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海峰 著
图书标签:
  • 智慧银行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数字化转型
  • 银行创新
  • FinTech
  • 金融服务
  • 互联网+
  • 银行科技
  • 数字化银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398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24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17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兴起,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广泛应用,在为银行创造全新客户接触渠道的同时,构建起了全新的虚拟客户信息体系,打破了银行固有经营模式。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通过事例概要性地指出了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心理恐惧,然后从结算和贷款这两个支柱业务进行细致剖析,后面三个部分从银行的角度思考、探讨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不断革新、脱胎换骨的智慧银行发展之路。银行需要通过层层交织的数据网络,编织出各种信息链条最终将客户、员工与银行串成一个完整有机体,在这张严密的信息网络中,智慧创造价值,智慧促进发展,智慧推动变革。
  本书总体语言风格清新、风趣,兼有部分武侠小说体的创新写法,与传统满篇专业文字的银行书籍相比,有较强的阅读趣味感和时尚性,与智慧银行的理念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兴起,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广泛应用,在为银行创造全新客户接触渠道的同时,构建起了全新的虚拟客户信息体系,打破了银行固有经营模式。本书指出了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心理恐惧,从结算和贷款这两个支柱业务进行细致剖析,探讨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不断革新、脱胎换骨的互联网+银行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李海峰,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小企业业务部工作,先后在基层行储蓄、会计、信贷、办公室等10多个岗位工作,20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
  在《中国金融》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中国银行业》特约撰稿人,参与了银监会《小企业融资理论、政策与实践》一书的编写工作。2013年7月在中国金融社出版专著《网络融资》,获2013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互联网金融优秀图书”。2015年1月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城镇化金融》。

精彩书评

  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对“时”与“位”的把握。当前的“时”就是因时制宜,提供智能分析基础上实时感知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超级体验;当前的“位”就是因地制宜,把握战略及其执行,从价值定义、价值设计、价值制造三个维度推进智慧银行建设。
  ——渤海银行战略发展总裁赵志宏

  《智慧银行》从全新的视角审视银行业的发展,作者将别有意趣的文字与深厚的专业功底相结合,条分缕析,洞察精微,引起强烈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
  ——《金融博览·财富》编辑部主任李祥玉

  从信贷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交易三方面的需求来看,着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发展有效的业务模式为其服务,这也是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发展的期待。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考拉征信公司副总裁徐彦之

  《智慧银行》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作者以超前的洞察力描绘了未来银行业生态的智能化,必将引领行业潮流。
  ——东方斯丹(北京)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符文亮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银行困局 4
第一节 颠覆,还是颠覆 5
第二节 火火火,小苹果 12
第三节 互联网银行 16
第四节 传统银行还能活多久? 20
第二章 支付的狼烟 24
第一节 银联,银联 26
第二节 封杀支付宝 30
第三节 挑战信用卡 34
第四节 微信支付 37
第五节 支付场景之争 40
第六节 脑波秒杀 43
第三章 决战大数据 46
第一节 微众崛起 48
第二节 阿里戏法 55
第三节 闪电贷,亮瞎你的眼 60
第四节 要命的P2P 65
第五节 众筹风云 69
第四章 智慧网点 73
第一节 体验+欲望 75
第二节 配置化服务 78
第三节 私人定制DIY 83
第四节 社区银行的不归路 87
第五章 跨界突围 92
第一节 分合金融圈 94
第二节 奔跑吧,银行电商 98
第三节 银行去哪儿了 102
第四节 跨界竞合 106
第六章 未来而来 110
第一节 未来银行是什么 112
第二节 拥抱互联网 117
第三节 搭建e平台 121
第四节 深耕大数据 124
第五节 对接物联网 128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
  银行的排位之所以靠前,大抵是因为出现货币以后,货币的交换、存管、出借需要一些机构去处理,它与大众生活的联系程度较高。银行与钱、财富画上了等号。
  银行一词最早见于意大利语“BANCO”,意为椅子,因为过去在意大利的港口城市,货币兑换商是坐在这种长凳子上为来来往往的商人进行钱币兑换的。
  英语将这个词转化为“BANK”,原意为储钱柜。在中国,使用“银”为通用货币,经商的店铺又称“行”,所以将其译为“银行”。
  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将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出现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也是第一家商办银行,后历经战火,逐渐衰落。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相当长时期,银行的业务处理手段大抵相同,算盘曾经是银行的必要装备之一,被称为“银行三铁”(铁款、铁账、铁算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算盘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银行工作人员已经很少有人会打算盘了。
  在山西太原晋商博物馆有一架中国最长的算盘,长6米、227个档位、1.598粒珠子,可供12人同时使用。在江苏南通濠河之畔,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仿佛让人又回到以算盘为主要计算工具的年月。
  银行家穿着长袍马褂亦或西装革履,踱着方步,戴着珠光宝气亦或金链怀表四平八稳地一路走来。“行长”是一个在社会上让人羡慕、嫉妒的职业,因为他管理着一件事,钱。
  风起于清萍之末。
  进入新千年以来,在银行这条静流深渊中,由之前的波澜不惊越发变得怪异,不时有漩涡冒出。变化,在急剧地聚集,继而形成巨大的旋涡。在水底以某种惊人力量的挤压下,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般冲向了银行这艘轮船,风急浪高,泡沫沸腾,船体发出巨大的撞击声、破裂声。
  摇晃、颠簸、破裂!到底怎么了? 一个神秘的像八爪鱼一样的怪物浮出了水面。
  互联网金融来了! 一个亿的赌局 王健林和马云——这两个中国最富有的商人,打过一个“赌”。
  “2022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在2012年12月的央视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现场,面对马云“电商将基本取代实体零售”的言论,王健林如此回应道。
  万达就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过去10年,万达把超过100座万达广场开到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这种“订单式商业地产”给城市带来的是数以千计的零售品牌,城市区域性商业的开发,以及广场周边地价楼价的上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生态。
  阿里巴巴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旗下的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致力为地球人创造便捷的交易渠道。让一批批草根企业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立了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以促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目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方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另一方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两个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两个千亿级别的企业,在线上和线下,台前和幕后较起了劲儿。
  ……

