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文化界領軍人物楊照“公民課”係列新作——經由現代經典,讓當下之人擺脫理所當然的麻木,重新思考認知自我和社會。
★內行的知識,重要的視野,美好的願景——“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齣現過一部由人民自己製定並自己確定的憲法,這是劃時代的宣告。”這就是《美國憲法》。在公民意識不斷覺醒的今天,我們尤其有必要瞭解如此劃時代的《美國憲法》如何在曆史和政治情境中誕生,又創造齣瞭怎樣的曆史和政治製度,給現代人類怎樣的啓迪。
★關注美國大選必備——又逢美國大選,本書是你輕鬆快速瞭解總統製、兩黨製、選舉人製等大選必備知識的利器!
★重要的曆史,輕鬆的故事——作者兼具專業知識的積澱、政務實務和傳播領域的經曆,知識紮實準確,分析精到,洞見敏銳,而行文又曉暢親和,美國的憲法、政治這些極為重要的文本、製度,其中的緊要話題、曆史脈絡,就在娓娓道來中清晰呈現齣來。特彆的,堂堂美國憲法竟是在那樣的扯皮和近乎荒謬的顧忌與妥協中誕生,而美國的國父們——年高德劭的富蘭剋林,眾望所歸的華盛頓,為國傢悍然違憲的傑斐遜——他們身上都有怎樣的故事?讀過本書,你都會有答案。
從2004年起,楊照持續開設“現代經典細讀”課程,希望經由這些現代經典,讓活在當下社會的人,有機會擺脫許多理所當然産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認知:我是誰?我為什麼如此生活?我習以為常的生活有著怎樣的來曆?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接受什麼、拒絕什麼,究竟為何如此喜歡、討厭、接受、拒絕?我該如何麵對這樣宰製我、決定我的現代觀念與價值呢?
《打造新世界》是係列課程的第二種。本書中,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美國憲法的條款,講解瞭以這套憲法為依據的美國政治製度是怎樣、如何運作,並講述美國憲法製定背後的思想淵源、曆史情境、現實利益考量和鬥爭妥協,宛如講故事一般。講故事的同時,作者也分析瞭這套背景下誕生的美國憲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它和傳統歐洲民主思想的差異,以及美國憲法和美國的現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關鍵詞:美國憲法 費城會議 民主 三權分立 代議製 總統 選舉人
楊照,著名作傢、文學評論傢和政論傢。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齣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颱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刊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長期經典課程講師,並在News98電颱、BRAVOFM91.3電颱主持廣播節目。
主要著作有《迷路的詩》《我想遇見你的人生》《故事照亮未來》及現代經典細讀係列等四十餘種。
自序 ...............................................ⅰ
第一章 美國憲法的誕生
第一節 費城會議.................................. 001
第二節 “我們人民”的誕生 ...................... 022
第二章 國會立法,主權在民
第一節 人民的代錶 ................................ 041
第二節 人民本來就是自由的......................... 063
第三章 行政權力賦予聯邦總統
第一節 從“主席”到“君王”....................... 085
第二節 總統選舉有多復雜? ........................ 111
第三節 總統權力有多大? .......................... 133
第四節 想要彈劾不容易 ........................... 146
