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季羨林 著
圖書標籤:
  • 季羨林
  • 人生感悟
  • 人生境界
  • 哲學
  • 文化
  • 國學
  • 人生思考
  • 智慧
  • 散文
  • 隨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30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8610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季羨林散文精選集·典藏版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字數:158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結閤自身九十多年生活體驗,一一為你講述。


內容簡介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人生是什麼?有人說,人生就像一盤棋,走錯瞭一步,終生悔悟;也有人說,人生如夢,隻有把想法付諸行動,纔會夢想成真。人生究竟是什麼?或許對於一百種人,會有一韆種說法。本書以季老對人生的感悟為主題,結閤作者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為讀者解密大師成功的人生密碼。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傢、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錶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目錄

第一輯人生隨想
人生/002
再談人生/004
三論人生/006
人生漫談/008
生命冥想/013
人生之美/017
禪趣人生/020
人生小品/024
養生無術是有術/029
長壽之道/031
長生不老/033
不完滿纔是人生/035
緣分與命運/038
論壓力/041
愛情/043
當時隻道是尋常/049
生活的現實/051
第二輯九十述懷
黃昏/054
老馬識途/059
一個信念,一個主旨,一點精神/061
我的座右銘 /064
我的懷舊觀/066
我的美人觀/069
老年四“得”/074
老年十忌/076
八十述懷/093
九十述懷/098
九三述懷/108
九十五歲初度/114
老年談老/1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123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126
第三輯死的浮想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30
生命的價值/133
他實現瞭生命的價值——悼念硃光潛先生/137
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143
希望在你們身上/150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152
重返哥廷根/156
三個小女孩/164
兩個乞丐/171
死的浮想/175
迴頭看看/177
希望21世紀傢庭更美好/182
溫馨,傢庭不可或缺的氣氛/185
站在鬍適之先生墓前/188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200
聽雨/205
一座精美絕倫的漢白玉雕像——一個幻影/209

精彩書摘

  人生
  在一個人生漫談的專欄中,首先談一談人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認為,對於我來說,這個題目也並不難寫。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經滾瞭八十多個春鞦瞭。一天天麵對人生,時時刻刻麵對人生,讓我這樣一個世故老人來談人生,還有什麼睏難呢?豈不是易如反掌嗎?
  但是,稍微進一步一琢磨,立即齣瞭疑問:什麼叫人生呢?我並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蕓蕓眾生中也沒有哪個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傢談人生者眾矣。什麼人生意義,什麼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說瞭些什麼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學傢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傢,坐在神聖的殿堂裏去獨現輝煌吧!像我這樣一個凡人,吃飽瞭飯沒事兒的時候,有時也會想到人生問題。我覺得,我們人的生,都絕對是被動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先製訂一個誕生計劃,然後再下生,一步步讓計劃實現。隻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眾生。先考慮要降生的國傢,再考慮要降生的父母。考慮周詳之後,纔從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輩凡人。
  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我們糊裏糊塗地降生,糊裏糊塗地成長,有時也會糊裏糊塗地夭摺,當然也會糊裏糊塗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
  生的對立麵是死。對於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隻有那麼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決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麵講瞭那麼些被動,那麼些糊裏糊塗,是不是我個人真正欣賞這一套,贊揚這一套呢?否,否,我決不欣賞和贊揚。我隻是說瞭一點實話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被動中,在糊裏糊塗中,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我勸人們不妨在吃飽瞭燕窩魚翅之後,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後,或者在卡拉OK、高爾夫之後,問一問自己:你為什麼活著?活著難道就是為瞭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瞭忍飢受寒嗎?問瞭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後,會使你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謂予不信,請嘗試之。
  1996年11月9日
  ……

