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原理與應用/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

遙感原理與應用/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軍其,葉勤,邵永社 等 編
圖書標籤:
  • 遙感
  • 遙感原理
  • 遙感應用
  • 測繪工程
  • 地理信息係統
  • GIS
  • 地球觀測
  • 圖像處理
  • 空間數據
  • 核心課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武漢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71411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3926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4
字數:4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遙感技術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
  《遙感原理與應用/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介紹瞭遙感的原理與應用。
  《遙感原理與應用/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共分為7章,主要內容包括:遙感的概念、遙感的物理基礎、遙感數據的獲取、遙感數據的處理、遙感信息的提取以及遙感的應用等。
  《遙感原理與應用/高等學校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規劃教材》注重內容的完整性和係統性,知識點豐富、新穎,既包含瞭遙感的基本理論,也介紹瞭遙感技術的最新應用,可作為測繪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遙感教學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和對此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遙感的概念
1.2 遙感的分類與特點
1.2.1 遙感的分類
1.2.2 遙感的特點
1.3 電磁波遙感的過程
1.4 遙感技術係統
1.5 遙感發展簡況
1.5.1 空中攝影萌芽階段
1.5.2 航空遙感階段
1.5.3 衛星遙感階段
1.5.4 中國遙感發展概況
1.5.5 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
1.6 遙感與各學科發展的關係
習題

第2章 電磁波與光譜響應
2.1 電磁波及電磁波譜
2.1.1 電磁波與電磁波譜
2.1.2 物體的發射輻射
2.1.3 地物的反射輻射
2.2 電磁波在大氣中傳播的特性
2.2.1 電磁波的傳輸特性
2.2.2 大氣對電磁輻射的影響
2.2.3 大氣窗口與大氣屏障
2.3 光譜響應與參比數據
2.3.1 光譜響應
2.3.2 參比數據
2.4 地物波譜特性的測定
2.4.1 實地測量
2.4.2 實驗數據
2.4.3 參照數據
習題
實習

第3章 遙感平颱與傳感器
3.1 遙感平颱
3.1.1 遙感平颱的種類
3.1.2 衛星軌道及運行特點
3.2 傳感器分類與特性
3.2.1 傳感器的分類
3.2.2 傳感器的特性
3.3 被動式遙感傳感器
3.3.1 可見光與近紅外傳感器
3.3.2 熱紅外掃描成像傳感器
3.3.3 多光譜(高光譜)掃描傳感器
3.3.4 微波輻射計
3.4 主動式遙感傳感器
3.4.1 雷達傳感器
3.4.2 激光雷達傳感器
3.4.3 聲呐傳感器
3.5 典型遙感平颱
3.5.1 高分辨率衛星係列
3.5.2 中分辨率衛星係列
3.5.3 低分辨率衛星係列
3.5.4 其他平颱
習題

第4章 遙感影像輻射與光譜處理
4.1 輻射處理
4.1.1 輻射誤差
4.1.2 傳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輻射誤差校正(傳感器輻射定標)
4.1.3 太陽高度角和地形影響引起的輻射誤差校正
4.1.4 大氣校正
4.2 數字影像增強
4.2.1 輻射增強
4.2.2 影像平滑與銳化
4.2.3 多光譜影像增強
4.3 影像融閤_
4.3.1 影像融閤方法
4.3.2 影像融閤的效果評價
4.3.3 遙感影像和DEM復閤
4.4 典型遙感影像的增強處理
4.4.1 閤成孑L徑雷達影像的去噪與增強處理
4.4.2 傳感器不同且分辨率差異極大的影像融閤
習題
實習

第5章 遙感數字影像的幾何處理
5.1 建立幾何成像模型
5.1.1 坐標係及相互關係
5.1.2 共綫方程模型
5.1.3 通用模型
5.2 影響遙感影像幾何質量的因素
5.2.1 成像方式引起的影像變形
5.2.2 傳感器外方位元素的變化引起的影像變形
5.2.3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點位移
5.2.4 地球麯率引起的影像變形
5.2.5 大氣摺射引起的影像變形
5.2.6 地球自轉對影像的影響
5.3 遙感傳感器模型參數的求解與精化
5.3.1 多項式模型係數的解算
5.3.2 物理成像模型參數的解算與精化
5.3.3 像方幾何變換係數的角牮算
5.3.4 有理多項式模型係數的解算與精化
5.4 影像幾何糾正過程
5.4.1 影像幾何糾正的概念和過程
5.4.2 影像坐標的正、反變換
5.4.3 影像灰度值重采樣
5.4.4 影像幾何糾正精度評價
5.5 地麵控製點的獲取方式
5.5.1 人工選擇方式
5.5.2 基於控製點庫的影像匹配方式
5.5.3 基於鬆弛法的整體影像匹配方式
5.6 遙感影像幾何處理的應用舉例
5.6.1 低空遙感平颱獲取的影像幾何處理
5.6.2 數字影像鑲嵌與配準
習題
實習

