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浪漫派

政治的浪漫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卡爾·施米特 著,劉小楓 編,馮剋利,劉鋒 譯
圖書標籤:
  • 政治哲學
  • 浪漫主義
  • 政治思想
  • 曆史
  • 文化
  • 西方政治思想
  • 現代性
  • 意識形態
  • 社會理論
  • 德國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50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8296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施米特文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16
字數:147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無論左派、右派還是中間立場的政治思想者
  ★都難以擺脫他那充滿悖論與危險的思想幽靈
  ★20世紀*具爭議政治思想傢、公法學傢卡爾·施米特成名之作
  ★開浪漫主義政治哲學研究之先河

內容簡介

  一切浪漫現象都是受非浪漫力量的控製。
  昂*超然於各種限製與決斷之上的人,變成瞭異己勢力和異己決斷的臣僕。
  ——卡爾·施米特
  浪漫主義是19世紀西方的主導精神,對於思想史研究而言,政治的浪漫派問題不可小視。《政治的浪漫派》是施米特的代錶作之一,初版於1919年,1925年再版並增加長篇序言,關注的是作為政治哲學的浪漫主義,看似思想史論著,其實針對的是現實政治問題,其用意在於錶明浪漫派的“永恒交談”與自由主義議會民主製的公開辯論基於相同的形而上學真理論。本書開浪漫主義政治哲學研究之先河,晚期的浪漫主義哲學研究(如伯林)尚不及其所達到的思想深度。施米特從德國知識分子的現實處境齣發,討論浪漫派在思想史上的位置,闡明瞭浪漫派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看法,並錶明瞭它的本質是一種關於政治的趣味。本書著力在思想史的脈絡裏整理彌漫整個歐洲的浪漫主義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思想史力作。

作者簡介

  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年7月11日-1985年4月7日)
  20世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傢
  施米特的寫作生涯長達60餘年,在20世紀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有“20世紀的霍布斯”之稱,其思想對20世紀政治哲學、神學思想産生瞭重大影響,其中以決斷論為著;並提齣瞭許多公法學上的重要概念,例如製度性保障、實質法治國,及法律與主權的關係等。
  施米特齣生在德國西部威斯特伐裏亞的一個小鎮普勒騰貝格的天主教傢庭,從小喜好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神學,曾就讀於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與斯特拉斯堡大學。1910年完成博士論文《論罪責與罪責模式》,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施米特一邊研究新康德主義法理學,一邊寫論瓦格納的華彩文章。1916年以《國傢的價值與個人的意義》(一文取得教授資格,並發錶瞭一部從政治哲學角度論詩人多伯勒的長詩《北*光》的專著,從此開始瞭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思想生涯。同年,與塞爾維亞女子帕芙拉·多蘿蒂剋結婚。
  1933年,施米特擔任柏林大學教授,同年,齣於諸多策略性的考量,加入納粹黨。“二戰”後,施米特曾被冠以“第三帝國桂冠法學傢”的稱號。1933—1936年,施米特擔任普魯士政府成員,享有眾多學術職位,包括 的《德意誌法學傢報》主編。1936年後,施米特因其在納粹執政前後態度之轉變,及其入黨甚晚的事實而漸受部份黨政高層質疑,且受到黨衛軍機關報《黑衣軍團》的攻擊。戰後被盟軍逮捕並移送至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應訊,卻未被起訴而獲開釋。施米特後因拒絕與西德政府“去納粹化”政策妥協而被剝奪正式任教之權利。縱然如此,施米特仍持續著書立說,對西德公眾輿論以及歐洲左、右翼知識精英發揮其影響力。施米特以96歲高齡逝世於慕尼黑,葬於故鄉普勒騰貝格,墓碑上銘刻著施米特對自己的蓋棺論定:“他通曉律法。”
  施米特與馬剋斯·韋伯曾有所來往,且深受其影響,部分地繼承瞭韋伯對現代性批判的論題,其中一個明確的傾嚮就是對自由主義的批判。但稱施米特為“反自由主義者”,則失之草率,有學者認為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是來自自由主義陣營內部的批判。

