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精选(第一册)

英语世界精选(第一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羽纶,张明 编
图书标签:
  •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英语世界
  • 精选英语
  • 英语教材
  • 英语分级读物
  • 少儿英语
  • 原版英语
  • 英语启蒙
  • 英语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73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623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英语世界》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英语世界精选(第1册)》的特点是:选材广泛,内容新颖,矮小精悍,趣味隽永,深浅结合,雅俗共赏,英汉对照,英汉详注。

内容简介

  本册是由百期《英语世界》精选出的101篇佳作组成,其中包括名著故事梗概24篇、文苑28篇、报刊选读18篇、西方侧影31篇。

目录

前言

一、名著故事梗概(第1-第24篇)

1.何谓名著?

2.书友

3.书之乐趣

4.鲁滨逊漂流记

5.傲慢与偏见

6.爱玛

7.简·爱

8.双城记

9.德伯家的苔丝

10.现代喜剧

11.时间机器

12.隐身人

13.失去的地平线

14.小妇人

15.美国悲剧

16.蝴蝶夫人

17.包法利夫人

18.漂亮的朋友

19.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伪币犯

21.上尉的女儿

22.叶甫盖尼·奥涅金

23.罪与罚

24.玩偶之家

二、文苑(第25-第52篇)

25.她属于人民——悼作家丁玲

26.我教成百万人学英文

27.如何永葆青春

28.寻找我们最老的校友——温德

29.温德——在中国执教六十余年

30.英语教育学家葛传椝先生

31.纪念葛传椝先生

32.论《摩尔·弗兰德斯》

33.论《劝导》

34.我的语言自传[1]

35.我的语言自传[2]

36.红楼梦(第八回)

37.永难忘怀的相交

38.罗素是如何写作的

39.我和卓别麟的一次相遇

40.搬家史

41.陪同罗素在中国

42.致新老读者

43.现代的通天塔

44.对罗素《如何进入老年》的评论

45.如何进入老年

46.为师之道

47.爱和知识与同情

48.洋鬼子来了,快跑啊!

49.钱钟书与杨绛

……

三、报刊选读(第53-第70篇)

四、西方侧影(第71-第101篇)

精彩书摘

  一处庄园——尼日斐花园时,有五个成年待嫁女儿的班纳特一家顿时为之激动起来。轻浮的班纳特太太立即开始筹划该将哪个女儿许配给没料想到将发生这种事的彬格莱,可是长期忍气吞声的丈夫却提出,彬格莱先生对此事也许会挑三拣四。但不久,班纳特先生终于被妻子说服,正式到尼日斐花园去拜访。

  [2]在梅利顿举行的舞会上,班纳特家的女儿们结识了彬格莱先生。出席舞会的还有彬格莱的贵族朋友费茨威廉·达西,他对班纳特太太的粗俗嗤之以鼻,还怠慢了她的女儿们。伊丽莎白在班纳特家姑娘中是最活泼、最聪慧的一位,她无意中听到这位新来者十分高傲地贬评当地庸俗的社交界。当他拒绝由别人介绍给她时,伊丽莎白对他顿生偏见,尽管他相貌英俊,家财万贯。

  [3]在舞会上较为成功的是和蔼可亲的彬格莱先生和伊丽莎白的秀美动人、性情温和的姐姐洁英。伊丽莎白十分喜欢她。不久以后,彬格莱和他的姊妹跟洁英·班纳特成了朋友,彬格莱与洁英之间的恋情似乎热乎了。终于,达西对伊丽莎白稍许随和了一些,两人也相互嬉谑嘲弄起来。

  [4]一天,洁英冒雨走访彬格莱兄妹,因而患重感冒病倒,只好留在尼日斐花园。伊丽莎白穿过泥泞的道路,步行三英里去看望并照料她姐姐。她到达时的狼狈相,为卡罗琳说长道短提供了话柄。