第6章 遙感數據到信息的轉化
6.1 目視判讀
6.1.1 遙感影像判讀特徵
6.1.2 遙感影像目視判讀方法及過程
6.2 遙感影像分類
6.2.1 遙感影像分類的基本原理
6.2.2 遙感影像監督分類
6.2.3 遙感影像非監督分類
6.2.4 基於混閤像元的遙感影像分類
6.2.5 非光譜信息在遙感影像分類中的應用
6.2.6 基於知識的遙感影像分類
6.2.7 麵嚮對象的影像分類
6.3 高光譜影像分析
6.3.1 彩色閤成
6.3.2 主成分分析
6.3.3 植被指數分析
6.3.4 高光譜斷麵分析
6.4 遙感變化檢測
6.4.1 地物變化與遙感影像變化的關係
6.4.2 不同時相遙感影像之間的變化檢測
習題

第7章 遙感應用
7.1 幾何精糾正産品應用
7.1.1 影像地圖製作
7.1.2 土地利用變化監測
7.1.3 影像匹配參考圖
7.2 地理編碼産品應用
7.2.1 基礎地理信息
7.2.2 GPs地圖導航
7.3 三維産品應用
7.3.1 數字城市
7.3.2 數字選綫
7.3.3 戰場環境仿真
7.4 專題産品應用
7.4.1 土地利用專題圖
7.4.2 森林資源分布專題圖
7.4.3 洪水風險專題圖
7.5 遙感技術的其他領域應用
7.5.1 地質解譯應用
7.5.2 綜閤防災減災應用
7.5.3 遙感考古應用
7.6 遙感影像處理係統
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遙感:洞察地球的“韆裏眼” 自人類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我們便渴望能夠更清晰、更全麵地認識我們所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從最初的地圖繪製,到利用望遠鏡觀測遙遠的天體,人類對“看遠”的追求從未停止。而當我們將目光從地球之外收迴,聚焦於地球本身時,一種全新的視角應運而生——遙感。 遙感,顧名思義,即“遙遠的感知”。它並非親身抵達,而是藉助於各種傳感器,在遠離目標物體的空間平颱上,被動或主動地接收和記錄地物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而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和解釋,來識彆、監測和研究地物。簡單來說,遙感就是給地球安裝上一雙“韆裏眼”,讓我們能夠從高處、遠方、甚至太空,俯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洞察其細微的變化。 遙感技術的緣起與發展 遙感技術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858年,法國人納達爾(Nadar)利用熱氣球搭載照相機,拍攝瞭巴黎的航空照片,這被認為是遙感技術的雛形。隨後,隨著飛機和火箭等技術的進步,航空攝影得到瞭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軍事偵察和地理測繪領域。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遙感技術,即利用電磁波的多光譜特性來獲取地物信息,則是在20世紀中期纔開始起步。 冷戰時期,對偵察和情報的需求極大地推動瞭遙感技術的發展。科學傢們開始研究如何利用不同波段的電磁波來區分不同的地物,例如土壤、植被、水體等。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 launch 的 Landsat 計劃,標誌著遙感進入瞭太空時代。Landsat 衛星搭載瞭多光譜掃描儀,能夠獲取地錶的多光譜圖像,為地球科學研究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寶貴數據。 此後,遙感技術發展迅猛,傳感器分辨率不斷提高,光譜範圍不斷拓展,從可見光、紅外、微波,到閤成孔徑雷達(SAR)、激光雷達(LiDAR)等。衛星平颱也從單顆衛星發展到星座係統,實現對地觀測的頻次和覆蓋範圍大幅提升。如今,遙感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麵麵,成為我們認識和管理地球不可或缺的工具。 遙感的“眼睛”:傳感器與平颱 要實現“遙感的感知”,離不開兩大核心要素:傳感器和平颱。 傳感器是遙感的“眼睛”。它們負責捕捉來自地物的電磁波信號。按照工作原理,遙感傳感器可以分為兩大類: 被動式傳感器:這類傳感器不主動發射電磁波,而是接收地物反射或發射的太陽輻射或自身發齣的熱輻射。我們日常見到的相機、紅外探測器等都屬於被動式傳感器。例如,當我們看到一片綠色的草地時,是因為草葉主要反射綠光,而大部分其他波段的光被吸收瞭。被動式傳感器捕捉到的就是這種反射或發射的光。 主動式傳感器:這類傳感器主動嚮目標發射電磁波,然後接收目標反射迴來的信號。閤成孔徑雷達(SAR)就是典型的例子。SAR 發射微波信號,通過分析反射迴來的信號,可以獲得地錶的形貌、紋理、濕度等信息。主動式傳感器不受光照條件限製,可以在白天或夜晚、晴天或陰雨天工作,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 傳感器捕捉到的電磁波信號,由於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電磁波反射率和發射率不同,會在傳感器記錄下的數據中形成獨特的“光譜特徵”。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這些光譜特徵是識彆地物的關鍵。 平颱則是遙感傳感器的“載體”。它將傳感器送達觀測目標的上空。常見的遙感平颱包括: 航空平颱:如飛機、無人機。它們具有靈活性高、分辨率高、作業範圍可控的優點,適閤小範圍、高精度的觀測任務,如城市規劃、環境監測、災害評估等。 航天平颱:如人造地球衛星、空間站。衛星平颱可以實現大範圍、周期性的全球觀測,獲取宏觀的地錶信息。Landsat、Sentinel、高分係列等都是著名的地球觀測衛星。隨著技術的發展,遙感衛星的軌道和傳感器也在不斷優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遙感的工作流程:從數據采集到信息提取 遙感技術的應用並非一蹴而就,它遵循一套嚴謹的工作流程,從原始數據的獲取到最終信息的解讀,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1. 數據采集:這是遙感工作的起點。傳感器安裝在閤適的平颱上,按照預定的軌道或航綫,對地球錶麵進行掃描,收集地物的電磁波信息。這些信息以原始的數字圖像或數據文件的形式被記錄下來。 2. 數據預處理:原始遙感數據往往包含各種誤差和噪聲,例如大氣散射、傳感器輻射不均勻、幾何畸變等。預處理的目的是消除這些影響,使數據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地物的真實信息。常見的預處理包括輻射定標、大氣校正、幾何校正等。 3. 圖像增強:預處理後的圖像可能在視覺上不夠清晰,或者某些細節難以辨認。圖像增強技術通過調整圖像的對比度、亮度、色彩等,突齣地物的特徵,便於人眼觀察和分析。 4. 信息提取:這是遙感應用的核心環節。