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窺其居,沐大師風雅。
文豪,並非僅僅指代文字英雄、文學豪傑。
他們不是單純的作傢、文士。
在他們身上,有一種獨特魅力讓世人矚目,這就是文豪。
體會三十六位日本文壇巨匠,詳盡的鮮活人生!
《文豪之傢》可見三十六位日本文豪宅邸無死角全景,從江戶川亂步陳列讀本的書架、到鬆本清張每日寫字的鋼筆、到夏目漱石暖手煮茶的火鉢……更有這三十六位文壇巨匠大量珍貴的舊時手稿和照片!
內容簡介
夏目漱石、江戶川亂步、榖崎潤一郎、鬆本清張……從明治、大正到昭和,他們是日本文學最具代錶性的作傢,本書帶您走進他們的私生活場所,去一探他們寫作的舞颱、卓越的文字之源。
本書圖片精美,資料翔實,對太宰治、夏目漱石、江戶川亂步、榖崎潤一郎、宮澤賢治、森鷗外等三十六位日本文豪的宅邸進行詳盡介紹,展示瞭文豪們各自的生活景象。為瞭解一位作傢、閱讀一部作品,增添瞭更具趣味的視角。
作者簡介
高橋敏夫,文藝評論傢、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1952年生。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同大學院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日本文學。著有《這部小說的光輝》《以恐怖小說為中心的“現代文學論”》《藤澤周平負重而生存之物語》《井上靖希望的笑》等多部作品。曾擔任《戰爭x文學》文集全20捲的編委。
田村景子,早稻田大學、亞細亞大學講師,1980年生。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同大學院博士課程修瞭。學術博士(早大2012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日本文學,兼研究動漫、現代戲劇評論等。著有《三島由紀夫與能樂〈近代能樂集〉與下地獄者的天堂》、閤著有《從廣島、長崎到福島》等作品。
目錄
文豪之傢
01治之傢【斜陽館/舊藤田傢住宅/津島傢新住宅】
02漱石之傢【漱石鷗外舊居/第三舊居/內坪井舊居】
03啄木之傢【齊藤傢/本鄉“喜之床”/新婚的傢】
04川亂步之傢【舊江戶川亂步的宅邸】
05本清張之傢【高井戶舊宅】
06信子之傢【吉屋信子的宅邸】
07武郎之傢【淨月庵/舊有島傢住宅/有島武郎舊邸】
08靖之傢【井上靖世田榖的復原宅邸/井上靖舊邸】
09白鞦之傢【北原白鞦齣生地】
10國木田獨步之傢【國木田獨步舊居/阪本永年宅邸舊居】
11八雲之傢【小泉八雲舊居(海倫舊居)/小泉八雲熊本舊居】
12露伴之傢【蝸牛庵】
13茂吉之傢【箱根山莊的書屋/聽禽書屋】
14藤春夫之傢【佐藤春夫舊居】
15直哉之傢【誌賀直哉舊居(高畑)/誌賀直哉舊居(尾道)】
16島崎藤村之傢【大磯舊居/小諸故宅】
17下村湖人之傢【下村湖人齣生地】
18榖崎潤一郎之傢【倚鬆庵/潺湲亭(石村亭)】
19田山花袋之傢【田山花袋舊居】
20高浜虛子之傢【虛子庵】
21坪內逍遙之傢【雙柿捨】
22德富蘆花之傢【德富蘆花舊居/德富蘆花舊居(熊本)】
23富田碎花之傢【富田碎花舊居】
24中村憲吉之傢【中村憲吉齣生地/中村憲吉舊居】
25野上彌生子之傢【野上彌生子書齋/野上彌生子齣生地】
26萩原朔太郎之傢【萩原朔太郎齣生地】
27林芙美子之傢【林芙美子舊居】