前言/序言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重塑金融服务新格局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技术革新、用户习惯的改变以及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共同推动着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型。“智慧银行”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当下银行业亟需拥抱的现实。本书《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正是聚焦于这一时代命题,深度剖析了银行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强大驱动力,构建集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于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或商业模式,而是力求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实践,系统性地阐释“智慧银行”的内涵、核心要素、构建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它旨在为银行决策者、科技部门、业务部门的从业人员,乃至对未来金融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洞察。 第一部分:智慧银行的时代背景与价值重塑 开篇,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银行服务演进的历史长河,从早期柜台式服务到电子银行的初步普及,再到如今的互联网+浪潮。我们将深入分析导致这一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技术驱动: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物联网(IoT)、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其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实现精准预测、优化运营流程、保障交易安全,并催生出全新的服务模式。 用户体验至上: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服务的便捷性、个性化和即时性有了更高的期待。银行必须从“产品为中心”转向“客户为中心”,理解并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金融需求。 跨界竞争与合作: 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的涌入,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带来了新的竞争模式和合作契机。银行需要审视自身优势,积极拥抱变化,寻求共赢之路。 监管与合规: 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背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反洗钱等合规问题日益突出。智慧银行的建设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合规效率。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详细阐述智慧银行所带来的价值重塑,包括: 客户体验的飞跃: 从线下排队到线上秒批,从千篇一律的产品到千人千面的服务,智慧银行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获取、服务和维系效率。 运营效率的优化: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银行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减少差错率,释放更多资源专注于创新和服务。 风险管理的升级: 大数据和AI技术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实现更主动、更智能的风险预警和管控。 盈利模式的创新: 智慧银行能够通过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精准营销、增值服务等,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摆脱传统存贷利差的单一模式。 社会责任的体现: 普惠金融的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通过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群,是智慧银行的重要社会价值。 第二部分:智慧银行的核心构成要素 本书将深入剖析构建一个成功的智慧银行所必备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支撑起智慧银行的宏伟蓝图: 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数据采集与整合: 如何有效地从内外部多源异构的数据中收集、清洗、标准化数据,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是智慧银行的基石。 数据分析与挖掘: 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中的价值,洞察客户行为、市场趋势,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决策引擎: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构建能够自动或辅助进行信贷审批、风险定价、营销推荐、反欺诈等决策的智能引擎。 人工智能的应用: 智能风控: 实时监控交易行为,识别异常模式,预测和预警欺诈风险、信用风险。 智能营销: 基于客户画像和行为分析,进行精准营销推送,提高营销转化率。 智能客服: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语音识别技术,提供24/7的智能咨询、业务办理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智能投顾: 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 流程自动化(RPA): 自动化重复性、规则性强的后台操作,提升运营效率。 敏捷的数字渠道与用户体验: 全渠道一体化: 整合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实现客户信息和服务的一致性,提供无缝的客户体验。 移动优先战略: 深度优化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移动端应用,使其成为客户最主要的交互入口。 场景化金融服务: 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客户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如购物、出行、教育、健康等),实现“服务随场景而至”。 极简用户界面与交互: 设计直观易懂、操作便捷的用户界面,降低客户使用门槛。 开放银行与生态构建: API开放平台: 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将银行核心能力输出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的金融服务生态。 生态合作模式: 与各类企业(电商、支付、物流、运营商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拓展业务边界,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平台化思维: 将银行从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转变为一个平台,整合资源,连接用户与服务。 安全与合规的技术保障: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网络安全防护: 构建强大的网络安全体系,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等领域探索应用,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合规科技(RegTech):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反洗钱、反欺诈、客户尽职调查等合规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智慧银行的构建路径与实施策略 本书将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智慧银行构建路径和实施策略: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明确智慧银行的愿景、目标、重点领域,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并获得高层管理者的坚定支持。 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 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组织架构,引进和培养具备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鼓励跨部门协作。 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级: 投资建设可扩展、高可用、安全可靠的云原生技术架构、大数据平台和AI能力平台。 循序渐进的试点与推广: 从核心业务或特定场景入手,开展小范围试点,验证技术和模式的可行性,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数据治理与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的数据治理体系,培养全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驱动的文化,鼓励创新和试错。 合作伙伴生态的构建与管理: 积极寻求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行业伙伴的合作,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 持续的创新与迭代: 智慧银行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踪新技术、新趋势,倾听客户反馈,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迭代优化。 第四部分:智慧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描绘智慧银行的美好前景的同时,本书也将毫不回避地探讨其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技术挑战: 新技术的快速迭代、系统集成的复杂性、老旧系统的改造难题。 数据挑战: 数据孤岛、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人才挑战: 数字化人才的稀缺,传统人才的转型与培训。 组织文化挑战: 阻力、惯性思维、跨部门协作障碍。 合规与监管挑战: 新技术带来的监管空白,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 成本与投资回报: 巨大的前期投入,以及 ROI(投资回报率)的不确定性。 最后,本书将对智慧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 更加深度的AI应用: 从辅助决策走向自主决策,在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 超个性化服务: 基于实时数据和情境感知,为每一位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将更加无缝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和消费场景中。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普及: 提升交易的透明度、效率和安全性,催生新的金融模式。 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协同,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的主流模式。 可持续金融的融合: 智慧银行将更好地支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指南或商业策略报告,它更是一次深刻的行业反思和对未来金融服务模式的探索。它倡导一种拥抱变革、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的全新银行思维。通过对本书的深入阅读,读者将能够构建起对智慧银行的全面认知,并为银行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最终助力银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用户评价

