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会军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史
  • 历史
  • 通史
  • 大众历史
  • 历史普及
  • 美国
  • 文化
  • 知识
  • 阅读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ISBN:97878072402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95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口气读完美国史》让你了解美国历史。在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一的强国,冷战结束后,更是独步全球的惟一大国,夸张一点说,了解了美国,就了解了世界的一小半。美国是一个新世界,不仅是发现她的时间而言,而是她的一切制度而言。美国经济发达,但贫富差距也很悬殊,美国法制很健全,但犯罪率却居高不下,美国倡导民主,但对外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真是矛盾重重,扑朔迷离。

内容简介

  美国人--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是你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找不到的混血人。
  美国--这个在20世纪独步全球的世界,
  一强国,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世界舞台的重,
  要主角的国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翻开本书,美国历史的长廊将,
  在您的面前徐徐展开……
  300多年的沧海桑田、旖旎,
  风光、风云变幻……
  在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一的强国,冷战结束后,更是独步全球的惟一大国,夸张一点说,了解了美国,就了解了世界的一小半。美国是一个新世界,不仅是发现她的时间而言,而是她的一切制度而言。美国经济发达,但贫富差距也很悬殊,美国法制很健全,但犯罪率却居高不下,美国倡导民主,但对外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真是矛盾重重,扑朔迷离。

内页插图

目录

1.美洲原住民
2.印第安人的世界
3.“发现”新大陆
4.弗吉尼亚殖民地
5.普利茅斯殖民地
6.马里兰殖民地
7.马萨诸塞殖民地
8.罗得岛殖民地
9.康涅狄格殖民地
10.新罕布什尔殖民地
11.缅因殖民地
12.纽约殖民地
13.卡罗来纳殖民地
14.宾夕法尼亚殖民地
15.新泽西殖民地
16.特拉华殖民地
17.佐治亚殖民地
18.北美独立战争
19.建构美利坚合众国
20.华盛顿时期
21.杰斐逊时期
22.门罗主义
23.杰克逊时期
24.领土扩张
25.南部奴隶制与废奴运动
26.美国内战
27.南部的重建
28.高速发展的美国经济
29.二十世纪初叶的美国
30.美西战争
31.向太平洋地区扩张
32.向拉丁美洲扩张
33.进步主义运动
3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35.哈定-柯立芝-胡佛时代
36.罗斯福时代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美国
38.太平洋战争爆发
3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美国
40.雄霸世界的美国
41.冷战的铁幕
42.美国的欧洲战略
43.美洲和亚洲战略
44.朝鲜战争
45.麦卡锡主义
46.新边疆
47.伟大社会
48.越南战争
49.动荡又滞胀的美国
50.尼克松经济学
51.尼克松主义
52.水门事件
53.福特-卡特时期
54.里根-布什时期
55.克林顿时期
56.乔治·沃克·布什政府
后记

