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裏森·馬登(Orison Marden,1848—1924),現代成功學奠基人,20世紀較偉大的成功勵誌導師,被譽為“美國個人奮鬥精神的代言人”。他創辦的《成功》雜誌,在美國無人不曉,它通過創造性地傳播成功學,改變瞭無數美國人的命運。他的著作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跨越瞭40多個國傢,被譯成35種語言,以其積極的生活哲學,激勵和鼓舞瞭無數年輕人奮發嚮上,不斷改變自我,以獲取幸福的人生。
《一生的資本》是奧裏森·馬登成功學係列作品中較重要的一本,為其傾盡心力所著。在這本書中,馬登用他的個人經曆以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告訴所有正在拼搏的年輕人:人生的資本並不是一開始就握在手裏的,它需要我們為之付齣不懈的努力。隻有不屈服於命運,敢於拼搏,纔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本書根據讀者的需求,對《一生的資本》進行瞭係統的整理和匯編,將馬登其他成功學係列作品中較精華的智慧融入其中,希望更有助於讀者瞭解其財富思想,從中獲益。
奇跡是可以創造的,成功是可以復製的,隻要你擁有瞭一生的資本。
奧裏森·馬登博士(1848-1924年),他被公認為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較偉大的成功勵誌導師,成功學之父。他的一生,是追求財富、成功和自我完善的曆程,也是將所思所得凝聚成文字、造福他人的曆程。他的作品是美國崛起時期無數人實現“美國夢”的催化劑。馬登去世後,上韆個傢庭給子女起名為“馬登”,以錶達對這位奮鬥者的崇敬和對子女的期望。
前言
第一章 成功從夢想齣發
1.夢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2.希望擁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3.敢於做彆人沒做過的夢
4.彆把貧窮當作理所當然的宿命
5.人生總要“逼自己”一下
6.哪怕是隻菜鳥,也要有鷹的夢想
第二章 學習力就是競爭力
1.善於利用時間碎片和“死時間”
2.學習是人一生的主題和事業
3.年輕時撒播成功的種子
4.訓練決定你的專業度
5.在工作中鍛造技能資本
6.“不滿足”是追求進步的正能量
7.放棄原地踏步,齣發,纔能到達
8.做足準備,為未來儲備能量
第三章 健康提升成功指數
1.心的充盈來自身的強健
2.對自己要狠,並不是不要健康
3.體力和精力是成功的奠基石
4.像運動員那樣聚焦體力、精力和智力
5.不懂得休息,就是浪費生命
6.休假何嘗不是一種投資
第四章 高尚品格成就高尚命運
1.擁有磁石般吸引彆人的魅力
2.正直是成功的靠山
3.欺騙彆人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4.彆讓信譽打摺,哪怕一次
5.善良的紀念碑
6.不要將成功建立在損害彆人利益之上
7.成功需要持續的忍耐力
第五章 交際力定位事業寬度
1.多與優秀的人交往
2.態度比纔能更重要
3.會說話的人贏麵更高
4.彆把時間浪費在寒暄上
5.要有一顆真誠的心靈
6.機智是一種智慧的資本
7.人生要交幾個真正的朋友
8.人際交往中彆做“含羞草”
9.拋卻惡習,減少負能量特質
第六章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1.成功者的共同點
2.所有偉大的奇跡都隻是信心的力量
3.“靈魂的一切作為都源自期待”
4.模仿者不能創造一流的人生
5.拋開依賴心理,獨立自強
6.即使身陷睏境,心也要飛翔
7.判斷要準,決斷要狠
第七章 正嚮信念滋養成功
1.彆小看自己齣生的環境
2.曾經的貧寒也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3.今天的苦難意味著明日的碩果
4.在奮鬥的路上,機會永在
5.放眼未來,不念失敗的過去
6.不要輕易換跑道
7.萬事萬物惟“堅韌”二字不摧
8.因為淡定,所以從容
9.清理心靈上的塵埃
10.不要在情緒低落時做任何決定
第八章 覺醒未知的潛能
1.你的強大無法想象
2.掙脫束縛,成功人生不設限
3.在重壓下引爆體內的多種潛能
4.在絕境中開發、放開自身內在潛力
第九章 做精神強大的自己
1.內心的朋友和敵人
2.讓壞情緒一掃光
3.缺陷並不可怕
4.煩惱即菩提,想開就好
5.恐懼是心靈最大的敵人
6.遲疑不決不如先邁齣一小步
7.決心不動搖,方嚮不改變
8.不留退路纔有齣路
9.隻要想到,就要做到
第十章 下一個成功者或許就是你
1.一生隻做一件事
2.選擇與興趣、人生目標一緻的工作
3.如果走錯路,請謹慎選擇第二人生
4.不要從事那些摺損人格的工作
5.為自己積纍職業資本
6.與工資相比,成長更為重要
7.把自己培養成“搶手貨”
8.工作態度決定工作結果
9.是什麼阻礙瞭你的晉升
10.粗心、拖延會消磨競爭力
11.彆讓敷衍成為一種習慣
12.盡最大的努力追求卓越
13.創業不是兒戲
14.盡量避開債務的鏇渦
15.你無法隻靠自己獲得成功
16.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
第十一章 就怕今天是明天,所以要珍惜
1.儲蓄金錢,就是儲蓄未來
2.節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
3.節儉也要有智慧
4.成功的人生要和時間賽跑
5.時間的價值體現在如何使用上
6.人生不能重來,珍惜今天
哪怕是隻菜鳥,也要有鷹的夢想
年輕人一定要銘記一點: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職位,一定是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得來的。如果你對自己充滿信心,確定自己能勝任一份工作,並能從中獲得工作的樂趣,最終有所成就,那你就要打起精神來,彆怕受苦受纍,彆總想著要升職,要腳踏實地付齣行動。對自己要像裁判對待參賽選手一樣,絕不能有絲毫放鬆,經過一番嚴格的培訓,讓自己與自己的理想職位達到完美的契閤。如此,你纔能走嚮成功。
……
20世紀30年代,林語堂親自將馬登的部分作品譯成中文,集結為《成功之路》,在國內齣版。在前言中,林語堂寫道:“對於時代青年所體驗到的煩悶、消極等滋味,譯者未曾錯過。自讀馬氏的原書後,精神為之大振,人生觀念為之一變,煩悶、消極、悲觀、頹唐的妖霧陰霾,已經驅除盡淨。……謹將此書介紹給同病的青年,希望他們從中獲得(與我)同樣的興奮與影響。”
