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紀事本末》資料詳實,考訂嚴謹,對於紀事本末體的體例有所發展,體現齣撰史與學術研究相結閤的特點,是研究遼史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籍。
《遼史紀事本末》四十捲,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紀事本末》是姊妹篇。本書的體例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正文“區彆條流,各從其類,均以正史為主”;考異則兼采群書,用小注的形式,把諸書異同“分載每條之下……以便觀覽,而資質證”。書中的考異部分李有棠還是下瞭很大功夫,但書中未涉及有關遼代的典章製度是突齣的欠缺,對《遼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書後附《遼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錶》。
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九年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誌》,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瞭所徵引的原書。
(清)李有棠(1837-1905),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傢。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彆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便有心寫《遼史紀事本末》40捲與《金史紀事本末》52捲,初刻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明史紀事本未》可以和《明史》相互佐證,對照閱讀,可以更全麵多方位瞭解整個明朝曆史。但《明史》繁瑣冗長,沒有時間觀看閱讀,所以這本書是瞭解明朝曆史的最佳選擇。
評分《曾國藩傢書》共收錄曾國藩傢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緻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傢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
評分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九年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誌》,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瞭所徵引的原書。
評分剛收到貨,京東的發貨速度是很快的。這次趁活動本末買瞭一套,很劃算
評分很薄的小冊子,不足百頁,2015年一版一印3000冊,裝訂印刷都不錯,我對三藩紀事本末知之甚少,作者楊陸榮我都沒聽說過,而內容我甚至望文生義的以為是清初叛亂的吳、尚、耿三藩呢,翻閱纔知是南明福王、唐王、桂王三個政權,孤陋寡聞啊!真是讀書太少瞭。
評分《元史紀事本末》是一部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主要取材於《元史》,明朝官修的《續通鑒綱目》和薛應旗的《宋元通鑒》,將元朝的重大事件編為二十七目(篇),約十萬字。本書保存瞭元朝的許多典章製度,對元史記載有詳有略,突齣曆法、科學和水利,並對紅巾軍@立專目記述。《元史紀事本末》二十七篇,成書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陳邦瞻繼《宋史紀事本末》而編寫的另一部心事件為中心的史書。其中《律令之定》一篇為臧懋循補撰。本書對於元代政治、經濟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彆是與明代有關聯的問題,能扼要明確地加以介紹。此外還全文收錄瞭歐陽玄的《至正河防記》,這是我國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資料。此書很值得一讀。
評分★不可否認,米什金是一位傑齣的學者。
評分1 3 6拿下,夠優惠瞭吧,相當不錯奧,支持京東,618很有誠意!!!
評分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九年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誌》,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瞭所徵引的原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