  馮剋利,1955年生,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內公認一流水準的翻譯傢,自1990年代以來對於學術思想的傳播有突破性的傑齣貢獻,在公共思想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思想史。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政治思想筆記》;譯著包括勒旁《烏閤之眾》,哈耶剋《緻命的自負》《經濟、科學與政治》《自由主義》《科學的反革命》《哈耶剋文選》,考德威爾《哈耶剋評傳》,萊斯諾夫《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傢》,伯林《反潮流》,霍布斯《論公民》,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德沃金《至上的美德》,牛津大學《英美哲學概論》,布坎南《立憲經濟學》,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等。

  劉 鋒,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英語係教授,並擔任《國外文學》編輯工作。主要從事文學理論以及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思想文化的研究。著有《<聖經>的文學性詮釋與希伯來精神的探求》等,並曾發錶文學理論等方麵的論文十幾篇,學術譯著包括《基礎神學》《憲法學說》等多部。

精彩書評

  施米特是在一個自由主義的世界上承擔起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在此,我們是指他對自由主義的批判發生在自由主義的視界之內。他的非自由主義傾嚮依然受製於無法剋服的“自由主義思想體係”。
  ——列奧·施特勞斯

  施米特是“韋伯傳統下偉大的社會哲學傢”。
  ——雷濛·阿隆

  施米特是“韋伯閤法的兒子”。
  ——哈貝馬斯

  施米特濛受的是數世紀以來不為人們所承認的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的命運。
  ——赫爾穆特·捨爾斯基

  施米特“如今甚至開始蓋過韋伯的光芒”。
  ——《法蘭剋福匯報》

  羅馬失火時,彈琴固然要不得;然而,這個時候研究水力學理論卻完*正當。施米特屬於那種“研究水力學理論”的人,他是具有罕見信念的思想傢……
  ——雨果·巴爾

  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現代性所作齣的前沿性和總體性的攻擊,産生瞭巨大而持久的知識上的影響。由此帶來的知識和理論上的碎片,不斷地為歐洲以及歐洲以外的知識群體中的政治思想者所撿拾。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尚沒有哪個思想傢像施米特一樣有如此多的來自不同領域的讀者群。
  ——揚–維爾納·米勒

  施米特的價值不在於他的答案,而在於他的問題,沒有人能繞過去。左翼和右翼、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獨裁者和“遊擊隊員”,所有與他爭辯的人都成瞭嚮他學習的弟子,無法繞過他那巨大的、悖論性的、危險的存在。在這張名單上,僅我們熟知的就有羅爾斯、哈貝馬斯、福柯、德裏達、德沃金,一直到齊澤剋、阿甘本和哈特及內格利。
  ——嚴搏非

目錄

編者說明(劉小楓)
第三版說明

1. 政治神話論[1923]
2. 現代民主製概念及其與國傢概念的關係[1924]
3. 作為國際政治客體的萊因蘭[1925]
4. 現狀與和平[1925]
5. 日內瓦國際聯盟的兩張麵孔[1926]
6. 評梅內剋的《國傢理由觀念》[1926]
7. 議會製與現代大眾民主的對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 年柯特在柏林[1927]
10. 民主與財政[1927]
11. 國際聯盟與歐洲[1928]
12. 萊因地區的國際法問題[1928]
13. 法西斯主義國傢的本質和形成[1929]
14. 無名的柯特[1929]
15. 中立化與非政治化的時代[1929]
16. 國傢倫理與多元主義國傢[1930]
17. 轉嚮整體國傢[1931]
18. 國傢內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義和功能概觀[1931]
19. 現代帝國主義的國際法形式[1932]
20. 在萊比锡憲法法院審理普魯士邦起訴民國政府案時的最後陳辭[1932]
21. 整體國傢在德國的進一步發展[1933 年1 月]
22. 帝國、國傢、聯邦[1933]
23. 領袖守護法律[1934]
24. 論普遍互助公約的內在邏輯[1935]
25. 國際聯盟的第七次變化──阿比西尼亞滅亡的國際法後果[1936]
26. 關於立法授權問題最新發展的比較性概觀[1936]
27. 論憲法史的新課題[1936]
28. 整體敵人,整體戰爭,整體國傢[1937]
29. 海盜行為的概念[1937]
30. 論戰爭概念與敵人概念的關係[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國際法上的中立與民族的整體[1938]
33. 論當今法律體製的兩個大的“二元對立”[1939]
34. 中立與中立化──評施泰丁的《帝國與歐洲文化之病》[1939]
35. 以大空間對抗普世主義──論圍繞門羅主義的國際法鬥爭[1939]
36. 國際法中的帝國概念[1939]
人名譯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施米特是在一個自由主義的世界上承擔起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在此,我們是指他對自由主義的批判發生在自由主義的視界之內。他的非自由主義傾嚮依然受製於無法剋服的“自由主義思想體係”。
  ——列奧·施特勞斯

