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清开国史:努尔哈赤

这是大清开国史:努尔哈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墨香满楼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清史
  • 努尔哈赤
  • 大清
  • 明末
  • 民族史
  • 传记
  • 历史人物
  • 东北史
  • 金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022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3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清朝卷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0
字数:19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他的身上,写满了饱经风霜的落魄贵族气质。
  他的眼中,弥漫着望向远方的怒火与野心。
  他的脚下,走出了一条神话般不可能的逆袭之路。
  这个雪里来,血里蹚,水里去的男人,来时冷冷清清,生平轰轰烈烈,去时清清淡淡一代君王,努尔哈赤!紫气东来所预示的神话,拨动历史弦脉的手指的主人,后金政权的创建者,百姓拥戴的老罕王,大清王朝的奠基人,日后被尊奉的清太祖。
  他凭十三副遗甲起兵,他统一了女真各部乃至整个东北,他创造了满文,他创建了八旗,他建立了后金,他实行了抚蒙,他喊着“七大恨”向明廷宣战……他是一位杰出人物,他是一位有韬略的政治家,他是一位有谋略的军事家,他是一位有远略的民族英雄,他是一代君王!
  

内容简介

  《这是大清开国史:努尔哈赤》主要人物是后金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是一个旧式奴隶主的后代,童年遭遇后母的抛弃,少年流落民间,青年成为军人,壮年起兵创业,中年小有成就,晚年在愤懑中死去。他统一了东北,统一了女真族,又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但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也会认识努尔哈赤的战友和敌人,还可以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明朝的历史。

作者简介

  墨香满楼,本名倪亮,国内著名作家,出版过《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女人》、《唐朝到底怎么回事》等系列畅销历史读物。多年来,他以其大气磅礴的思想气度、汪洋恣肆的文字风格、慷慨恢宏的人文抱负,将真切的个人体验融入灵动的历史哲思中。行文通俗易懂,语言畅快淋漓,堪比名家大手笔。

内页插图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神话在寂寞中发芽
不塑金身难称雄 1
几经折腾的家族 4
后母给出的红牌 7
乱东北的丧家犬 10
第二章 何去何从的荒唐青春
所谓的的早期修炼,那都是把人生倒着看 13
爷爷与外公杠上了 15
这次不止是无家可归 17
脚踏七星,忙着逃命 20
第三章 逆袭都是逼出来的
死得太窝囊的阿台 23
死得太憋屈的父祖 25
给我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27
奇迹,永远出自别人的口 29
与子成说,背后的交易 30
第四章 从自己有事业开始
我能容忍一切,除了背叛 33
天衣无缝的巧合 34
从此建州是我家 36
第五章 强大的对手只是烘托
得了便宜要卖乖 41
话不投机的四方会谈 42
从此我一家坐大 44
制度要不断进步:牛录的诞生 48
远交近攻的公关政策 50
第六章 流产的美人计
打累了就坐下歇歇 57
红颜祸水,三声哀叹 58
吞并哈达部 59
消灭辉发部 60
清除乌拉部 62
叶赫:一个像样的对手 65
挽歌: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67
第七章 后金国的锻造
创造满文 69
创立八旗 70
和谐是要有所牺牲的 72
定官制,建后金 73
第八章 双城祭
打你我有七大恨 75
抚顺:假如真有名字这样美 77
清河:自作主张的牺牲品 79
第九章  人生能有几个萨尔浒
不太顺利的誓师仪式 85
带着部队往地狱里冲的杜松 90
中看不中用的三才太乙阵 93
委屈死的刘綎东路军 96
李如柏:我只出来画成句号 100
明朝之败,祸起萧墙 102
第十章 东北不是汉家地
开原铁岭继续丢 105
熊廷弼的来与去 108
袁应泰的脚后跟 117
一动感情,丢了沈阳 119
狠赌一把,输了辽阳 120
熊廷弼,辽地没你实在不行 123
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完了 131
第十一章 膨胀的罅隙
女真人留可的一生 135
当个农民不容易啊 137
冲突不断的一桌人 140
后金五大臣的离世 145
不偏倚的八王理政 150
第十二章 永远过不去的坎
张鹤鸣在胡闹 155
王在晋爱空想 158
这个人,了不得 161
孙承宗会防守 164
宁远城与关锦防线 170
高第只能逃跑 172
袁崇焕不怕死 175
从未有过的失败 177
红夷大炮伤裨王 182
屠岛泄恨:觉华岛的悲剧 186
第十三章 那个推不掉的节日
最后的礼物:蒙古 187
最后的遗憾:汗位 188
最后的倾诉:功过 189



