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詩叢的主編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備的學者、周遊世界的詩人,由他參與並約請十七位享有盛譽的詩人兼譯者,精心挑選、評注瞭二百二十首詩歌,是原《現代詩100首》(藍捲、紅捲)的增訂。
蔡天新,1963年生,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數學係,1987年獲博士學位,今為浙江大學數學係教授,詩人、作傢。著有詩集《世界的海洋》、隨筆集《數字和玫瑰》、小迴憶錄《毛時代的童年》等。入圍《新周刊》2003年度新銳榜“飄一代”代言人。先後二十多次應邀參加五大洲詩歌節和文學節。
這本《現代詩110首(藍捲)》簡直是我近期閱讀的最大驚喜!一直以來,我總覺得現代詩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似乎總是籠罩著一層不易理解的薄紗。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真摯情感所打動。這裏的詩歌,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晦澀的隱喻,更多的是一種直接的、 raw 的錶達,仿佛詩人將自己最真實的內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日常瑣碎的詩篇,比如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窗戶時的寜靜,或者街角咖啡館裏飄散齣的淡淡香氣,這些尋常的意象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瞭彆樣的生命力,讓我在閱讀時不住點頭,心中湧起一股股共鳴。“原來,詩也可以這樣貼近我。”這句話在我腦海裏不斷迴響。而且,110首的體量也恰到好處,既能讓我沉浸其中,又不會感到疲憊。每讀完一首,都像是在與一位老朋友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體味著生活的百般滋味。這本書讓我重新發現瞭詩歌的魅力,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學會去發現和珍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間。這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一本心靈的療愈書。
評分從書名“藍捲”開始,我就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拿到書後,翻閱的體驗更是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簡潔大方,留白恰到好處,讓每一首詩都能獨立呼吸,不受乾擾。而且,110首的篇幅,給我瞭一種“精選集”的感覺,每一首詩都經過瞭作者的精心打磨,沒有濫竽充數的作品。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的詩歌風格非常多元,既有極具畫麵感的敘事詩,也有充滿哲思的哲理詩,還有那些純粹抒發情感的歌謠式詩篇。我很容易就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例如,我被一些以“時間”為主題的詩所深深吸引,它們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時間的流逝,帶給我一種關於生命短暫與永恒的思考。又比如,有些詩歌,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描繪瞭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仿佛是將平凡的世界,用詩歌的語言進行瞭魔法般的升華。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詩歌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生活本身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我之前對現代詩的印象,大多是破碎的句子、跳躍的邏輯,以及那些需要反復揣摩纔能勉強理解的意象。因此,在拿到《現代詩110首(藍捲)》之前,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然而,這本書的齣色之處在於它對“現代”二字的深刻詮釋,並非是拋棄一切傳統,而是將現代人的情感、思考和體驗,用一種更具張力、更具個人化的語言進行錶達。我驚喜地發現,這裏的詩歌,有的是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有的是對個體存在焦慮的深刻剖析,更有的是對人際關係中微妙情感的細膩捕捉。例如,有一首詩,用非常口語化的方式描述瞭在信息爆炸時代,個體如何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那種無力感和渴望被理解的心情,讓我感同身受。還有一些詩,則以一種疏離又帶著一絲諷刺的筆調,描繪瞭現代都市生活的疏離感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閱讀這些詩,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參與者,與詩人一同去思考、去質疑、去探索。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現代詩並非高高在上,而是紮根於我們所處的時代,反映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即使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的部分。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渴望。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是個不太能理解抽象概念的人,所以之前對很多現代詩都敬而遠之。但《現代詩110首(藍捲)》這本書,卻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通往現代詩世界的大門。它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雖然詩歌的意象和錶達方式非常多樣,但其核心的情感是如此的真實和易於捕捉。我讀到瞭一些關於成長、關於告彆、關於懷念的詩,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對過往的留戀,以及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寫得 so real,讓我不禁想起瞭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有的時候,我甚至會因為一句詩而停下來,反復品味,仿佛那句話就是我一直想說卻說不齣來的。這本書並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苦澀,但它也從來不放棄對希望的追尋。它用一種平靜的、帶有力量的語調,鼓勵我們在睏境中尋找光明,在平凡中發現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關於“微小幸福”的詩,它們讓我明白,生活中的快樂並非遙不可及,往往就藏匿在我們最不經意間。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瞭更深的體悟,也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與一些追求形式創新的詩歌不同,《現代詩110首(藍捲)》在語言的運用上,更加注重意象的構建和情感的傳遞。我發現,這裏的詩歌,很多時候並非靠華麗辭藻取勝,而是通過精準、生動的意象,構建齣一種獨特的氛圍。比如,當詩人用“像一隻疲憊的蝸牛,背負著整個世界的憂傷”來形容一個人物時,你腦海中立刻就浮現齣那個沉重而孤獨的畫麵。這種“少即是多”的錶達方式,反而更能觸動人心。而且,詩歌中的節奏感也十分吸引我,有的詩句行雲流水,讀起來朗朗上口,仿佛一首悠揚的樂麯;有的則斷斷續續,帶著一種破碎的美感,引發讀者更多的聯想。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篇,詩人用非常個人化的視角,捕捉到瞭光影、色彩、聲音的微妙變化,將自然的美麗與內心的情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閱讀這些詩,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臉頰,聽到鳥兒在枝頭歌唱,整個心靈都得到瞭淨化。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一種聲音,一種色彩,一種情感的共鳴。
評分書質量很好。
評分紙質有點差
評分物流快,包裝完好,下次還在京東買。
評分《現代詩100首》(藍捲)的主編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備的學者、周遊世界的詩人,由他參與並約請十位國內享有盛譽的詩人兼翻譯傢,精心挑選、評注瞭二百首詩歌,作品數量雖然不多,卻囊括瞭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傢,包括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錶現主義和紐約派、自白派等眾多詩歌流派,涵蓋瞭幾乎整個二十世紀的詩歌版圖。值得一提的是,評注者均為年輕一代熱心於譯介外國詩歌的當代著名詩人,他們是:黃燦然、西川、王傢新、張曙光、汪劍釗、樹纔、桑剋、鬍旭東、周瓚、趙霞、蔡天新,其中有八位還是大學和研究院的教授或副教授。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成瞭詩人們的一項民意測驗,例如,大多數入選詩人的作品都隻有一首,而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則多達七首。
評分好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讀試使人聰慧!
評分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瞭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麵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並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評分老公買來給兒子朗誦,兒子纔一歲,每次聽爸爸朗誦都給鼓掌
評分書的質量先不說,翻譯的實在不敢恭維。沒有帶來精神上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