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企業的現場管理水平決定著其效率的高低和競爭力的強弱。因此,作為現場管理的直接負責人,班組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書從班組長現場管理的目標與內容、現場管理的基本法則、現場管理的項目齣發,係統而詳盡地介紹瞭班組管理工具的應用方法和技巧,以創造清潔有序的工作環境,減少差錯,強化産品質量,達到提高設備綜閤利用率和生産效率的目的。
作者簡介
文義明,具有多年實戰經驗和管理經驗的一綫銷售專傢。曾任開航科技、世紀鴻濛等多傢公司的銷售顧問和首席谘詢師,亦在多所院校和培訓機構做員工培訓。主編《帶著正能量去工作》等多部培訓類暢銷書,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目錄
第一章 現場管理:緊盯現場,讓作業井然有序
第一節 班組長現場管理主要管什麼
什麼是現場管理
班組現場管理的六大任務
班組現場管理的基本內容
班組現場管理的工作原則
班組現場工作有效推進的步驟
班組現場管理的方法
班組現場指導工作的步驟
第二節 班組作業前的現場管理
計劃為先:編製班組計劃
班組長如何做好生産準備
召開高效率的現場班前會
怎樣確定作業速度與作業時間
怎樣進行生産綫安排
第三節 班組作業中的現場管理
怎樣進行4M變更處理
怎樣進行作業切換管理
怎樣處理生産異常
怎樣進行日常作業檢查與巡查
怎樣進行交接班管理
生産準備在部門間如何分工
第四節 班組作業後的現場管理
日常工作QCDS的推行
班組日常工作QCDS要項
怎樣改善現場作業
怎樣管理作業日報
怎樣改善現場作業執行
第二章 生産環境管理:班組改善作業的關鍵
第一節 班組現場作業環境管理概述
作業現場環境設計要點
閤理設計作業環境的要素
作業現場標識管理
第二節 班組現場清潔5s管理的推行
現場管理的最佳工具——5S
5S管理推進的三個階段
開展5s活動的三大原則
推行5s活動的步驟
推進5s活動的八大方法
第三節 班組現場作業定置管理的推行
定置管理的類型
定置管理的內容
定置管理的步驟
定置管理的技法
定置管理圖的懸掛
第三章 班組設備管理:確保生産零故障和高效率
第四章 現場物料管理:保證有序生産的根本
第五章 産品質量管理:班組質量零缺陷管理
第六章 生産效率管理:提高班組效率,保證交期
第七章 目視與看闆管理:打造一目瞭然的現場
第八章 流程化和標準化:讓現場管理步步為營
精彩書摘
《班組長現場管理工作手冊》:
三、搬運物料要注意的事項
在搬運物料時,應該提供防止物料變質或損害的搬運方法和手段。對搬運的控製可以通過編製“搬運作業指導書”加以有效監督。其具體內容如下:
(1)在搬運時,對於容易磕碰的部位要提供相應的保護,如保護套、防護罩等。
(2)選擇和物料特點相適應的運輸工具或容器,如叉車、載重汽車、托盤、貨架、集裝箱等,以加強對運輸工具與容器的保護。
(3)對精密、特殊的産品還要防止震動和受到溫度、濕度等環境的影響。
(4)若物料在搬運過程中要經過環境汙染地帶,需要進行適當的保護。
(5)對易燃、易爆或者對人身安全有影響的物料,在搬運過程中要加以嚴格處理。
(6)對具有防震、防壓等特殊要求的物料,在搬運的過程中要采取專門的防護措施與醒目標識,並注意保護標識,防止掉落或摩擦。
(7)確保準確無誤地送到指定的加工、檢驗點或倉庫。
如何提高搬運作業水準
一、遵守物料搬運的原則
物料搬運所遵守的原則有:規劃原則、係統原則、物料流程原則、簡化原則、重力原則、空間利用原則、單元尺次原則、機械化原則、自動化原則、設備選擇原則、標準化原則、適應性原則、減輕自重原則、使用率原則、維修保養原則、過時作廢原則、管製原則、生産能力原則和安全原則。
二、善於發現問題
作為班組長,不應時刻等待著員工來報告問題,而要親自檢查並發現問題的所在,起到監督控製的作用。
如在工廠裏經常可發現工作人員在頻繁地走動,對於這一現象應該怎樣分析呢?如果是管理人員在做督導性的工作當然屬正常,如果走動的是一般工作人員,那麼可能是工廠的布置有問題,員工作業沒有最佳最近的活動位置,也可能是員工沒有按照物料搬運標準來進行搬運,等等。班組長對於這些看似正常的走動,不能熟視無睹,而是要仔細分析,發現問題。仔細一想,事實上這些走動有許多是可以消除掉的,這樣可以減少無效工時,提高效率。
三、認真分析原因
任何事情産生的結果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班組長發現搬運物料效率不高的問題,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原因。搬運作業其實是最簡單的一項作業,對直接生産並無貢獻,也不會産生任何附加價值。在生産現場,如果搬運作業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那麼給工廠帶來的損失也就越大,所以如何進行高效的搬運作業是班組長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問題的根本就是分析效率不高的原因,然後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四、處置方法
(1)認真做好各種搬運分析,對搬運距離率、搬運重量率、平均彈性指數進行計算分析的總結。
(2)對搬運方法、容器及物品的放置法、搬運量、搬運人員等有關搬運的因素進行詳細調查。
(3)真正落實搬運的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
五、確定搬運活性指數
搬運活性指數是指搬運某種狀態下的物品所需要進行的四項作業(集中、搬起、升起、運走)中已經不需要進行的作業數目,指物料的存放狀態對搬運作業的難易程度。
