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纪事本末》资料详实,考订严谨,对于纪事本末体的体例有所发展,体现出撰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特点,是研究辽史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本书的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载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书中的考异部分李有棠还是下了很大功夫,但书中未涉及有关辽代的典章制度是突出的欠缺,对《辽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书后附《辽史人名清元异译对照表》。
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为底本,正文校以《辽史》,间参《契丹国志》,考异部分的可疑之处,则校核了所征引的原书。
(清)李有棠(1837-1905),号芾生,江西萍乡人,清朝史学家。幼年聪慧,理解力强,对经史特别留心。后补博士弟子员。光绪年间,任江西峡江县训导时,阅览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便有心写《辽史纪事本末》40卷与《金史纪事本末》52卷,初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经不断修订,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上奏朝廷,称“纪述淹赅,考定完密”,为“乙部中不朽之作”。
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简直是为我这种对“野史”和“细节”有着特殊癖好的人量身定做的!我平时看历史书,最怕的就是那种干巴巴的,全是官方叙事和政治斗争的。我更喜欢那些能把历史人物“拉下神坛”,让他们活生生出现在我眼前的描述。比如,关于耶律阿保机、萧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我渴望看到他们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的决策过程,他们的犹豫,甚至他们的困境。这套书的“纪事本末”体例,我猜想应该会把很多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让读者能够像追剧一样,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中。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写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澶渊之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背后的博弈有多么微妙?还有,辽朝的灭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是内部的腐朽,还是外部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不同于教科书的解读,一些更具人情味和戏剧性的讲述。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将一段尘封的往事,重新展现在我眼前。
评分刚收到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下册,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凭触感和装帧,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份厚重。纸张的质地相当不错,带着淡淡的油墨香,印刷清晰,字迹饱满,阅读体验上佳。我一直对辽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独特角色的王朝充满好奇,它既非汉族政权,又与宋朝、金朝等汉族政权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互动。传统史书往往是以汉族视角为主,对辽朝的描写,即便是《辽史》,也难免有其局限性。而这套“纪事本末”的形式,我尤其期待它能以更贴近历史事件本身的面貌来呈现,梳理清晰的脉络,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功业。比如,我特别想了解辽朝的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捺钵制度、南北面官制等,是否能在这套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和生动的描绘。还有,辽朝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那些在我们日常认知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得以窥见一斑?毕竟,一个王朝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疆域和征伐,更在于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积淀。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曾经辉煌又复杂的王朝。
评分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是帝王的功业,更应该包含普通民众的生活百态。而“纪事本末”这种体例,恰恰能够让我们从更宏观、更微观的视角去观察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我迫切想知道,在辽朝这个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社会关系,这些细节能否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我特别好奇,辽朝的民族构成,它与契丹、汉、奚、渤海等民族是如何相处的?是否存在民族矛盾,或者民族融合的现象?这些社会层面的描绘,往往比政治斗争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一个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生活的辽朝,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亲身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拿到《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是无数个关于辽朝的碎片化印象:飞驰的战马、广袤的草原、精美的金器、还有那个与宋朝并立的强大帝国。但这些印象总是模糊不清,缺乏系统性的了解。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朝代,不光要看它的政治军事,更要看它的文化和经济。《纪事本末》这种形式,我理解它应该是将史料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梳理,这样读起来逻辑会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辽朝的经济状况,它的农业、畜牧业、商业贸易,以及它与其他政权的经济往来。比如,它与宋朝的榷场贸易,对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有,辽朝的文字、宗教信仰、艺术成就,这些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方面,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我渴望看到一个立体、丰满的辽朝,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我期待这本书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对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王朝,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从封面设计上看,《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古朴的学术气质。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非主流王朝的研究,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辽史》作为正史,在史料的选取和整理上固然有其权威性,但“纪事本末”的视角,更能帮助我们打破时空的隔阂,以事件为中心,来理解历史的演进。我一直对辽朝的军事制度和对外征战的策略感到好奇,例如,辽朝是如何能够在北方的严酷环境中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它的战术又是如何与中原王朝的步兵体系相抗衡的?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辽朝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包括其战略意图、兵力部署以及战役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学术价值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役描述。此外,辽朝的社会结构、民族融合,以及它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亚文化圈的影响,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评分辽史研究资料全了,纪事本末与点校本辽史互相参详勘误,补缺充实,不错。书局平装本,塑封包装,配送快,正品。感谢!
评分通鉴纪事本末是书局历代纪事本末8套中唯一1套,重新排印本,印刷清晰,但仍是平装无线锁,纯胶装,每本也不薄,比较恶心。排印本读起来就是清晰爽朗。
评分古史诸体裁(记言、记事、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会要等)中,纪事本末类最宜初读,篇幅不大,条理清晰。况宋史为二十四中篇幅最大,内容最杂,更需先读纪事本末,再读正史。
评分历代纪事本末7种,差宋、明两种。爱好我中华历史的朋友,纪传体,通鉴体,本末体系列,一个都不能少哦。是否
评分与同到的宋、明纪事本末相比封面保存较完好,没有明显边角磨损。配送速度、纸张、印刷都无差错。比较老的版本了,序言有明显时代烙印,不过于内容无碍。
评分辽史是我国很重要的一段历史,很好的这本书
评分纪事本末体,实在是读史的必要纬度,司马光开辟的全新模式。
评分纸质不错,内容不必说,当时有张券,不知道买什么就入了这套,回头慢慢看吧~
评分京东活动时候入的~打算慢慢集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