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

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瑟夫·W.本德斯基 著,陈伟,赵晨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卡尔·施米特
  • 德国思想史
  • 国家理论
  • 主权
  • 宪政主义
  • 政治神学
  • 20世纪哲学
  • 政治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19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857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卡尔 ·施米特研究文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是对现代德国史上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卡尔·施米特的客观公允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施米特及其同时代人著作、大量新的档案文献和施米特本人的部分文章的研究,把施米特的社会经历当作重新评价他对政治法学所作贡献的框架,表明施米特的魏玛晚期著作与其说是鼓动不如说是旨在阻止纳粹夺权。

目录

总序中译本序言前言致谢第一编 早年时光,1888—1921:从非政治学者到政治理论家第一章 天主教遗产、教育及国家第二章 政治意识,民主和专政第二编 波恩岁月,1922—1928:崭露头角第三章 一位大学教授的性格与观点第四章 议会制对抗总统权力第五章 敌一友论题与不容侵犯的宪法第三编 魏玛的最终危机,1929—1933:总统制的理论家第六章 作为宪法守卫者的中立权力(Pouvoir Neutre)第七章 争议中的总统制政府第八章 合法、中立与现实:宪法、法院和纳粹党第九章 宪法的困境与希特勒的合法夺权第四编 纳粹时期的经历,1933—1947:勾结、名誉与最后的清算第十章 第三帝国的桂冠法学家第十一章 对意识形态的清洗第十二章 安宁的生活?——从大空间理论到纽伦堡结语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前言/序言