用活性指數來錶示現場的材料與製品移動的難易度時,應注意將一切保持很高的活性指數。這是因為,所費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應的投資費用也越高。
散放在地上的物料要運走,需要經過集中、搬起、升起和運走四次作業。按難易度區分活性指數:整理(彈性指數o)、放入容器(彈性指數1)、堆積(彈性指數2)、裝在車上(彈性指數3)、移動(彈性指數4)。
……
前言/序言
《車間現場的藝術:高效執行與問題解決之道》 本書旨在為基層管理者,特彆是車間班組長,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極具操作性的現場管理理論與實踐指南。不同於泛泛而談的管理學書籍,本書聚焦於車間生産一綫最真實、最迫切的管理需求,從“管人”、“管事”、“管物”三個維度,層層遞進,深度剖析成為一名優秀班組長的核心要素。本書不涉及管理學理論的宏大敘事,也無意探討企業戰略或組織架構的宏觀設計,而是將目光投嚮腳下,專注於如何在一綫生産環境中,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實現效率提升、質量保障、成本控製和人員穩定。 第一部分:精益生産的基石——現場的“眼”與“耳”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班組長如何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和一對“順風耳”,從而能夠敏銳地捕捉現場的每一個動態。 “現場”的真實定義與班組長的重要性: 我們將重新審視“現場”的概念,強調其作為企業價值創造最直接的環節,以及班組長作為連接上層戰略與一綫執行的關鍵節點,其角色定位與責任的重要性。這裏會引用一些經典案例,說明一個得力的班組長如何能夠“點石成金”,將普通的生産活動變成高效的價值鏈。 “看”現場:一眼識破生産瓶頸與浪費: 五種浪費的識彆與消除(以生産場景為例): 詳細介紹豐田生産方式中提齣的“七種浪費”,並結閤具體的車間操作場景,例如: 等待浪費: 材料未到位、設備故障、工藝流程不暢導緻的工人等待。 搬運浪費: 材料、在製品、成品的無效搬運,不閤理的工位布局。 不良品浪費: 製造過程中齣現的缺陷、返工、報廢。 動作浪費: 工人在操作過程中不必要的身體移動、尋找工具、彎腰駝背。 過量生産浪費: 生産超過實際需求的産品,導緻庫存積壓、資金占用。 加工本身浪費: 對産品進行不必要的、過度加工。 多餘庫存浪費: 過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庫存。 現場目視化管理: 如何通過顔色、標識、看闆、標準作業圖等手段,讓生産狀態一目瞭然,使異常情況能夠被快速發現。例如,不同顔色的標簽代錶不同狀態的在製品,標準化的工具擺放格,以及清晰的設備點檢記錄闆。 5S管理在現場的落地: 詳細講解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在車間生産環境中的具體實施方法,並強調其作為精益生産基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5S活動,改善工作環境,減少尋找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並提升安全水平。 “聽”現場:傾聽一綫聲音,捕捉管理信息: 與一綫員工的有效溝通: 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瞭解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睏難、提齣的建議,以及對流程或設備的不滿。本書會提供具體的溝通技巧,例如積極傾聽、提問技巧,以及如何避免溝通中的誤解。 傾聽設備“語言”: 關注設備運行的異常聲音、振動、溫度等,提前發現潛在故障,並及時報告或處理。 傾聽數據“聲音”: 理解生産報錶、質量數據、設備運行數據等,並從中分析齣潛在問題。 第二部分:高效執行的利器——流程優化與標準作業 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通過規範化、標準化的流程,提升生産效率,保證産品質量。 標準作業的構建與執行: 何為標準作業: 詳細解釋標準作業的定義、目的和要素,強調其是實現穩定生産、減少變異的基石。 如何編寫標準作業書: 提供製作標準作業書的模闆和方法,包括分解作業步驟、明確操作要領、標注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圖文並茂地呈現。 標準作業的培訓與監督: 如何將標準作業有效地傳達給每一位員工,並進行持續的監督檢查,確保其被嚴格執行。 流程優化與改善: 流程分析方法: 介紹一些簡單的流程分析工具,如流程圖、價值流圖(簡易版),幫助班組長識彆流程中的瓶頸和不閤理之處。 作業標準化與模塊化: 如何將復雜的作業分解成標準化的模塊,便於培訓和人員調配。 工位優化與人體工學: 關注工作站的設計,優化物料配送路徑,減少員工不必要的動作,提高操作舒適度和效率。 生産計劃的理解與執行: 理解日生産計劃: 班組長如何準確理解和解讀上級下達的日生産計劃,包括産量、品種、交期等關鍵信息。 計劃的分解與排産: 如何將日生産計劃分解到具體的工序、工位和班次,並進行閤理的資源調配。 計劃的執行與反饋: 如何在生産過程中跟蹤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偏差,並嚮管理層匯報。 第三部分:精細化管理的核心——質量控製與成本意識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班組長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將質量控製和成本意識融入每一個環節。 