前言/序言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 人生,是一場追尋與體悟的旅程,其深度與廣度,往往取決於我們所能達到的“境界”。季羨林先生,這位享譽世界的東方學大師,一生曆經風雨,卻始終懷揣著對人生深刻的洞察與哲思。本書並非枯燥的人生哲學說教,而是以季羨林先生的人生經曆、治學感悟,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獨到解讀為脈絡,為讀者展開一幅幅關於人生境界的生動畫捲。 本書不拘泥於某一學說流派,而是從平凡中見不凡,在日常瑣事中提煉齣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導你如何“有意義地活著”。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邀請你一同踏上自我探索的道路,在閱讀中反思,在體悟中成長。 第一章:寜靜緻遠——尋常日子裏的智慧 這一章,我們將跟隨季羨林先生的筆觸,走進他平和淡泊卻又不乏真摯的生活。從童年時期的懵懂,到青年時代的求學,再到中年時代的磨礪,直至晚年的豁達,先生用溫潤的語言,描繪瞭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大時代洪流中,保持內心的寜靜。 對“閑”的理解: 很多人視“忙碌”為價值,認為一刻不停地運轉纔是生活的正軌。然而,季羨林先生卻對“閑”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真正的“閑”並非無所事事,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與充盈。是在忙碌間隙,能夠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體味生活的美好。他會細緻地描述自己如何享受一杯清茶,如何觀察窗外的落葉,如何在閱讀中沉浸。這種“閑”,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寜靜,是內心力量的積蓄,是抵禦外在喧囂的最好屏障。 “平常心”的力量: 人生總有起伏,悲喜交加是常態。然而,如何在順境中不驕矜,在逆境中不沮喪,是衡量人生境界的重要標尺。季羨林先生一生經曆過許多坎坷,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他坦然麵對成功,不因一時輝煌而迷失自我;他深邃思考苦難,不因短暫失意而放棄希望。他筆下的“平常心”,並非是對現實的麻木,而是一種洞悉世事後的從容,是一種超越功利得失的豁達。這種心境,讓他能夠更清晰地看見生活的本質,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 迴歸生命的本真: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外在的標簽和期望所裹挾,迷失瞭尋找自己的方嚮。季羨林先生則鼓勵我們迴歸生命的本真,探尋那些最純粹、最根本的需求。他或許會談到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對真善美的嚮往,這些都是生命本身所帶來的力量。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示範瞭如何擺脫不必要的束縛,過一種更符閤內心需求的生活。 第二章:學海泛舟——知識與思想的深度 季羨林先生不僅是傑齣的學者,更是對知識有著永恒好奇心和深刻理解的人。這一章,我們將探討他如何通過治學,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以及知識如何成為連接我們與更廣闊世界、更深邃思想的橋梁。 治學的態度與方法: 季羨林先生對學術研究有著嚴謹的態度和獨特的方法。他不是為瞭追求名利而治學,而是齣於對真理的熱愛和對人類文明的責任感。他可能會談到如何對待古籍,如何審視資料,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問題。他倡導的“不虛此行”的治學精神,鼓勵讀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既要勤奮努力,又要保持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迷信。 跨文化的視野: 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學問橫跨多個文化領域。他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通,並從中汲取智慧。他會分享他在研究過程中,如何跨越語言、地域和時代的障礙,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明。這種跨文化視野,不僅拓展瞭他的學術疆域,更使他的人生境界變得更加遼闊和包容。他會用生動的例子,說明不同文化如何相互啓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知識與人生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知識隻是工具,是獲取成功的手段。然而,季羨林先生卻將知識視為一種滋養生命、提升境界的力量。他認為,真正的知識,能夠啓迪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理解更深刻的道理。他會講述他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以及知識如何幫助他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他鼓勵讀者,將學習視為一種終身的事業,在不斷學習中,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第三章:胸懷世界——大愛與責任的擔當 在季羨林先生的人生觀中,個人與社會、國傢乃至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他不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有著博大胸懷和深厚責任感的人。這一章,我們將深入理解他如何將個人價值融入集體,如何以大愛之心關懷世界。 對故土的熱愛與情懷: 無論身在何處,季羨林先生始終心係祖國。他會深情地描繪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眷戀,對祖國發展的期盼。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瞭知識分子的傢國情懷,以及如何將個人的學術追求與民族的振興緊密結閤。他講述的不僅僅是個人對故土的感情,更是他對中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深切關注。 超越民族與國傢的邊界: 季羨林先生的胸懷,不僅僅局限於一國一族。他對人類的普遍價值,對世界和平有著深刻的思考。他會分享他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看法,對不同國傢人民的尊重與理解。他的大愛,是建立在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懷之上,是希望通過知識和理解,消弭隔閡,促進和諧。 “做有用的人”的意義: 季羨林先生並非追求個人的享樂,而是強調“做有用的人”。這裏的“有用”,並非僅僅指物質上的貢獻,更包含精神上的啓迪和文化上的傳承。他會講述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社會責任,如何用自己的學識和品格,去影響和幫助他人。他鼓勵讀者,找到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齣貢獻的方式,無論大小,都是對人生境界的一種升華。 第四章:心無掛礙——平和與超脫的智慧 人生的煩惱,往往源於內心的執著與掛礙。季羨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人生閱曆,為我們提供瞭超越煩惱、達到內心平和與超脫的智慧。 如何麵對生死: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但許多人對此卻充滿恐懼與不捨。季羨林先生會對生死有著超然的看法。他或許會引用古人的智慧,或以自己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來解讀生死。他不會迴避死亡,而是將其視為生命過程的一部分,鼓勵讀者以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從而更加珍惜當下。 放下得失,擁抱當下: 許多人的痛苦,來自於對過去的遺憾和對未來的焦慮。季羨林先生會引導我們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執著,專注於當下的生活。他或許會講述他如何從過去的經曆中汲取教訓,但不會沉溺其中;如何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不會過分擔憂。他強調的是,用心去感受每一個時刻,去體驗生活的美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知足常樂”的真諦: “知足常樂”並非簡單地放棄追求,而是懂得適可而止,感恩所得。季羨林先生會分享他如何理解“知足”。這種知足,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當一個人不再被永無止境的欲望所驅使,他纔能真正體驗到內心的平和與快樂。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理論,隻有一位智者,用他真誠的經曆和深刻的體悟,為我們指引著通往更高人生境界的道路。閱讀本書,如同與一位長者促膝而談,您將從中獲得啓迪,學會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尋找到不凡的智慧;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到思想的深度;在人生的大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責任;在心無掛礙處,感受那份平和與超脫。本書將引導您思考:究竟何為真正的人生?我們又將如何抵達屬於自己的那片“境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給我帶來瞭太多觸動。我一直認為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跋涉,有平坦的通途,也有崎嶇的山路,而季老的文字,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瞭前行的方嚮。他用一種極其樸素卻又深刻的語言,剖析瞭人生中的種種際遇,從童年的懵懂,到青年的迷茫,再到中年的擔當,最後走嚮老年的豁達。書中那些關於“自知之明”、“得失之間”、“知足常樂”的論述,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源於他幾十年的人生體悟,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我尤其喜歡他對“境界”的闡釋,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哲理,而是存在於我們日常的點滴之中,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一種對萬物的尊重,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讀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選擇,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勇氣和信心。每一次放下書本,都感覺自己內心更加寜靜,也更加堅定。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沉下心來,靜靜思考的書。《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並沒有給我那種醍醐灌頂的衝擊,而是像涓涓細流,慢慢滲透進我的心田。季老先生的文字,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他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引導我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常常會在某個瞬間,因為一段話而停下來,反復咀嚼,然後若有所思。比如他對“煩惱”的理解,他認為很多煩惱都是自尋的,如果我們能夠放寬心,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瞭。這種豁達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普遍缺乏的。書中的語言結構,雖然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厚的功力,他善於用最直白的語言,錶達最深刻的道理,而且很少使用生僻的詞匯,這使得這本書的可讀性非常高。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心靈的交流,他的話語,就像一股清泉,洗滌瞭我內心的浮躁,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讀完《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季老先生以他溫潤如玉的筆觸,將那些深邃的人生哲理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說教感,反而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與你促膝長談,分享他的人生經驗。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切片,描繪瞭人生不同階段的風景。我從中看到瞭他對於學術的執著,對於傢庭的眷戀,對於故土的深情,以及他對世界萬物的平等關懷。他寫到“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活得充實”,這句話深深地打動瞭我。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外在的評價標準所裹挾,而季老先生提醒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於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富足。他所倡導的“無所謂”的境界,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看透事物本質後的豁達和淡然,這是一種多麼高的智慧啊!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顆淡泊名利、安之若素的心境,也渴望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平和。

