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之家

文豪之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桥敏夫,田村景子 编,王雯婷,孙莹双,王景 译
图书标签:
  • 文学
  • 历史
  • 家族
  • 传记
  • 文化
  • 人物
  • 日本
  • 近代史
  • 社会
  • 文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64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17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窥其居,沐大师风雅。
  文豪,并非仅仅指代文字英雄、文学豪杰。
  他们不是单纯的作家、文士。
  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魅力让世人瞩目,这就是文豪。
  体会三十六位日本文坛巨匠,详尽的鲜活人生!
  《文豪之家》可见三十六位日本文豪宅邸无死角全景,从江户川乱步陈列读本的书架、到松本清张每日写字的钢笔、到夏目漱石暖手煮茶的火钵……更有这三十六位文坛巨匠大量珍贵的旧时手稿和照片!
  

内容简介

  夏目漱石、江户川乱步、谷崎润一郎、松本清张……从明治、大正到昭和,他们是日本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本书带您走进他们的私生活场所,去一探他们写作的舞台、卓越的文字之源。
  本书图片精美,资料翔实,对太宰治、夏目漱石、江户川乱步、谷崎润一郎、宫泽贤治、森鸥外等三十六位日本文豪的宅邸进行详尽介绍,展示了文豪们各自的生活景象。为了解一位作家、阅读一部作品,增添了更具趣味的视角。



作者简介

  高桥敏夫,文艺评论家、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1952年生。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同大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日本文学。著有《这部小说的光辉》《以恐怖小说为中心的“现代文学论”》《藤泽周平负重而生存之物语》《井上靖希望的笑》等多部作品。曾担任《战争x文学》文集全20卷的编委。

  田村景子,早稻田大学、亚细亚大学讲师,1980年生。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同大学院博士课程修了。学术博士(早大2012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日本文学,兼研究动漫、现代戏剧评论等。著有《三岛由纪夫与能乐〈近代能乐集〉与下地狱者的天堂》、合著有《从广岛、长崎到福岛》等作品。


目录

文豪之家
01治之家【斜阳馆/旧藤田家住宅/津岛家新住宅】
02漱石之家【漱石鸥外旧居/第三旧居/内坪井旧居】
03啄木之家【齐藤家/本乡“喜之床”/新婚的家】
04川乱步之家【旧江户川乱步的宅邸】
05本清张之家【高井户旧宅】
06信子之家【吉屋信子的宅邸】
07武郎之家【净月庵/旧有岛家住宅/有岛武郎旧邸】
08靖之家【井上靖世田谷的复原宅邸/井上靖旧邸】
09白秋之家【北原白秋出生地】
10国木田独步之家【国木田独步旧居/坂本永年宅邸旧居】
11八云之家【小泉八云旧居(海伦旧居)/小泉八云熊本旧居】
12露伴之家【蜗牛庵】
13茂吉之家【箱根山庄的书屋/听禽书屋】
14藤春夫之家【佐藤春夫旧居】
15直哉之家【志贺直哉旧居(高畑)/志贺直哉旧居(尾道)】
16岛崎藤村之家【大矶旧居/小诸故宅】
17下村湖人之家【下村湖人出生地】
18谷崎润一郎之家【倚松庵/潺湲亭(石村亭)】
19田山花袋之家【田山花袋旧居】
20高浜虚子之家【虚子庵】
21坪内逍遥之家【双柿舍】
22德富芦花之家【德富芦花旧居/德富芦花旧居(熊本)】
23富田碎花之家【富田碎花旧居】
24中村宪吉之家【中村宪吉出生地/中村宪吉旧居】
25野上弥生子之家【野上弥生子书斋/野上弥生子出生地】
26萩原朔太郎之家【萩原朔太郎出生地】
27林芙美子之家【林芙美子旧居】
28火野苇平之家【河伯洞】
29堀辰雄之家【堀辰雄邸/堀辰雄山庄(1412号山庄)】
30正冈子规之家【子规庵/愚陀佛庵/子规堂】
31宫泽贤治之家【罗须地人协会】
32武者小路实笃之家【武者小路实笃宅邸】
33室生犀星之家【室生犀星旧居】
34森鸥外之家【上野花园町旧居/鸥外出生地/小仓旧居】
35柳田国男之家【喜谈书屋/旧小川家母家/土藏/柳田国男出生地】
36若山牧水之家【若山牧水出生地/若山牧水旧居】