  NOtes

  1.《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杰作。作者于1775年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受过的正规学校教育不多,但在家中阅读了大量文、史、小说书籍。20岁左右,她开始写小说,毕生共创作八部小说,其中最知名的是《傲慢与偏见》,而结构最完美的则是《爱玛》。奥斯汀终身未婚,于1817年逝世,年仅41岁。奥斯汀的小说以流利清新和细致敏锐而著称,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寸大小的象牙雕刻。”尽管她生活范围狭小,作品题材有限,但她只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描绘真实、深刻、细致,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其作品情节曲折起伏。引人人胜;语言妙趣横生,幽默而富于哲理;人物性格各异,她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傲慢与偏见》围绕班纳特家几个女儿的恋爱和婚姻展开故事。

  ……

前言/序言

  新闻出版署为促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1998年在全国社科期刊中选出“全国百种重点期刊”。《英语世界》经认真审核,因已达到规定的条件和于友先署长提出的五条标准,荣获此项殊荣。

  英语界著名权威学者北京大学李赋宁教授于1996年纪念《英语世界》创刊15周年暨出版发行100期时发表的“我与《英语世界》”一文中精辟地论述了《英语世界》的贡献。他说,“……这个刊物具有了百科全书的性质,使读者能在学习和提高英语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当代的新知识。我认为《英语世界》15年来成功而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个评价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广大读者的心声。我国到国外留学的学生中,不少对《英语世界》有特殊的感情,这是因为《英语世界》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水平而创造了走向世界的必备条件。

  《英语世界》不仅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工作者编辑的,而同时也是为业余学习和普及英语而编辑的英语杂志。它的对象包括高年级的中学生、大学生、英语自学者、英语爱好者和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英语工作者。为了较好地有助于他们提高读说写译的水平,其内容包括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广泛,内容新颖;2.短小精悍,趣味隽永;3.深浅结合,雅俗共赏;4.英汉对照,英汉详注。

  《英语世界》自1981年创刊迄今17年中,由于栏目众多,选材中有不少可读性、知识性和时代感强的文章。现在我们根据广大读者的需要,特从《英语世界》截止至1996年9月份出版的100期中选出其中优秀的和精彩的文章,作为比较有系统的、全面的和有重点的英语学习材料汇集成册,以满足读者提高英语水平和增长知识的需要。