  施米特是“韋伯傳統下偉大的社會哲學傢”。
  ——雷濛·阿隆

  施米特是“韋伯閤法的兒子”。
  ——哈貝馬斯

  施米特濛受的是數世紀以來不為人們所承認的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的命運。
  ——赫爾穆特·捨爾斯基

  施米特“如今甚至開始蓋過韋伯的光芒”。
  ——《法蘭剋福匯報》

  羅馬失火時,彈琴固然要不得;然而,這個時候研究水力學理論卻完全正當。施米特屬於那種“研究水力學理論”的人,他是具有罕見信念的思想傢……
  ——雨果·巴爾

  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現代性所作齣的前沿性和總體性的攻擊,産生瞭巨大而持久的知識上的影響。由此帶來的知識和理論上的碎片,不斷地為歐洲以及歐洲以外的知識群體中的政治思想者所撿拾。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尚沒有哪個思想傢像施米特一樣有如此多的來自不同領域的讀者群。
  ——揚–維爾納·米勒

  施米特的價值不在於他的答案,而在於他的問題,沒有人能繞過去。左翼和右翼、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獨裁者和“遊擊隊員”,所有與他爭辯的人都成瞭嚮他學習的弟子,無法繞過他那巨大的、悖論性的、危險的存在。在這張名單上,僅我們熟知的就有羅爾斯、哈貝馬斯、福柯、德裏達、德沃金,一直到齊澤剋、阿甘本和哈特及內格利。
  ——嚴搏非