通過對增強後的遙感圖像進行分析,提取齣我們關心的地物信息。信息提取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 目視解譯:這是最傳統但也仍然有效的方法。通過觀察圖像的色調、紋理、形狀、陰影等視覺特徵,結閤先驗知識,識彆地物類型。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分析: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提取成為主流。這包括: 圖像分類:將圖像中的像素按照其光譜特徵或空間特徵劃分為不同的地物類彆,如植被、水體、土壤、建築物等。 目標檢測:在圖像中識彆齣特定類型的目標,如船舶、飛機、油罐等。 變化檢測: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遙感圖像,識彆地錶發生的變化,如城市擴張、森林砍伐、水域萎縮等。 指數計算:利用不同波段的組閤,計算齣反映特定地物特徵的指數,如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用於評估植被長勢,歸一化水體指數(NDWI)用於監測水體。 5. 信息産品的生産與應用:經過信息提取後,得到的是具有應用價值的成果,如土地利用圖、植被覆蓋圖、災害評估圖、城市規劃圖等。這些信息産品被用於各個領域,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遙感技術的應用領域:無處不在的“地球視角” 遙感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業:利用遙感監測作物長勢、估算産量、預測病蟲害,實現精準農業,提高農業生産效率。通過分析NDVI等植被指數,可以評估土壤肥力,指導施肥灌溉。 林業:監測森林覆蓋率、評估森林健康狀況、識彆森林火災、調查林業資源,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支持。SAR技術可以穿透雲層,監測雨林等區域。 水資源管理:監測地錶水體(湖泊、河流、水庫)的變化,評估水質,監測乾旱和洪澇災害,為水資源的閤理開發利用和災害預警提供依據。 城市規劃與管理:監測城市擴張、評估城市熱島效應、繪製土地利用圖、管理基礎設施(道路、橋梁、電力綫),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地質與礦産勘探:利用遙感技術識彆地質構造、調查礦産資源、監測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為資源勘探和災害防治提供信息。 環境保護:監測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評估環境退化,監測濕地、珊瑚礁等生態係統,為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海洋科學:監測海冰、海浪、洋流、滸苔、赤潮等海洋現象,研究海洋資源,為航海安全和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災害監測與應急響應:在地震、洪水、颱風、火災等自然災害發生後,遙感技術能夠快速獲取災區影像,評估災情,指導救援工作,並在災後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防安全:用於軍事偵察、目標監測、國土安全等領域,是現代國防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展望未來:更智能、更融閤的遙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遙感技術正朝著更加智能化、融閤化的方嚮發展。 高光譜、超光譜成像:能夠獲取更精細的光譜信息,使得對地物種類的識彆和物質成分的分析更加精確。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將AI技術應用於遙感數據分析,可以大幅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實現更智能的識彆和預測。 多源數據融閤:將遙感數據與其他地理信息係統(GIS)、地麵觀測數據、數值模型等進行融閤,可以提供更全麵、更深入的地球認知。 低成本、小型化傳感器: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低成本、小型化的遙感傳感器正在普及,使得高精度、近距離的遙感觀測更加便捷。 星座化與實時觀測:構建由大量低軌衛星組成的遙感星座,可以實現對地球錶麵的高頻次、近乎實時的觀測,為突發事件的監測和應急響應提供強大的支持。 遙感技術,這雙洞察地球的“韆裏眼”,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不斷拓展著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不僅是地理、測繪、環境、農業等傳統學科的重要支撐,更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融閤應用的沃土。在未來的日子裏,遙感將繼續為我們揭示地球的奧秘,守護我們的傢園,驅動人類社會邁嚮更加美好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已經從事測繪行業多年的老兵,我一直關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不乏前沿的應用探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遙感技術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講到高光譜遙感時,作者不僅介紹瞭其光譜分辨率的優勢,還詳細說明瞭如何利用高光譜數據監測地錶物質成分,包括礦産資源勘探、土壤類型劃分以及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估。這些都是當前環境監測和資源管理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書中對時序遙感分析的介紹也讓我眼前一亮。通過對同一地區不同時期遙感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有效地監測地錶變化的動態過程,比如城市擴張、植被覆蓋變化以及海岸綫的演變。這對於區域規劃和決策支持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既有學術深度,又有實踐價值,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專業書籍。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地球從太空看是什麼樣子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色彩斑斕的衛星圖像。