卡尔·施密特:现代政治思想的颠覆者 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一位在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的思想家,其思想之复杂、争议之巨大,至今仍是学术界激烈讨论的焦点。他并非一位温和的改良者,而是一位以其锐利而极端的洞察力,对现代政治秩序发起根本性挑战的理论家。他的著作,如同一把手术刀,解剖了现代国家、民主、法律与主权的核心,揭示出隐藏在光明表象下的阴影。 “政治性”的回归与敌友之辨 施密特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贡献,在于他对“政治性”(the political)的独特界定。他认为,现代启蒙思想试图将政治领域从宗教、道德、经济等领域中剥离出来,寻求一套普遍适用的理性原则来构建政治秩序。然而,施密特指出,这种努力恰恰忽视了政治最本质的维度:即区分敌我的能力。 “政治性”的根本,并非在于道德上的善恶,或经济上的利益,而在于对“敌人”(the enemy)的认知与区分。敌人并非私人仇敌,而是公开的、集体的、可能对我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的群体。政治的最高判断,便是区分“朋友”与“敌人”。当面临生存威胁时,便存在一个“例外状态”(state of exception),在这种状态下,通常的法律和规则可能会被暂时悬置,以维护共同体的生存。 这种“敌友之辨”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施密特对主权、国家以及民主的理解。他认为,一个真正的主权者,便是能够决定例外状态并做出最终判断的那个人或机构。这一定义,挑战了当时流行的关于权力分立、法律至上等现代自由主义原则。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并非简单地否定自由,而是质疑自由主义对政治现实的抽象和回避,以及其未能充分认识到政治中固有的冲突与权力本质。 主权:决定例外状态的权力 在施密特看来,主权并非是一种法律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实际的、有效的权力。这种权力体现在能够决定“例外状态”,即在极端危机时刻,主权者拥有不受法律约束的决定权,以保障共同体的生存。他经典地写道:“主权者是那些能够决定例外状态的人。” 这一论断,直接攻击了法律的自足性和普遍适用性。施密特认为,法律总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之上,而当这个秩序本身受到威胁时,法律的效力便会动摇。此时,便需要一个超越法律的权力来做出决定,这个权力就是主权。他尤其关注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和合法性来源,认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最终都要回归到政治权力的核心。 施密特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法律秩序的批判,便是基于此。他认为,过于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程序正义,而忽视了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和国家生存的根本利益,最终会导致国家陷入瘫痪和混乱。在面对政治动荡和意识形态冲突时,法律本身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民主的真相:同质性与一致性 施密特对民主的理解,也与现代自由主义的看法大相径庭。他认为,真正的民主并非是基于个体权利、多数人统治和辩论的自由主义民主,而是基于同质性(homogeneity)和一致性(identity)的政治体。 他批评自由主义民主,认为其将政治过程简化为个体间的谈判和妥协,从而稀释了政治的本质。在施密特看来,一个健康的民主,其公民必须是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生存利益的群体。只有当公民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一致性,从而做出符合整体利益的政治决定。 因此,施密特对代议制民主持保留态度,认为代议制可能导致政治精英与人民的脱节,以及政治决策的碎片化。他更倾向于直接民主的某些形式,或者认为一个强大的领导者能够代表人民的一致意志。他的这种观点,也常常被视为对现代代议制民主的根本性质疑。 国家:政治统一的载体 施密特认为,国家是政治统一性的核心载体,是政治性得以实现和维系的根本场域。国家并非仅仅是公民的集合,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和生存需求的实体。国家的生存,是所有政治行动的最终目标。 他强调国家在区分敌我、维护秩序、制定法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国家是政治的最高组织形式,它通过对“例外状态”的决定权,展现其至高无上的主权。施密特对国家的理解,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关注国家在政治实践中的真实运作,而非将其理想化或道德化。 现代性的批判:对普世主义的警惕 施密特对现代性的批判,贯穿于他对政治、法律、民主和国家的分析之中。他认为,现代性所推崇的普世主义、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恰恰是政治性的抽象和回避。他警惕任何试图将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适性原则强加于特定政治共同体上的企图。 他认为,每个政治共同体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存条件,因此其政治秩序也必须是独特的,并且要为自身独特的生存目标服务。这种对普世主义的批判,也使得施密特被一些人视为民族主义或反自由主义的代表。 从法律人到政治激进者 施密特的思想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曾是一位法官,对法律秩序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面对德国二十世纪动荡的政治现实,他逐渐从一个法律的守护者,转变为一个对现代政治秩序进行根本性批判的激进思想家。 他在纳粹时期的活动,尤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他曾一度成为纳粹政权的理论辩护者,这使得他的思想至今仍笼罩着一层阴影。然而,即便抛开其政治立场不谈,其理论本身对现代政治思想的深刻洞察和尖锐批判,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遗留的问题与深刻的启示 卡尔·施密特的思想,如同一个充满挑战的谜题,至今仍吸引着众多学者进行解读和研究。他的关于“政治性”、“例外状态”、“主权”和“敌友之辨”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中权力、冲突与生存的本质。 尽管他的某些结论可能令人不安,甚至被视为危险,但对他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政治秩序的脆弱性,以及其背后所潜藏的权力运作逻辑。他的思想,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政治理念的有力挑战,促使我们反思:在看似稳定的政治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力量?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法律和道德又将扮演何种角色? 施密特的作品,并非提供轻松的答案,而是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理解他,就是理解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也是极具颠覆性的反思,以及他对那个时代政治现实的冷峻观察。他的理论,无论其立场如何,都为我们认识政治的本质,提供了一条不同寻常但却充满启示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这本书,从一个完全出乎我意料的角度,彻底颠覆了我对“国家”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一直以为“国家”不过是一个由法律、制度和人民组成的抽象实体,但这本书则像一把手术刀,将“国家”的生命体征一一剖析,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眼前。作者以一种严谨又不失文学性的笔触,将施米特这位“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从历史的尘埃中唤醒,并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充满血与火的时代。书中所探讨的“政治的维度”、“例外状态”以及“决定政治主体”等概念,并非枯燥的哲学说教,而是与20世纪德国的政治现实紧密相连。我尤其被书中对“宪法”的解读所震撼,施米特将其视为一种“政治的决心”,而非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条文。这种观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在政治现实中的作用。作者在梳理施米特思想的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大量历史细节,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充实又引人入胜。我仿佛能看到施米特本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何观察、思考并最终形成他那套极具争议但又深刻洞察的理论。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阐释,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国家”如何在历史巨变中诞生的“思想史侦探小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令人不安的真相。