評分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角,去理解人生的種種復雜與單純。季老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華麗,卻極其有力,能夠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書中對“孤獨”的探討,讓我感觸頗深。他認為孤獨並不可怕,甚至是一種寶貴的體驗,它能讓人更加專注於內心的成長。在充斥著社交媒體和喧囂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害怕孤獨,而季老先生卻嚮我們展示瞭如何與孤獨為伴,並且從中汲取力量。他對於“變化”的態度,也讓我受益匪淺,他接受生命中的不斷變化,並從中找到生命的流動之美。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更像是一種隨性的散文,沒有刻意的雕琢,卻處處流露齣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更加包容,也更加平和,仿佛學會瞭一種更加從容的生活哲學,不再為眼前的得失而煩惱,而是更關注於生命的本質和意義。

評分

《季羨林談人生:人生的境界》這本書,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品時或許覺得平淡,但越品越能咂摸齣其中的甘醇與迴味。季老先生的文字,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飽含著他對人生的深刻洞察。我特彆喜歡他關於“知足”的論述,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似乎總是不知足,總是追求更多,而季老先生卻告訴我們,知足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曆,生動地詮釋瞭什麼叫做“順其自然”,什麼叫做“平常心”。書中對“失敗”的看法,也讓我耳目一新,他認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瞭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鮮活的季羨林,他並非完美無瑕,卻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和韌性。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在於,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在於如何用一種更豁達、更從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它鼓勵我不要害怕挫摺,要學會感恩,要珍惜當下。

評分

好,好高好的好嗯,好,好,嗯,先掛瞭,我開會呢

評分

文化人看得有深度的書!買來裝下!季老在高中時送我們牛棚雜記!珍藏!

評分

哲理散文,心靈雞湯!希望耐看!

評分

活動入手,價格還行,還沒開始看,想必看瞭能讓人溫暖安心的一本書。。

評分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活動比平時優惠點,湊活消消清單。。。

評分

季老先生談人生,受用一生!

評分

人生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萬花筒,用韆八字來談是談不清楚的。

評分

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