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把我帶進瞭遙感的奇妙世界。它從最基礎的光學原理講起,比如電磁波譜、輻射傳輸,這些聽起來很專業,但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比喻和清晰的圖示把它們解釋得明明白白,不像我想象中那麼枯燥。我之前對遙感總覺得是高科技,離自己很遠,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它其實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手機上的地圖導航,到農作物生長監測,再到城市規劃,背後都有遙感技術的影子。尤其是關於遙感數據處理的那部分,雖然我還在學習階段,但已經能感受到它強大的力量,如何從原始的像素數據中提取齣有用的信息,簡直像變魔術一樣。作者還列舉瞭很多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遙感技術監測森林火災、評估洪水災害影響,這些都讓我覺得遙感技術不僅是技術,更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力工具。這本書讓我對遙感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深入學習下去的興趣。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遙感原理與應用》,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核心課程規劃教材”這幾個字聽起來就有點像是那種隻會堆砌概念、缺乏實踐性的書。但讀下來之後,我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從遙感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傳感器的原理,再到數據處理和應用,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講解實際的應用場景。比如,在講到多光譜遙感時,作者結閤瞭植被指數的計算和應用,詳細說明瞭如何通過分析不同波段的反射率來判斷作物的健康狀況,甚至還能估算齣産量。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這些想將遙感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産中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而且,書中對數據處理算法的介紹也非常到位,雖然一些算法聽起來很復雜,但通過書中提供的僞代碼和流程圖,我大緻能理解其核心思想,為我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覆蓋瞭遙感領域的方方麵麵,是學習遙感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接觸遙感領域的學生,這本《遙感原理與應用》簡直是我學習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我進入這個復雜而迷人的學科。書中的第一部分,關於遙感基礎理論的部分,雖然涉及物理學和幾何學,但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生動有趣。他用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我們用眼睛看到物體,實際上就是物體反射或發齣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這和遙感獲取地物信息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這種類比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概念。接著,書中對各種遙感平颱的介紹,從衛星到無人機,再到各種傳感器的類型和工作原理,都寫得非常細緻,讓我對遙感技術的多樣性有瞭全麵的認識。特彆是關於遙感數據獲取和預處理的章節,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步驟往往是最令人頭疼的,但這本書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指導,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正在一步步建立起對遙感係統的整體認知。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超我的預期。我本身就對地理信息係統(GIS)有一定的瞭解,一直覺得遙感和GIS是相輔相成的。而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不僅僅是講解遙感的“怎麼做”,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這麼做”。例如,在介紹不同成像原理的遙感器時,作者會詳細分析不同傳感器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比如光學遙感和雷達遙感在全天候監測方麵的區彆。這一點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工作中,選擇閤適的遙感數據源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書中對遙感圖像解譯的章節也寫得非常精彩,從目視解譯的技巧到計算機輔助解譯的方法,都做瞭詳細的闡述,並且配有大量的實例圖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地物在高分辨率遙感圖像上的錶現。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遙感圖像的“閱讀能力”有瞭顯著的提升,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從圖像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這本書的實踐性很強,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能夠立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評分

包裝不好,太髒瞭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評分

!!!!!!!

評分

書不錯,正在研讀。再填幾個字?

評分

整體不錯整體不錯整體不錯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

評分

!!!!!!!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