前言/序言


《大航海时代的风暴与机遇:一部重塑世界的航海史》 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大航海时代”。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地理大发现编年史,而是一部关于驱动力、冲突、技术革新与全球体系重塑的宏大叙事。我们将跟随探险家的船队,潜入风暴肆虐的海域,揭示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海洋力量,从边缘地带崛起,最终将世界各地紧密地、往往是残酷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部分:黎明前的渴望与准备(1400-1492) 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黄昏中,对黄金、荣耀和上帝的虔诚共同点燃了远航的火焰。本部分首先考察了中世纪晚期欧洲在技术、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积累。 技术的突破: 我们详细探讨了卡拉维尔帆船的结构创新——其结合了欧洲方帆的稳定性和阿拉伯三角帆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在逆风航行中取得突破。同时,对新式导航仪器的分析,如改进的星盘和象限仪,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描述,而是被置于“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的语境中。我们审视了航海图绘制能力的进步,特别是托勒密地理学在被重新发现和修正过程中的作用。 商业的驱动力: 威尼斯和热那亚对东方香料贸易的垄断,制造了西欧国家寻求替代性海上贸易路线的强大经济压力。我们分析了新兴的重商主义思想如何为王室赞助的探险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伊比利亚的特殊性: 考察了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民族性格的塑造。长期的军事动员和对“异教徒”的排斥,使得探险和征服的思想模式无缝衔接到海外扩张中。葡萄牙在恩里克王子领导下,如何系统性地向非洲西海岸推进,建立起贸易飞地而非大规模殖民地的早期模式,与其地缘政治目标紧密相关。 第二部分:发现的时代与地理的重构(1492-1580) 哥伦布的船队抵达加勒比海的那一刻,是全球历史的加速器。本部分着重于早期探险的模式、随之而来的权力分配,以及对“新世界”的初步认知与误判。 “发现”与“征服”的辩证关系: 哥伦布、卡伯特、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是文化冲击和暴力扩张的开始。我们细致分析了埃尔南·科尔特斯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如何利用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内部的政治分裂和技术代差(特别是疾病的传播),迅速建立起对庞大领土的控制。 疾病的隐形战争: 重点研究了天花、麻疹等旧大陆疾病对美洲原住民人口造成的毁灭性影响,这并非一个背景事件,而是殖民权力得以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转口贸易的建立: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亚洲海上航线,这直接挑战了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对传统丝绸之路的控制。葡萄牙人建立的以“卡尔霍”(Carreira da Índia)为核心的香料贸易网络,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沿海要塞(如果阿、马六甲)来控制关键的瓶颈水道,而非直接统治内陆。 第三部分:大西洋的血与金:三角贸易的兴起(1580-1750) 随着伊比利亚联盟的解体和荷兰、英格兰的崛起,大西洋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欧洲的财富积累与美洲和非洲的人口悲剧交织在一起。 商业公司的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标志着国家权力通过准军事化的商业实体进行全球投射的新阶段。我们分析了这些特许公司的股份制结构如何吸引了大量资本,以及它们在亚洲(如巴达维亚和孟加拉)建立的统治与当地政治的复杂互动。 奴隶制与白银的循环: 深入探讨了“三角贸易”的残酷逻辑。美洲种植园经济(烟草、蔗糖)对劳动力的无尽需求,如何驱动了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书中将重点分析被掳奴隶的航程(Middle Passage)的恐怖经历,以及这种剥削如何通过波托西银矿的白银,反哺了亚洲的丝绸和茶叶市场,形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经济循环。 海洋霸权的争夺: 盎格鲁-荷属冲突(如英荷战争)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全球航道控制权的争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象征着旧式君主制军事力量在应对更具机动性和商业驱动力的海军时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知识的竞争与帝国晚期(1750年前后) 本世纪中叶,探险的重点逐渐从寻找贸易路线转向科学测量、地图测绘和对资源的全面盘点。 科学探险与政治目的的融合: 库克船长的航行代表了探险精神的顶峰,但其背后是英国海军对太平洋战略要地的勘测需求。这标志着殖民扩张从早期的“冒险寻宝”阶段,转向了“理性管理和资源评估”阶段。 海洋法律的萌芽: 随着海上冲突的加剧,对公海自由的讨论开始出现,尽管在实践中,强权即公理仍是主导,但对航海规则的初步思考已然埋下伏笔。 总结: 《大航海时代的风暴与机遇》旨在展示,海洋是那个时代欧洲权力构建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载体。它不仅改变了世界地图,更永久性地重塑了人类的经济结构、种族关系和生物地理分布。本书通过对技术、金融、政治和人道灾难的综合考察,力求呈现一个既充满史诗般的勇气,又饱含深刻伦理反思的全球海洋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在梳理美国历史的漫长脉络时,那种收放自如的掌控力让人叹为观止。它不像某些宏大叙事那样,堆砌了过多的细节而显得臃肿沉闷,反而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寥寥数笔,便将殖民地的艰难开端、革命的火花、以及早期联邦的蹒跚学步,编织成一张清晰而富有张力的历史画卷。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赶路”的仓促感,而是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作者都会精准地按下“慢放键”,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瞬间——比如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唇枪舌剑,或是边疆开拓者面对未知荒野时的内心挣扎。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政治妥协,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高明,他没有简单地贴上“对”或“错”的标签,而是将历史的泥泞与智慧并陈,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权衡取舍的艰难。这种叙事上的克制与精准,使得即便是对美国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主线,构建起一个稳固的历史框架。全书的流畅性,更像是观看一部剪辑精良的史诗电影,高潮迭起,过渡自然,让人一口气读下去,浑然忘我。

