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立剖图,自建筑教育伊始,伴建筑执业一生。对专业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开阔思路与眼界读物。对一般读者来说,本书以鞭辟入里的建筑理论与规范形象的图示,解析早已为人所熟知的人文地标与人造景观,为我们认识建筑、理解建筑提供了新的维度。巴西建筑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总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曾言,建筑基于绘图与思考(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drawing and thinking)。本书是我们欣赏凝固的音乐之较佳方式。
本书汇聚了150座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人文和科技价值的经典建筑,从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殿,到近年来杰出建筑师设计的前卫作品。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全书分为9章,涵盖了从文化标志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到民居宅邸、城堡要塞等各类型。为探索建筑史发展中的流派继承与风格嬗变,书中每座建筑都配以数张比例精准的建筑图,共计1030张,包括平面、立面与剖面图,其中部分历史建筑的图纸为本书专门制作,另配有彩色照片230张。本书既能作为建筑专业课程的辅助教材,又是一部综合理工与人文学科的通识读本。
安德鲁·巴兰坦(Andrew Ballantyne),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作为建筑师,职业经历丰富,参与过希腊拜占庭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巴兰坦曾担任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协会主席,他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著述颇丰,包括《都铎式建筑:追寻理想家园》(Tudoresque: In Pursuit of the Ideal Home,2011),畅销书《建筑通识读本》(Architectu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2)。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建筑学习者和从业者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它不像是一些新潮的设计杂志,只关注最新的趋势和转瞬即逝的风格,而是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历史参照系。每当我面对一个新的设计任务,感到思路阻塞或缺乏方向时,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去看看过去那些最伟大的头脑是如何应对相似的空间挑战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永恒性”——那些跨越千年的建筑智慧,依然是今天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宝贵资源。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成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思考框架。这种“回溯本源”的学习过程,对于任何想要在建筑领域走得更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它教会你如何尊重历史,同时又勇敢地面向未来。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快速梳理建筑史脉络的速查手册,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带着深厚学术功底的“建筑哲学启蒙读物”。作者在选取案例时的那种跨度感和精准度令人惊叹,从史前遗迹到现代摩天大楼,每一个节点的选取都似乎带着强烈的论证目的,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它并非枯燥地描述结构如何搭建,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个时代背景下,人类如何通过建筑来表达他们的信仰、社会结构乃至对宇宙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插图反复揣摩那些几何形式的内在逻辑,思考为什么古罗马人会选择拱券,以及现代主义如何试图“净化”建筑的装饰。这种引导式的思考方式,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建筑重新产生了陌生的敬畏感,仿佛重新学习了“看”建筑的方法。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叙事上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冷冰冰地堆砌事实,反而带有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人性化”瞬间。比如,它会花笔墨去描绘某位大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挣扎与突破,或是某个建筑如何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轨迹。这种对“人”与“空间”互动关系的关注,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冰冷的石头和钢筋混凝土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我读到某个特定时期(比如包豪斯运动)的章节时,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变革激情的时代洪流之中,和那些先驱者一起呼吸着现代性的空气。这种代入感,是任何纯粹的技术手册都无法提供的深度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厚重的精装外壳,摸上去有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配合着高质量的纸张印刷,即便是翻阅本身也是一种享受。封面设计选取的几幅建筑图像,那种光影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瞬间就将人带入了一种对建筑史的深思之中。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尊重。拿到手里,我几乎舍不得马上翻开阅读,而是先把它放在书架上欣赏了一阵,光是放在那里,它就已经成为我书房里的一道风景线。这种初印象带来的仪式感,是快餐式阅读时代里难得的珍贵体验,它暗示着里面承载的内容同样是经过精心打磨和时间考验的杰作。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遗产。
评分我是一个对图纸和技术细节有执念的人,所以这本书在图例部分的呈现方式,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看建筑效果图或照片,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在的骨架和空间关系,但这本书里提供的那些详尽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就像是给建筑做了一次彻底的“透视手术”。这些图纸的绘制精度和详实程度,远超一般画册的水平,它们清晰地展示了建筑师是如何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建造的三维实体的。尤其是那些剖面图,它们不仅展示了楼层划分,更揭示了流线、采光和通风的巧妙设计。对我这种热衷于分析空间组织逻辑的人来说,光是研究这些图纸的布局和标记系统,就足够花费掉我好几个下午的时光。可以说,这本书的图解部分,是其价值的核心所在,它让“经典”不再仅仅是远观的偶像,而是可以被理性拆解和学习的范本。
评分大爱京东,虽然快递比平常晚了一天,但是能理解,买了很多书,很便宜,打了个3折。挺不错,但是就是有部分书籍没有活动,很尴尬~希望下次能扩大范围,能让我们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
评分相当完美的,看了之后对西方的很多建筑构件和风格又有了新的认知
评分拓宽知识面,京东的服务和质量我一直坚信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送货员也很快
评分物流迅速,品质优良,值得一买
评分到清朝,戴震有:“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东原先生年谱》
评分材质不错,印刷质量也好,图多,看起来轻松
评分作为门外汉,对建筑很感兴趣,此书图文并茂,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每年这个时候买书,特别实惠,要买书还是选京东。物流给力,提前一天到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