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散文名篇,世纪散文的盛宴;
囊括散文门类有影响力之作,重温大师的文学人生。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名家名作精华本:中外名家散文(精华本)》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中外名家(如罗曼·罗兰、徐志摩等)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中外著名作家。外国的有:惠特曼、房龙、华盛顿·欧文、富兰克林、叔本华、尼采、安徒生、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中国的现当代名家,有:梁启超、鲁迅、胡适、林语堂、张恨水、徐志摩、毕淑敏、张晓风、林清玄、余秋雨等。
《名家名作精华本:中外名家散文(精华本)》:
美丽的杜萝蒂阳光直射下来,毒焰烧烤着整个城市。沙粒晶莹炫目,大海像明镜般地闪闪发光。整个世界一片麻木懒散,死气沉沉,沉浸在午睡的酣梦之中。这午睡仿佛一种美妙的死亡过程,人们半睡半醒,享受着在死亡中渐渐消逝的快感。
然而,像太阳一般强壮而骄傲的杜萝蒂却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此时此刻,她是万里晴空下的惟一生命,给一片炽热的画面缀上了一颗闪亮的黑点。
她款款而行,宽大的髋骨上的纤纤细腰轻柔地摆动。淡玫瑰色的紧身绸裙与她的深色皮肤对映鲜明,恰到好处地裹在身上,显出她修长的身材,凹进的后背和尖尖隆起的胸部。
阳光透过红色小阳伞照在她那黝黑的脸上,两颊仿佛涂上了一层血红的胭脂。
一头浓密的青丝泛着蓝光披在脑后,秀美的头微微后仰,这使她具有一种悠然自得和懒洋洋的神气。沉重的佩环在小巧玲珑的耳边琤琤作响。
海风不时掀起她的裙角,露出一双闪亮健美的腿。她的脚可以和欧洲博物馆里陈列的大理石女神的相媲美,每走一步,细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清晰的脚印。杜萝蒂是如此惊人的美丽,因而对她来说,渴望爱慕的心情超过了对于自由的骄傲。尽管她是个自由民,却仍然赤脚走路。
她迈着匀称矫健的步伐向前走着,对于生活的幸福感使得她的脸上浮起动人的微笑,似乎看见前面远远的地方有面镜子,照出了自己轻盈的步履和姣好的容颜。
在这种时候,连狗都被毒辣的太阳烤得不住呻吟,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原因使这位青铜般光彩照人、冷静而倦怠的杜萝蒂如此急急而行?她为什么离开了精心装饰的小屋,离开了她那没花一个钱、用鲜花和绿藤装扮起来的漂亮的闺房?她本来是那么醉心于在那里梳洗打扮、吸烟、对镜自赏或是摇着大羽扇歇凉。百步之外,浪花拍打着沙滩,有力而单凋地给她那虚无缥缈的幻想曲伴奏。院子深处,小铁锅里炖着蟹肉加番红花烩米饭,飘来一阵阵诱人的香气。
也许她是去赴某个青年军官的约会?这军官大概在远方的海滨听到过朋友谈起无人不知的杜萝蒂。天真纯洁的姑娘会无休无止地央求他描述歌剧院的舞会,向他打听那里是否也允许赤脚走进去,就像这儿的星期日舞会一样。在这种舞会上,连那些上了年纪的加弗莱女人都兴奋得如醉如狂!然后,她还要问一问巴黎女人是不是个个都比她漂亮。
杜萝蒂受到所有人的赞美和宠爱。要不是必须积攒一个又一个的皮阿斯特去赎小妹妹的话,她本该是很幸福的人。十一岁的妹妹已经早熟了,她漂亮得迷人!善良的杜萝蒂一定能够把她赎回来的。那儿童贩子是个财迷鬼,他根本不会明白,世上除了钱以外还存在着别的美丽的东西。
卖艺老人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度假的人们。那些由于年景不佳而外出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玩狗的以及挑担买卖人都指望着这样的节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觉得人们把一切都忘记了,不论是工作还是苦恼。他们都变得像孩子似的。对于小孩们,这是休假日,是从那令人恐怖的学校里解放出来的二十四小时;对于大人们,这是和噩梦般的生活缔结的一次停火,也是无休无止的斗争中和整天的提心吊胆中一次短暂的停歇。
不管是在客观世界工作的人,还是致力于精神世界工作的人,都很难摆脱这民间五十年节的狂欢的影响。他们也都在这无忧无虑的气氛里不自觉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呢?作为一个真正的巴黎人,从来不错过机会到那些出现在这隆重节日里的神气活现的小店棚去观赏一番。
实际上,这些小店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它们都尖叫着,大声唱着并拼命吼叫着。这真是一个叫喊声和铜铁相碰声以及焰火爆炸声的混合。愚仆和小丑们由于风吹日晒雨淋而变得黑瘦干瘪的面孔都痉挛着,他们好像是对自己的演技充满信心的演员,拉着十分可笑的俏皮腔儿,开着像莫里哀一样戏谑的玩笑;大力士们庄严而神气活现地穿着事先洗好的运动衫,既没有前额也没有颅骨,像猩猩一样,但却为自己胳膊上粗大的肌块而骄傲;美如仙女、艳如公主的舞女们,在小提灯的照耀下跳动着、雀跃着,短小的舞裙上洒满金光。
到处一片光芒、烟尘、叫喊、欢乐和嘈杂;一些人在花费,另一些人在赚钱;不管是花费还是赚钱,人们都同样地兴高采烈。儿童们拽着母亲们的裙边,为了得到几根棒棒糖;或者趴到父亲的肩膀上,以便更好地观看像神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师。到处弥漫着一种油炸食品的香味,这味道压倒一切芬芳,像是为这节日所供烧的香火。
但是,在那一头,在这一排店棚的尽头,我看到一个可怜的卖艺人。就好像是自觉羞愧,他逃到了这华丽的一切之外,他弯着腰,似乎就要摔倒,老朽不堪,活像一具僵尸;他倚靠在他那小破棚子的一根支柱上,那是一间比世界上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破屋子还要可怜的破棚子,里边点着两块蜡头儿;蜡头流着油,冒着烟,更照出了破棚的丑陋和贫寒。
到处是欢乐、收益和大吃大喝,到处是确有隔夜之粮的安宁,到处是充满生命力的狂热发泄;可这里却是绝对的苦难。尤其令人感叹的是,他穿着这样滑稽的褴褛衣衫,比化装更能形成强烈对照。这是出于他本身的需要。
可怜鬼!他不笑,也不哭,不跳舞,也不做任何手势,不叫喊,也不唱任何歌子,不唱欢乐的,也不唱悲哀的,他也不乞求。他哑然静坐。他放弃了,他认命了,他的前途已成定局。
