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清前期】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是末端的封建社会。清朝创建的康乾盛世是清代历史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末端的盛世。这个盛世已处于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巨变的大背景下,因此,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
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个成就来之不易,堪称千古。这一切都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传统的束缚,使它摆脱不了历朝历代的封建传承,在世界大潮面前落后了。
"(总顾问)李学勤: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知名学者
(总策划)何承伟: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审
(分册作者)孟彭兴,著名断代史学家。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清史专家谈其对清前期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1644年至1840年
中华版图的奠定和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清前期
○四七 中俄雅克萨之战
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沙俄的惩罚
○四八 尼布楚条约
“和为贵”是打了胜仗才能实现的
○四九 孝庄太皇太后
大清第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五○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花面相迎,世情如鬼
○五一 诗人王士稹
为当时文人崇敬,与宋苏轼并列的文坛泰斗
○五二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征战的目的为和平
○五三 多伦会盟
雄才大略者的得意之作
○五四 汤斌破除迷信
能破迷信的是真清官,能用清官的才是好皇帝
○五五 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部有政治色彩的才子佳人传奇
○五六 看戏丢官
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五七 康熙帝南巡
巡游为了考察,考察也为了巡游
○五八 戴名世《南山集》
在思想领域罗织异端的一个典例
○五九 千叟宴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盛世有新事
○六○ 木兰围场
马上夺天下者的传家宝
○六一 立储难
治国不易,治家尤难
○六二 年羹尧隆科多获罪
飞扬跋扈为谁雄,忘乎所以出了轨
○六三 孙嘉淦直言
讲真话而得宠,也因讲真话而获罪
○六四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世界文坛罕有的文人百态记
○六五 查嗣庭狱案
在文字上定重案,才是正宗的文字狱
○六六 曾静的故事
善于运用反面教材,是雍正帝为政的一大特色
○六七 鄂尔泰改土归流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六八 鲁亮侪摘印
奇男子常有,但被发现者不多
○六九 贱民除豁
雍正帝只凭此也堪称是好皇帝
○七○ 平定噶尔丹策零
玩火者必自焚,呜呼
○七一 甘凤池
活着是个镖客,死后成了大侠
○七二 李卫在浙江
雍正帝的样板,督抚们的楷模
○七三 宝亲王弘历继位
满洲血统的纯种皇子
○七四 麝香公主
她的文化形象要比历史坐标高一百倍
○七五 七品知县郑板桥
聪明人也要难得糊涂
○七六 《贰臣传》出笼
为汉奸戒,到头来仍被主子钉上了耻辱柱
○七七 江南老名士沈德潜
以诗名为皇帝尊崇,又以诗名为皇帝毁骂
○七八 刘统勋刘墉父子
书香门第,清正廉洁
○七九 伏尔加河归来的土尔扈特人
万里征途旧故国,中华自有凝聚力
○八○ 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一生能编一部名山之作已经很不错了
○八一 天下奇才戴震
集乾嘉学派之大成者
○八二 乾隆帝下江南
六次巡游,劳民伤财,无益害有益
○八三 小画家奚冈
只要目的端正,可以不择手段
○八四 状元毕沅
中状元可凭侥幸,凭侥幸难成学者
○八五 袁枚谈龙卷风
父母官必须用读书人
○八六 白衣诗人黄景仁
百无一用是书生
○八七 曹雪芹和《红楼梦》
文学巨匠,也是时代前沿的思想家
○八八 反击廓尔喀入侵
武力抗击入侵的成功范例
○八九 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特使
抵制殖民的同时,也放弃了融人世界的机遇
○九○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朝代更迭的规律
○九一 台湾林爽文起义
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到处都有天地会
○九二 女帅王聪儿
她被带领的襄阳义军推为总教师
○九三 天理教进攻皇宫
迷信把征服者神格化,把民众视为奴仆
○九四 张格尔之乱
从狂热到死亡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
○九五 东南海患
走私商队还是造反群体
○九六 道光帝节俭
节俭自律但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九七 “阿美士德号”间谍船
西方殖民主义者要再次敲中国铁门
○九八 但开风气龚自珍
高吟肺腑,冲出中世纪
聚焦:1644年至1840年的中国"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对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深刻探讨。很多历史读物喜欢把一切归结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仿佛一切都是注定要发生的。但《落日余晖》却展现了无数个“如果”的可能性。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分析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一两个关键人物的一个念头、一个失误或者一个突如其来的好运,是如何彻底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这种对“微观”力量的重视,让人对“天命”之说产生了怀疑,转而更加相信人类自身的能动性和局限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当下的很多社会现象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原来我们今天所处的局面,也是无数次偶然与必然交织的结果。这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它提供的是一套更复杂的提问框架,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观察,去重新审视我们所珍视的“常识”。它不是一本看完就扔的书,而是会时不时地被我从书架上抽出来,翻阅其中的某一个章节,从中汲取新的感悟。
