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物溯源

古代器物溯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兆麟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97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8159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著名考古學傢、民俗學傢宋兆麟,四十多年來緻力於研究中國古代各民族日用品、生活工具,他在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瞭50餘種中國古代器具,如彈、弓、弩、鹿笛等,並對其使用和流傳情況進行瞭詳細考證,學術性高,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宋兆麟,男,1936年齣生,漢族,遼寜遼陽人,民族考古學傢,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首席顧問,古代造像專傢。長期從事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側重史前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研究。齣版各類著作60餘部。

目錄

前言 半月形文化帶...... 001

一、彈、弓、弩、弋...... 007

二、帶索魚鏢...... 019

三、骨梗石刃鏢槍...... 029

四、打兔的獵槌...... 039

五、鸕鶿捕魚...... 043

六、海鼕青捕雁...... 049

七、鹿笛...... 056

八、《鞦獵圖》器物考...... 064

九、尖木棒...... 075

十、耒與耜...... 080

十一、鶴嘴鋤...... 099

十二、木牛...... 115

十三、銅犁鏵與銅犁鏡...... 122

十四、瓠種...... 127

十五、牛拖和雪橇...... 132

十六、原始馬鐙...... 138

十七、研磨輪...... 146

十八、紡輪...... 162

十九、機杼...... 175

二十、鼻環...... 191

廿一、金釧...... 194

廿二、男根...... 197

廿三、對鳥骨牌...... 209

廿四、蝶形器...... 220

廿五、陪嫁畫...... 233

廿六、愛藥...... 237

廿七、虎噬人銅杖首...... 243

廿八、木燧...... 257

廿九、火鏡...... 267

三十、石烹法...... 272

卅一、針管...... 277

卅二、樺皮器皿...... 282

卅三、角杯考...... 293

卅四、筷子...... 299

卅五、鬍床與鬍掰...... 303

卅六、腰舟和皮船...... 310

卅七、覆麵...... 324

卅八、五服圖...... 334

卅九、地畫...... 350

四十、豬塤...... 359

四十一、陶響球...... 363

四十二、舞馬銜杯...... 374

四十三、舞蹈盆 ...... 381

四十四、鹿皮畫 ...... 390

四十五、太和二年扁平銅鼓...... 395

四十六、大定三年扁平銅鼓...... 402

四十七、龍舟競渡...... 407

四十八、古老的曆書...... 417

四十九、史前薩滿遺跡...... 433

五十、人麵尖樁神像...... 449

精彩書摘

一、彈、弓、弩、弋

這類獵具主要以一定的工具,利用彈力將彈丸或箭頭射齣去,擊中禽獸。主要有彈弓、吹槍、弓、弩、弋射等。

(一)彈

彈弓是利用帶兜的弓弦把彈丸射齣去。《說苑》:“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其起源很早,在新石器時代齣土不少陶彈丸,其中有不少是由彈弓發射的。《吳越春鞦》中陳音對越王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於古之孝子。古者人民質樸,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父母為禽獸所食,則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這種獵具在甲骨文中屢見不鮮,近代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剋木人和黎族等仍然在用,是獵鳥、護禾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終於讓我瞭解瞭摩梭人的語言!終於讓我總結瞭神話裏的生子奇跡!

評分

第四節《甲骨拼閤集》與“甲骨形態學”

評分

第一節對商代社會性質的探討

評分

一流散西方各國甲骨文的整理與著錄:《懷特》、《法藏》、《英藏》、《德瑞荷比》、《蘇德美日》、《瑞斯》

評分

三關於福建霞浦發現“甲骨文”

評分

第二章甲骨文研究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值得收藏!

評分

第十章新時期不斷齣版的甲骨著錄,為甲骨學研究全麵深入發展注人瞭新活力

評分

  傳統中國像一塊潛水艇式三明治。其上一片狹長的麵包是“文職官僚”,其下一片狹長的麵包是農民階層,二者都數量巨大,而且毫無差彆。上下兩層的製度性聯係並非建立在法律觀念或經濟紐帶之上,而是完全依靠一係列社會價值觀念。男尊女卑,長幼有序,讀書人統治文盲,這些社會規範統治中國長達數百年。科舉考試定期從社會底層挑選齣少數成功的舉子,使之獲得成功。反之,也篩除一些無用的人,使之重迴底層,形成嚮下的社會流動。隻要中國保持著封閉性和非競爭性,這個以令人乏味的農業穩定性和平均主義為特徵的基本組織就能永存下去。但是,在現代西方文明的麵前,人們發現這種組織與潛水艇式三明治裏的萵苣和蛋黃醬一樣,根本不具備結構上的穩定性和實用的靈活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