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王铎书法集 | ISBN编号 | 9787805265490 |
| 条形码 | 9787805265490 | 是否是套装 | 是 |
| 书名 | 王铎书法集 | 定价 | 380.00元 |
| 出版社名称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年6月 |
| 作者 | 无 | 开本 | 16开 |
目录
上卷目录暂无文字说明,后面有实物拍摄图可供观阅!
王铎 (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号嵩樵,孟津(今属河南)人。工真、行、草书,笔力雄健,长于布局。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博学好古,工诗文。其书法胸罗万斗而能自出胸臆 ,力矫时弊而能独标风骨,成就极高,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清末书画鉴赏家段春湖誉之为“神笔”。吴昌硕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称其有明书法推。
这套函套精装的书籍,无疑是收藏级别的佳作。铜版纸的细腻触感,配合典雅的函套设计,体现了出版物应有的庄重感。王铎的草书,那种结构上的“险绝”和用笔上的“跌宕”,在这套书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我对艺术史的关注点,往往在于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心路历程。因此,我非常期待在卷册中能看到更多关于王铎交游、诗文内容以及他自我评价的文献资料,这样才能更立体地理解他为何会走出一条与时人不同的书法道路。现在的版本更像是一部精美的“作品画册”,而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部兼具欣赏性与学术性的“研究宝典”。如果能补充一些现代书法理论家对王铎书风的权威评论,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碑帖使用者,我更看重的是“可用性”。这套书的彩印效果毋庸置疑,色彩还原度极高,光是欣赏だけでも是一种享受。王铎的笔势,那种一泻千里的气概,透过这光滑的纸面扑面而来。不过,如果是作为日常临摹的工具,我发现卷本的开本(16开)虽然大气,但在书桌上摊开时,总感觉略微有些局促,特别是遇到篇幅较长的手卷或大幅立轴时,需要频繁翻页或折叠,影响了气息的连贯性。理想情况下,能有类似线圈装订或更方便平铺的装帧选项(哪怕是平装版),供不同需求的读者选择,会更加人性化。同时,如果内页的留白能再宽裕一些,方便练习者在旁边批注或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也会是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入手这套书,最吸引我的是它对王铎书法艺术的全面呈现。他那雄健的草书,那种恣肆磅礴的气势,通过精美的铜版纸印刷,得到了极好的再现。每一页都充满了力量感,让人忍不住想要拿起笔来一试身手。当然,作为一本书法集,内容本身的深度和广度是核心。我注意到书中似乎更侧重于展示他的代表作,这固然是好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更基础的入门指导。比如,如果能在卷首增加一两篇关于如何正确“看帖”的导读,讲解如何把握王铎书法的核心精神,比如“欹侧取妍”“险中求正”的艺术理念,那就更贴心了。此外,纸张的选择虽然提升了观感,但如果能在部分章节提供一些质地略粗糙的纸张样本(即便只是模拟效果),以便读者练习时能更好地感受墨在不同介质上的洇化效果,那就更周到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毕竟王铎在明末清初的书坛地位举足轻重。从装帧的考究程度来看,出版方确实下了不少功夫。铜版纸的选用让墨色层次感非常丰富,尤其是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内容编排上,我感觉可以更加精细化。例如,如果能将王铎不同类型的作品——行书、草书、楷书、隶书——进行更清晰的体裁划分,并附上创作年代的准确考证,对研究者来说会更有帮助。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按篇幅或卷册随机排布的。另外,对于“篆刻”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他篆刻刀法和印风的分析,而不仅仅是拓片或印面照片的简单罗列。好的艺术书籍,应该在展示作品的同时,提供解读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个精装函套的设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打开后,铜版纸的质感非常棒,文字和图像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很欣赏王铎的行草,他的笔法浑厚而不失灵动,结构变化多端,每次细看都能发现新的韵味。这套书的印制质量,尤其是色彩的还原度,让人感觉就像直接面对原作一样。不过,我个人希望在选择字帖时,能有更多关于临摹技巧和章法布局的深入解析,而不仅仅是作品的展示。比如,对于某些关键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处理,如果能配有更细致的图解说明,那就更好了。另外,如果能收录一些王铎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书法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让读者能更系统地了解他的艺术发展历程,那就更具收藏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