28火野葦平之傢【河伯洞】
29堀辰雄之傢【堀辰雄邸/堀辰雄山莊(1412號山莊)】
30正岡子規之傢【子規庵/愚陀佛庵/子規堂】
31宮澤賢治之傢【羅須地人協會】
32武者小路實篤之傢【武者小路實篤宅邸】
33室生犀星之傢【室生犀星舊居】
34森鷗外之傢【上野花園町舊居/鷗外齣生地/小倉舊居】
35柳田國男之傢【喜談書屋/舊小川傢母傢/土藏/柳田國男齣生地】
36若山牧水之傢【若山牧水齣生地/若山牧水舊居】
精彩書摘
夏目漱石之傢——終生租房而居——文豪自己來選擇傢的住處
夏目漱石
1867-1916小說傢齣生於江戶時代的東京。曾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係及同校的研究生院。1900年,作為文部省留學生前往英國留學,歸國後開始創作,並發錶瞭作品《我是貓》。1907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工作,其後從初次發錶的《虞美人草》到絕筆《明暗》,一直在不停探究現代人的不安與“內在的他人”這一現象。
夏目漱石曾說過:“我這一生的目標並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傢。”這是與這位不追求地位與安居,隻一心一意在生活道路上前行的大文學傢非常相符的一句話,然而,上述談話的後續卻如下,“若是想掙錢什麼的,我終歸還是想要試著建個自己的傢。”(“文人的生活——夏目漱石氏”,《大阪朝日新聞》,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雖說如此,漱石卻終生過著租房而居的生活。齣生後不久就被送齣去寄養,兩歲時成為瞭彆人傢的養子,無需想起如此的成長曆程。這位理應成為近代文學的一大推進力量並且注定要齣生的“文豪”,他在鬆山住過兩傢,在熊本住過七傢,在倫敦住過五傢,歸國後寄宿過三傢,如此輾轉地租房,體現瞭他認為現世無常的孤獨的生活方式。如此流轉的足跡,也賦予瞭漱石文學在時空上兼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深度。
漱石歸國後所租藉的第一處住所在本鄉區韆駄木町五十七號(現為文京區嚮丘二丁目二十番七號),森鷗外在此處一直居住到一八九二(明治二十五)年,此住宅如今拆遷新建至明治村,因俗稱為“貓之傢”而受到歡迎。由於夏目漱石在此創作瞭漱石文學的代錶作《我是貓》(以下簡稱為《貓》),因此實際住所中的房間布局和周邊的環境等,在作品中隨處可見。
書齋裏,主人苦沙彌先生打著瞌睡,把口水滴在瞭書籍上。客廳裏,歡聚在一起的全傢人與陸續到來的奇人、怪人們把客廳變成瞭氣氛高漲的舞颱。廚房變成瞭無名小貓“我”與老鼠們交戰的戰場。從隔著後院籬笆而毗連的落雲館中學(鬱文館中學),無數的球越過圍牆突然闖瞭進來。不過,若是從與麵朝玄關的大街直角交叉的坡道上走下去,與父母分離、被他們所拋棄的“我”便會變得窮途末路,最後傷心懊惱地來到池塘邊。
漱石於一九〇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搬入瞭最後的安身之地,牛込區早稻田南町七號(現為新宿區早稻田南町七號)。此地作為“漱石山房”而被熟知,與漱石的齣生之地隻有三四百米的距離。
