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数学:乐在其中的数学(修订版)

好玩的数学:乐在其中的数学(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谈祥柏 著,张景中 编
图书标签:
  • 数学
  • 趣味数学
  • 儿童数学
  • 数学启蒙
  • 小学数学
  • 思维训练
  • 益智
  • 学习
  • 教育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57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51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好玩的数学(修订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和数学爱好者使用。
“好玩的数学”丛书自2004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分册先后重印10余次,平均发行量近45000套,被认为是一套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图书。丛书致力于多个角度展示了数学的“好玩”,将现代数学和经典数学中许多看似古怪、实则富有深刻哲理的内容**限度地通俗化,努力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尽可能地把数学的好玩提升到了更为高雅的层次,让一般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博大精深。
丛书于2004年获科学时报杯“科学普及与科学文化**丛书奖”,2006年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200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但对于作者和编者来说,**的奖励莫过于广大读者的喜爱关心。十年来,收到不少热心读者提出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数学研究领域和科普领域也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家感到有必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要感谢各位在耄耋之年仍俯首案牍、献身科普事业的作者,他们热心负责地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工,在“好玩的数学(普及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内容简介

  作者尽了很大努力,企图将世界闻名的马丁·伽德纳的趣味数学与乔治·波利亚的发现技巧熔为一炉,尽可能将所有题材中国化、本土化,用行云流水的科学小品风格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好玩的数学:乐在其中的数学(修订版)》分10个方面,就数与形、逻辑、游戏、古今名题、概率运筹、循环回归、映射反演、文学艺术、书法建筑等,一幕又一幕地尘埃落定,展开了万花筒般的数学画卷。

目录

丛书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总序
前言
01 古算题.逻辑.游戏.竞赛
1.1阶下之囚
1.2悟空拜师
1.3金角、银边、草肚皮--关于围棋与数学的趣谈
1.4路路通
1.5在x2年我有x岁
1.6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7全部角色都登场
1.8错位的行当
1.9巧猜年龄与口袋里的钱
1.10不肯跳槽
1.11绕开"陷阱",谨防"中计"
1.12巧查星期
1.13趣话香港小学生数学邀请赛
02 几何.图形
2.1神秘的失踪
2.2苦瓜和尚回家记
2.3十二宫填数游戏
2.4形影不离
2.5用复数找宝
2.6炮打色当
03 啊哈!灵机一动
3.1怪题与洞察力
3.2常数立奇功
3.3已经赛过几场了
3.4亲如一家
3.5戏说"混合"
3.6灵机一动
04 概率.运筹.对策
4.1方程求根赌输赢
4.2瓜分赌注
4.3生日的巧合
4.4物以稀为贵
4.5蒙特.霍尔问题
05 幻方
5.1反幻方
5.2颠倒幻方
5.3偏心幻方
5.4象飞马跳,大行其道
5.5素数幻方
5.6六阶幻方之王
5.7加乘混合,内外有别的幻方
5.8幻方会阴盛阳衰吗
06 递推.循环.回归.RMI(关系.映射.反演)
6.1不动点方法
6.2无限递降法
6.3从宝塔说到阴阳数串
6.4从两人合坐一个位子说起
6.5激浊扬清
6.6拐弯抹角与明安图数列
6.7代数胜过补药
6.8心有灵犀一点通
6.9素数高产田
6.10紫砂茶壶的启示
6.11连分数
6.12从斗蟋蟀说开去
07 可除性.有魅力的数.异想天开的除法
7.17的奥秘
7.2一二八与十九路军
7.3不听使唤的
7.4夹心馅子
7.5祸从口出
7.6盛老七的车牌号码
7.7飞檐走壁
7.8上错花轿嫁对郎
7.9鬼神不识
7.10无字天书
7.11充满"禅机"的数字
7.12银河俱乐部里的1/
7.13马尾巴的功能
7.14异想天开的除法
08 迭代.拉平.混沌.分形
8.1大家都拉平
8.2狗抓耗子
8.3混沌与分岔
8.4天龙八部
09 意外惊喜.新发现.新进展
9.1你绝不会想到π在此出现
9.2意外的惊喜
9.3平分秋色
9.4自然数王国里的"稀土元素"集团
9.5在有理数与无理数之间架起一座"天桥"
9.6水仙花数
9.7大师的故事有了续篇
10 大数学.大文化.万物皆数也
10.1名人的生日
10.2数学--美丽的科学
10.3石匠密码
10.4行话数字暗切头
10.5一串数字寄相思
10.6教我如何不想他
10.7桃花源石碑诗
10.8回文等式一担挑
10.9美国人写草书的绝招
10.10含数字的对联
10.11灯谜与数学
10.12完美的英语数词
10.13深水抓大鱼--趣谈数学同英语的联系
10.14数学与建筑