質量意識的培養與植入: “人人是質檢員”的理念: 強調質量是製造齣來的,而非檢驗齣來的,培養每一位員工的質量責任感。 首件確認製度: 嚴格執行首件確認流程,確保批量生産前,所有參數和質量都符閤要求。 過程質量控製: 介紹一些簡單有效的過程控製方法,例如自檢、互檢、專檢,以及如何使用檢查錶進行質量記錄。 缺陷的分析與追溯: 建立缺陷記錄和分析機製,找齣産生缺陷的根本原因,並采取糾正措施。 QC小組的活動(入門): 簡單介紹QC小組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班組內部開展一些小範圍的質量改進活動。 成本意識的培養與踐行: 理解生産成本構成(班組層麵): 講解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設備摺舊、能源消耗等在班組層麵的體現。 如何節約材料成本: 減少邊角料浪費,提高材料利用率,避免物料損壞。 如何降低能耗: 隨手關燈,閤理使用設備,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如何減少返工和報廢: 通過提高一次性閤格率,直接降低返工和報廢帶來的成本。 如何提高設備利用率: 減少設備空轉時間,提高設備稼動率,從而攤薄設備摺舊成本。 數據分析的實踐: 關鍵績效指標(KPI)的理解與監控: 班組長如何理解産量、閤格率、設備OEE(設備綜閤效率)、人均産值等KPI,並進行日常監控。 簡單的圖錶分析: 如何利用柱狀圖、摺綫圖等簡單圖錶,直觀地展示生産數據和質量數據,便於發現趨勢和異常。 第四部分:卓越團隊的塑造——人員管理與激勵 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培訓和激勵,打造一支有凝聚力、高效率的班組團隊。 班組長的領導力與影響力: 以身作則: 班組長如何在行為舉止、工作態度上成為員工的榜樣。 建立信任: 如何贏得員工的信任,成為他們可以依靠和傾訴的對象。 公平公正: 在任務分配、奬懲激勵等方麵,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溝通的藝術: 有效傳達指令: 如何清晰、準確地嚮下屬傳達工作任務和要求。 傾聽與反饋: 如何耐心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並給予及時、建設性的反饋。 處理衝突: 學習化解班組成員之間可能齣現的矛盾和衝突。 團隊建設與激勵: 明確班組目標: 如何讓每一位員工都清楚班組的整體目標,以及自己的工作對目標的貢獻。 激發員工積極性: 采用物質激勵(如績效奬金、技術津貼)和精神激勵(如錶揚、認可、發展機會)相結閤的方式。 團隊協作的培養: 鼓勵員工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 新員工的引導與培訓: 如何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團隊,掌握必要的技能。 人員培訓與技能提升: 識彆技能差距: 如何評估團隊成員的技能水平,找齣需要提升的方麵。 在崗培訓(OJT)的實踐: 如何在日常生産中,通過師傅帶徒弟、崗位輪換等方式,進行有效的技能培訓。 交叉培訓: 培養員工掌握多種技能,提高團隊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 第五部分:安全生産的保障——風險防範與應急處理 本部分將強調安全在生産中的至高無上地位,以及班組長在安全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安全第一的理念: 樹立安全意識: 強調安全生産的重要性,以及違規操作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從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層麵,闡述安全生産的價值。 安全隱患的識彆與排查: 設備安全: 檢查設備防護裝置是否完好,操作規程是否遵守。 環境安全: 檢查通道是否暢通,地麵是否防滑,照明是否充足,消防設施是否完備。 操作安全: 識彆不規範的操作行為,例如疲勞作業、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物料安全: 檢查化學品、危險品的存放和使用是否符閤規定。 安全規章製度的貫徹與執行: 熟悉並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確保員工瞭解並遵守所有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 班前會強調安全: 在每天的班前會中,將安全注意事項作為必講內容。 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改: 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對發現的隱患及時上報並督促整改。 應急預案與演練: 瞭解應急預案: 熟悉火災、觸電、機械傷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流程。 指導員工正確逃生和自救: 在發生事故時,能夠冷靜地組織員工疏散和進行初步的自救。 配閤外部救援: 在外部救援力量到達後,積極提供信息和協助。 本書以“實操性”為核心,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操作流程、檢查錶模闆等,幫助班組長將書本知識轉化為日常工作中的實際行動。我們相信,每一位閱讀並踐行本書內容的班組長,都將成為車間現場最堅實的管理者,為企業的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