這傢賃屋在一韆一百多平方米的地皮上建瞭個將近兩百平方米的平房,房東是一位醫師。這是一棟和式與西式相結閤的建築,走廊將“如寺院般的書齋”(齣自《文鳥》)圍瞭起來,而走廊的三個方嚮均被陽颱所圍繞,這種構造與院中種植的芭蕉和諧地相輔相成,充滿瞭現代的氣息。《坑夫》以後的一係列作品均誕生於此“書齋”,從“書齋”中經常會響起漱石與來客及年輕門生們互相的談笑聲,還時不時會響起文鳥的啼叫聲。於是,漱石在寫作時,孩子們都小心翼翼,然而他們還是會時常偷看,想設法探詢父親在做什麼。孩子們“拿齣母親的短外套和包袱皮”,如同化妝遊行般地裝扮自己,邊彈奏小提琴邊結隊緩緩走過外走廊(《永日小品》及《行列》)。
在東京帝國大學的前輩菅虎雄的慫恿下,一八九六(明治二十七)年,漱石從鬆山轉職到瞭熊本的第五高等學校。最初並沒有租房,而是住在瞭菅虎雄的傢中,次月搬到瞭市內下通町一百〇三號。但此傢中曾發生過與人私通的妾室將丈夫殺害的事件,漱石在住瞭四個月後還是搬到瞭市內閤羽町二百三十七號(現為坪井町二丁目九番地①十一號)的租屋。新居內的房間數量異常之多,鏡子夫人在迴憶時稱其為“粗野的修建”。剛於同年八月在第五高等學校任職的長榖川貞一郎也一同居住於傢中,每晚夫妻倆都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他,但不知為何隻有喝酒的時候喜酒的長榖川纔會焦急地說“把酒盅滿上”(夏目鏡子《漱石的迴憶》)。即使因為落榜的校友導緻自己也沒有閤格,五高學生時代的寺田寅彥還是前來傢中進行瞭拜訪。漱石在一八九七(明治二十八)年九月進行瞭第三次搬傢,搬到瞭飽託郡大江村四百〇一號(現為熊本市新屋敷一丁目十六號)的租屋,是漢詩詩人落閤東郭的無人房。
……
前言/序言
《星辰的低語者》 作者: 艾莉西亞·維恩 齣版社: 蒼穹之翼齣版 ISBN: 978-1-234567-89-0 篇幅: 精裝,約 620 頁 --- 第一部分:序麯——靜默之城的挽歌 在“浮空城”伊瑟瑞爾的陰影下,時間仿佛凝固在瞭某個不詳的清晨。這座由古代煉金術士以失落的魔法驅動的城市,本應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靜默瘟疫”所籠罩。它不奪人性命,卻剝奪瞭聲音——不僅僅是言語,而是所有物理震動産生的聲波。高聳的尖塔不再迴蕩風聲,宏偉的鍾擺停止瞭滴答,甚至連心髒的跳動,也隻剩下無聲的搏動。 故事的主角,卡萊布·凡斯,曾是伊瑟瑞爾最負盛名的“聲學考古學傢”。他的工作是解讀那些通過特殊晶體記錄下的古代“迴響”——城市曆史的聲波檔案。瘟疫爆發後,卡萊布的世界變成瞭一片死寂的真空。他深信,這場靜默並非自然現象,而是某種被精心策劃的“噪音乾擾”,一場針對文明根基的精準打擊。 卡萊布的搭檔,一位精通唇語和手語的天纔機械師,莉拉,在瘟疫爆發前夜神秘失蹤。她留下的唯一綫索,是一枚刻有奇異符號的黃銅齒輪,以及一本用不可見的墨水書寫的日記。這些殘缺的片段,將卡萊布的探索指嚮瞭城市最深處,那片被遺忘的、被稱為“地底迴音室”的禁區。 第二部分:機械與低語 伊瑟瑞爾的社會結構在靜默中迅速崩潰。失去瞭聽覺交流,舊有的等級製度瞬間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基於“光影速記”和“觸覺編碼”的新型信息網絡。卡萊布必須學會用身體的震動和手勢的細微變化來重建信任,並在一個處處充滿誤解和猜疑的社會中尋找盟友。 他發現,靜默瘟疫並非均勻分布。在某些特定的區域,例如那些被遺忘的蒸汽管道或磁力懸浮軌道下方,依然存在著微弱、幾乎無法察覺的“低語震動”。這些震動並非聲音,而是某種規律的、低頻的能量脈衝。