评分

从结构布局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线索设置得极其巧妙,充分考虑到了普通读者的接受习惯。它没有采取那种纯粹的年代堆砌模式,而是以若干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作为章节的锚点。这种“主题式”的推进,极大地增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在讲完南北战争的直接起因后,作者会迅速切入到战后重建时期所遗留下的结构性问题,并且清晰地展示出这些“未解决的遗产”是如何影响到二十世纪初的种族关系和社会运动的。这种前后呼应、螺旋上升的叙事方式,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历史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认知框架,而不是将历史看作一个个孤立的片段。每当读者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疲劳时,作者总会适时地引入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或者一段精彩的引文作为调剂,使得整体的阅读负荷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种对信息流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高超的传播技巧,让“一口气读完”成为可能,而非徒有其名的口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在处理美国历史中的那些“灰色地带”时,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熟度。很多通俗读物为了追求“爽感”,往往会将历史人物脸谱化,非黑即白。但这位作者显然更倾向于展现历史的复杂性。例如,在描述西进运动时,他没有回避对原住民的残酷压迫,笔触沉重而克制,既没有过度渲染煽情,也没有轻描淡写地略过。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再比如,对奴隶制度的描述,作者并没有将焦点仅仅局限在林肯或葛底斯堡演说上,而是深入到制度如何渗透到美国社会肌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北方的经济利益链条,以及南方社会结构的基础。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听一个被预设好的、光鲜亮丽的“美国梦”故事,而是在与一位深谙人性弱点与历史局限性的智者对话。正是因为这种对历史原貌的尊重——包括其光荣与污点——才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入门读物。它不回避矛盾,反而将矛盾视为历史前进的内在驱动力,这让整个阅读体验变得更有深度和思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普通人的命运”紧密结合了起来,避免了将历史写成只有精英阶层参与的游戏。作者很擅长在描绘总统演讲和战争决策的同时,插入普通士兵、工厂工人、或是移民家庭的内心独白和生活片段。这种“微观视角”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例如,在描述经济大萧条的背景时,作者不仅仅分析了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更描绘了普通家庭如何靠着最后一点积蓄度日,那种绝望和挣扎是极其触动人心的。这使得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教条,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关于生存和选择的故事。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读者在理解历史走向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了深切的共情。它让我意识到,构成一个国家的,不仅仅是法律和战争,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坚韧与脆弱,这本书无疑是这方面叙事的高手。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简直是为“引人入胜”这个词量身定做的。它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活,一点也不像传统历史著作那样板着面孔,动辄就是“某某年某某事件导致了什么什么后果”的陈述句。作者擅长使用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将抽象的政治运动具体化、可感化。比如,描述早期移民的艰辛,他没有用枯燥的数据,而是描绘出“船舱里弥漫着盐渍与绝望混合的味道”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更厉害的是,他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和哲学思辨,用极其生动的比喻串联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关键人物时所采取的“切入点”,往往能捕捉到这些历史巨人最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仅仅罗列他们的功绩。这使得那些课本上遥不可及的总统、发明家、社会活动家,瞬间变得有血有肉,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历史知识,不如说是在欣赏一场由文字构建的、充满戏剧张力的历史剧目,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评分

给高一孩子买的,希望能对美国史有粗略了解。

评分

商品很喜欢啊。发货也很快,下次还会买

评分

书的质量很一般,印刷和纸张很一般。内容也没有想象的好,但价格不贵。还好吧

评分

还没看,看似不错

评分

包装不错,是正版书,值得一读。

评分

什么烂书啊!

评分

不好意思,买了很久了,忘了评价。东西挺好的,实惠!

评分

老公看的书,是正版质量很好。

评分

写得很好。对美国历史进行了摘要式的介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