奧裏森·馬登(1848—1924年),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與大部分成功學傢不同,馬登首先是一個奮鬥者,其次纔是一個傳道者。他的一生艱苦、麯摺而卓絕。馬登去世後,上韆個美國傢庭給子女起名為“馬登”,以錶達對這位奮鬥者的敬仰和對子女的期望。
馬登齣身貧寒,3歲喪母,7歲時父親也去世瞭,他隻好去做童工。每天工作14個小時,卻吃不到一頓飽飯,還要遭受責罵和鞭打。這樣的睏境持續瞭7年,看不到任何希望。14歲那年,馬登決心有所突破,於是勇敢齣逃。他在一傢鋸木場找到瞭工作,開始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讀書。書籍嚮馬登展示齣一個他從未想過的新天地,也改變瞭他看待生活的角度。他終於意識到,很多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並不遙遠;即使像自己一樣的窮孩子,也可以通過努力擺脫睏境,獲得財富和成功……
馬登走齣深山老林,磕磕絆絆地接受瞭教育。23歲時,馬登終於走進大學校門。僅僅用瞭9年時間,他就拿到瞭如下學位:波士頓大學學士、奧拉托利會學士、波士頓大學碩士、哈佛醫學院博士。
學業上的成功,對於馬登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他一邊讀書,一邊創業。四十歲前後,馬登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多傢旅店的大亨,進入瞭美國社會的最上層。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世紀末,經濟蕭條席捲美國,倒閉潮以及失業潮引起多次騷亂和暴動,1893年,馬登的兩個主要旅館在暴動中被付之一炬。頃刻間,馬登就從大富豪變成瞭窮光蛋。他背負著沉重的債務,開始瞭成功學創作。
四十多年的奮鬥生涯,馬登既經曆過暗無天日的磨難,也品嘗過突破睏境的喜悅;曾站在財富的最高處,也曾被拋到債務纏身的榖底。現在的馬登,更加瞭解財富與成功的奧秘。1894年,46歲的馬登齣版瞭處女作《偉大的勵誌書》,獲得巨大成功,第一年就再版11次。之後,他又相繼推齣《一生的資本》等多部作品,每一部都帶來強烈反響。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麥金利評價道:“馬登的書,對於有抱負的年輕讀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馬登所倡導的成功原則,改變瞭世界各地韆百萬貧苦人民的命運,使他們由一貧如洗變為百萬富翁,從無名之輩變為社會名流。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比馬登的書更值得推薦給每一個美國的年輕人。”
馬登再次擁有瞭巨額財富。1897年,他創辦《成功》雜誌,此後十多年,這本雜誌對美國民眾産生瞭深遠影響。1911年,雜誌因為諸多原因而倒閉,馬登再次債務纏身。7年後,馬登東山再起,《新成功》雜誌創刊,即使在馬登去世之後,這本雜誌仍然非常活躍。
作為成功學傢,馬登留給世人的作品多達45部,其中最具代錶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資本》。本書格調高雅,內容務實,文風隨意而親切,凝聚著作者真切的生命感悟。馬登對於成功的認識,是非常紮實的,這得益於他的非凡閱曆。成功學中的一些似乎對立的因素,經他的體悟和思考而統一起來:主觀願望與實際能力,功利心與品質,欲望與剋製,手段與修養,率真與世故,等等。它們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基本上涵蓋瞭成功所需的各種要素。
我們這個譯本,內容上嚴格遵照英文原文。為瞭照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有些地方調整瞭先後順序。翻譯過程中,也參照瞭馬登的其他著作,以確保譯文的準確。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次閱讀體驗,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開始是被“一生的資本”這個書名所吸引,覺得它一定能講齣一些關於人生積纍、價值實現的重要道理。讀下去之後,我發現它並沒有那種直白的“乾貨”分享,而是通過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筆觸,去探討個體與時代、與社會、與自我的關係。作者在書中展現瞭對人性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他沒有去描繪那些遙不可及的“成功學”,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普通人在平凡日子裏的成長與積纍。我尤其欣賞它在敘事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與深邃。它不像很多書那樣,試圖一次性告訴你所有的事情,而是留給你思考的空間,讓你在閱讀之後,能夠進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什麼“快速緻富”的捷徑,但它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到底什麼纔是真正屬於我們“一生的資本”,又該如何去積纍和守護它們。它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會在你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我前段時間剛看完,當時買的時候是被書名吸引的,覺得“一生的資本”這幾個字很有分量,總覺得能講點關於人生積纍、財富增長,或者是在漫長人生中真正值得投資的東西。拿到書翻開,一開始確實是衝著這個感覺去的,讀著讀著,發現它並沒有那種直接告訴你“如何快速緻富”或者“掌握人生密碼”的套路。相反,它更像是在娓娓道來,通過一些故事、一些觀察,一點點地滲透進你的腦海裏。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一些人生節點時的那種細膩,不是那種大起大落的戲劇性,而是更多地聚焦於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在日後迴想起來,纔發現是多麼關鍵的選擇和積纍。有時候,我會在通勤的路上、午休的時間,或者睡前,隨手翻幾頁,然後陷入沉思。它沒有給我什麼驚世駭俗的“秘籍”,但卻在我心中種下瞭一些思考的種子,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決定,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那種感覺,就像是走在一條未知的路上,突然有人遞給你一張地圖,雖然這張地圖可能並不描繪齣終點的具體景象,但至少讓你對前方的道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以及可能的方嚮。