第四章 聯邦最高法院的進化..............................157
附?錄?《美國憲法》訂立施行大事年錶....................169
自序
從2004年起,我持續在誠品講堂開設“現代經典細讀”課程,就是希望能夠繞路經由這些現代經典,讓當下的人有機會可以擺脫許多理所當然産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認知:我是誰?我為什麼如此生活?我習以為常的生活有著怎樣的來曆?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接受什麼、拒絕什麼,究竟為何如此喜歡、討厭、接受、拒絕?我該如何麵對這樣宰製我、決定我的現代觀念與價值呢?要在現代社會中活得像個人,不斷反思、不斷檢驗,一條路徑是迴歸曆史,找到現代價值、觀念萌芽齣現的起點,看看它們當時如何産生,又為何能取得力量、廣為傳播,以至於成為我們今天內化瞭的規範。
《美國憲法》列在其中,有特彆的用意。迴到這個最早的民主國傢如何奠定其國傢基礎的現場,仔細理解一字一句的意思,我們很容易明瞭:民主沒有那麼理所當然,民主得來不易。從觀念、理論的推演、探討,落為政治製度現實,中間有多少復雜扣搭的環節,不隻彼此牽動,往往還彼此衝突排斥。靠驚人的集體智慧,也靠許多神奇的運氣成分,纔完成瞭《美國憲法》,建立起這部憲法所規範、律定的政治製度。民主,是這樣百死韆難中纔施施然在人類文明的地平綫上升起的。
另外一項考量:藉由一字一句理解《美國憲法》,或許也能提醒大傢,一套能夠正常運作的民主製度,牽涉到多少復雜連環的權力因素。在民主之前,必須先有民主的權力思考,尤其是民主的權力邏輯。依照這民主的權力邏輯,仔細衡量探索種種互動安排可能性,纔型塑齣人類曆史上空前的平等製度。民主的建立,有賴強大的思考能量,同樣的,民主的維護,也會需要不懈地持續思考努力。
不思不考的民主,仍然是民主。然而一個對民主缺乏思考傳統、無法或不願投注精神不斷思考民主的社會,必須冒著隨時可能失去民主的巨大風險。畢竟,若是大傢都不明白民主的來曆、不明白民主錯綜復雜的權力原則,我們又要如何察知、評量對於民主的威脅呢?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民主,是我認定我們應該要追求的民主,也是比較讓人放心的民主。
……
《美國憲法》最早的規定,是參選總統的候選人中,得票最高的當選總統,得票次高的就當選副總統。如此確保副總統和總統有很接近的資格,副總統是經過選舉認定:除瞭總統當選人以外,最適閤擔任總統的人。
但這項規定有個嚴重的缺點。總統最強勁的選舉對手,來當他的“見習總統”,等到總統齣瞭問題─死亡、免職、辭職或無能視事─這位見習總統就更上一層樓來當總統。
總統身上發生什麼不幸、糟糕的事,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他的競爭對手,這叫總統、副總統兩人要如何相處,更遑論閤作瞭!
因而早在1804年的第十二條修正案,就將總統選舉和副總統選舉分彆開來,不再是第一名當總統,第二名當副總統。改成總統歸總統,副總統歸副總統,有不同的候選人,也有不同的選票。等到後來政黨政治成熟後,又改成總統和副總統搭檔競選,一組一組齣現在選票上。
總統和副總統搭檔競選,在現實政治上産生的效應,就是選票分配上的考慮。總統候選人會傾嚮於選擇一個能替他爭取到不同選民支持的人,來當副總統候選人。齣身北方名校的肯尼迪(John F. Kennedy),就選瞭南方土味十足的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作為副總統搭檔。
約翰遜和肯尼迪的個性、形象、政治風格,真的是南轅北轍,藉由兩人聯閤競選,得以包納不同的選票,擊敗瞭共和黨提名的尼剋鬆(Richard Nixon)。然而後遺癥是:這樣兩個人私底下互相看不順眼,1963年11月肯尼迪遭到暗殺,很自然就有陰謀論說法,主張整件事的幕後黑手就是約翰遜。
少數不從平衡選票作用來考量副總統人選的,是剋林頓(Bill Clinton)。1992年競選時,他拒絕瞭民主黨內許多大老、策士們理所當然的建議,找瞭戈爾搭檔競選。剋林頓和戈爾年紀相當,都來自南方,立場和形象也很接近,換句話說,會投票給戈爾的,本來就傾嚮於支持剋林頓,戈爾不會有替剋林頓拓展票源的作用。被問到為何如此不按牌理齣牌,剋林頓的經典迴答是:“因為我可能會死掉!”(I could die!)
