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人生感悟
  • 人生境界
  • 哲学
  • 文化
  • 国学
  • 人生思考
  • 智慧
  • 散文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30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8610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季羡林散文精选集·典藏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5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生活体验,一一为你讲述。


内容简介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终生悔悟;也有人说,人生如梦,只有把想法付诸行动,才会梦想成真。人生究竟是什么?或许对于一百种人,会有一千种说法。本书以季老对人生的感悟为主题,结合作者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为读者解密大师成功的人生密码。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杂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病榻杂记》《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目录

第一辑人生随想
人生/002
再谈人生/004
三论人生/006
人生漫谈/008
生命冥想/013
人生之美/017
禅趣人生/020
人生小品/024
养生无术是有术/029
长寿之道/031
长生不老/033
不完满才是人生/035
缘分与命运/038
论压力/041
爱情/043
当时只道是寻常/049
生活的现实/051
第二辑九十述怀
黄昏/054
老马识途/059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061
我的座右铭 /064
我的怀旧观/066
我的美人观/069
老年四“得”/074
老年十忌/076
八十述怀/093
九十述怀/098
九三述怀/108
九十五岁初度/114
老年谈老/1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123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126
第三辑死的浮想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30
生命的价值/133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137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143
希望在你们身上/150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152
重返哥廷根/156
三个小女孩/164
两个乞丐/171
死的浮想/175
回头看看/177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182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185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188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200
听雨/205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一个幻影/209

精彩书摘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月9日
  ……

前言/序言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 人生,是一场追寻与体悟的旅程,其深度与广度,往往取决于我们所能达到的“境界”。季羡林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怀揣着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与哲思。本书并非枯燥的人生哲学说教,而是以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历、治学感悟,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到解读为脉络,为读者展开一幅幅关于人生境界的生动画卷。 本书不拘泥于某一学说流派,而是从平凡中见不凡,在日常琐事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导你如何“有意义地活着”。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邀请你一同踏上自我探索的道路,在阅读中反思,在体悟中成长。 第一章:宁静致远——寻常日子里的智慧 这一章,我们将跟随季羡林先生的笔触,走进他平和淡泊却又不乏真挚的生活。从童年时期的懵懂,到青年时代的求学,再到中年时代的磨砺,直至晚年的豁达,先生用温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大时代洪流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对“闲”的理解: 很多人视“忙碌”为价值,认为一刻不停地运转才是生活的正轨。然而,季羡林先生却对“闲”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闲”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充盈。是在忙碌间隙,能够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体味生活的美好。他会细致地描述自己如何享受一杯清茶,如何观察窗外的落叶,如何在阅读中沉浸。这种“闲”,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宁静,是内心力量的积蓄,是抵御外在喧嚣的最好屏障。 “平常心”的力量: 人生总有起伏,悲喜交加是常态。然而,如何在顺境中不骄矜,在逆境中不沮丧,是衡量人生境界的重要标尺。季羡林先生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坦然面对成功,不因一时辉煌而迷失自我;他深邃思考苦难,不因短暂失意而放弃希望。他笔下的“平常心”,并非是对现实的麻木,而是一种洞悉世事后的从容,是一种超越功利得失的豁达。这种心境,让他能够更清晰地看见生活的本质,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回归生命的本真: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标签和期望所裹挟,迷失了寻找自己的方向。季羡林先生则鼓励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真,探寻那些最纯粹、最根本的需求。他或许会谈到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真善美的向往,这些都是生命本身所带来的力量。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示范了如何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过一种更符合内心需求的生活。 第二章:学海泛舟——知识与思想的深度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杰出的学者,更是对知识有着永恒好奇心和深刻理解的人。这一章,我们将探讨他如何通过治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以及知识如何成为连接我们与更广阔世界、更深邃思想的桥梁。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季羡林先生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态度和独特的方法。他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治学,而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他可能会谈到如何对待古籍,如何审视资料,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他倡导的“不虚此行”的治学精神,鼓励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既要勤奋努力,又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 跨文化的视野: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学问横跨多个文化领域。他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并从中汲取智慧。他会分享他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跨越语言、地域和时代的障碍,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明。这种跨文化视野,不仅拓展了他的学术疆域,更使他的人生境界变得更加辽阔和包容。他会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不同文化如何相互启迪,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知识与人生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知识只是工具,是获取成功的手段。然而,季羡林先生却将知识视为一种滋养生命、提升境界的力量。他认为,真正的知识,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理解更深刻的道理。他会讲述他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以及知识如何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他鼓励读者,将学习视为一种终身的事业,在不断学习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第三章:胸怀世界——大爱与责任的担当 在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中,个人与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有着博大胸怀和深厚责任感的人。这一章,我们将深入理解他如何将个人价值融入集体,如何以大爱之心关怀世界。 对故土的热爱与情怀: 无论身在何处,季羡林先生始终心系祖国。他会深情地描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祖国发展的期盼。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及如何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他讲述的不仅仅是个人对故土的感情,更是他对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深切关注。 超越民族与国家的边界: 季羡林先生的胸怀,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族。他对人类的普遍价值,对世界和平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会分享他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看法,对不同国家人民的尊重与理解。他的大爱,是建立在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之上,是希望通过知识和理解,消弭隔阂,促进和谐。 “做有用的人”的意义: 季羡林先生并非追求个人的享乐,而是强调“做有用的人”。这里的“有用”,并非仅仅指物质上的贡献,更包含精神上的启迪和文化上的传承。他会讲述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用自己的学识和品格,去影响和帮助他人。他鼓励读者,找到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方式,无论大小,都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升华。 第四章:心无挂碍——平和与超脱的智慧 人生的烦恼,往往源于内心的执着与挂碍。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烦恼、达到内心平和与超脱的智慧。 如何面对生死: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但许多人对此却充满恐惧与不舍。季羡林先生会对生死有着超然的看法。他或许会引用古人的智慧,或以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来解读生死。他不会回避死亡,而是将其视为生命过程的一部分,鼓励读者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放下得失,拥抱当下: 许多人的痛苦,来自于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季羡林先生会引导我们如何放下不必要的执着,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他或许会讲述他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但不会沉溺其中;如何对未来充满希望,但不会过分担忧。他强调的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时刻,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知足常乐”的真谛: “知足常乐”并非简单地放弃追求,而是懂得适可而止,感恩所得。季羡林先生会分享他如何理解“知足”。这种知足,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一个人不再被永无止境的欲望所驱使,他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一位智者,用他真诚的经历和深刻的体悟,为我们指引着通往更高人生境界的道路。阅读本书,如同与一位长者促膝而谈,您将从中获得启迪,学会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不凡的智慧;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思想的深度;在人生的大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责任;在心无挂碍处,感受那份平和与超脱。本书将引导您思考:究竟何为真正的人生?我们又将如何抵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生的种种复杂与单纯。季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华丽,却极其有力,能够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对“孤独”的探讨,让我感触颇深。他认为孤独并不可怕,甚至是一种宝贵的体验,它能让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成长。在充斥着社交媒体和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害怕孤独,而季老先生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与孤独为伴,并且从中汲取力量。他对于“变化”的态度,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接受生命中的不断变化,并从中找到生命的流动之美。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更像是一种随性的散文,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更加包容,也更加平和,仿佛学会了一种更加从容的生活哲学,不再为眼前的得失而烦恼,而是更关注于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评分