前言/序言

  让历史指导我们前行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站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似乎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一些看上去像自己又不像自己的人和事儿。
  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我们,今天的我们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车轮,而我们都是混迹在这个车轮上的蝼蚁,历史有历史的规则,也有自己的玩法,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历史的车轮边沿攀爬。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似乎和我们今天关系不大,当然,这只是似乎而已。事实上,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些历史上成就大业的人都是了解历史的人,即便是当今社会有大成就的人,对历史也是如数家珍。
  了解历史并不能帮助我们开发软件,也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股票的收益,但是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告诉人们如何在众多的软件高手中脱颖而出,告诉人们如何在烟雾缭绕的股市中掌握方向。
  了解历史能让人知道大势,而不是告诉人们小情。
  一个不掌握大势的人,事情做得再到位,那也是徒劳无功;一个掌握大势的人,即使事情做得有瑕疵,也能事半功倍。
  了解历史,是一件能让我们用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回报的好方法。
  历史上这些人的成功是我们必须吸取的经验;
  历史上这些人的失败是我们必须规避的风险;
  历史上这些人那时那刻的决定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上这些人那时那刻的犹豫值得我们总结;
  ……
  历史不应该被忽视,更不应该被遗忘,历史上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总结,历史上有太多的人物需要我们去分析。
  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历史,并且开始动手写历史人物与故事,从当年明月到墨香满楼,又到如今的皓月清风,他们是一个又一个传道士,他们用自己的笔宣扬着历史上的文化,用自己的心昭示着新时代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不止继承,更是改变,改变了历史的通俗写法,让历史变得更轻松,变得更幽默,更适合现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轻松不是恶搞,幽默不是失实。新写法体现出他们对历史的新认识,他们用自己的笔墨让我们感觉历史原来和我如此地接近。
  墨香满楼