评分这套书,说实话,刚捧起来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话说中国”这个系列我之前看过几本,感觉像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历史叙述,优点是系统,缺点嘛,就是有点枯燥,缺乏点烟火气。但《落日余晖》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像那种宏大叙事的标题,反而透着一股子沧桑和诗意。我翻开第一册,立刻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笔法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急着把一堆年份和帝王名字砸在我脸上,而是像一位老者在壁炉旁,慢慢地沏上一壶茶,开始讲述他眼中那些逝去的年代。他擅长捕捉历史的细节,比如某个特定时期的服饰风尚,民间流行的俚语,甚至是一道地方名菜的做法,都成了串联起大时代背景的有趣线索。读起来,感觉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鲜活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画卷。尤其是对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描绘,不再是几个笼统的形容词带过,而是深入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之中,让人读完后,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多了一份深深的共情。这才是历史读物该有的样子,有温度,有厚度,让人读完之后,忍不住想再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而不是合上书本就戛然而止。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虽然我评价的是内容,但好的载体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这两册的用纸质感非常好,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本身就带着一种旧时光的韵味,配合着书中穿插的那些精美的历史地图和文物插图,简直是相得益彰。插图的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粗糙的示意图,而是许多高质量的拓片和艺术作品的复制品。更绝的是,有些插图的布局和旁边的文字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关系。比如,一边是关于某项重大军事失败的描述,另一边配上的可能是一幅描绘当时君主奢靡生活的画作,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反差,比任何文字的批判都更具冲击力。它让你在阅读历史的沉重时,不至于完全陷入沮丧,而是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复杂的张力。这套书的制作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很多历史书为了追求信息的完整性,会把事件堆砌得非常密集,结果就是读者需要不断地在脑子里画时间轴,搞得非常累。然而,这套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懂得“留白”的艺术。在描述一些重大的转折点时,作者会放慢速度,用大量的篇幅去铺垫前因后果,细致入微地分析当时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但到了讲述一些相对平稳的时期,笔锋又会变得轻快起来,穿插一些有趣的轶闻趣事,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抑扬顿挫的叙述,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某个王朝末期的文化景象,作者没有直接批判其腐朽,而是用一种近乎惋惜的笔调,描绘了士大夫阶层在乱世中那种既想保持风雅又无力回天的挣扎状态,那种矛盾感,简直入木三分。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挖掘,远超出了普通历史普及读物的范畴,更像是在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史料考证比较挑剔的读者。市面上很多所谓的“精彩”历史读物,其实是野史和正史的廉价混合体,为了吸引眼球什么都敢写。然而,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扎实。虽然它用的是大众能够接受的语言,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每当涉及到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评价时,作者都会很审慎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倾向于引用那些经过多方交叉验证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论述。即便是引用了民间传说,也会明确标注其出处和局限性。这种对求真务实的坚持,让这本书在可读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我常常在读到一些关键段落时,会下意识地去查阅一下旁边的注释,结果发现作者的引注都非常到位,指向了可靠的文献来源。这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油然而生敬意,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完全放下戒心,沉浸于故事本身。
评分字小了点,儿子一年级,很爱历史,买了这个之后以后不用再买历史书了
评分朋友推荐的好书,是正品,值得信赖,京东速度超快!服务又好,赞
评分双十一抢购的,什么时候还有活动就好了
评分这个书图片是彩色的,我喜欢
评分有关历史的书大多晦涩难懂,而更关键的一点是写历史的作者往往主观性极强。虽说历史的主观性本来就强,但现在流行的各种有关历史的书籍比如各种戏说,又比如各种网络文学,主观性已经强到随随便便就会误导大众的程度。 这套书基本上能够避免上述的两大缺点。叙事的方法非常适合希望了解历史,但却又不那么学究的读者,更加容易普及化,也具有比较客观的普及历史的意义。 不过不得不说价格实在是太不亲民了,更适合在图书馆阅读。
评分给孩子买的,很有教育意义!
评分有幸体验了一把京东优质的售后换货服务,非常满意。这套书适合小学生看,图文排版混搭在一起,我老人家看得有点头晕眼花,我老人家还是喜欢图文分开的清爽造型。
评分挺不错的一套历史书系,非常适合历史入门,中高年级孩子看应该会喜欢的,新版一集分两本,没有之前那么厚,对历史的讲解也不枯燥。
评分东晋南北朝历时273年(317—589),由于五个少数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长期分裂割据,因而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动乱的时代。汉族和少数族先后建立过大小约三十个政权,较大的战争发生五百余次以上。动乱和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创伤和灾难,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动乱和苦难中走向新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