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一、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全文分经、传两部分。经,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颢认为是“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立身处世的必修入门课。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三纲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包含了儒家学派的方法论,极具实用价值。
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知止”才能有所得
懂得“本末”“终始”“先后”是学习大学之道的关键
明德天下,先治其国
欲治国,先齐家
欲齐家,先修身
欲修身,先正心
欲正心,先诚意
欲诚意,先致知
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忠实诚信源于对事物的认识
意念诚实才能心思端正
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基础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以尊重换取尊重
二、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康诰盘铭、邦畿章是《大学》之“传”的开篇两章,主要就“经”中的“三纲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德”的角度做了进一步阐述。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迁,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道德的标杆。“德”是立世的根本,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显明美德,源于自我
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美德盖天下而“惟民所止”
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
身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身为儿女就要尽孝道
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
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贤贤亲亲,民之不忘
三、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听讼、格物致知章中,《大学》从审理诉讼说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导致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彻底地把问题解决。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就是“格物致知”。
审理诉讼一定要公平公正
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认识的彻底才是“知”的最高境界
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针对这一章的内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是“慎独”、“不自欺”。“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最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做到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这样就算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
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
诚于中,形于外
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
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称为“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正心与修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系。心不正,则修身就无从谈起。因此修身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中正。关于这一问题,正心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答案,并且每一条都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有所愤怒,心不能正
有所恐惧,心不能正
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
有所忧患,心不能正
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
六、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
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一“家”之和睦,就没有一国之安宁,齐家,任重而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事实确实如此,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
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
面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为
哀矜过度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骄傲懒惰的人不一定一无是处
看人要长处、短处兼顾
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
《大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家治好,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很多治家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邻里融洽等,同样适用于治国。家事、国事,可以说事事相通。只要把这些理念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那么治大国完全可以“若烹小鲜”。
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国
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治国
孝顺父母的人具备侍奉国君的品德
尊敬兄长就如尊敬领导
对孩子慈爱的人足以承担造福百姓的重担
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
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
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以“仁”治国,民而从之
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去做
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
《大学》说:“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国家为基础的。在这一章中,为了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学》把治国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了。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个字: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当事者时时把“人”和“德”这两样放在心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懂得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
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
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小心谨慎,避免偏差
得道得国,失道失国
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
美德是根,财富是梢
轻德重财,本末颠倒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违背天理搜刮而来的财富终将会失去
唯有“天命”最难于把握
做人做事,以善为宝
流亡在外,以亲为宝
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把奸佞小人驱逐到“四夷”
能爱人、能恶人
遇贤才要及时重用
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
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
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
生财有大道
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
上好仁,下必好义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
任用小人于国不利
参考文献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着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
《大学》为“四书”之一。“大学”一词的意思,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同。在古代它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所谓“小学”,就是一门研究字义、音韵、训诂的学科,是做学问的基础。而“大学”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问”,也可以说是“大人之学”。
起初,《大学》的影响并不像今天这么大,它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而已。《礼记》自从问世以来,在儒家的经典中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它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理论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讲,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总的来说,《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对内,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成就高尚的人格。再进一步,可以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从而让人更好地感受生命之美。
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编者
2013年11月
哇,拿到这本《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真是太惊喜了!首先,这个“典藏版”的质感就让人爱不释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堪称一流,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而珍贵的仪式感。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品味,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佳作。翻开书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到了知识的殿堂。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那些我一直渴望了解的领域。虽然现在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的翻阅来看,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觉得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这本书一定会为我打开全新的视野,提供宝贵的启示,成为我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它的厚重感也预示着内容的丰富和深度,让我对即将到来的知识海洋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大学生活一直抱有一种模糊的憧憬,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但又有点高不可攀的象牙塔。《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重点信息突出,层次分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章节后面附带的思考题和拓展阅读建议,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引导我去主动思考、去质疑、去探究。很多时候,我们被动接受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内化,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鼓励我们主动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即将进入大学或者正在大学中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及时太重要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的旁观者,而是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真正的大学生活。
评分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深度,毕竟大学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是内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很多关于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如何解决复杂问题的论述,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自己懂得怎么学习,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特别是它提倡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习惯,并着手进行调整。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包含的具体知识,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教科书,教会我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扎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零散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让我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学科的发展脉络,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记忆。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严谨又不失可读性,即使是那些比较抽象的理论,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其门径。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的那些经典案例和研究成果,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也让我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书籍情有独钟,《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某个学科的知识,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书中那些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洞见,常常让我陷入沉思,不断地去挖掘更深层的含义。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这种思维上的“碰撞”和“启迪”是任何一种单纯的信息灌输都无法比拟的。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不仅在知识上有所增长,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评分要是外面有包装就更好了
评分很不错,信任京东,一买再买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书不错,美观大方,做活动买的很划算,一直在京东买书,这次买了好多,都不错京东给力
评分想了很久还是下手了,版本不错,内容很全面。
评分有优惠价,很不错的!继续加油
评分京东很棒!!!!!!!!!!!!!!!!!!!!!!!!!!!!!!!!
评分挺好的,有需要还会再次购买,谢谢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