经典文学的漫游:探寻人类精神的永恒回响 《经典文学的漫游:探寻人类精神的永恒回响》 是一部深度挖掘人类文明宝库中那些历经时间淘洗、至今仍能引发深刻共鸣的文学巨著的选集。本书并非旨在罗列某一特定语种或某一特定时期的作品,而是以一种跨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广阔视野,遴选出那些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范本。 本书的编辑理念在于,真正的“经典”并非仅仅是历史陈迹,而是能够持续与当代读者对话、提供新颖洞察的活态文本。因此,我们精心构建了五个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篇章,每一个篇章都聚焦于文学史上一个关键的主题或叙事母题,力求呈现出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一章:起源与神话的低语——探究人类对“我是谁”的追问 本章汇集了早期史诗、神话传说以及奠基性的民间故事,这些文本构成了许多现代文化叙事的底层结构。我们深入分析了古希腊悲剧对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拷问,例如对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宿命论的深入解读,以及对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与人性弱点并存的描摹。 更进一步,本章探讨了东方哲学传统中关于宇宙秩序和个人在其中的位置的思考。我们收录并精析了《山海经》中那些充满奇诡想象的片段,分析其如何反映古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理解。此外,还包括对早期宗教文本中叙事技巧的考察,着重于这些叙事如何构建了早期社群的道德准则和世界观。本章的重点不在于宗教教义,而在于其文学手法——那些标志性的意象、重复的结构和永恒的人物原型。 第二章:中世纪的信仰与世俗的张力——精神领域的冲突与融合 中世纪是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人性激烈碰撞的时代。本章精选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本,展现了在强大的教会权威下,个体精神世界的挣扎与萌芽。 我们重点呈现了但丁的《神曲》中关于审判、救赎与理解的宏大结构,分析其如何将中世纪的宇宙观与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旅程完美结合。对比之下,本章也引入了更多世俗化的叙事,例如早期骑士文学中对荣誉、爱情与背叛的描绘,这些叙事开始将关注点从彼岸世界转向现世的道德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本章特别设立了一个单元,探讨早期讽刺文学和寓言的兴起。这些作品以隐晦或尖锐的方式挑战既有的权力结构,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到来。例如,对卜伽丘《十日谈》中对人性和情欲的坦诚描绘的讨论,展示了文学如何开始为个体经验正名。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觉醒与启蒙的光芒——对“人”的重新定义 文艺复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全面爆发。本章的核心是文本如何将焦点从“神”转向“人”,探讨了个体价值、理性力量和对古典智慧的回归。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本章不可或缺的基石。我们不仅仅关注其对人类情感的精准刻画(如哈姆雷特式的犹豫与麦克白的野心),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戏剧结构如何反映了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 紧随其后的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声。本书选取了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的文学性论述,探讨他们如何运用叙事和书信体来传播自由、平等和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了“百科全书”式文本的文学影响,即如何通过系统性的知识梳理来重塑读者对世界的认知框架。我们审视了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雏形,它们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现代性的迷惘——情感的回归与工业化的冲击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社会结构剧烈变动,文学开始回应由此带来的异化感和对自然、情感的渴望。浪漫主义是本章的第一个重要主题。我们收录了歌德、拜伦等人的作品片段,分析他们如何推崇想象力、直觉和对崇高(Sublime)的追求,以此对抗机械化和僵化的社会规范。 然而,本章的后半部分迅速转向现代性的困境。我们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等人的作品如何揭示了人类在庞大、无名化的现代官僚体系和内心深处道德真空中的挣扎。这些文本标志着文学不再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转而专注于呈现存在的荒谬性、异化感和深刻的心理焦虑。本章对“内在独白”和“意识流”等叙事手法的革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第五章:多元视角的交织——后现代的解构与文化身份的重塑 在当代文学中,传统的宏大叙事逐渐瓦解,文学转向对语言本身的审视、对权力结构的解构以及对多元文化身份的探索。本章的选文体现了对“真实”定义的挑战。 我们分析了那些利用拼贴、互文性和元小说技巧来模糊文本与现实界限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游戏,更是对既有真理体系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本章还特别关注了那些从边缘视角发声的作品,它们挑战了长期以来由特定群体主导的文学经典地位。通过分析这些当代叙事,读者可以理解文化身份(如性别、种族、地域)是如何在文学中被建构、被颠覆和被重新协商的。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阅读经典的方法论,即: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们不断地提出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提供唯一确定的答案。通过对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精神的深刻对话,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动态的、不断丰富的精神地图。《经典文学的漫游》 邀请每一位读者,拿起地图,开始属于自己的伟大探险。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作为一套面向全球读者的“精选”,它对语言的地域性差异处理得极其粗糙。我注意到,文章中混杂着大量明显偏向某一特定英语变体(我推测是英式英语的某种旧式用法)的词汇和拼写习惯,而对于更普及的美式或澳大利亚用法的收录则寥寥无几。例如,某篇关于教育体制的文章中频繁出现了一些在当代日常交流中已经不太常用的词汇,而替代它们的新词汇或更流行的表达方式却完全没有提及。这就导致我在查阅新词时,不得不频繁地在字典和网络上进行二次核对,才能确定某个词汇在当前语境下的适用性。这种编选上的疏忽,使得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一本优秀的选集,应当是语言的“集大成者”,是现代英语全貌的缩影,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小圈子”的记录。它未能体现出“世界精选”所应有的广度和包容性,更像是一份被时间遗忘的语言样本集。