從《憲法》角度看,剋林頓的選擇,非但不奇怪,反而纔是最閤理的。副總統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總統齣缺時繼位,剋林頓在意的是,如果當選瞭總統,卻又因為死亡或其他因素提早退位,他希望繼任的副總統有和他一樣的想法、主張,繼續執行他的政治目標。
剋林頓在美國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兩百多年來,一共隻有三位總統來自“小州” ——人口排名在後麵一半的州。來自阿肯色州的剋林頓是其中一位。他能夠從小州崛起,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不隻取得民主黨提名,還擊敗瞭競選連任的老布什(George H. W. Bush),其中一項理由就在於他的頭腦清楚,有許多不迎閤流俗卻又自有說服力的看法與舉措。
總統齣缺,副總統接掌。那如果總統、副總統同時在任期間齣缺,怎麼辦?兩百多年的曆史中,現實上從來沒有齣現這種狀況。但美國人為瞭這樣一種極其稀有的變化,進行瞭許多討論與規劃。由此看齣他們對於權力如何閤法且順利地轉交,有著非比尋常的關注。
……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它的標題。《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聽起來就有一種宏大的敘事感,仿佛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決定美國命運的關鍵時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描繪齣費城會議上那些風雲人物的群像,他們各自的齣身、學識、政治立場,以及他們在會議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樣的背景讓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我期待看到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是如何在激烈的思想交鋒中,一點點勾勒齣《美國憲法》的藍圖。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僅在於復述曆史事件,更在於挖掘其深層的原因和影響。例如,當時的社會背景、經濟狀況、以及歐洲的政治思潮,是如何共同促成瞭這場製憲會議的召開?而《美國憲法》的誕生,又如何反過來影響瞭美國的未來發展,甚至對全球的政治製度産生瞭何種深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段曆史。
評分作為一名對政治哲學和憲政理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剖析《美國憲法》製定過程和核心思想的讀物。《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這個書名,恰好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美國憲法》的條文,更能深入探討在那場被譽為“偉大的妥協”的費城會議中,代錶們是如何平衡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是如何在集權與分權、聯邦製與州權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的。我非常想瞭解,那些在製憲過程中齣現的重大辯論,例如關於奴隸製、關於總統的權力、關於國會的構成等等,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理念衝突和政治博弈。這本書是否能夠清晰地解釋,為什麼《美國憲法》會采用三權分立和製衡的原則?這些原則在當時是如何被設想和構建的?我想,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這些深入的分析,那麼它將是一部極具價值的讀物,能夠幫助我更透徹地理解現代憲政的基石。
評分我對那些真正能夠引發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這個書名,無疑承載著一種關於創造、關於革新的深刻寓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曆史敘述,更側重於對“打造”這個過程的解讀。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什麼樣的哲學理念,什麼樣的政治智慧,促使那些先賢們能夠跳齣舊有的框架,去構想一個全新的國傢藍圖?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剖析《美國憲法》所蘊含的革命性思想,例如人民主權、自然權利、契約精神等?在當時,“新世界”對於這些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真正預見到,《美國憲法》所奠定的基礎,將對後世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我更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一種關於理想的追求,關於構建一個更美好社會的決心,以及在麵對挑戰時,人類的智慧和勇氣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這本書能否成為我理解人類政治文明演進的一扇窗口?
評分我對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離不開對其發生背景的深入探究。《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係列關於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的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聚焦於費城會議本身,更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將會議的召開置於更廣闊的曆史畫捲之中。比如,在製憲會議召開之前,美國麵臨著怎樣的睏境?《邦聯條例》為何未能成功?各州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有多麼尖銳?是什麼樣的外部壓力和內部需求,最終促使代錶們走到一起,開啓瞭這場意義非凡的“新世界的打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描繪齣當時美國社會的復雜性,以及代錶們所處的時代精神。同時,我也想知道,《美國憲法》的製定,是如何迴應瞭當時美國社會的實際問題,又為未來的發展埋下瞭怎樣的伏筆。這本書能否為我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曆史圖景,讓我感受到曆史的脈絡和發展的力量?
評分我一直對曆史的轉摺點及其背後的故事著迷,尤其是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的事件。《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它暗示著一場史詩般的變革,一場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全新政治格局的智慧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瞭解,那些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激辯的夏天,齊聚費城,懷揣著不同願景的偉人們,是如何剋服重重分歧,最終達成共識,鑄就瞭這部對世界影響深遠的文獻的。想象一下,那些房間裏的緊張氣氛,那些口若懸河的辯論,那些妥協與堅持,該是多麼扣人心弦。我尤其好奇,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看待“國傢”這個概念的?民主的種子是如何被播撒,又如何經受住初生的考驗的?這本書應該能為我們揭開這段神秘麵紗,讓我們得以一窺美國誕生的核心邏輯,也為我們理解當今世界政治的演變提供一個重要的參照。
評分百年經典精品收藏人文閱讀學術權威思想沉澱社會文化資深閱曆
評分京東購書,是我們不錯的選擇!
評分好書好書,可是還沒看,看瞭再評價
評分正版新書,精美,最愛理想國的書!
評分不過現在我還以為一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小開本,薄薄的一本,理想國典型的輕型紙,但挺有韌度,色澤不大好。給中評主要是針對京東圖書現在的包裝,破破爛爛的牛皮紙,真的能省下來嗎?我看未必
評分非常好的書。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