烈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勾勒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充满了朦胧而美好的初恋气息。而《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则展现了生死相随、白头偕老的坚定誓言,将爱情的深度和坚贞刻画得淋漓尽致。《氓》则以女性的视角,诉说了从热恋到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充满了对薄情郎的控诉和对青春易逝的哀叹。 2. 生活的酸甜苦辣:《诗经》并非只歌颂爱情,它还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卫风·氓》不仅描写了爱情的悲剧,也通过对农事劳作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艰辛的生活。《豳风·七月》更是以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为线索,将秋收冬藏、春耕夏耘的繁忙景象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农民生活的辛劳与朴实。《小雅·伐木》则描绘了伐木工人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对亲友的思念。 3. 家国情怀与政治批判:在“雅”和“颂”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反映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大雅·生民》追溯了周族先公的创业史,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赞美。《大雅·抑》则通过对统治者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的批判,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对政治清明的渴望。这些诗歌,展现了古代文人在国家兴衰、民生疾苦面前的忧思与担当。 三、 艺术的瑰宝:语言与意象的魅力 《诗经》的艺术成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1. 朴素而生动的语言:《诗经》的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无华,却又生动传神。它大量使用口语,保留了古代汉语最原始的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寥寥数语,便将新娘的美丽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描绘得栩栩如生。 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直接描写事物或抒发情感。“比”,即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从而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种手法,常常在诗歌的开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或点明诗歌的主题。例如,《周南·关雎》的“关关雎鸠”,便是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 3. 精妙的意象运用:《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并赋予了它们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蒹葭”的意象,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烘托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求而不得的惆怅与思念。梅、兰、竹、菊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意象,在《诗经》中便已初露端倪,其象征意义也在其中悄然孕育。 四、 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的根脉 《诗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的源头活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现实主义精神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和成语,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 思想文化的启蒙:《诗经》所反映的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对社会公正的期望等,都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学派将《诗经》奉为“五经”之一,认为阅读《诗经》可以“思无邪”,陶冶情操,明辨是非。 3. 艺术的宝库:《诗经》的诗歌,许多都配有音乐,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这些古老的旋律,虽然大部分已经失传,但其音乐化的特点,对后世的歌谣、曲艺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同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也为后世的绘画、戏剧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结语 《诗经》宛如一条清澈的河流,从遥远的古代缓缓流淌而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它的语言,它的意象,它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体味。阅读《诗经》,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先民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礼乐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和艺术,总觉得那里蕴藏着最纯粹的民族精神。《诗经译注》的到来,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户。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诗经》仅仅作为文学作品来解读,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和哲学语境中。作者在解读每一首诗时,都会细致地考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及其在礼制中的地位。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诗经》会有“风、雅、颂”之分,也让我看到了这些诗歌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祭祀、婚丧嫁娶等紧密相连。读到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篇章,我更是深感震撼,原来这些看似简单的歌谣,竟然承载着构建一个伟大文明的密码。作者的注释深入浅出,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对普通读者的体贴,很多疑难之处,都在他的梳理下变得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诗经》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文明的基石。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诗经》的认识,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几首名篇。这次偶然翻到《诗经译注》,才真正打开了我的眼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立体性”。它不仅提供了精准的译文,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解读,让每一首诗都“活”了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诗歌背后文化象征的解读,比如对某些动植物、地理环境的分析,这些都让我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时候,我读一首诗,会先看译文,然后是注释,接着再回过头去品味原文,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参与到了对诗歌的“再创造”中。它让我意识到,阅读经典,不仅仅是接收信息,更是一种与古人思想碰撞、精神交流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经》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惊艳到了!当初买它,纯粹是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好奇心,想找本读物入门。翻开《诗经译注》,一开始还有点畏惧,毕竟是流传千年的古籍,怕晦涩难懂。但很快,我就被书中那些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所吸引。作者的译文真的太棒了,它不像一些生硬的翻译,而是带着温度,仿佛能听到古人在田间劳作的歌唱,感受到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那些关于农事的诗句,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图景,更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与土地深深连接的古老智慧。尤其是一些描绘男女情爱的篇章,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读来让人心头一暖,也忍不住跟着一起感叹。而且,译注的部分更是点睛之笔,那些详细的考证和解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与先民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温柔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歌谣重新带到我面前,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古代中国。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是在对待经典古籍的解读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普通人望尘莫及;要么过于通俗化,失了原有的韵味。《诗经译注》这本书,真的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雅致,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足够现代,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我尤其喜欢它的注释方式,它不是简单地解释词语,而是会深入到诗歌的意象、象征,甚至是情感的细微之处。比如,当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作者不仅仅解释了“关关”是鸟鸣声,“雎鸠”是水鸟,更深入地分析了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以及“雎鸠”在古代象征的美好爱情。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仅理解了文字本身,更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温度和情感。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和一位博学又善解人意的老朋友聊天,他耐心地引导我,让我逐渐领略到《诗经》那深邃而又动人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典,应该是能够跨越时代,触及人心的。《诗经译注》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看到了,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人们的喜怒哀乐,与我们如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些关于丰收的喜悦,关于离别的愁绪,关于思念的煎熬,读来都那么真实,那么有共鸣。尤其是那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艰辛却又充满生机的生活。作者在译注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还原当时的农事、祭祀等场景,这对于我这样对古代生活知之甚少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仿佛亲眼看到了先民们在田间辛勤耕耘,在祭坛上虔诚祈祷,他们的生活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诗”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评分

正版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整体还不错,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挺好。印刷,文字都不错

评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评分

传统文化应该继学,此本非常合适,但古文真是难懂,还需努力啊·

评分

不错,物流快,一直京东买买买

评分

运气好的一次 包装还不错 买了六本只有一本是磕碰的

评分

非常满意的产品值得信赖的产品

评分

装帧精美,厚度适中,适合抱读,美哉美哉。~~~~

评分

诗经注释版本的,学习中国文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