可是,他向人群和光芒所投去的眼光又是那么深邃,令人难忘啊!那人群和光芒的潮水般的骚动离这令人作呕的苦难只几步远。我觉得好像有一只歇斯底里的手掐住了我的脖子,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泪水滞留在我的眼眶内,使我感到眼前一阵昏花。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字,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仿佛触摸到了文学经典的重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既能保护视力,又让油墨的呈现显得尤为清晰细腻,那些流传已久、被无数人珍藏的篇章,在这样的载体上重新焕发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之处,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非常舒缓,即便是面对那些思想深邃、文字密集的段落,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这本书的尺寸拿捏得非常适中,既方便携带,又不失大气,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这种对物质形态的极致追求,无声地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信息:里面的内容,是值得被如此郑重对待的宝藏。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对美的朝圣之旅,从触感到视觉,都经过了精心雕琢,让人对即将开启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评分读完这本选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经典”的门槛降了下来,却丝毫没有稀释其精神的密度。过去接触一些名家作品,总感觉被那些高深的典故和繁复的句式压得喘不过气,不得不频繁查阅注释,阅读体验大打折扣。然而,这里的选篇和译注(如果涉及外文作品的话)处理得非常得体,它保留了原作的醇厚韵味和语言张力,却用一种极其贴近当代人情感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些篇章的观点,即便相隔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读来依然能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以最真诚的口吻与我进行一次促膝长谈。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是文学最迷人的魔力。它让人意识到,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对美、对爱、对痛苦的感知,是永恒不变的母题,而这些文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是凝固的时间胶囊,将最纯粹的人性光辉保存了下来。
评分我之前总觉得,散文这种文体,太过飘忽,难以捉摸,读起来容易迷失方向,但这一册的编排逻辑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非简单地将不同作家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仿佛一位高明的策展人,引导着读者在不同的心灵风景中穿梭。从开篇的那些充满哲思的沉静独白,到中间部分对世间百态的细腻捕捉,再到结尾处对生命本真的回归与追问,整个阅读过程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精妙的梯次上升。作者间的跳跃性处理得极其自然,比如前一篇还是对故乡黄昏的眷恋,下一篇立刻就转入了对现代都市疏离感的犀利剖析,这种对比和映照,反而让各自的主题更加鲜明有力。它不是让你一次性吞下所有思想的洪流,而是让你在不同的情感高地之间驻足,去对比、去反思,最终形成一个更具立体感和多维度的精神世界。这种安排,体现了编辑者对散文艺术精髓的深刻理解,而非简单的名家署名集合。
评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时间永远是最大的敌人,我们总希望能读遍所有伟大的作品,但精力有限。这本“精华本”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效而精准的“精神速写”。它不是那种贪大求全的百科全书式的收录,而是经过了时间淘洗、后人反复吟咏的真正精品片段。我尤其欣赏那些篇幅相对精炼的作品,它们像一颗颗打磨至完美的钻石,每一面都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海量的内容淹没,反而失去了对“卓越”的辨识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苛的筛选官,它替我们预先完成了大量筛选工作,确保每一页、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出现都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使得阅读过程变得异常纯粹,我可以专注于文字本身的力量,而不是被冗余的、平庸的段落分散注意力。它教导我,文学的深度往往蕴藏在最凝练的表达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对照练习”。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邀请读者参与到意义的构建中。阅读不同作家的观点,就像站在不同的山顶俯瞰同一片大地,你会发现,即便是对同一片落叶、同一缕阳光的描绘,因为心境和立场的不同,所折射出的哲学意涵也大相径庭。我发现在阅读某位偏向理性思辨的大家的作品后,再回过头去品味另一位擅长感性抒情的名家的文字,自己的心绪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平衡。这不只是在读别人的思想,更是在审视自己内心对这些主题的接纳程度和反应模式。它迫使我走出自己习惯的思维定势,去体验他人的情感光谱,这对于一个渴望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说,是无价的财富。它不仅是文学的精华,更是思维的催化剂。
评分还没开始看,包装比较朴素
评分包装得很好的
评分快递好评!给小孩买的,包装太简单啦
评分包装很好,快递很快!京东这点很棒!
评分质量不错,看着玩吧。
评分应该有帮助但是我写不了那么多字
评分非常好。小孩很喜欢阅读。
评分价格合适,果断出手!
评分这本书还不错,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