精彩书摘

  01古算题.逻辑.游戏.竞赛
  1.1阶下之囚
  “我真发愁,”监狱看守员说,“警察帕金斯留了个条子说,昨天晚上他逮捕了两个牧师打扮的流氓。但我今早上班时却发现一共有三个牧师打扮的人,现在看来其中有一名是个真正的牧师,他是前来探望两个误入歧途的‘羔羊’的。问题是我现在分不清谁真谁假了。”
  “这有何难?想办法问问他们嘛,”警官建议,“真人不说假话,真正的牧师一定是讲真话的。”
  “你说得倒不错,但我也许正好问到那个骗子呢?帕金斯说过,这家伙是个撒谎老手,从来不讲真话。而那个赌棍则是个见风使舵的角色,他说起话来,时真时假,要看形势对他是否有利而定。”
  警官走到单人牢房前。
  “你是谁?”他问一号牢房里的囚犯。
  “我是赌棍。”其人答道。警官又走到二号牢房前问:
  “一号牢房里关着的那个人是谁?”
  “骗子!”
  警官又问三号牢房里的人:“你说一号牢房里的那人是谁?”
  三号牢房里的人答道:“牧师。”
  警官转身对看守员说:“很明显,你应该释放 ”
  该放谁?
  本题有许多解法,最直截了当的是,相信二号牢房囚犯的回答,他说的是真话,于是所有的说法就都是相容与无矛盾的,答案如下:
  骗子关在一号牢房,
  牧师关在二号牢房,
  赌棍关在三号牢房。
  逻辑趣题总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巴纳德的一本畅销书译出的,原文写得非常诙谐有趣,令人喷饭。多看这类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而且能写出一手漂亮而流利的英语,幽默大师兼英文专家林语堂先生就特别赞赏这种英、汉对照的做法,但为了保持本书前后体例一致与节省篇幅,此处就不刊出英文的原作了。
  1.2悟空拜师
  唐僧收服孙悟空,是他到西天取经路上所干下的第一桩大事。如果没有这位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做他的大徒弟,也许他早就被妖怪们煮熟了当肉吃哩!
  《西游记》里说,猎户刘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恭送唐三藏到了大唐与鞑靼国的边境两界山,正在难舍难分、叮咛拜别之时,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吓得唐僧胆战心惊。
  伯钦道:“这叫的必定是那山脚下石盒中的老猿。”三藏追问:“是什么老猿?”伯钦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皇帝征西,改名两界山。从前曾听到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面压着一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地神监押,教它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看。”走了几里路,果然那石匣之下,有一只猴子露着头,胡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好保你上西天去也!”
  唐僧上前细看,这猴果然浑身仙气,尖嘴缩腮,金睛火眼,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关在这里?压在这里多少年了?”那猴回答:“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只因大闹天宫犯了欺君大罪,被如来佛祖压于此处。前些日子观音菩萨叫我在此等候师父救我脱身,我愿拜您为师,保您到西天取经。至于压我多少年了,只记得早已超过了六百年。”唐僧一听此言,忽然动了好奇心,便追问它压在山下的确切年数。
  那猴儿把眼睛眨巴眨巴,调皮地说:“小徒请师父计算一下:
  那年头呀:说来倒是真巧!此数若用3除,余数为1;用5除时,余数也是1;用7除时,余数偏偏仍旧是1。只要师父掐指一算,这个准确数字就出来了。”
  正好当时伯钦也在跟唐僧学算术,于是唐三藏就先让他来试上一试。伯钦想,这是一个很现成的题目,调皮的猴头可难不倒我哩。不是有一首很有名的“韩信点兵”歌诀吗,它一共有四句: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用它来解决除数为3、5、7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只要用以3除所得的余数去乘70,以5除所得的余数去乘21,以7除所得的余数去乘15,把这三个乘积加起来,所得之和或加上、减去105的整数倍就可以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数。
  于是他写出算式
  1×70+1×21+1×15=106
  106+5×105=106+525=631
  他得意洋洋地向唐僧汇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到此正好是631年。
  谁知唐僧却批评他这种解法很笨拙,只知死套公式,不会灵活运用。他说:“好比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做题目也是这样,能取巧的地方就尽量取巧。否则,要被孙猴子讥笑的。你不去想想,用3、5、7这三个除数去除时,余数统统都是1。非常明显,满足题意的最小自然数就是1。因为,商数统统可以看成是零啊!这样一来,再加上3、5、7的最小公倍数105的整数倍,直到它超过600,答数不是就自动露头了吗?”