精彩书摘

  夏目漱石之家——终生租房而居——文豪自己来选择家的住处
  夏目漱石
  1867-1916小说家出生于江户时代的东京。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及同校的研究生院。1900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前往英国留学,归国后开始创作,并发表了作品《我是猫》。1907年,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其后从初次发表的《虞美人草》到绝笔《明暗》,一直在不停探究现代人的不安与“内在的他人”这一现象。
  夏目漱石曾说过:“我这一生的目标并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家。”这是与这位不追求地位与安居,只一心一意在生活道路上前行的大文学家非常相符的一句话,然而,上述谈话的后续却如下,“若是想挣钱什么的,我终归还是想要试着建个自己的家。”(“文人的生活——夏目漱石氏”,《大阪朝日新闻》,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虽说如此,漱石却终生过着租房而居的生活。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出去寄养,两岁时成为了别人家的养子,无需想起如此的成长历程。这位理应成为近代文学的一大推进力量并且注定要出生的“文豪”,他在松山住过两家,在熊本住过七家,在伦敦住过五家,归国后寄宿过三家,如此辗转地租房,体现了他认为现世无常的孤独的生活方式。如此流转的足迹,也赋予了漱石文学在时空上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深度。
  漱石归国后所租借的第一处住所在本乡区千駄木町五十七号(现为文京区向丘二丁目二十番七号),森鸥外在此处一直居住到一八九二(明治二十五)年,此住宅如今拆迁新建至明治村,因俗称为“猫之家”而受到欢迎。由于夏目漱石在此创作了漱石文学的代表作《我是猫》(以下简称为《猫》),因此实际住所中的房间布局和周边的环境等,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书斋里,主人苦沙弥先生打着瞌睡,把口水滴在了书籍上。客厅里,欢聚在一起的全家人与陆续到来的奇人、怪人们把客厅变成了气氛高涨的舞台。厨房变成了无名小猫“我”与老鼠们交战的战场。从隔着后院篱笆而毗连的落云馆中学(郁文馆中学),无数的球越过围墙突然闯了进来。不过,若是从与面朝玄关的大街直角交叉的坡道上走下去,与父母分离、被他们所抛弃的“我”便会变得穷途末路,最后伤心懊恼地来到池塘边。
  漱石于一九〇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搬入了最后的安身之地,牛込区早稻田南町七号(现为新宿区早稻田南町七号)。此地作为“漱石山房”而被熟知,与漱石的出生之地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
  这家赁屋在一千一百多平方米的地皮上建了个将近两百平方米的平房,房东是一位医师。这是一栋和式与西式相结合的建筑,走廊将“如寺院般的书斋”(出自《文鸟》)围了起来,而走廊的三个方向均被阳台所围绕,这种构造与院中种植的芭蕉和谐地相辅相成,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坑夫》以后的一系列作品均诞生于此“书斋”,从“书斋”中经常会响起漱石与来客及年轻门生们互相的谈笑声,还时不时会响起文鸟的啼叫声。于是,漱石在写作时,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然而他们还是会时常偷看,想设法探询父亲在做什么。孩子们“拿出母亲的短外套和包袱皮”,如同化妆游行般地装扮自己,边弹奏小提琴边结队缓缓走过外走廊(《永日小品》及《行列》)。
  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前辈菅虎雄的怂恿下,一八九六(明治二十七)年,漱石从松山转职到了熊本的第五高等学校。最初并没有租房,而是住在了菅虎雄的家中,次月搬到了市内下通町一百〇三号。但此家中曾发生过与人私通的妾室将丈夫杀害的事件,漱石在住了四个月后还是搬到了市内合羽町二百三十七号(现为坪井町二丁目九番地①十一号)的租屋。新居内的房间数量异常之多,镜子夫人在回忆时称其为“粗野的修建”。刚于同年八月在第五高等学校任职的长谷川贞一郎也一同居住于家中,每晚夫妻俩都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但不知为何只有喝酒的时候喜酒的长谷川才会焦急地说“把酒盅满上”(夏目镜子《漱石的回忆》)。即使因为落榜的校友导致自己也没有合格,五高学生时代的寺田寅彦还是前来家中进行了拜访。漱石在一八九七(明治二十八)年九月进行了第三次搬家,搬到了饱託郡大江村四百〇一号(现为熊本市新屋敷一丁目十六号)的租屋,是汉诗诗人落合东郭的无人房。
  ……