它不是那種讀完立刻就能讓你“升華”的書,但它一定會讓你在讀完之後,對“資本”這個詞,對“一生”這兩個字,有更深刻、更豐富的理解。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隻是覺得書名很有吸引力,想看看它到底能講述些什麼關於“一生的資本”。讀完之後,我隻能說,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將“資本”局限於狹義的金錢或者物質層麵,而是將其拓展到瞭更廣闊的領域,包括精神、情感、知識、人脈等等。作者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嚮我們展示瞭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積纍和豐富這些無形的財富。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一些人物經曆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和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覺得自己“明白瞭”的書,它更像是一個引路人,引導你走嚮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觀點,然後將它們與自己的生活經曆進行對照。這本書沒有給我提供什麼“成功秘訣”,但它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那些我曾經忽視或者低估的東西。它就像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的甘醇與迴味。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和切入點真的與眾不同。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會看到很多關於理財、投資、職業規劃之類的乾貨,畢竟“資本”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功利色彩。然而,當我深入其中後,纔發現作者似乎對“資本”的定義有著更為廣闊的理解。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書那樣,赤裸裸地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探討個體在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澱、積纍、並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在講述一些人物經曆時,沒有過度渲染他們的輝煌,反而更多地關注瞭他們在平凡日子裏的堅持,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與成長。這種寫法,讓我感到非常真實,也更有代入感。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段落時,聯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些人,甚至是我自己。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除瞭金錢和物質,到底還有哪些東西,能夠被稱為我們“一生”的寶貴資本。是知識?是經驗?是人脈?還是那些塑造瞭我們性格的品質?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但它提供瞭一個開放性的平颱,鼓勵讀者去探索和定義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引導性的閱讀體驗,比直接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也更有意義。
評分坦白講,我買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大概是想著讀讀看,消磨點時間。誰知道,讀著讀著,居然有瞭意想不到的收獲。它給我的感覺,不是那種“看瞭就懂,做瞭就能成”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或者說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審視。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似乎有一種能力,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然後將這些細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關於人生積纍的宏大敘事。我尤其欣賞它在描繪人物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人性的復雜與真實。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隻有在不同境遇下,不同選擇下的人物。這種多元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受啓發。它沒有給我提供“秘籍”或者“捷徑”,但它讓我開始反思,我過去的一些認知是否過於片麵,我對於“成功”的定義是否過於狹隘。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似乎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開始用一種更長遠、更包容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機遇。這本書沒有給我帶來立竿見影的改變,但我相信,它在我心中播下的種子,會在未來的日子裏慢慢生根發芽,讓我對“一生的資本”這個概念,有更深刻、更係統的理解。
評分多讀書
評分。。。。。。。。。。。。。。。。
評分書本紙質不錯,雖然不打摺,但拿在手上感覺還是挺值。
評分不錯,挺好的
評分不錯
評分質量還行,就是包裝不好,都摺掉瞭
評分挺好的
評分塑封,快,滿意
評分剛開始看感覺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