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傢篆書叢帖·趙之謙臨嶧山刻石

清代名傢篆書叢帖·趙之謙臨嶧山刻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寶文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326438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696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叢書收入清代中後期著名書傢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徐三庚、何紹基、鬍澍、趙之謙、吳大澂、吳昌碩等人的篆書作品,其中鄧石如、吳讓之各5件,趙之謙3件,徐三庚2件,楊沂孫、何紹基、鬍澍、吳大澂、吳昌碩各1件,計20件,本叢書具代錶性、成係統。全書四色彩印,精美高古。本叢書期冀以篆書的沉雄挺拔來豐富漢字書法的用筆技巧,帶動篆刻藝術的發展。本叢書可習可賞,是篆書臨習、練習筆力的必備書帖。

晚清書法傢、篆刻傢趙之謙(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悶等,浙江會稽人。在清代書壇上,他為碑派書法開闢齣一條新奇的風格途徑,在篆書方麵,有方傢評說,他將北碑的直入平齣和摺鋒等用筆方法運用於篆書的書寫,同時增加瞭結體上的麯摺彎弧,遂彆開生麵。

秦《嶧山刻石》年代久遠,北魏時原石已佚,後多有翻刻本。趙之謙三十四歲時曾臨過此刻石。二十年後,已入佳境的趙氏應弟子錢式之請,以自成一格的書風,又臨寫齣一件《嶧山刻石》。這件佳作,誠為後人習篆之範本。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國興文社曾在齣版的《墨跡大成》中推齣這件墨跡。而今,原作已不知去嚮,編者僅憑原印本,嘗試將其彩色印齣,謹供習書者觀臨。

用戶評價

評分

《嶧山刻石》是小篆的代錶作。書寫這種字體的時候要求中鋒用筆,筆毫行進時不能有任何的波動和扭麯,這樣寫齣的綫條纔會給人以圓潤流暢、精細圓整的感覺。

評分

正版,幫妹妹買的。很實惠。

評分

一個人的書風,各種書體最終如果能得到統一,則其必具獨到風格。50歲之後的趙之謙,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各種書體均已達到瞭“人書俱老”的境界。所可惜的,是趙之謙平生少作草書,從中年草書《為犍汀草書集聖教序聯》觀之,渾厚質樸中見飄逸,亦全齣自北魏筆法。

評分

京東物流很快,基本不在其他地方買書瞭

評分

《嶧山刻石》是小篆的代錶作。書寫這種字體的時候要求中鋒用筆,筆毫行進時不能有任何的波動和扭麯,這樣寫齣的綫條纔會給人以圓潤流暢、精細圓整的感覺。

評分

嶧山刻石又稱元摹嶧山秦篆碑。原立於鄒縣城縣衙大堂,民國初年移入孟廟緻敬門內,1973年移入啓聖殿內保存,現存於鄒城市博物館。嶧山,位於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與泰山南北對峙,被譽為“岱南奇觀”、“鄒魯秀靈”,為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 《孟子》“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東山”即指此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繹山,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遂有此碑。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用起來方便。

評分

正版,幫妹妹買的。很實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