前言/序言

 
《星辰的低语者》 作者: 艾莉西亚·维恩 出版社: 苍穹之翼出版 ISBN: 978-1-234567-89-0 篇幅: 精装,约 620 页 --- 第一部分:序曲——静默之城的挽歌 在“浮空城”伊瑟瑞尔的阴影下,时间仿佛凝固在了某个不详的清晨。这座由古代炼金术士以失落的魔法驱动的城市,本应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静默瘟疫”所笼罩。它不夺人性命,却剥夺了声音——不仅仅是言语,而是所有物理震动产生的声波。高耸的尖塔不再回荡风声,宏伟的钟摆停止了滴答,甚至连心脏的跳动,也只剩下无声的搏动。 故事的主角,卡莱布·凡斯,曾是伊瑟瑞尔最负盛名的“声学考古学家”。他的工作是解读那些通过特殊晶体记录下的古代“回响”——城市历史的声波档案。瘟疫爆发后,卡莱布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死寂的真空。他深信,这场静默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某种被精心策划的“噪音干扰”,一场针对文明根基的精准打击。 卡莱布的搭档,一位精通唇语和手语的天才机械师,莉拉,在瘟疫爆发前夜神秘失踪。她留下的唯一线索,是一枚刻有奇异符号的黄铜齿轮,以及一本用不可见的墨水书写的日记。这些残缺的片段,将卡莱布的探索指向了城市最深处,那片被遗忘的、被称为“地底回音室”的禁区。 第二部分:机械与低语 伊瑟瑞尔的社会结构在静默中迅速崩溃。失去了听觉交流,旧有的等级制度瞬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光影速记”和“触觉编码”的新型信息网络。卡莱布必须学会用身体的震动和手势的细微变化来重建信任,并在一个处处充满误解和猜疑的社会中寻找盟友。 他发现,静默瘟疫并非均匀分布。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那些被遗忘的蒸汽管道或磁力悬浮轨道下方,依然存在着微弱、几乎无法察觉的“低语震动”。这些震动并非声音,而是某种规律的、低频的能量脉冲。卡莱布推测,这可能是一种超越人类听觉范围的、古老的“地质语言”。 为了追踪这些低语,卡莱布重拾了自己尘封已久的“共振分析仪”——一台庞大而复杂的仪器,原本用于重建数千年前的古代城市噪音。他与一个由被流放的“书写者”组成的地下组织建立了联系。这些书写者致力于用复杂的符号和绘画来记录思想,他们认为声音的消亡是精神觉醒的前兆。 在探索过程中,卡莱布遭遇了“寂静卫队”的阻挠。卫队由城市最高统治者“无声议会”直接指挥,他们坚信静默是神祇降下的恩典,任何试图恢复声音的行为都是对神圣秩序的亵渎。卫队使用的武器并非刀剑或火器,而是能够瞬间吸收周围振动的“负熵场发生器”。 第三部分:裂隙与共鸣 随着调查的深入,卡莱布发现瘟疫的源头指向了城市核心的“创世之核”——一个维持伊瑟瑞尔浮空状态的巨型能量装置。这个装置的核心,并非依靠机械或魔法,而是依赖于一种被高度提纯的“情感共振波”。 莉拉的日记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莉拉并非失踪,而是自愿进入了创世之核的控制系统中。她发现,伊瑟瑞尔的繁荣建立在一个残酷的谎言之上——维持城市漂浮所需的巨大能量,是通过持续不断地抽取城中所有居民的“喜悦与希望的声波”来实现的。静默瘟疫,实际上是“创世之核”超载和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它正在耗尽这座城市最后的精神能量。 卡莱布必须在“寂静卫队”的追捕下,穿过迷宫般的能量导管,抵达核心。他意识到,要恢复声音,并非简单地“解除”瘟疫,而是需要注入一种更强大的、能与核心共振的能量。 在与卫队的一次激烈对峙中,卡莱布使用他的分析仪,不是用来听,而是用来“发射”。他将自己对莉拉的思念、对失落历史的回忆,以及所有被压抑的绝望,转化成了高强度的、无形的“情感冲击波”。这种波形在寂静的空气中撕开了一道微小的裂痕。 第四部分:回响的代价 最终,卡莱布在创世之核的中心找到了莉拉。她已经被能量流所同化,她的身体成为了连接核心与外界的“调谐器”。她用最后的力气,通过无声的手势告诉卡莱布:唯一的办法,是引入一种“原始的、不受约束的噪音”来重置系统,但这可能会导致城市坠落的风险。 卡莱布做出了抉择。他不再试图重建被阉割的“文明之声”,而是选择释放“混沌之音”。他启动了分析仪的最大功率,将他收集到的所有地质低语、古代回响的残片,以及他自己的心跳频率,一起注入了核心。 一瞬间,伊瑟瑞尔被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所笼罩。这不是悦耳的音乐,也不是清晰的言语,而是混乱的、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噪音。尖塔开始颤抖,浮空城的磁力场剧烈波动。 当噪音平息时,卡莱布和莉拉都从核心中被弹了出来。伊瑟瑞尔没有坠落,但它不再漂浮于云端,而是缓缓地、带着巨大的摩擦声降落到了地表。 城市得救了,但它不再是那个傲慢的、悬浮的奇迹。居民们重新获得了声音,但他们也必须学会面对真相——他们曾经的声音,是被偷走的资源。卡莱布和莉拉站在一片泥泞的废墟之上,俯瞰着重建中的新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一个重获听觉的世界里,如何学会倾听,而非仅仅是发出声音。 《星辰的低语者》探讨了信息、感知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寂静中寻找真理,以及在喧嚣中保持自我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很多新出版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少了一种沉淀的味道,读起来总是缺少点“厚度”。但当我偶然看到这本《文豪之家》时,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宣传,而是它散发出的一种低调的、内敛的文学气息。书的装订方式似乎是线装的,这让我这种老派读者非常受用,因为它保证了书可以完全平摊在桌面上,阅读起来体验极佳,不用担心书页合拢。我试着在阳光下翻阅了几页,油墨的气味很纯正,不是那种刺鼻的化学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像陈年纸张混合着淡淡木香的味道,这种感官体验在当下是很罕见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老图书馆里,被无数双手摩挲过的珍贵典籍,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些比较冷门的文学作品,总是希望能找到那种能触动灵魂深处,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这本新淘到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它可能会是那种“对味”的书。它的排版很讲究,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留白,都透露出一种匠心。我特别喜欢那种作者在文字中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的排版方式,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填得满满当当。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对语言的运用一定有着独到的理解。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是区分优秀作品和平庸之作的关键。我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品质感,它不像那些浮夸的畅销书那样喧嚣,而是安静地在那里,等待有心人去发掘。