铁血征途:辽东风云下的明末清初 (本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清朝的开国之初,或具体到某位奠基者(如努尔哈赤)的生平与功业。相反,它将时间轴略微提前,或者说,将视角更广阔地铺陈在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建立前夜的东北亚地缘政治变局之中。我们试图描绘的,是那个时代辽东半岛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角力,以及一个庞大帝国由盛转衰的内在危机。 第一部分: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 故事的起点,设定在万历年间,明朝的统治力开始显露出深刻的裂痕。我们不会详述宫廷的党争,而是将笔触深入到边防线——辽东。 边墙内外:犬牙交错的地理与民族格局 辽东,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咽喉之地,也是诸多游牧、渔猎民族生存繁衍的沃土。本书详细考辨了明朝在东北的防御体系——从山海关的坚固,到宁远城的战略地位,再到辽河一线相对松散的卫所制度。我们深入探究了卫所制度在晚明时期如何因吏治腐败、军户逃亡而逐渐沦为“空壳”,地方官员如何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使得边防军的战斗力日益衰退。 海西女真的复杂生态 在明朝的直接统治和影响范围之外,活跃着海西女真诸部。本书细致梳理了王杲、王兀象等早期部落领袖的事迹,他们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前,东北力量格局的“前奏”。海西各部在明朝的“羁縻”政策下,时而臣服,时而叛乱,他们之间的争斗、联姻和贸易往来,构成了明朝处理“夷务”时的巨大难题。这些部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内部张力,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折射出中原王朝“远交近攻”策略的局限性。 朝鲜半岛的视角:藩属国的焦虑 为了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地缘视角,本书也引入了朝鲜王朝的记录。作为明朝最忠诚的藩属国,朝鲜对辽东局势的变化抱有深切的忧虑。他们对明朝的衰微看在眼里,对北方任何一股强大势力的崛起都保持高度警惕。朝鲜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来自中原王朝外部的、关于边境风声鹤唳的生动描述。 第二部分:军事技术与贸易的脉动 本书避开了对单一军事行动的战术分析,转而关注影响整个军事生态的技术和经济基础。 火器时代的北方 明朝在火器方面曾一度领先亚洲,但这种优势在晚明时期却面临挑战。本书探讨了火器制造、维护和使用的具体细节。例如,辽东军装备的火铳、红夷大炮(虽然其大规模应用主要在关宁防线后期),以及其在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考察了女真部落如何通过贸易(无论是合法还是走私)获取火药、铁器,以及他们对手持冷兵器作战的骑兵战术的改进。贸易,而非单纯的武力,是技术扩散的关键渠道。 盐铁与皮毛:支撑边贸的经济命脉 辽东的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因素。萨尔浒之战及其后的冲突,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本书分析了明朝推行的“开中法”的瓦解,以及女真诸部对盐铁等战略物资的渴求。皮毛贸易,特别是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一带的皮货集散地,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经济链条的断裂,使得边军缺乏稳定的给养,而新兴力量则通过控制贸易,迅速积累了财富和实力。 第三部分:制度的僵化与历史的惯性 本书侧重于分析,是什么样的制度性障碍,使得明朝在面对剧变时反应迟缓。 文官集团的掣肘 明朝晚期的文官系统,虽然在理论上对武官系统有强力的制约,但在实际的边防危机中,这种制约往往演变成了内耗。本书通过对几位边帅(如李成梁的继任者)困境的侧写,展现了地方官员在缺乏中央强力支持下,如何被迫在“保住乌纱帽”和“实际解决问题”之间挣扎。军事决策的缓慢和资源的错配,是系统性失灵的体现。 文化视野中的“夷务” 在士大夫的眼中,辽东的冲突往往被简单地归类为“蛮夷作乱”。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傲慢,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北方力量正在发生的深刻组织和制度性变革。本书分析了一些重要的官方文书和私人信札,揭示了当时主流精英阶层对东北局势的误判,以及这种误判如何影响了中央政府的战略定力。 尾声:不可避免的转向 本书的叙事止步于那个决定性变革的前夜——即一个强大但内部已然僵化的帝国,与一个快速崛起、适应性极强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那个历史临界点。我们不详述最终的统一或征服,而是聚焦于,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原有的秩序必然让位于新的结构。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宏大、更侧重于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动态的东北亚史侧写,探讨的是“大变局”的成因,而非最终的“开国”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像许多同类作品一样,过于强调战争和军事行动,而忽略了社会层面的变化。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成见。它在描述军事胜利的同时,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这些胜利对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对人口流动、赋税制度的初期尝试以及对新征服地区的文化适应政策的分析,都极其深刻。这些内容为理解一个新兴政权如何从边陲走向中原,如何处理复杂的治理难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书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跨学科视野。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如何开国”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治理”的深刻反思,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边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强烈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他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穿透数百年的时光,去触摸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脉搏。书中对于军事部署和战略思想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清晰地勾勒出了从游猎民族向农耕帝国过渡时期的艰难抉择与成功路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所持有的那种审慎态度,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将多方证据和不同学者的观点并陈,留给读者自行判断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可信度。书中的一些细节考证,比如关于早期建州女真的服饰、祭祀礼仪的描述,虽然看似边角料,实则为理解其民族性格和信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严肃而不失趣味性的历史著作,非常值得历史爱好者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它兼具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流畅性。作者的文笔老辣,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对历史语境的深刻理解。阅读过程中,我经常被那些精妙的比喻和富有张力的句子所吸引,它们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例如,书中对某些关键人物性格缺陷的描绘,毫不留情,却又充满了人性的复杂色彩,让人在批判的同时,又不得不对他们所处的环境表示理解。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努力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无论是野心、恐惧还是责任感。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年代信息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即便是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强大力量。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史料的取舍和整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避免了陷入无休止的细节堆砌,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那些真正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节点上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关于早期政治体制的构建部分,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展示了权力如何在松散的联盟中逐步集中,并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的统治结构。这种对制度演变过程的细致描摹,对于理解清朝为何能快速稳定统治中原地区至关重要。书中对权力核心圈内各派系关系的微妙处理,也十分到位,没有使用过于煽情的笔墨,而是用冷峻的笔触勾勒出权力的本质——一种永恒的博弈。这本书读起来节奏明快,信息密度高而不显拥挤,让人读完后能构建起一个相当稳固的历史框架。

评分

这本关于明末清初历史的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在梳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时,展现出了相当扎实的史料功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剖析,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通过文字直抵人心。比如,对女真各部落在统一过程中的内部张力描写得淋漓尽致,不同首领之间的权谋斗争,远比教科书上描绘的要复杂得多。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白山黑水之间,感受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粗粝与豪迈。尤其是对于早期部落文化与汉文化冲突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优劣对比,而是着重展现了文化在碰撞中如何相互塑造、彼此影响的过程。全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张弛有度,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摹,也不乏对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让人在阅读时能保持高度的投入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

送货快,比实体店便宜,方便。

评分

高数你和你闺蜜光明你哈意义

评分

感觉书有点儿脏了

评分

特价时购得,没事时看看,老婆平时不看此类书籍,那天无意翻看了几页,对我说觉得还是蛮好看的。

评分

非常好看的书,孩子很喜欢,大人也喜欢看,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

还不错!信赖京东自营!

评分

挺,,好用。的,以后,,还会买,这次购物,,很愉快

评分

好书,好书,京东购书真实惠,很好

评分

好?,,,,,,,,,0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