评分

坦白讲,我是在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下翻开《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这本书的。当时我对施米特这个名字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他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贡献了。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我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经历了一次“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将施米特置于20世纪德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中央。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回避施米特与纳粹政权的联系,而是直面这一历史污点,并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施米特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主权者”、“紧急状态”以及“政治法西斯主义”等概念的探讨所吸引。作者清晰地阐释了这些概念如何从施米特的理论中脱胎而出,又如何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产生深远影响。读到关于魏玛共和国宪法危机和纳粹崛起的部分,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政治的极端分裂和思想的激烈交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是那些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其思想中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而理解这些洞察力,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的宏大视野。它迫使我去思考,在极端情况下,国家权力是如何被构建和使用的,以及“法律”与“政治”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张力。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其所带来的思考深度和智力挑战,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

卡尔·施米特的这本《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简直打开了我对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视角。我原本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停留在比较抽象和理论化的层面,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历史解剖”的方式,将施米特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置于其所处的德意志历史语境中进行审视。作者并非简单地梳理施米特的思想脉络,而是深入挖掘了在他思想形成过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动荡以及思想碰撞。读这本书,仿佛是跟着作者一起,重走了一遍魏玛共和国的动荡岁月,目睹了纳粹主义兴起的种种迹象,并深刻理解了施米特作为“国家理论家”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起他那套具有颠覆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从政治家的辩论到法律条文的解读,再到施米特本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都使得他的理论不再是孤立的学术概念,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政治土壤之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施米特“政治概念”的解析,即“敌我之分”如何成为理解国家存在与运作的关键。这种看似简单直白的划分,却在作者的论述下,揭示了现代政治的内在张力和残酷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施米特其人其理论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德意志现代政治史的精彩剖析,让我对“国家”这一概念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也对历史与思想之间的复杂互动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我一直对20世纪德国的历史以及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政治思想的人物充满好奇,《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深度探索。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耐心和精准,挖掘并呈现了卡尔·施米特这位复杂而极具争议的思想家。本书并非简单地介绍施米特的生平,而是将他的理论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危机,进行了丝丝入扣的结合。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政治的本质”、“宪法秩序的维护”以及“国家主权”的论述所吸引。施米特对“敌我之分”的强调,以及他对“紧急状态”下权力运作的解析,在作者的细致梳理下,展现出了其思想的尖锐和力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亲历了政治的角力、思想的碰撞,以及施米特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关怀,使得施米特这个在很多人眼中“危险”的思想家,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施米特会被称为“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他的思想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政治理论的发展。它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著作,其所引发的思考,远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为重要。

评分

《卡尔·施米特: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政治”本质的深刻反思之旅。我一直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复杂博弈,但这本书通过对施米特这位“德意志国家的理论家”的剖析,让我看到了政治更深层、也更具颠覆性的维度。作者没有回避施米特与纳粹政权的关联,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通过对施米特思想源头的追溯,展现了他对“政治”、“主权”以及“秩序”等核心概念的独特理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政治的维度”和“敌友区分”的论述所吸引。施米特认为,真正的政治不在于抽象的原则,而在于对具体敌人的识别和对抗。这种观点在作者的阐释下,显得尤为震撼,它迫使我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看似平静下的暗流涌动。书中对魏玛共和国时期宪政危机和国家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分析,也让我对“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将施米特的思想与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阅读过程既充满了智力挑战,又不乏故事的吸引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思想家,不仅要看他的理论本身,更要看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试图解决的时代难题。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著作,它打开了我认识政治的全新维度。

评分

好评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不知这一本翻译质量如何呢?

评分

*

评分

*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纸张的质量不好,味道比较重,很难闻

评分

好评

评分

纸张的质量不好,味道比较重,很难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