评分

我最近的阅读状态有点奇怪,总是提不起兴趣去读那些热门推荐的书籍,反而更倾向于那些看起来有些“年代感”或者“小众”的作品。这本新买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宝藏”的气质。它的封面设计非常克制,没有用大红大紫的颜色,而是选择了低饱和度的灰色系,配上细致的烫金字体,显得既有质感又不失典雅。我注意到书的侧边切口处理得很干净利落,这通常是那些精装书才有的细节。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本愿意花时间去打磨细节的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我甚至有点舍不得马上打开它,想先让它在书架上静静地待一会儿,感受那种被珍视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的存在本身就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评分

这次逛书店,我完全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进去的,没想到却被一本封面设计得极其复古的书籍给“绊”住了脚。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它用了非常考究的纸张,那种带着纹理的触感,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欣赏那种能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作品,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字体选择非常具有时代感,仿佛是上个世纪某个著名印刷厂的出品,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我甚至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细节,那种几何线条的运用,那种留白的艺术,都显示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倾注的巨大心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内涵能与其精美的外表相匹配,能给我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洗礼。

评分

这家书店里最近新上架了一批文学类的书籍,我随便翻阅了几本,被一本装帧古朴的书吸引了目光。书名挺有意思,但我对具体内容还是一无所知,只是被它散发出的那种老派的、仿佛带着墨香的气息所吸引。封面设计很简洁,线条流畅,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反而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我拿起书,掂了掂重量,感觉内容应该很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快餐读物。书脊上的字体是手写的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让我想起那些旧时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笔下的文字似乎都带着一种特别的温度。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摸起来很舒服,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去探索里面的世界。我带着这份好奇心,把它带回了家,期待能从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评分

9块9抢的,很超值,喜欢日本文学的朋友必备

评分

在我们网络疯狂的时代,当我们每天多任务同行时注意力将会立马被分散到一百万个不同的方向。在简单的五分钟的内,一般人将会把他们的时间分在做工作、查看邮件、和几个人聊天(通过视频聊天、网络电话,等等……),留意微博、查看他们的智能手机和工友互动上。这种类似加法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压力水平,同时降低了我们的生产率。

评分

林芙美子是昭和时期,日本三大女流作家中我个人最为喜欢的一个。这位女文豪笔下句句见血,赤裸裸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艰难现象,刻画出在近代日本,女性话语权缺失以及男女不平等。在她的作品中,悲悯和愤怒同在,救赎和沉沦相辅。作品中的女性往往通过放浪来获得救赎,通过逃离来作为精神认知。在林芙美子的手中,大部分女性都是令人悲悯的,但是这些刻画的人物,往往又在不断的抗争和努力获得主体大众的认可。是一种悲凉式的抗争壮歌。林芙美子生平以记者的身份前往诸多国家,1944年移居上野长林温泉。1945年返回东京,直至病逝。

评分

三十六位日本文豪宅邸无死角全景,从江户川乱步陈列读本的书架、到松本清张每日写字的钢笔、到夏目漱石暖手煮茶的火钵……有这三十六位文坛巨匠大量珍贵的旧时手稿和照片!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回复里面似乎出现了中医的死黑,请你们出门左转再右转往上走再右转再往下走再左转再左转再右转啊喂~ 最好是迷路了回不来了喂~

评分

正版书,一直信赖!

评分

这个系列很不错 得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

问题。这样,你又可以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结实的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