评分

翻阅这本选集的过程,简直是一场对耐心的极限考验。我原本对“精选”二字抱有很高的期望,以为会收录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故事、精彩的演讲词,或是那些在英语学习榜单上经常出现的范文。然而,书里大部分内容都像是从一些地方志或者冷门的商业报告里硬凑出来的拼盘。叙事风格极其平淡,用词也多是那种官方、僵硬的公文体。举个例子,有一篇描述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章,全篇充斥着“截至本季度末”、“在既定方针的指导下”、“实现预期目标”这类毫无感情色彩的词汇。我试图从中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但发现那里的句子结构复杂冗余,完全脱离了日常交流的实际需求。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文章的选段非常零碎,上下文的缺失使得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正常的句子,也变得孤立无援,让人难以把握其真实意图。如果说选择标准是“英语世界”的某个角落,那也选得过于偏僻和无趣了。这不是学习,这更像是在做一份无聊的阅读理解测验,而且题目还没有给出。

评分

这本《英语世界精选(第一册)》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本来是希望能找到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或者至少是一些有助于提升日常会话能力的实用材料。然而,打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却是一连串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述,涉及的领域跨度极大,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后现代的符号学分析,每篇文章都像是直接从某个专业期刊上截取下来的,没有任何针对入门或中级学习者的导读或注释。例如,其中一篇关于“主体性建构的模糊性”的文章,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西方哲学史知识,通篇充斥着如“本体论的转向”、“能指与所指的辩证关系”这类术语。我尝试着去理解,但读完一个段落,我脑子里剩下的只有一团乱麻,更别提从中汲取任何有效的英语学习资源了。如果说这是为了展示英语在学术领域的应用广度,那它完全牺牲了可读性和学习的乐趣。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用来炫耀作者知识储备的工具书,而非一本真正服务于“英语学习者”的“精选”读物。我期待的是清晰的语言结构和循序渐进的难度提升,而不是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知识密度和故作成熟的表达方式。

评分

我花了几天时间,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真正能帮助我提高写作逻辑和句子多样性的范例。毕竟,作为第一册,它理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令人失望的是,书中收录的文章在句式结构上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长句套长句,从句层层嵌套,几乎看不到任何简洁有力的表达。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为了应付考试而硬性模仿的“高分作文”模式,那种刻意追求复杂性而牺牲了清晰度的写作风格。当我尝试模仿其中一篇关于环境政策的文章时,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仅拗口难懂,而且在逻辑衔接上也显得十分生硬。优秀的英语写作,应该是“大道至简”的艺术,而这本书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将晦涩当作了深刻。如果目标读者是那些渴望掌握地道、高效英语表达的学习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反面教材。它更像是一个语言风格的“反向指南”,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简单的意思用最复杂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倒是无可挑剔,纸张质量上乘,字体清晰,看得出制作方在硬件投入上是下了本钱的。但是,这种精美的外表下,内容却是如此的……空洞乏味。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所谓的“文化洞察”部分,希望能借此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或者思维方式。结果呢?里面介绍的文化现象,要么是过于宏大叙事,缺乏具体的案例支撑,要么就是对一些早已被大众熟知、甚至被过度解读的陈词滥调的拙劣复述。比如,关于美式幽默的探讨,通篇只是机械地罗列了几个笑话的结构,却没有真正解释其文化根源和笑点所在,更别提如何将幽默感融入自己的表达了。这种浅尝辄止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它就像一个豪华的空盒子,外观光鲜亮丽,但打开后却发现里面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只是填充了一些空洞的修饰语和无关紧要的描述。对于一个希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的读者来说,这种体验是令人沮丧的。

评分

英语老师推荐的压箱底的书,买来读读。

评分

没包装,书边全是黑手印。前几页都扯了,暴力运输。把书包上塑料能花几个子儿呀!

评分

好,一直喜欢英语世界,十多年了,文章选的很有水平

评分

好,一直喜欢英语世界,十多年了,文章选的很有水平

评分

非常棒的英语书籍,非常棒的英语书籍,

评分

纯正版 物流速度快 点个赞

评分

评分

书本有点脏,希望以后能好好包装下书本。不过活动时候买的,还是很实惠。

评分

很好的书,质量挺好的。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