  1+105×6=1+630=631
  唐三藏揭去了金字封条,只听得一声山崩地裂之响,悟空得救而出。三藏收了第一个徒弟,取名行者。师徒两人,别了伯钦,走上了西天取经的大路。
  这里值得补充一句的是:唐僧取经是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而王莽篡位的那年是公元8年,两者相减,639-8=631;所以并不是我们有意要改变数据,把题目改得比较容易,而是自然而然的巧合!
  《西游记》由于长期流传,辗转抄写,所以书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些错误。这一桩故事,有些抄本上说是孙猴子被压五百年,但是“真本”《西游记》书上,却明确说的是六百年,所以读者必须考证精确,才不至于以讹传讹。
  1.3金角、银边、草肚皮——关于围棋与数学的趣谈
  围棋界有句口头禅:“金角、银边、草肚皮。”意为首先抢占棋盘角上的位置,那里最容易盘活。其次考虑在棋盘上靠边的部位布阵,那里也容易生根立足。至于棋盘的腹部呢?四面不靠,正是兵家所谓的“四战之地”,很容易被包围吃掉(图1-1)。
  图1-1
  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经研究过棋局,他根据棋盘上每一点都有黑、白、空三种可能,而围棋盘上共有19×19=361点,所以可能产生的不同局势总数共有3361种(实际上应该是3361-1,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361这个数字究竟有多么大呢?用常用对数来估算一下,就可以知道3361>1.72×10172这个数字之大,一般人想象不出。假定全世界的66亿人口不论男女老幼都来下围棋,每人每天下一局,要下完1.72×10172局棋,就得花费1.72×10159年,然而目前推算出来的宇宙年龄也才不过200亿年,即2×1010年。即使从开天辟地的第一天就下围棋,到如今也才下了全部局数的亿亿亿分之一。
  如果再从运筹学的角度来考虑,围棋的变化就更加惊人了。在19×19的棋盘上,下第一子的人可以有361种选择机会,接着的人就只有360种选择机会,依次递减,全部变化将达361×360×359× ×2×1=361!,称为361的阶乘(阶乘指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连乘,记作“n!”)。
  3361与361!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用数学方法可以大致估量出361!>1.43×10768。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每秒可做2500亿次运算,而一年有365×24×60×60=31536000秒,即使动用这种超高速计算机,也需要1.81×10749年。宇宙的年龄与之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了!
  迄今为止,用数学方法对围棋作定性、定量的研究仍很肤浅,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因为,围棋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用“离散数学”的办法加以探讨,至于以“极限”、“无穷小”为基石的微积分之类高等数学统统都用不上。
  由当代三位第一流数学家合编的对策论巨著《稳操胜券》,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一切智力玩具与游戏的获胜原理与最优着法,即便是此书,对有名的围棋也未涉及一字。有人戏言,找出围棋的最优解,似比人类攻克癌症或者在火星和金星上建造永久定居点还要困难得多,这或许不是夸大其词吧!
  1.4路路通
  “四四呈奇”是历史上有名的数学趣题,中、外数学名家们都曾加以研究,其中有英国剑桥大学罗斯鲍尔教授,美国数学科普大师马丁?伽德纳先生,苏联数学家柯尔詹姆斯基,中国数学会第一届理事,扬州中学数学教师陈怀书先生,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著名数学教育家许莼舫先生等。用加、减、乘、除、括号、小数点、循环节、根号、阶乘以及数字的并列等符号,连接四个4,可以组成从1到100以上的各个自然数。
  各位前辈学者的办法各不相同,有繁有简,大异其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以下12个式子,是许莼舫先生的办法
  下面再给出马丁.伽德纳的结果,似乎简单得多,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各有千秋
  当然,伽德纳先生也不是不用复杂解法的。例如,他曾在《科学美国人》数学游戏专栏内, 出过一道怪题:“怎样用四个4来表示113呢?”许多人都被他考住了。能找出正确答案者寥寥无几。
  “解铃还需系铃人”,后来伽德纳先生自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
  ……