读完《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季老先生以他温润如玉的笔触,将那些深邃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与你促膝长谈,分享他的人生经验。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切片,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风景。我从中看到了他对于学术的执着,对于家庭的眷恋,对于故土的深情,以及他对世界万物的平等关怀。他写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实”,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评价标准所裹挟,而季老先生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他所倡导的“无所谓”的境界,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看透事物本质后的豁达和淡然,这是一种多么高的智慧啊!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颗淡泊名利、安之若素的心境,也渴望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平和。

评分

这本《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给我带来了太多触动。我一直认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有平坦的通途,也有崎岖的山路,而季老的文字,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他用一种极其朴素却又深刻的语言,剖析了人生中的种种际遇,从童年的懵懂,到青年的迷茫,再到中年的担当,最后走向老年的豁达。书中那些关于“自知之明”、“得失之间”、“知足常乐”的论述,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源于他几十年的人生体悟,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我尤其喜欢他对“境界”的阐释,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哲理,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万物的尊重,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读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选择,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每一次放下书本,都感觉自己内心更加宁静,也更加坚定。

评分

《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这本书,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品时或许觉得平淡,但越品越能咂摸出其中的甘醇与回味。季老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他关于“知足”的论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似乎总是不知足,总是追求更多,而季老先生却告诉我们,知足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顺其自然”,什么叫做“平常心”。书中对“失败”的看法,也让我耳目一新,他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季羡林,他并非完美无瑕,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韧性。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在于如何用一种更豁达、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它鼓励我不要害怕挫折,要学会感恩,要珍惜当下。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沉下心来,静静思考的书。《季羡林谈人生:人生的境界》并没有给我那种醍醐灌顶的冲击,而是像涓涓细流,慢慢渗透进我的心田。季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他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常常会在某个瞬间,因为一段话而停下来,反复咀嚼,然后若有所思。比如他对“烦恼”的理解,他认为很多烦恼都是自寻的,如果我们能够放宽心,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豁达的态度,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普遍缺乏的。书中的语言结构,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他善于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道理,而且很少使用生僻的词汇,这使得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高。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他的话语,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内心的浮躁,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还没拆,习惯性好评!跟其他书一起买的

评分

实习结束买来送给指导老师的礼物,老师表现的很喜欢的样子,哈哈。教育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季老先生一生躬耕教育,值得敬佩,也是未来教师学习的典范。指导老师只显示三天pyq,图片我也没拍,季老镇楼。

评分

大师作品,买来偶尔看看还不错吧

评分

京东当天到我家!每本书还塑料袋封的……太感动!

评分

京东自营的东西买的还是放心一些,有的旗舰店也还可以,但是有些店就实在不敢恭维,东西收到一定要用了才知道其好坏,所以还是蛮认同自营的,自营的价格会贵一点,但是东西好呀,经常搞活动价格也就差不多了,还是会继续支持的,希望能给像我们这样的忠粉一定的优惠?

评分

这是季羡林先生对许多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一代国学大师对中西方文学的比较之后所得出的观点。

评分

人生的境界,在宁静,在沉吟,在甘于寂寞!

评分

很喜欢的一段话: 一个男人的勇气,不在于他是否有恐惧,一个胆大包天,却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男人,就不配做一个男人。所以,男人的勇气是责任!对朋友、亲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也无法放弃的责任,当一个男人承担起这些责任面对恐惧而不放弃的时候,那就是勇士,拥有真正勇气的战士!

评分

买了几本,慢慢看,不看书会越来越浮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