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森·马登(Orison Marden,1848—1924),现代成功学奠基人,20世纪较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被誉为“美国个人奋斗精神的代言人”。他创办的《成功》杂志,在美国无人不晓,它通过创造性地传播成功学,改变了无数美国人的命运。他的著作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跨越了40多个国家,被译成35种语言,以其积极的生活哲学,激励和鼓舞了无数年轻人奋发向上,不断改变自我,以获取幸福的人生。
《一生的资本》是奥里森·马登成功学系列作品中较重要的一本,为其倾尽心力所著。在这本书中,马登用他的个人经历以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告诉所有正在拼搏的年轻人:人生的资本并不是一开始就握在手里的,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只有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拼搏,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本书根据读者的需求,对《一生的资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将马登其他成功学系列作品中较精华的智慧融入其中,希望更有助于读者了解其财富思想,从中获益。
奇迹是可以创造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你拥有了一生的资本。
奥里森·马登博士(1848-1924年),他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较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成功学之父。他的一生,是追求财富、成功和自我完善的历程,也是将所思所得凝聚成文字、造福他人的历程。他的作品是美国崛起时期无数人实现“美国梦”的催化剂。马登去世后,上千个家庭给子女起名为“马登”,以表达对这位奋斗者的崇敬和对子女的期望。
前言
第一章 成功从梦想出发
1.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2.希望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3.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梦
4.别把贫穷当作理所当然的宿命
5.人生总要“逼自己”一下
6.哪怕是只菜鸟,也要有鹰的梦想
第二章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1.善于利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
2.学习是人一生的主题和事业
3.年轻时撒播成功的种子
4.训练决定你的专业度
5.在工作中锻造技能资本
6.“不满足”是追求进步的正能量
7.放弃原地踏步,出发,才能到达
8.做足准备,为未来储备能量
第三章 健康提升成功指数
1.心的充盈来自身的强健
2.对自己要狠,并不是不要健康
3.体力和精力是成功的奠基石
4.像运动员那样聚焦体力、精力和智力
5.不懂得休息,就是浪费生命
6.休假何尝不是一种投资
第四章 高尚品格成就高尚命运
1.拥有磁石般吸引别人的魅力
2.正直是成功的靠山
3.欺骗别人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4.别让信誉打折,哪怕一次
5.善良的纪念碑
6.不要将成功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之上
7.成功需要持续的忍耐力
第五章 交际力定位事业宽度
1.多与优秀的人交往
2.态度比才能更重要
3.会说话的人赢面更高
4.别把时间浪费在寒暄上
5.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灵
6.机智是一种智慧的资本
7.人生要交几个真正的朋友
8.人际交往中别做“含羞草”
9.抛却恶习,减少负能量特质
第六章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1.成功者的共同点
2.所有伟大的奇迹都只是信心的力量
3.“灵魂的一切作为都源自期待”
4.模仿者不能创造一流的人生
5.抛开依赖心理,独立自强
6.即使身陷困境,心也要飞翔
7.判断要准,决断要狠
第七章 正向信念滋养成功
1.别小看自己出生的环境
2.曾经的贫寒也许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3.今天的苦难意味着明日的硕果
4.在奋斗的路上,机会永在
5.放眼未来,不念失败的过去
6.不要轻易换跑道
7.万事万物惟“坚韧”二字不摧
8.因为淡定,所以从容
9.清理心灵上的尘埃
10.不要在情绪低落时做任何决定
第八章 觉醒未知的潜能
1.你的强大无法想象
2.挣脱束缚,成功人生不设限
3.在重压下引爆体内的多种潜能
4.在绝境中开发、放开自身内在潜力
第九章 做精神强大的自己
1.内心的朋友和敌人
2.让坏情绪一扫光
3.缺陷并不可怕
4.烦恼即菩提,想开就好
5.恐惧是心灵最大的敌人
6.迟疑不决不如先迈出一小步
7.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
8.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9.只要想到,就要做到
第十章 下一个成功者或许就是你
1.一生只做一件事
2.选择与兴趣、人生目标一致的工作
3.如果走错路,请谨慎选择第二人生
4.不要从事那些折损人格的工作
5.为自己积累职业资本
6.与工资相比,成长更为重要
7.把自己培养成“抢手货”
8.工作态度决定工作结果
9.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晋升
10.粗心、拖延会消磨竞争力
11.别让敷衍成为一种习惯
12.尽最大的努力追求卓越
13.创业不是儿戏
14.尽量避开债务的旋涡
15.你无法只靠自己获得成功
16.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第十一章 就怕今天是明天,所以要珍惜
1.储蓄金钱,就是储蓄未来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3.节俭也要有智慧
4.成功的人生要和时间赛跑
5.时间的价值体现在如何使用上
6.人生不能重来,珍惜今天
哪怕是只菜鸟,也要有鹰的梦想
年轻人一定要铭记一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职位,一定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得来的。如果你对自己充满信心,确定自己能胜任一份工作,并能从中获得工作的乐趣,最终有所成就,那你就要打起精神来,别怕受苦受累,别总想着要升职,要脚踏实地付出行动。对自己要像裁判对待参赛选手一样,绝不能有丝毫放松,经过一番严格的培训,让自己与自己的理想职位达到完美的契合。如此,你才能走向成功。