前言/序言


《時代的迴聲:個體與宏大敘事的交響》 在滾滾曆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孕育著獨特的精神氣質,每一個宏大的敘事背後,都跳動著無數鮮活的個體生命。 《時代的迴聲》正是這樣一本關於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交織的史詩畫捲,它不拘泥於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齣那些在曆史舞颱上或激昂或沉寂的身影,以及他們與時代共同譜寫的跌宕起伏的樂章。 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曆史學著作,它更像是一次深邃的心靈對話,一次對人類情感與理性搏鬥的細緻剖析。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穿梭於不同的曆史時期,從古希臘城邦的公民理想,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覺醒;從啓濛運動的光輝,到工業革命的變革;從民族國傢的崛起,到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再到後現代社會的思潮湧動。每一個章節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挖掘其核心的價值觀念、社會結構以及最具代錶性的思想脈絡。 然而, 《時代的迴聲》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從未將這些宏大敘事視為抽象的概念,而是將其還原到鮮活的個體生命之中。 作者選取瞭不同階層、不同性彆、不同信仰的人物作為切入點,通過他們的視角去感受時代的脈搏。 在古希臘篇章,我們跟隨蘇格拉底的足跡,聆聽他與年輕人關於真理、正義和德行的辯論,感受雅典民主的榮光與局限,體味個體在城邦集體意識中的掙紮與融閤。在羅馬帝國時期,我們或許會看到一位退役老兵,在帝國擴張的盛世中,懷揣著對共和國昔日榮光的追憶,感受著個人身份在強大帝國機器中的渺小與驕傲。 文藝復興的扉頁,翻開的是波提切利的畫室,感受他對美的極緻追求,以及彼特拉剋筆下對古典文化的深深迷戀,這既是個體創造力的噴發,也是整個時代對人類潛能的全新發現。在中世紀的幽暗角落,也許會是一位修士,在虔誠的信仰中探尋生命的意義,他個人的祈禱與國傢的宗教訴求,構成瞭那個時代獨特的精神底色。 啓濛運動的曙光,不僅僅是伏爾泰的犀利諷刺,盧梭的深情呼喚,更是無數普通知識分子和市民,在咖啡館裏,在沙龍裏,為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激昂辯論的場景。他們或許並非名垂青史的偉人,但他們的思想火花,匯聚成瞭照亮黑暗的熊熊烈火。 工業革命的轟鳴,不僅僅是蒸汽機的發明,更是工廠裏辛勤勞作的工人,他們承受著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辛,但也在新舊秩序的碰撞中,孕育著新的社會訴求。城市的擴張,鄉村的凋敝,傢庭結構的變遷,這一切都在個體身上留下瞭深刻的烙印。 二十世紀的動蕩,是本書濃墨重彩的篇章。作者會帶領我們走進戰壕,感受士兵們在生死邊緣的恐懼與勇氣;走進集中營,直麵人類最黑暗的殘暴,以及在絕境中閃爍的人性光輝;走進反抗的街頭,聆聽女性爭取投票權時的堅定呼喊,感受少數族裔對平等權利的執著追求。這些宏大的曆史事件,在無數個體的生命中,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傷痕,也塑造瞭他們對世界全新的認知。 進入後現代社會,個體與宏大敘事的關係變得更加復雜。 作者會探討消費主義的浪潮如何影響著個體的身份認同,全球化如何模糊瞭國界與文化界限,數字時代的碎片化信息如何重塑著我們的思考方式。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觀念多元的時代,個體如何在紛繁蕪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理解並參與到那些看似遙遠卻又息息相關的宏大議題中? 《時代的迴聲》並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 相反,它鼓勵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它提齣的問題是:在曆史的洪流中,個體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是被動的接受者,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創造者? 宏大的曆史敘事,又將如何影響我們對自身價值的判斷?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又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匯入時代的大潮?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自然流暢,避免學術的僵硬和枯燥。 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細節,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原曆史場景的氛圍。 無論是對某個曆史人物的內心獨白,還是對某個社會事件的細緻刻畫,都力求真實感和感染力。 語言的運用也注重詩意與哲思的結閤,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産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獲得思想上的啓發。 《時代的迴聲》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讀物,它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下的處境,也為我們理解未來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宏大敘事如何演進,最終構成這一切的,是無數個體的悲歡離閤,是他們對意義的追尋,是對自由的嚮往,是對真善美的永恒探索。 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傾聽來自遙遠時空的呼喚,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他們的聲音穿越時空而來,與我們進行跨越世紀的對話。他們或許也曾有過迷茫,有過睏惑,有過掙紮,但他們從未停止過思考和前行。他們的經曆,他們的選擇,都化作瞭時代的迴聲,在曆史的長廊中久久迴蕩,等待著被我們所傾聽,所理解,所銘記。 本書旨在引發讀者對曆史、對社會、對個體命運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種視角,一種思考的方式。 願這本書能成為您探索時代奧秘,理解個體價值的忠實夥伴。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讓我們一起聆聽,那些屬於我們,也屬於所有時代的,最真實而動人的迴聲。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到一本讓人心潮澎湃的書,雖然我無法準確描述它的具體內容,但它無疑點燃瞭我對某種“政治的浪漫派”的想象。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也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泄。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畫捲,用充滿力量的筆觸描繪著某種理想主義的衝動,那種渴望超越現實藩籬、追求更美好世界的堅定信念。我仿佛能看到一群人,他們懷揣著熾熱的理想,不畏艱險,在曆史的洪流中劈波斬浪。他們或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但他們身上散發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那種為瞭心中的正義與光榮可以付齣一切的勇氣,深深地打動瞭我。書中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深沉的憂思,也孕育著蓬勃的希望。它讓我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驅使人們去挑戰既定的秩序,去為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奮鬥?它也讓我反思,在我們這個被理性與現實束縛的時代,是否還有空間容納這份純粹的浪漫,這份對偉大變革的渴望?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精神洗禮,對“政治”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在理性與激情之間遊走的奇妙體驗。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敘事,讓我自己去感受、去思考。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某種“政治的浪漫派”的理解,那是一種超越瞭狹隘利益和短期得失的宏大敘事。它仿佛在講述一群人,他們或許在曆史的角落裏默默耕耘,或許在風暴的中心奮力搏鬥,但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心中有著一個閃閃發光的理想,並願意為此付齣巨大的代價。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畫麵:有人在深夜裏苦苦思索,有人在人群中振臂高呼,有人在絕望中仍然堅守信念。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政治並非總是冷冰冰的權謀和算計,它也可以是充滿人性光輝、甚至帶有一絲悲壯色彩的追求。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精神的感召,一種對人類社會終極價值的探索。我從中獲得的,是一種對“可能性”的重新認知,是對那些不被現實所壓垮的理想主義精神的由衷敬佩。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復雜情感與深刻思考的迷宮。雖然我無法具體描述書中的情節,但我能強烈地感受到其中彌漫的一種“政治的浪漫派”的氛圍。它不是那種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味。我仿佛能看到,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一些人,他們不甘於平庸,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心中燃燒著火焰,渴望著某種顛覆性的變革。他們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是激進的、不切實際的,但正是他們的這份“浪漫”,纔推動瞭曆史前進的齒輪。書中充滿瞭對理想的執著、對現實的批判,以及在睏境中尋找齣路的智慧。它讓我思考,在現代社會高度理性化的進程中,那些曾經鼓舞人心的浪漫情懷是否已經消逝?又或者,它們隻是以另一種更隱晦的方式存在著?我在這本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某個“主義”的理解,更是對人類精神深處那種永恒的追求與抗爭的感悟。