评分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未来银行业的演进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份关于战略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宣言。我尤为欣赏书中对于“开放银行”概念的解读。作者深入剖析了开放银行如何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壁垒,通过API接口与第三方服务商共享数据和功能,从而催生出更丰富、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互联互通,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即银行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其他创新者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的金融生态。书中对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的前瞻性思考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快速的技术迭代和业务创新中,如何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是任何一家银行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作者提出的多层次、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为应对新兴风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这本书让我明白,未来的银行不仅仅是资金的管理者,更是价值的创造者、生态的构建者,以及信任的守护者。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银行的固有印象。我曾经认为银行只是一系列冰冷、复杂的金融流程的集合体,而《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则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且极具创新精神的金融服务新形态。《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让我看到了银行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将繁琐的金融服务变得触手可及、简单易懂。书中关于“无接触”金融服务的描述,例如通过智能终端、人脸识别等技术,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这让我深切体会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忽视金融服务背后的人文关怀。书中强调,智慧银行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无论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指导,还是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都体现了银行服务的人性化升级。此外,书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深入探讨,也让我明白了银行如何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的服务,这是一种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巨大转变,也是智慧银行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

《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与机遇,并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为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智慧”的银行描绘了蓝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互联网+简单理解为线上渠道的拓展,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战略层面的重塑,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架构的调整,乃至企业文化的革新。书中对“生态化”银行的设想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即银行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积极融入更广泛的产业生态,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创造新的价值。例如,通过与电商、物流、医疗等行业的合作,银行能够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黏性与满意度。同时,书中对风险控制与合规性的探讨也十分到位,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银行如何在高效率与高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智慧银行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观察视角和一份翔实的行动指南。

评分

读完《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充斥着对未来金融业形态的无限遐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如何赋能银行,更深层地触及了金融服务的本质变革。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深刻解读所打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技术名词,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银行如何突破固有的服务模式,从冷冰冰的金融机构转变为一个真正理解并能预测客户需求的智能伙伴。书中描绘的场景,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银行能够主动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理财产品,甚至在客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就提供解决方案,这让我对银行业的服务体验有了全新的认知。过去,我们总是被动地去银行办理业务,而未来,银行将主动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助手。书中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银行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剖析,也让我对这些技术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讨论,为银行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如何建立客户信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银行互联网+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并且对这场变革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当我翻阅《智慧银行:银行互联网+》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现场。它所描绘的场景,既有科技的炫酷,更有对金融服务本质的回归。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场景金融”的论述所吸引。作者阐述了银行如何跳脱出传统的营业厅和线上App,而是将金融服务巧妙地嵌入到用户的生活、工作、消费等各个场景中,实现“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例如,在用户购物时,提供即时的分期付款方案;在用户出行时,提供便捷的支付和保险服务;甚至在用户规划未来时,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建议。这种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我看到了银行从一个被动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书中对于客户体验设计(CXD)的重视,也让我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更优质、更愉悦的客户体验。从简化操作流程到个性化界面呈现,智慧银行正在通过技术和设计的双重加持,重新定义客户与银行的关系。这本书让我对银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它预示着一个更加便捷、智能、人性化的金融时代即将来临。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满三百减二百 三折买到的书 好划算啊

评分

赞~~~~~~~~~

评分

京东的活动,满600-400,真的一次买很多书呀!

评分

一次性买了好几千的书,一直都在京东买书,正版送货快

评分

不说了,开阔了我的视野,对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评分

满三百减二百 三折买到的书 好划算啊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