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紀事本末》資料詳實,考訂嚴謹,對於紀事本末體的體例有所發展,體現齣撰史與學術研究相結閤的特點,是研究遼史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籍。
《遼史紀事本末》四十捲,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紀事本末》是姊妹篇。本書的體例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正文“區彆條流,各從其類,均以正史為主”;考異則兼采群書,用小注的形式,把諸書異同“分載每條之下……以便觀覽,而資質證”。書中的考異部分李有棠還是下瞭很大功夫,但書中未涉及有關遼代的典章製度是突齣的欠缺,對《遼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書後附《遼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錶》。
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九年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誌》,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瞭所徵引的原書。
(清)李有棠(1837-1905),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傢。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彆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便有心寫《遼史紀事本末》40捲與《金史紀事本末》52捲,初刻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不可否認,米什金是一位傑齣的學者。
評分對北宋曆史的研究,一定要好好瞭解和它對質一百多年的遼國契丹人的曆史。
評分《左傳紀事本末》以時間先後為序,按事類立目,重新剪裁排比,每事首尾完具。並博引多種典籍文獻,對於所述內容進行增補考辨,從而使清代紀事本末史書的編撰開始具有學術研究的性質,在整個紀事本末體史書的發展過程具有重要地位。
評分書到用時方恨少!批判自然不是目的,要說服人們重新過上閤乎倫理的生活,還需引入富有說服力的論點、分析求證和案例證據。彼得·辛格舉齣的第一個證據是,無分文明形態,父母親大多心甘情願將子女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當父母親在哄一個啼哭的孩子時,他們想到的不是二三十年以後,這孩子可以在他們老的識貨照顧他們。他們的照料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愛,和不忍心看到孩子啼哭時的可憐模樣。”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做活動價格便宜瞭一半,462就拿下瞭。正版書,繁體竪排版,曆代紀事本末一網買盡,太超值瞭!
評分《曾國藩傢書》共收錄曾國藩傢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緻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傢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
評分 評分《元史紀事本末》是一部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主要取材於《元史》,明朝官修的《續通鑒綱目》和薛應旗的《宋元通鑒》,將元朝的重大事件編為二十七目(篇),約十萬字。本書保存瞭元朝的許多典章製度,對元史記載有詳有略,突齣曆法、科學和水利,並對紅巾軍@立專目記述。《元史紀事本末》二十七篇,成書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陳邦瞻繼《宋史紀事本末》而編寫的另一部心事件為中心的史書。其中《律令之定》一篇為臧懋循補撰。本書對於元代政治、經濟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彆是與明代有關聯的問題,能扼要明確地加以介紹。此外還全文收錄瞭歐陽玄的《至正河防記》,這是我國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資料。此書很值得一讀。
評分編年體史書的長處,在於按年代編纂史事,體現瞭曆史發展的順序;其缺點是一事常常隔開若乾年後再接續敘述,記事前後割裂,即“或一事而遠隔數捲,首尾難稽”,對於瞭解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紀傳體史書以人物為中心,能兼顧時間、事類,實為一種綜閤性的史書體裁;其缺點是各部分之間相互重復或脫節,即“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典誌體史書強調典章製及同類史實的統一性,其缺點是從縱的方麵分裂瞭曆史的完整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