……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亲自将马登的部分作品译成中文,集结为《成功之路》,在国内出版。在前言中,林语堂写道:“对于时代青年所体验到的烦闷、消极等滋味,译者未曾错过。自读马氏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生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妖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谨将此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中获得(与我)同样的兴奋与影响。”
奥里森·马登(1848—1924年),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与大部分成功学家不同,马登首先是一个奋斗者,其次才是一个传道者。他的一生艰苦、曲折而卓绝。马登去世后,上千个美国家庭给子女起名为“马登”,以表达对这位奋斗者的敬仰和对子女的期望。
马登出身贫寒,3岁丧母,7岁时父亲也去世了,他只好去做童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却吃不到一顿饱饭,还要遭受责骂和鞭打。这样的困境持续了7年,看不到任何希望。14岁那年,马登决心有所突破,于是勇敢出逃。他在一家锯木场找到了工作,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读书。书籍向马登展示出一个他从未想过的新天地,也改变了他看待生活的角度。他终于意识到,很多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并不遥远;即使像自己一样的穷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摆脱困境,获得财富和成功……
马登走出深山老林,磕磕绊绊地接受了教育。23岁时,马登终于走进大学校门。仅仅用了9年时间,他就拿到了如下学位:波士顿大学学士、奥拉托利会学士、波士顿大学硕士、哈佛医学院博士。
学业上的成功,对于马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四十岁前后,马登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多家旅店的大亨,进入了美国社会的最上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世纪末,经济萧条席卷美国,倒闭潮以及失业潮引起多次骚乱和暴动,1893年,马登的两个主要旅馆在暴动中被付之一炬。顷刻间,马登就从大富豪变成了穷光蛋。他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开始了成功学创作。
四十多年的奋斗生涯,马登既经历过暗无天日的磨难,也品尝过突破困境的喜悦;曾站在财富的最高处,也曾被抛到债务缠身的谷底。现在的马登,更加了解财富与成功的奥秘。1894年,46岁的马登出版了处女作《伟大的励志书》,获得巨大成功,第一年就再版11次。之后,他又相继推出《一生的资本》等多部作品,每一部都带来强烈反响。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利评价道:“马登的书,对于有抱负的年轻读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马登所倡导的成功原则,改变了世界各地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命运,使他们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马登的书更值得推荐给每一个美国的年轻人。”
马登再次拥有了巨额财富。1897年,他创办《成功》杂志,此后十多年,这本杂志对美国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1911年,杂志因为诸多原因而倒闭,马登再次债务缠身。7年后,马登东山再起,《新成功》杂志创刊,即使在马登去世之后,这本杂志仍然非常活跃。
作为成功学家,马登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45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资本》。本书格调高雅,内容务实,文风随意而亲切,凝聚着作者真切的生命感悟。马登对于成功的认识,是非常扎实的,这得益于他的非凡阅历。成功学中的一些似乎对立的因素,经他的体悟和思考而统一起来:主观愿望与实际能力,功利心与品质,欲望与克制,手段与修养,率真与世故,等等。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基本上涵盖了成功所需的各种要素。
我们这个译本,内容上严格遵照英文原文。为了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有些地方调整了先后顺序。翻译过程中,也参照了马登的其他著作,以确保译文的准确。
这本书我前段时间刚看完,当时买的时候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一生的资本”这几个字很有分量,总觉得能讲点关于人生积累、财富增长,或者是在漫长人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东西。拿到书翻开,一开始确实是冲着这个感觉去的,读着读着,发现它并没有那种直接告诉你“如何快速致富”或者“掌握人生密码”的套路。相反,它更像是在娓娓道来,通过一些故事、一些观察,一点点地渗透进你的脑海里。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一些人生节点时的那种细腻,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性,而是更多地聚焦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日后回想起来,才发现是多么关键的选择和积累。有时候,我会在通勤的路上、午休的时间,或者睡前,随手翻几页,然后陷入沉思。它没有给我什么惊世骇俗的“秘籍”,但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些思考的种子,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决定,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一条未知的路上,突然有人递给你一张地图,虽然这张地图可能并不描绘出终点的具体景象,但至少让你对前方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可能的方向。它不是那种读完立刻就能让你“升华”的书,但它一定会让你在读完之后,对“资本”这个词,对“一生”这两个字,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大概是想着读读看,消磨点时间。谁知道,读着读着,居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它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看了就懂,做了就能成”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或者说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审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然后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关于人生积累的宏大叙事。