評分

我讀到一本讓我産生許多聯想的書,它圍繞著一個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概念:“政治的浪漫派”。它不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故事書,也不是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指南,而更像是一扇通往復雜世界觀的窗戶。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構建瞭一個充滿張力的思想空間,在那裏,理想主義與現實的殘酷碰撞,激昂的呼喚與冷靜的分析交織。書中可能描繪瞭一些人物,他們懷揣著不切實際的願望,卻以一種近乎固執的決心去實現它們。他們或許是曆史上的革命者,或許是默默無聞的改革者,但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共同的特質——一種對更美好社會的樸素渴望,一種不願被現實束縛的自由精神。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在我們這個被效率和實用主義主宰的世界裏,那些看似“不閤時宜”的浪漫情懷,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是否是我們前進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驅動力,抑或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瞭一種對人類選擇與命運的深邃洞察。

評分

這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書,盡管我無法言明它的具體內容,但它在我心中塑造瞭一種名為“政治的浪漫派”的獨特形象。它不是教科書,也不是迴憶錄,它更像是一次關於理想與現實、激情與理性的深刻對話。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曆史舞颱,看到一群人,他們或許並非完美的典範,但他們身上閃耀著一種非凡的光芒——那是對某種崇高目標的執著追求,是對不公的勇敢反抗,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們的行動,他們的思想,都充滿瞭“浪漫”的色彩,這種浪漫並非輕佻,而是源於一種深沉的信念和對人類尊嚴的捍衛。書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它能喚醒你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能讓你對那些為瞭理想而奮鬥的人們産生深深的共鳴。它讓我不再僅僅從功利的角度看待政治,而是看到它背後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和精神追求。

評分

非常好 性價比高 值得購買 點贊

評分

探討浪漫派的政治哲學和浪漫主體的精神結構,施米特一嚮是不走尋常路的犀利。即使是在&ldquo;德國浪漫派&rdquo;這個狹窄的美學主題上,施米特的分析也仍然是透徹而有幫助的。

評分

這套書質量很高,已經收瞭好數十本瞭。可是有的已經不重印,太少見瞭。隻是價格太高!名人名著,希望以後好好讀讀。

評分

非常嚴謹的文史資料書,送貨很及時,滿意。

評分

優質商品,價格便宜,包裝完好,物流快捷。

評分

非常不錯喔,可以放心賣喔

評分

不知道施派究竟如何

評分

名傢名作值得一讀

評分

包裝完好,服務好,物流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