前言/序言


穿越思维的迷宫:挑战智慧的边界 在这本《穿越思维的迷宫:挑战智慧的边界》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未知、激发潜能的智力冒险之旅。本书并非一套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一场眼花缭乱的数字游戏,而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窗口,一次次点燃你内心深处对探索与解谜的渴望。我们将抛开陈规,用全新的视角审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谜题、空间构建、概率推理以及抽象思维的魅力。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正准备进入一片充满未知挑战的神秘丛林。这片丛林里,没有捷径,没有现成的地图,只有你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敢于试错的勇气。本书为你准备的,正是这场探险所需的“工具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维挑战,它们或隐晦,或直观,但无一例外都要求你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去破解。 第一站:逻辑的蛛网——严丝合缝的推理 在逻辑的蛛网中,每一个节点都代表一个事实,每一根丝线都象征着一种推理关系。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命题逻辑入手,学习如何准确理解和表达判断,如何运用“与”、“或”、“非”等逻辑联结词构建复杂的陈述。接着,我们会深入到谓词逻辑的世界,理解量词(“所有”、“存在”)如何赋予命题更强大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变量和谓词来描述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本书将挑战你识别和构建各种推理模式的能力。你将学习如何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并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例如,你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三个人,A、B、C,他们分别说了一句话,其中一人说真话,两人说假话。A说:“B在说谎。” B说:“C在说谎。” C说:“A和B都在说谎。” 那么,谁在说真话?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像侦探一样,逐一分析每个人的话语,根据“一人真话,两人假话”的条件,排除矛盾的可能性,最终锁定说真话的人。 我们还将探讨悖论的奥秘,那些看似合理却导出荒谬结论的思维陷阱。例如,“说谎者悖论”——“我正在说谎”。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它就应该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它就应该是真的。这样的悖论不仅挑战我们的直觉,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逻辑的边界和语言的复杂性。通过分析这些悖论,你将培养出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够审视看似无懈可击的论证,发现其潜在的漏洞。 第二站:空间的魔方——重塑你眼中的世界 空间,是我们生存和感知世界的基石。然而,我们对空间的理解远不止于三维的实体。在这片区域,我们将挑战你对形状、结构、位置和运动的直观认知。你将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观察,而是主动地去操纵、重组、变形。 我们将从二维的平面几何游戏开始,比如各种形式的拼图挑战。你可能需要将破碎的图形碎片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或者在给定的网格中绘制出满足特定条件的图形。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考验着你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称性感知以及图形分解与组合的能力。 随后,我们将步入三维的奇妙领域。你是否曾尝试过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个精密的结构?或者想象过将一个折叠的纸张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本书将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立体谜题,锻炼你的三维空间思维。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由12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方体,如何将其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形状完全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立体图形?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你打破固有的空间限制,在脑海中进行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切割。 我们还将探索一些更抽象的空间概念,例如拓扑学。尽管它可能听起来有些学术,但其核心思想——研究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不变的性质——却能启发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思考问题。例如,一个咖啡杯和一个甜甜圈在拓扑学上是等价的,因为它们都可以通过连续变形相互转化。这种看似反直觉的联系,将拓展你对“相似性”和“等价性”的定义,让你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元的视角。 第三站:概率的迷雾——拨开随机的帷幕 概率,是描述不确定性的语言。生活充满了随机性,从抛硬币的结果到股票市场的波动,从抽奖的中奖几率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这片区域,我们将学习如何量化不确定性,如何做出基于概率的最佳决策。 你将接触到基础的概率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我们会从简单的概率问题开始,例如计算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到特定牌的概率,或者连续抛掷硬币出现特定结果的组合。 然而,本书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我们将深入到更复杂的概率场景,例如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想象一下,你参加一场医学检测,结果显示你患有某种疾病。但这个检测并非100%准确,它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那么,基于这个阳性结果,你真正患病的概率是多少?这将引导你理解,新的信息如何修正我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 我们还将探讨一些著名的概率谜题,例如“生日问题”——在一个随机的群体中,有多少人需要聚集在一起,才能使得其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达到50%?这个问题的答案常常超出人们的直觉,它能生动地展现概率的强大力量。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将学会如何理性地评估风险,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四站:抽象的阶梯——攀登思维的高峰 抽象思维,是人类智能的标志之一。它允许我们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捕捉事物的本质,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在这片区域,我们将锻炼你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一般性原则的能力,并运用这些原则去解决更广泛的问题。 你将遇到要求你识别数列规律的挑战。这些数列可能包括简单的算术数列、几何数列,也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递推关系。例如,观察数列1, 1, 2, 3, 5, 8, ... 你能找出它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吗?这需要你敏锐地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联系。 本书还将引导你理解模式识别的重要性。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我们如何快速抓住核心的模式?你可能会被要求分析一系列图像,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或者根据给定的规则,预测下一个图像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能力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甚至日常决策中都至关重要。 我们还将触及一些更高级的抽象概念,例如集合论和图论。集合论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分类和归属,而图论则为我们描绘事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例如,你可以使用图论来分析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或者优化交通网络的路线。这些抽象的数学工具,将为你提供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全新框架。 最终章:智慧的火花——点燃你的无限可能 《穿越思维的迷宫:挑战智慧的边界》并非一本让你被动接受知识的书。它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思维游乐场。在这里,你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你自己思维的探索者和建造者。 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待你发掘的智慧火花。我们鼓励你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带着耐心去尝试,带着勇气去犯错。每一个看似棘手的难题,都是一次提升你思维能力的机会;每一次豁然开朗的顿悟,都将是你智力成长最闪耀的时刻。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挑战,你将不仅能提升你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概率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出一种“思考的乐趣”。你将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而智慧的增长,将为你的人生打开更多扇可能性的大门。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思维探险之旅,去发现那个隐藏在未知中的、更强大的你!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号称“有趣”的数学书太多了,结果大多是名不副实,最后还是落入了一堆艰深晦涩的术语里。但是,这一本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既有足够的深度去触及数学的本质,又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那些历史上的数学难题时,那种对先驱者智慧的敬佩之情。读到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科学发现背后的激情与冲突。这种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结合,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数学读物,更是一部富含哲理的思想史。书中的例题设计也极为巧妙,它们不是为了考察计算能力,而是为了激发思考的火花。每次解开一个小谜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解开一道复杂的代数题要来得纯粹得多。