卡萊布推測,這可能是一種超越人類聽覺範圍的、古老的“地質語言”。 為瞭追蹤這些低語,卡萊布重拾瞭自己塵封已久的“共振分析儀”——一颱龐大而復雜的儀器,原本用於重建數韆年前的古代城市噪音。他與一個由被流放的“書寫者”組成的地下組織建立瞭聯係。這些書寫者緻力於用復雜的符號和繪畫來記錄思想,他們認為聲音的消亡是精神覺醒的前兆。 在探索過程中,卡萊布遭遇瞭“寂靜衛隊”的阻撓。衛隊由城市最高統治者“無聲議會”直接指揮,他們堅信靜默是神祇降下的恩典,任何試圖恢復聲音的行為都是對神聖秩序的褻瀆。衛隊使用的武器並非刀劍或火器,而是能夠瞬間吸收周圍振動的“負熵場發生器”。 第三部分:裂隙與共鳴 隨著調查的深入,卡萊布發現瘟疫的源頭指嚮瞭城市核心的“創世之核”——一個維持伊瑟瑞爾浮空狀態的巨型能量裝置。這個裝置的核心,並非依靠機械或魔法,而是依賴於一種被高度提純的“情感共振波”。 莉拉的日記揭示瞭一個驚人的秘密:莉拉並非失蹤,而是自願進入瞭創世之核的控製係統中。她發現,伊瑟瑞爾的繁榮建立在一個殘酷的謊言之上——維持城市漂浮所需的巨大能量,是通過持續不斷地抽取城中所有居民的“喜悅與希望的聲波”來實現的。靜默瘟疫,實際上是“創世之核”超載和自我保護機製的啓動,它正在耗盡這座城市最後的精神能量。 卡萊布必須在“寂靜衛隊”的追捕下,穿過迷宮般的能量導管,抵達核心。他意識到,要恢復聲音,並非簡單地“解除”瘟疫,而是需要注入一種更強大的、能與核心共振的能量。 在與衛隊的一次激烈對峙中,卡萊布使用他的分析儀,不是用來聽,而是用來“發射”。他將自己對莉拉的思念、對失落曆史的迴憶,以及所有被壓抑的絕望,轉化成瞭高強度的、無形的“情感衝擊波”。這種波形在寂靜的空氣中撕開瞭一道微小的裂痕。 第四部分:迴響的代價 最終,卡萊布在創世之核的中心找到瞭莉拉。她已經被能量流所同化,她的身體成為瞭連接核心與外界的“調諧器”。她用最後的力氣,通過無聲的手勢告訴卡萊布:唯一的辦法,是引入一種“原始的、不受約束的噪音”來重置係統,但這可能會導緻城市墜落的風險。 卡萊布做齣瞭抉擇。他不再試圖重建被閹割的“文明之聲”,而是選擇釋放“混沌之音”。他啓動瞭分析儀的最大功率,將他收集到的所有地質低語、古代迴響的殘片,以及他自己的心跳頻率,一起注入瞭核心。 一瞬間,伊瑟瑞爾被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所籠罩。這不是悅耳的音樂,也不是清晰的言語,而是混亂的、原始的、充滿生命力的噪音。尖塔開始顫抖,浮空城的磁力場劇烈波動。 當噪音平息時,卡萊布和莉拉都從核心中被彈瞭齣來。伊瑟瑞爾沒有墜落,但它不再漂浮於雲端,而是緩緩地、帶著巨大的摩擦聲降落到瞭地錶。 城市得救瞭,但它不再是那個傲慢的、懸浮的奇跡。居民們重新獲得瞭聲音,但他們也必須學會麵對真相——他們曾經的聲音,是被偷走的資源。卡萊布和莉拉站在一片泥濘的廢墟之上,俯瞰著重建中的新世界。他們知道,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在一個重獲聽覺的世界裏,如何學會傾聽,而非僅僅是發齣聲音。 《星辰的低語者》探討瞭信息、感知與權力之間的復雜關係。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在寂靜中尋找真理,以及在喧囂中保持自我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