我尤其欣赏它在描绘人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人性的复杂与真实。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在不同境遇下,不同选择下的人物。这种多元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它没有给我提供“秘籍”或者“捷径”,但它让我开始反思,我过去的一些认知是否过于片面,我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开始用一种更长远、更包容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这本书没有给我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我相信,它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生根发芽,让我对“一生的资本”这个概念,有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解。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只是觉得书名很有吸引力,想看看它到底能讲述些什么关于“一生的资本”。读完之后,我只能说,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资本”局限于狭义的金钱或者物质层面,而是将其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包括精神、情感、知识、人脉等等。作者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这些无形的财富。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一些人物经历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觉得自己“明白了”的书,它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引导你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然后将它们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什么“成功秘诀”,但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以及那些我曾经忽视或者低估的东西。它就像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醇与回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开始是被“一生的资本”这个书名所吸引,觉得它一定能讲出一些关于人生积累、价值实现的重要道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那种直白的“干货”分享,而是通过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去探讨个体与时代、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对人性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他没有去描绘那些遥不可及的“成功学”,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在平凡日子里的成长与积累。我尤其欣赏它在叙事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深邃。它不像很多书那样,试图一次性告诉你所有的事情,而是留给你思考的空间,让你在阅读之后,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什么“快速致富”的捷径,但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一生的资本”,又该如何去积累和守护它们。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切入点真的与众不同。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理财、投资、职业规划之类的干货,毕竟“资本”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然而,当我深入其中后,才发现作者似乎对“资本”的定义有着更为广阔的理解。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赤裸裸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探讨个体在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积累、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在讲述一些人物经历时,没有过度渲染他们的辉煌,反而更多地关注了他们在平凡日子里的坚持,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成长。这种写法,让我感到非常真实,也更有代入感。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段落时,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甚至是我自己。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除了金钱和物质,到底还有哪些东西,能够被称为我们“一生”的宝贵资本。是知识?是经验?是人脉?还是那些塑造了我们性格的品质?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它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定义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引导性的阅读体验,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也更有意义。
评分现在每天上下班和闲暇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看,还不错。
评分。。。。。。。。。。。。。。。。
评分挺好的
评分成功学之父马登先生之书!
评分接近一个月的物流,太让人崩溃了,京东客服形同虚设,而且系统居然默认我收到货了,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非常失望
评分东西昨天晚上拍的今天就到了,京东的书买了好多了,都很好,好评!
评分好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买。。。。
评分不错不错,送人自看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