评分

这本册子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和愉悦的。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音乐会,从轻快的序曲(基础概念引入),到激昂的主旋律(核心理论的阐述),再到令人回味悠长的尾声(数学的哲学思考),每一个乐章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我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从床头搬到了办公桌上,因为其中很多关于逻辑和统计的章节,都能立即应用于解决手头的工作难题。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如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从不吝啬于分享那些“你知道吗?”的趣闻轶事,这些小插曲为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学科增添了人情味。对于那些希望重拾学习兴趣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回归点,它不会让你感到挫败,只会让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什么奇妙的数学规律。这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知识投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数学界的华丽冒险!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枯燥的教科书,反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把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转化成我们可以轻松理解的生活场景。比如,他讲到概率时,会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未知但又合乎逻辑的棋局,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堆砌。我特别喜欢他引入新概念时的那种循序渐进,每一步都像是为你搭建了一座坚实的阶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爬到了新的高度。读完后,我对数学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不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一种探索世界的钥匙。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非常用心,那些精美的图表和幽默的插画,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享受。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数学抱有敬畏或者恐惧的朋友们,它能帮你卸下包袱,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与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科生”,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然而,是这本书,奇迹般地让我对那些曾经的“天敌”产生了兴趣。它没有试图把我变成一个数学家,而是教我如何像一个更聪明、更有条理的人一样去思考。书中的逻辑训练部分,对我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制定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展示了数学思维是如何帮助我们识别谬误、建立清晰的论证链条。文字风格非常活泼,带着一种老派英式幽默的克制与智慧,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比如,作者在解释非欧几何时,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瞬间打通了我多年来对空间感认知上的障碍。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不再把数学看作是一种必须通过的障碍,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提升思维品质的训练,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用最温柔的方式,拆解了数学给人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定价。我是一个已经工作多年的工程师,自认为数学基础还算扎实,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是被作者对细节的打磨和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所震撼。它不像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纂的“数学游记”。作者总能在看似不经意的角落里,抛出一个深刻的见解,引导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熟悉的概念。例如,它对分形几何的介绍,不仅展示了其惊人的美学价值,还深入探讨了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体现,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挑战”,这些挑战并非标准化的习题,而是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去探索和辩论。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你如何提问,而不是仅仅提供答案。

评分

老师让买的书

评分

孩子长大看吧!

评分

买早了,3年级看就差不多了。

评分

还不错,小孩不知道能不能看得懂。

评分

包装的很好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孩子挺喜欢看这本书的。

评分

不错的图书,值得拥有!!!终于买完全套的书了!!!呵呵!!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